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是自己把握的原因

  • 孔子是如何把握自己命运转机?

      许多人说自己命运多舛:读小学时,大学免费,上大学时,读小学又不用花钱;大学毕业,遇上就业难,考取研究生,又赶上“扩招”;费尽周折在国内读个博士,却又发现“海龟”其实更吃香;熬到博士毕业跨出校门,又变成房奴车奴。至此,人老矣,志衰矣,而朋友同学则不论学位高低,很多都已经有车有房,家有娇娘,于是,一曲《一无所有》就成了许多八?后研究生的最爱。   其实论起命运,我认为没有人比孔子更悲惨。虽然他是殷商后裔,血统高贵,但他的先祖们却饱尝国破家亡的辛酸:一次是武王伐纣,殷人被流放到商丘,成立了宋国,由于地狭人众,没有土地的殷人只有背井离乡,成了贱买贵卖的生意人,“商人”一词由此而生——后来孔子不辞辛苦,周游列国,我想多少也跟“商人”的冒险精神有关吧;另一次是孔子的六世祖、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因军事政变被杀,孔子的先祖不得不再次流亡,最终逃难到了鲁国——如果不是这次政变,孔子就要落户河南,山东人引以为傲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恐怕也会因此而大为逊色。在鲁国,失势的“孔家人”继承了孔父嘉的衣钵,做了职业军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位作战勇敢的将军,在一次战斗中曾于危机关头托起五百斤重的城门而使鲁国军队免遭围歼。由于屡立战功,叔梁纥在鲁国应该有一定的地位和财产,至低也是中产阶级的一员。但这却与孔子无关,因为周代宗法制规定只有嫡子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和财产,而嫡子的确认又讲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论长幼,孔子字“仲尼”,按“伯仲叔季”的排序,孔子该是家里的“次郎”,《论语》里有两处记载也可证明孔子还有位大哥,“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尊卑,孔子地位简直可用低贱形容。《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所谓“野合而生孔子”,说白了就是孔子是叔梁纥和颜氏女的私生子。由于结婚时颜氏女才十六七岁,而叔梁纥已经六七十岁,二者年龄极不相配,再加上“丘生而叔梁纥死”,孔子的身世不免被外人指手划脚,颜氏女因为忌讳此事,连叔梁纥葬在哪里都不告诉孔子。总之,不论长幼尊卑,孔子绝无机会染指叔梁纥的爵位和财产,连孔子自己都承认“吾少也贱”。因此,孔子虽然有贵族世家的背景,但从小就被别人瞧不起,甚至连一般社交活动他也被排斥在外,《孔子世家》记载:“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经历了幼年失怙,孔子老年又饱尝丧子这痛:“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人生三大不幸,在孔子身上就发生两件!虽然史书并未记载孔鲤母亲的生卒年限,孔子是否中年丧妻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论语》记载推断,孔子夫妇之间似乎也是麻烦不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朱熹对此不问原因却妄开药方:“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蓄之,则无二者之患矣。”孰不知,清官难断家务事,果如朱熹所说那样简单,孔子就没有必要口出怨言而让后人妄加揣测了。   在事业上,孔子更是屡遭挫折。和现在一样,他首先遇到了就业难:由于无权继承父业,为养家糊口,孔子“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藩息”,做会计,当羊倌,这就是孔子最初的职业。后来他又到洛阳京师大学堂跟随老子进修,虽然学有所成,但就业形式依旧严峻:在齐国,齐景公以“吾老矣,弗能用也”为借口拒绝提供工作,孔子只有“返乎鲁”;而鲁国就业环境更差,“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好容易在“知天命”的年龄当了大司寇,可位子还没坐热,就因为齐国的离间而被迫离职,跑到卫国;初到卫国,卫灵公慷慨“致粟六万”,但不久就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说孔子坏话,“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于是孔子这次在卫国住不到十个月,又被迫离开。在此后十几年时间里,孔子一直流亡:又两次到过卫国,到过曹国,到过宋国,到过郑国,到过陈国,到过蔡国,到过楚国!虽然孔子教导弟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可他自己的命运就是背,走遍全国各地,竟然没人愿意提供工作!可见,好工作难找,古今皆然,但别人求职是吃苦,而孔子求职有时却会遇到生命危险:在求职路上,他曾两次分别被匡人和蒲人拘留,更严重的一次是在陈蔡边界被人围困在荒郊野外,“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几乎被活活饿死。当时,有位郑国人曾给求职中的孔子勾勒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像:“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由这些可见,讲起命运不好,没有人比孔子更有资格抱怨,但除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他一句怨言也没有,反而用一种“不怨天,不尤人”的态度看待自己的遭遇。他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单从字面看,此话阿Q味十足,阿Q被打后不也安慰自己说“总算被儿子打了”吗?其不同仅在于孔子抬高自己成君子,而阿Q则贬低别人为儿子。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因为在《论语》开篇,孔子此话只说一半,还有一半他是这样说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阿Q对这些话自然是望尘莫及,即便西方圣人听了也会自叹弗如,因为基督信奉隐忍哲学,讲求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进而做到别人打我左脸,我索性把右脸也给他打。而孔子要积极向上得多:别人误解、轻视甚至践踏自己,但我依然会像君子一样泰然处之,因为我相信通过努力,凭借本领可以让别人了解并接纳自己。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人还应该学会了解接纳他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正所谓态度决定成败,正是因为有“君子求诸己”和“求为人知”的乐观心态,孔子才能在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里悠哉游哉,甚至在命悬一发时依然能够弦歌不断,陶然自乐。   孔子不抱怨命运不好,但却反省过命运不好的原因。在陈蔡绝粮时,孔子就曾问弟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也?吾何为于此?”子路率先发言:“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子路认为是自己修行不够。孔子对此表示反对:“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贡认为问题根源在于孔子的理想和志向过于高远,燕雀不知鸿鹄之志,故此不容于众,他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对此说法表示部分赞同,但却严厉批语子贡把凤凰变麻雀而求容于世的做法:“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尔志不远矣!”颜渊的意见和子贡相似,但他认为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众人越是反对,才越显得自己正确:“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作为孔门首席得意弟子,颜渊和老师可谓心有灵犀,说话也总能讲到点子上,难怪孔子听后欣然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因此,人有高远的理想和志向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孔子的理想和志向是使“天下就有道而正焉”,在孔子眼里,“道”永远是第一位,“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因为乐“道”,所以能安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了“道”,孔子甚至愿意献出生命:“朝闻道,夕死可矣;”因为他坚信“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所以他特别反感子贡的主意。正是由于孔子对“道”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与坚持,才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圣人的地位。   那伟大的理想从何而来?对这个问题,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在孔子看来,自己并非天生圣人仁人,只不过由于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别人才给自己圣人仁人的称号。虽然如此,正如公西华所言,“正唯弟子不能学也。”那和其他人比较,孔子学习有何高明之处,以至于别人无法效仿?我认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孔子对学习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李长之先生解读这句话说:“做一件事,知道非做不可才去做,不如愿意去做的好;更不如做起来觉得有一种乐趣的好。”虽然此话并不单指学习,但用在学习上是多么恰如其分:学习很有用,一般人对此都是“知之”;但学习也是件苦事,绝大多数人不能从中找到乐趣,自然不能“好之”“乐之”,以至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为何常人在学习上总会走上这样一条自相矛盾的道路?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们之所以会对学习产生审美疲劳,是因为他们把学习当成“做秀”,是演给别人看的,并非为了自己道德修养和学问见识的提高:每天戴着假面具学习,不累才怪?孔子的话确实打中了部分“今之学者”的要害,还拿考研说吧:考研,有人为了千钟粟,有人为了颜如玉,还有人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更有人什么也不为,只把考研当流行,因为大家都考所以自己也考??总之,这些人或者对读研寄托了太多,轻车负重,所以感觉读书累,而在学习过程中又往往把最重要的忽略了;或者就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到毕业自然空空如初。因此,在高校大肆扩招的今天,单把一次考试当作改变命运的稻草,其成功率好比双色球的中奖率。   正因为孔子把学习当成“为己不为人”的乐事,所以他能保持终生学习,不管生活上遇到多大困难,他对学习一直乐此不疲:幼儿时,“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年时,“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青年时,不远千里到洛阳跟随老子学习;直到老年,“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不仅如此,在孔子看来,学习还是件随时随地都能做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即使走在路上听到别人歌曲唱得好,他也要虚心学习:“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如果是个人独处,他认为这又是个“温故而知新”的机会,所以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及他后来取得的成就正应了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总之,命运好坏并不重要,关键要能抓住命运转机:孔子命运不好,但却因为抓住了转机而受当世后人的万分景仰。邻居夸赞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各;”弟子尊敬他说:“仲尼,日月也;”就连当初瞧不起孔子的阳虎,后来为见孔子一面,也只有用送礼走后门的方法,“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去世,鲁哀公更是痛哭流涕,并尊称他是“国老”:“?F天不吊,不赉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后世人更把孔子奉为“至圣先师”,直到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享受这一切的孔子,当初竟然是个为人不齿的私生子和落魄不堪的丧家狗,看似不可思议,但孔子说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用这个理论考查孔子的一生,他能抓住命运转机的玄机也一目了然了吧。

  • 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我有过一次十分有趣、同时也是影响我一生的经历。一次,拜会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我问: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命运?他说:当然有啊。我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笑着抓起我的左手,说不妨先看看我的手相,帮我算算命。给我讲了一通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诸如此类似的话之后,突然,他对我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他的动作就是:举起左手,慢慢地且越来越紧地握起拳头。末了,他问:握紧了没有?我有些迷惑,答道:握紧啦。他又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我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他再追问:请问,命运在哪里?我如当头棒喝,恍然大悟:命运在自己的手里!他很平静地继续道:不管别人怎么跟你说,不管“算命先生们”如何给人你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这就是命运。当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头,你不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部分留在外面,没有被握住,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命运绝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还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手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奋斗”的意义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换取在“上天”手里的那一部分“命运”。我静静地听着。半晌,只觉得心扉如泉水流过……命运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人们常有一种“托付思想”,即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别人掌控。这种“托付”有时是主动的——因为掌控不易,而干脆放弃掌控,懒得掌控;有时是被动的——因掌控不了,无奈之下,不得不放弃掌控权;有时却是不知不觉的。现实中常见的托付思想有:“宿命”思想——将自己“托付”给“上天”,或者“上天”的代信人——算命先生。“救济”思想——将自己“托付”给社会。“扶贫”时人们常发现,“物质扶贫”常常不能使之从根本上脱贫,因为许多人贫困的根源之上便是有深深依赖别人救济扶助的“托付思想”,所以,比“物质扶贫”更为有价值的是精神扶贫:教会今天物质上暂时的贫困者们学会自立,自强。给人以鱼,一餐有鱼;授人以渔,一生有鱼。“等靠要”思想——将自己“托付”给政府。比如,许多人下岗后一切依靠政府,等待政府的“安排”,向政府要工作,要饭吃。熟不知许许多多过去现在都不曾有、将来也不会有“托付”习惯的人,早已因为“下岗”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铁饭碗”思想——将自己“托付”给工作单位。他们认为所谓“铁饭碗”就是指在某一个地方能吃上一辈了饭的“碗”。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因为习惯,仍然在秉持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如果在一个地方很普遍,它将会造成“地方性持续贫困”的必然后果。“老板会有办法的”——将自己“托付”给上司。不要把应该由自己不解决的问题托付给上司帮你解决。其实,上司聘用你的本意,恰恰是期望你来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他来帮你 解决问题。自己不去想办法,托付给上司和同事去想,万一他因为“太忙”而照顾不到你,失败的苦果是不是仍得由你咽下?“老公,我这一辈子全靠你了”——将自己“托付”给家庭。如果你成为了丈夫的负担,那么婚姻就成为家庭的“负担”而非“资产”。万一你跟不上丈夫的步伐或者丈夫不堪重负,离婚的那一天你定有“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当然,反之亦然。“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将自己“托付”给别人。这句话的正面理解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但反过来,负面理解就成了“托付思想”。其实,在家得靠自己,出门还得靠边父母,父母朋友仅仅是对你侧面提供点帮助而已。不要让自己成为“父母朋友”的负担与累赘。所谓“天助自助者”,别人能帮得上自己的先决条件是,自己千万别是“糊不上墙壁的烂稀泥”,得是块“料”,值得别人帮自己。正如上所述,被托付的东西,包括某些工作任务、某件事情、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某个人(如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命运前程等等;所托付的对象,可能是某位朋友、上司、下属、同事、父母、公司、政府、社会、上帝及某个其他组织等等。以托付思想做事随处可见,其后果是养成都市“等靠要”的坏习惯,以及因为这个坏习惯给自己带来的掌控权握在“别人”手里或嘴里的命运。掌控自己的命运,请从彻底解除“托付思想”开始。

  • 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以下请了解:命运的基本法则   命运就是今生的应受果报串起形成的一条路。轮廻也好,命运也好,它的运行只依照两个基本法则,周而复始,无余众生悉被纳入其中。这两个法则是轮廻的根本依据,在其面前,众生一律平等无有差别。   其一就是宇宙第一定律:因果定律,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有因必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定律是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都要遵循的一个铁律,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断因果关系的循环。所以今天你对婆婆不好,种下恶因,来世有可能你就会夫妻关系不好,得到恶果,前世杀生太多,今世就有了病痛缠身。同时有了因,那么就必然要结果,哪怕是超级力量也不能凭空在果没有形成的时候将其抹掉。所以如果你前世作了很多坏事,应得血液病的果报,那么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其发生。即使你得到超级力量的垂青,替你挡了今生的恶报,那么来生你也一定要还。当然如果有人或其他力量愿意替你抗这个果,这又涉及到你的福报,另一份因果,算法虽然复杂,但一样遵循着因果定律,而且最终你种的因应得的果是一定要结的。   其二就是天理。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并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天理实际上是一套管理制度,详细地规定了什么因得什么果,多少因得多少果,什么时刻得果。天理不但规定着个人的因果报应,也规定了一个地区,一个朝代,国家甚至一个世界的因果报应。天灾人祸就是共业的恶的果报,温室效应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一切都在天理的范畴之内。 所以一个人在某一刻作了一件坏事,动了一个恶念,依照天理会立刻自动排列所应得的果报,转化成业障定于下一世的某年某月某天发生,同样善事功德也一样会自 动排列到某一特定的时刻得报。   所以我们每一刻的所思,所念,所为种下的因,依照天理的规定自动转化成按得报时刻排列好的果,这条线连起来就形成了下一世的“命运”。很多时间我们并没有干 什么好事坏事,排列中就有许多接近空白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一生太多的时间都在等待,等待上学,等待考试,等待毕业,等待遇到心仪的人,等到 事业的转折,机会的到来,等待孩子出生,无尽的等待,荒废了时日,荒废了人生。   往世的业障是如何带到今生的   我们经常听到特别是西方教义中总是说每一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是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一个刚刚出生的纯洁的婴儿会有罪? 罪有是从哪里带来的怎么带来的哪? 在众多的听众解答案例中,有好几例都是年轻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三年时间里没有睡过一个整宿觉,孩子得湿疹并有夜间惊醒.这种情况就是对原罪论的一个最好的栓释。实际上人界的每个人都有业障,而业障就是所说的“罪”,没有业障的就不会出现在人界。所以说原罪论是正确的。   当应得的恶果一经天理排列转化成业障,就象一个计算机程序记录着所有的信息潜伏在人的灵魂上,从图腾上看就是在某一特定部位的一块黑气。坏事作了一件又一件,灵魂上的黑气就东一块西一块。当我们一出生的时候,这些黑气会和灵魂一起带到今世,并在拟定的时刻发生作用。这就是业障随行的方式,也就是“如影相随 ”。当一个地区国家的人不行善而专造业,那么就会同样形成黑气,而影响天时地理,而得恶报。   业障在没有发作的时候,对我们有没有影响哪?不但有,还很大。灵魂上的黑气就象腐蚀性液体一样时刻侵蚀者我们的机体,阻碍气脉的流通,压迫我们的神经,影响 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所以有的人的病是由灵性引起的,而有的人是因为业障缠身所致。这也就是为什么通常卢台长会区分灵性病和业障病。   业障只有两种变化,要么被抵消掉,要么变成灵性发作出来。而灵性则有可能是业障转化的,或外部来的。问题在于既然业障是一份因果关系中的果,应该不可以被抹掉,那么为什么会被抵消掉哪?什么可以抵消这个果哪?   修佛拜菩萨念经为什么可以消业障   业障是一份因果关系中的恶果,同时它是你种的因所应得的果,那么除了你用另一份善因果去抵消它,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它。而善因果就是功德,所以功德可以抵消业障。(详见“白话佛法”类《善事于功德的区别》)   修佛修的是什么?修的是心,修出清静心,分辨心,善心,平等心,慈悲心,去除妄心,贪心,嗔心,痴心,执着心。大家都知道善恶就在一念之间,只有把心修正了修善了,才能保证不种恶因,从而避免恶果,所以修心为修佛第一要旨。   念经拜菩萨,并不是说菩萨就把你的业障消掉了,而是因为念经拜菩萨就是功德,“果报不可思议”,“成就不可思议功德”。但正常情况下,功德会按天理的规定自动排序,不会主动去抵消某一个业障。而每当你企求菩萨慈悲,保佑你工作顺利,爱情如意等,菩萨可以动用神通慈悲用你的功德去抵消那一个特定的阻碍你事业或爱情的业障,从而使你变的顺利。你的功德和菩萨的慈悲神通缺一不可,但基础还是你自己的功德,一份善果去一份业障。如果有人只是拼命祈求菩萨而不作功德,不念经,那么菩萨也没有办法帮你。如果业障深,功德浅,所求同样不会成功。   如何应用的我们的生活中   明白了这一切,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抓紧时日,利用每一分去修心积累功德。同时因为明白了功德和业障的深浅关系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可以针对自己的业障程度制定 相应的短期修行目标:业障深的,平时总觉得什么都不顺,求菩萨念经很多但还不变好,这就是业障缠身阻碍非常。集中精力消业障,多念小房子。业障浅的,一念经就有感觉,求菩萨每求必应,那么就是本身有功德有修行,就要提高要求,修心积累功德最要紧。   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希望大家就能认清自己的命运是怎么形成的,不要在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而是放下包袱,专心修行,把所有等待的时间都用在念经修功德上,那么即使来世还在人界,那我们的每一天也会尽是好的果报,象生活在天上一样

  • 人能把握好自已的命运吗?

      命运   相信一个人的一切是由命运决定,命运由天定,固然是迷信;   一味的否认命运,不承认命运的存在,同样也是不科学的。   命运是客观存在的实在。   命运是生命在生存的这段时间里,穿越时空时留下的痕迹。   命运是生命存在的真实写照。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高明的预测师,可以通过人的生辰八字、面相、手相,来预测人的过去和未来,评论人的吉凶祸福,于是人们便想当然地认为,是人的生辰八字、面相、手相决定了人的命运,于是许多人为自己出生在一个不好的时辰而哀叹,为自己没有一副好的面相、手相而苦恼,这实在是本末倒置。!是的,预测师可以通过人的生辰八字、面相、手相来推断人的过去、未来,评论人的吉凶祸福,但这并不能说明,是人的生辰八字,面相、手相决定了人的命运。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了他(她)必定在这一时刻出生,他(她)必定有这样的面相、手相。人的生辰八字、面相、手相,是命运的必然产物,预测师之所以可以通过人的生辰八字、面相、手相,来预测人的过去和未来,评论人的吉凶祸福,正是基于此。   那么,人的命运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相由心生,命自我造。   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无数次选择的结果。     一个人的命运的塑造是由人的意念,通过人的判断、选择及其实施行为来实现的。   选择没有秘诀,全凭自己的智慧——理智,   一念善,则吉庆云集;一念恶,则灾祸连绵。   任何一个人,在做任何一次判断选择时,他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许多想法,许多念头,但他最终选择的只有一种,他选择的可能是他深思熟虑的那种状况,也可能是他心血来潮时的一个灵感。这其间,有无数的宇宙信息充斥其中,常常关键时刻,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不知名的宇宙信息,让这个人神差鬼使的做出了那个决定(或改变)他一生命运的选择。   在宇宙间,有这么一个规律或法则,是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时候,都无法摆脱的,那就是:   同类聚集,同频共振。   一个人在做任何一次决定时,一念善,聚集并涌现在他脑海的,就是那些能给他带来吉庆祥和的宇宙信息和能量,在他最后做决定时,这些信息和能量就以灵感的方式,出现在他的心中(脑海),让这个人神差鬼使的做出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幸运的决定。   一个人在做任何一次决定时,一念恶,聚集并涌现在他脑海的,就是那些能给他带来灾祸和不幸的宇宙信息和能量,在他最后做决定时,这些信息和能量就以灵感的方式,出现在他的心中(脑海),让这个人神差鬼使的做出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不幸的决定。   如果你有足够的智慧,那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将是正确的,你的命运自然就是好的,你自然就会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如果你智慧不足,那你的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是错误的,你的命运自然就不好,你自然就会坎坷一生,一事无成。   最初的就是最后的。从你选择的那一刹那开始,就注定了你是幸运的,或者是不幸的。如果你的选择是错误的,那不论你多么聪明,不论你具备怎样优越的条件,不论你怎么去努力,最终都无法摆脱你不幸的命运。如果你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不论你多么笨拙,不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幸运之神就一定会降临在你的身上,幸运之星一定是非你莫属。     选择时有这样一条原则可以遵循,那就是:以是非善恶为标准,只选择对的和善的。   在宇宙间,   任何人都别想摆脱自然的规律   ——损有余,益不足;   任何人都无法逃脱自然的落网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常言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天道酬勤;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积善人家庆有余。   在这个世界上,   你只能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   你只能通过利益别人来让自己获得利益。   那种心中只有自己的人,   那种只知道自私自利的人,   那种一味的损人利己的人,   注定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选择后的实施,全凭意志的支持。为信念而学习,为信念而生活,为信念而工作,为信念而奋斗。   因信念而生,为信念而死,一个人的命运仅此而已。   精彩的人生需要规划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率性而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并且还潇洒的说:“人活一次不容易,千万不要委屈了自己。”人真的可以这样率性而为吗?   人生即学问,生活即艺术。   人活着也许是一种本能,但如何让生命活得更有意义却是一门学问,如何让生命活得更幸福却是一门艺术。   学问需要研究,艺术需要修养,精彩的人生需要规划。   如何规划自己精彩的人生呢?   一、人贵有自知之明。规划自己的人生,从了解自己开始。   在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时,必须准确的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脾气、能力、学识及潜质。看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能胜任什么。   二、志当存高远。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宽,他生活的天地就有多广;一个人的志向有多高,他的能力就有多强;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有多远,他的意志就能支持他走多久。根据祖国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   三、目标宜明确。一个人仅有远大的志向还是很不够的,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目标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之分。近期目标就是自己目前的奋斗目标,远期目标就是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目标要具体,要有可行性。   四、拟定计划,落实措施。有了明确的目标后,还要围绕目标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制定出落实计划的具体措施。   五、随时调整自己,让自己的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放松身心,放弃成见,放下执着,让自己的身心始终处于开放状态,随时准备接纳可能出现的一切。对于自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一切,不排斥,不拒绝,不轻信,不盲从,而是坦然地接纳它,剖析它,考察它,以善恶的标准判断它,然后消化它(取舍,放下)。得不喜,失不恼;来,不迎不拒;去,不恋不逐。一切听其自然。   根据社会的发展,祖国的需要,以及自己的身心状况,随时调整自己。努力,而又不执著于努力;不执著于努力,而又不是不努力。即不放弃,不执著;为而不为,不为而为。这样自己的身心始终处于空灵的状态,灵感的火花会时时闪现,然后根据灵感思维的提示随时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身心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六、读有用的书,习一技之长。有用的书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人生修养方面的书(中国古典哲学方面的——《老子》、《周易》、《论语》、《大学》、《中庸》、《弟子规》、《菜根谭》、《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生活艺术方面的书(生活常识方面的,人与人相处的艺术方面的),工作技能方面的书(本职专业方面的书,与本职专业相关方面的书,当代科学的发展动态方面的书),养生健身、休闲娱乐方面的书(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为标准)。   七、认认真真做事,规规矩矩做人。管住自己的心,看好自己的念头,想该想的事,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工作。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抓住属于自己的每时每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休息习惯、健身习惯、娱乐习惯、反省习惯,把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做完做好。   八、做一个有用的人。作为一个人,你只能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你只能通过利益别人,来利益自己。那种一味的只知道损人利己的人,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九、积累就是学问,坚持方能成功。只要你持之以恒的按照这几个方面来规划自己,落实自己的人生规划,你的人生一定会很精彩。   健康人生的49味良药   用孝心敲开智慧的大门   用信心架起成功的阶梯   用关心奠定事业的基础   用诚心赢得众人的信赖   用忏悔清除心灵的污垢   用宽容消泯心中的怨恨   用专一汇聚学习(工作)的能量   用谦虚铺就求知的道路   用勤奋筑起学问的大厦   用思索提纯自己的思想   用接纳开阔自己的心胸   用放下提升人生的境界   用忘我走进真理的殿堂   用真理矫正扭曲的心灵   用正义塑造不屈的灵魂   用放弃回归自由的本性   用学识提高自身的修养   用事实赢得他人的尊重   用尊重呵护脆弱的心灵   用坦诚换来他人的谅解   用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   用从容迎接生死的考验   用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   用困难磨练坚强的意志   用意志坚定人生的信念   用信念铸就辉煌的事业   用事业树起不朽的丰碑   用善行催开智慧的花朵   用禅思捕捉灵感的火花   用直觉作出取舍的决断   用谦卑接受自然的馈赠   用慷慨奉献生命的拥有   用投入催熟丰收的果实   用布施创造丰厚的回报   用慈悲滋润干枯的心田   用理想点燃生命的火焰   用热情温暖冷漠的心灵   用天真吹开烂漫的笑脸   用微笑滋养美丽的容颜   用宁静唤醒康复的机能   用放松强壮虚弱的身体   用志向锁定人生的航向   用理智把稳生命的轮舵   用爱心驱动生命的航船   用平等对待各异的生命   用良善平衡失常的心念   用利益(利人益己)约束自己的言行   用言行唱演人生的凯歌   用生命奏响精彩的乐章   让我们放声高呼:健康的人生,   舍我其谁?

  • 无数仁人志士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的原因有哪些

      科学理论有没有?科学理论能不能掌握群众?核心领导有没有?群众觉悟有没有?

  • 命运是不是自己把握的

      恩恩~~~我覺得應該是自己把握,!關於什麼算命的吖.只能當參考什麼的喇.不要信那么多囖.

  • 把握机会,猜一生肖

      把握机会,猜一生肖是鸡

  • 认为自己人生命运前途掌握在别人,因为人在别人手里干,受别人压制的原因导致的

      你的默认和一动不动,既是对方欺负你的理由和借口,也是你被欺负的原罪。

  • 天空飘来五字时机把握中一码是什么生肖

      龙。因为龙刚好是五笔划

  • 把握时机掐七寸,水到渠成待丰收猜一生肖

      相关成语: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马到成功 顺理成章 自然而然 大势所趋     瓜熟蒂落 guā shú dì luò   【典故】体地法天,负阴抱阳,喻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六   【解释】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   【相近词】水到渠成   【成语造句】   ◎ 俗语”瓜熟蒂落”,揭示了一个妇孺皆知的事物发展规律。   ◎ 1950年初,在新中国诞生两个月后,施雅风与沈健的爱情瓜熟蒂落,这对有情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水到渠成 shuǐ dào qú chéng   【出处】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   【解释】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条件成熟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顺理成章、瓜熟蒂落   【语文同步】一些词语和故事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吧!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