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命运交响曲

  •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第几交响曲

      c小调 第五号交响曲 《命运》 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 命运交响曲

      我想但凡学生,对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都不会陌生。哪怕你是一个乐盲,在你已经走过的那些岁月里,你都会听别人说起过这个闻名遐迩的曲子,甚至不夸张地说,你也一定曾经亲自聆听过,只不过你不曾知道它的名字,或者因为是支离地听过,并不曾完完整整地领会它。我也是音乐门前的过客,除了会三两支笛子曲以外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我心头弥留下的却不只是一瞥惊鸿的瞬息印象而已。我至今不敢说我懂得这首曲子的深刻内涵,但所幸人的灵感是最宝贵的财富,因而,我可以为所欲为地享受每一次听音乐过程中心头的感喟。   众所周知,《命运交响曲》亦叫《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于1805至1808年间所作。大家对于这首曲子的评价可以说是到了令人“高山仰止”的地步,而且在评价这首曲子时一般都会引贝多芬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我想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使我屈服。”于是也不难看出,《命运交响曲》是对命运的叫板,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作曲家不屈于命运的折磨的最好印证。作曲家的灵魂是歌曲的灵魂,一个铁骨铮铮的好男儿会作出软若无骨的曲子么?似乎不能,所以,贝多芬的天性为《命运交响曲》作了最好的诠释。在他的辉照下,其余附和般的评价倒显得可有可无了。   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生于1770年12月16日,卒于1827年3月26日,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曾经师从海顿,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贝多芬的一生是辉煌灿烂的一生,也是孤独痛苦的一生。他的命途乖舛。孩提时代,在许多人还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耍赖的时候,他嗜酒的父亲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个像莫扎特一样的摇钱树,使用暴力逼着他练习各种各样的乐器(说到这一点,倒有点像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一般人而言,压力越大,反抗的情绪也就越严重,幸好,贝多芬对音乐有其独特的天赋,所以最终能够玉琢器成。但不久厄运便降落到他身上,等他稍微长大一些,他最亲爱的母亲离他而去,贝多芬悲痛欲绝,痛苦中唯有写信向朋友哭诉。但悲伤不止于此,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不幸之中总埋藏着更多惨烈。当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初尝成功与鲜花的美好滋味时,痛苦又一次找上了他——他慢慢地竟失聪了。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失聪是一件多么可怖的事情!就好像一个手工艺人没了双手一般,这对贝多芬的打击不可谓不重。但贝多芬拒绝了常人的软弱,他以坚强的毅力和对音乐的灵敏与天赋,在失聪后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甚至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出名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包括《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那是一个史诗般的“恢弘巨制”。说它“恢弘”,说它“巨制”,不是说它的篇幅有多大,而是它的影响力、它个中所蕴含的内涵与哲思甚深。什么叫叹为观止?这便是。《命运交响曲》,那是一个强者面临苦难所应承受的精神总汇,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最好概括。   《命运交响曲》充满了生命搏动的气息。在《命运交响曲》的开头,是这样一段乐章:“︴ 03 33 ︴1— ︴ 02 22 ︴7— ︴……”这给人的错觉就仿佛是命运的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然后生命的序幕拉开,宣读圣旨一般把上帝的安排竹筒倒豆腐似地倒了出来。好比门拉开,看见了拜谒者,但拜谒者正是典型的“不速之客”,喧宾夺主地叨叨不休。人是天地间最不会屈服的生物,作为生命的强者犹如是,于是,人与命运展开了殊死搏斗,第一乐章的快节奏,第二乐章的慢节奏,以及第三、第四乐章融合奔放、快速、抒情诸般情调的旋律,正是人与命运抗争的最好表现。人不管面对什么事,往往有喜有忧,有坚决有犹豫,这是人之常情。而《生命交响曲》里,音乐的高低起伏,舒缓紧急好比是人的心历路程,音符流淌间是最真实的生命再现。   无疑,人在命运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两相比较,就好比是蚂蚁与大象。但再小的蚂蚁也有自己的尊严,再大的大象也不能击垮蚂蚁的信念。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决不能被打败。这就是强者的风范,是重压下的风度。重压下的风度,指的便是面对困难,面对严酷的悲剧命运,面对难以逆转的社会现实,自始至终都不失去人的尊严,不失去勇气、决心和信念,以坚强刚毅、勇敢正直的态度对面一切尖锐的外部冲突和内心冲突,积极乐观。它是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是一种悲剧人生的艺术表达,是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更是一种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的优雅。   在《命运交响曲》里,作曲家很好地再现了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人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思想。如果说命运真是上帝,是俄林波斯圣山居住的神,那么曲子里幻化而成的英雄就是不屈的普罗米修斯,是传说中日复一日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援引中国的一个典故,则是“刑天舞干戚”。“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存。”只要人自己不向命运低头,命运是如何也战胜不了人的。俗话说,有志之人,主宰命运;无志之人,命运主宰(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好比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命运交响曲》的奏鸣曲部分,作曲家旋律的回喝,再现部对程式部有变化的重复,就好像再现着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而程式部主副部之间用圆号所作的衔接、再现部之前用单簧管演奏的引子,富丽堂皇,具有高贵典雅的气息,便好似强者的骨气与风度。前后间的对照,是强者抗拒命运的又一种象征。我总觉得生命是一座坟墓,要想重生,必须有凤凰涅磐的勇气,有苍鹰啄羽的胆量。罗曼·罗兰不是曾经说过,生活这面犁,一方面割破你的心,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像惠特曼笔下描绘的那样——“即使在命运的迎头痛击下,我头破血流,但我仍在前进。”   我们不能屈服于命运,不能做命运的奴隶。人生于世,就好比草长一秋,风吹雨打、磕磕绊绊是在所难免的。要学会坚强,学会在苦难中成长。我们不能因为悲苦而一味沉沦,不能因为灾难而一味感伤,人是小草,风再大,我们依然昂首挺立在风中,没有什么能压倒我们,包括命运。哲人说过,坚强是一个英雄最本色的后盾。当我面对自己生活中所遭受的坎坎坷坷时,我也一直是这么执著的。我相信,这个世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如果困难来临就向命运俯首屈膝,从而失却一个人做人的尊严,那实在太不值得。我们可以无所畏惧地挑战一切,号称权威的命运也不在话下,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念——而这些,在《命运交响曲》里被诠释得很好。   《命运交响曲》,是一首集生命哲思和古典意蕴于一体的曲子,它捕捉到了人真正称之为人的灵魂性因素。也难怪贝多芬被世人誉为“音乐诗人”,单就一首《命运交响曲》,他就无愧于这个称号。人说,一首好的曲子,好比是一部好的小说,须内容充分,意义深远。而《命运交响曲》足足具备了这一切。有时候想想,与音乐相比,其实文学真的很笨,因为“文学只有言语,只有阅读,音乐无需说话,只要聆听。若用音乐传递感情,不需纸笔,却能以文学难以想象的速度飞越千山万水,飞进千家万户。生活也由此而变得更加精彩。”似乎,音乐的力量便在于可以不借助语言文字去传达一种人生哲学。   历史总是这样,让痛苦和磨难去造就英雄、造就伟人。《命运交响曲》,恰恰是一部英雄对抗命运的传奇之作,它严谨而富有渲染力的音调与旋律,让人感觉如梦如幻,却又真实得不容置喙,让人于无形中体会到一种力量,一种足能与魏晋风流相媲美的重压下的风度!

  • 第五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是同一首歌么

      著名的“命运的叩门”,是对解释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最简短而又最形象化的注释。“命运的叩门”这句话被重复了不知多少次,几乎要被某些音乐“行家”指斥为对贝多芬音乐的庸俗化、简单化的形容。可是我们这里还是要再重复一遍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的确是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最中肯的断语,它出自贝多芬本人之口。据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传记作者辛德勒的记述,他曾向贝多芬请教关于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主导动机的寓意,贝多芬回答说:“这是命运的叩门,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后来人们就称第五交响曲为“命运交响曲”。

  • 被称为命运交响曲的是贝多芬的: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第67号,又称为“命运交响曲”,它和第九交响曲一道,是人类所有音乐作品中,最著名的。

  • 命运交响曲片尾曲是什么

      手心,洪晓蕾唱的《手心》- 洪晓蕾歌词:夜深人静想起了你和我昔日憧憬半梦半醒才明白我不该举棋不定所谓的命运应该谁都看得清永远握我在自己的手心若是我不那么任性若是我看一眼你坚定的表情再美的风景 敌不过你的眼睛胜过那灿烂的繁星夜深人静 想起了夜深人静想起了你和我昔日憧憬半梦半醒才明白我不该举棋不定所谓的命运应该谁都看得清永远握我在自己的手心我的爱情一直握在自己的手心

  •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有多长时间

      我家里的是三个乐章..   大约31:57   冲破命运的枷锁——第五“命运”交响曲   作品号:67 创作:1806-1808年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第五“命运”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让我们从头来认识这部作品!   《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那么这部作品的主旨是什么?贝多芬创作他的意图又在哪里呢?这里我们不妨来回忆一下,我在这篇文章第一部分中为您曾经讲述过的那篇《Heiligenstadt Testament(海利根施塔特遗嘱)》。没错,那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好在,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他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尔后,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   大家也许会误解,当时是不是因为贝多芬的耳疾有所改善,他才重新鼓起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其实并非是这样,从作曲家自己写的许多日记、信件中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耳聋是逐渐加重的,其间并非单纯的听力减退,而且还会伴随着严重的杂音乾扰,让他苦不堪言。所以贝多芬对自己重拾信心完全是其精神上的胜利,来自于对“命运的挑战”。所以在自己对生命有了重新认识之后,作曲家企图用一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歌颂这一自我斗争的主题。自此《命运交响曲》的主题渐露雏形。在介绍上一部作品的时候,我就提到过,《命运》的第一乐章是在《第四交响曲》创作以前就已经写好的,后面三个乐章则是在1807-1808年之间完成的。我想没有必要在对这部作品的介绍中,过多强调其他因素了,还是从音乐本身来体会吧。   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

  • 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钢琴版的mp3

      WenYuSHen plays BeethovenSymphony No.9 沈文裕演奏《命运》.mp3     搞定望及时采纳;   若未解决请“继续追问”。

  • 命运交响曲是什么样的曲调

      音乐要素:   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辉煌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明亮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带有活力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   稍快的行板,3/8拍子,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Scherzo: Allegro)   C小调,快板,3/4拍子,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快板(Allegro)   快板,4/4拍子,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这就是命运交响曲,高亢、激昂,催人奋进。这首在饱尝人生磨难、忍受身体与心灵双重伤害后,向命运发出的挑战与呐喊,是孤独的诉说,是病痛的呻吟,是愤懑的宣泄,是对人生多舛的拷问!   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 电视剧《命运交响曲》主题曲和片尾曲

      电视剧《命运交响曲》的插曲歌名是:插曲 《雨过之后》 演唱:张天其 、 插曲 《Thingking of you》 演唱:张伦硕 、 主题曲 《爱的交响》演唱:张伦硕 、片尾曲 《手心》 演唱:洪晓蕾 、

  • 电视剧《命运交响曲》所有歌曲

      片头曲: 演唱:张伦硕   片尾曲: 演唱:洪晓蕾   插 曲 :Hou> 演唱:张天其   插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