农历三月节日

  •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代汉族曲水流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麻烦采纳,谢谢!

  • 农历三月三节日有哪些习俗

      中国 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荠菜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曲水流觞”,是由此节派生出的一种风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要到河边去野餐。

  • 农历三月十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十三日隆莲法师生日

  • 中国农历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元月一日元旦

  • 农历三月叫什么月?

      农历三月叫花月、桐月、桃月、夬月、禊月、嘉月、辰月、   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   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首岁、华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发岁、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正阳、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正月、月正、新正、初月、早月、太月、十三月   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婚月、媒月、小草生月、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夹钟、仲钟、仲春、酣春、中春、仲阳、大壮、竹秋、花朝   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三春、香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禊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五阳月、桃李月、花飞月、小清明、姑洗、桃浪、雩风、竹秋   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馀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   五月   炎夏、起夏、仲夏、超夏、中夏、暑月、鹑月、始月、星月、皇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皋月、榴月、一阳月、端阳月、吹喜月、蕤宾、鸣蛙、夏五、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六月   溽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盛夏、三夏、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七月   初秋、素秋、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   八月   中秋、仲秋、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爽月、桂月、叶月、酉月、柘月、雁来月、秋风月、四阴月、大清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秋高、秋半、中律、橘春、竹小春   九月   菊月、柯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五阴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菊开月、红叶月、三秋、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穷秋、杪秋、深秋、末秋、残秋、凉秋、素秋、秋末、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十月   露月、拾月、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时雨月、初霜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元冬、玄英、应钟、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冬月、隆冬、雪月、寒月、畅月、霜月、复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霜见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十二月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暮月、临月、萘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暮节、穷节、暮岁、殷正、清祀、冬素、残霜天

  • 农历10月有什么节日

      十月初一,寒衣节,羌族年;   十月初五,达摩诞辰。   十月十三,满族颁金节(1635年这天,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十月十三,瑶族歌堂节;   十月十六,瑶族倒稿节;

  • 三月初三到底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起源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又说,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字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民俗编辑本段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见下文" 三 月歌圩节" )。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 农历3月3是什么节日了?

      如今大多数的中国人早已不再过三月三节了,那么,农历三月三在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节日呢? 在大众的观念意识里,月、日相同的日子总是不那么平凡,因而许多这样的日子都成了节日,正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都是如此。这其中大多数节日有专门的名称,也可以叫“重某”的,如重三、重五、重七、重九。而三月三虽然也有专门的名称,但又都不足以概括这个日子丰富的内涵与节俗。“三月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佳节,对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另有一种说法,三月三是为了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据说西王母的诞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称为“蟠桃会”。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西王母就是调和阴阳,致召万灵,统括真圣,“若隐若现,运百灵而准今”的女仙。她有“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元乐,百岁蟠桃,开金碧之灵园”。他的神威,使“十方高圣同拥护,九曜仙真共策行”。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人们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古时又称“上巳节”。在我国历史上,上巳节是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流觞(shāng)曲水”就与这个节日有关。 据史籍考证,上巳节的渊源要上溯至周朝。周朝巫术迷信流行,每年三月的“上巳”(上旬的“巳”日)日,女巫都要在河边为人们举行除灾祛病的仪式,谓之“祓(fú)禊(xì)”。祓,意思是祓除病气,使之清洁;禊,则是指修洁净身,除去积秽。古人认为水是至洁之物,在水边“祓禊”,洗濯(zhuó)身体,就可以祛灾禳(ráng)福,确保一年平安。因农历三月上巳日的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固定,为了便于记忆和统一,从汉朝开始,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为“上巳”,巍晋时期,干脆就把三月初三明确固定为上巳节。 在我国古籍中,上巳节“祓禊”习俗多见记载。《风俗通·祀典》:“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禊与浴故于水上舆洁也。”《后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èn,病),为大洁。”据认为,《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说的就是孔子和弟子们“祓禊”时的情景。 所谓“流觞曲水”,就是文人墨客按秩序坐于流波曲水边,一人置酒于杯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某人即取而饮之,然后作诗,作诗不成便罚酒。流觞曲水盛于魏晋,彼时文人雅士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整日饮酒作乐,因此这种把饮酒和作诗融合一体的“高雅”活动受到他们的特别青睐。古人流觞曲水,还发生了一件流芳千古的佳事,这便是王羲之创作著名的《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巳之日,王羲之偕同当时的天下名士谢安、殷融、孙绰、阮裕、袁峤(qiáo)之等42人,在江南水乡绍兴的会稽山之阴、兰亭曲水之滨,共襄了一次名垂青史的曲水流觞盛会。据《嘉泰会稽志》引《天章寺碑记》记载,当时共得诗37首,王羲之酒酣意畅......余下全文>>

  • 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是什么节日

      世界微笑日 世界红十字会日

  • 三月三歌会是什么族的节日。

      三月三是壮、汉、瑶、苗、侗、布依族、畲族、黎族、土家族等民族的节日。     三月三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包括受壮文化影响的壮区各族)少年少女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