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 毛概2018版课后思考题: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 怎么理解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倡导建设"一带一路"以及构建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着“负责任大国”的方向稳步迈进。

  •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安全和平,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   五点主张:   1、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   2、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   3、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4、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   5、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什么?

      1、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2、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3、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4、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5、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2015-09-28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如何在合作共赢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新时代需要新思维,新形势需要新智慧。在张荣寰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中就已经规划好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推动方式。总纲:生态是生产力之父,思想是文化力之父。走向联动、走向生态、走向智能、走向共享!以生态、联动、赋能建系统,积极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推动文明走廊模式,让政策规则的联动、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人学:人是全息潜能的物种、人学是人格及其生态修养的实践工程; 二、全生态世界观:全生态文明之路就是以“全生态世界观”做为全逻辑的参照系,用以提升人类生命科学应用层次,完善世界伦理道德体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以实现人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的不断上升,到达人幸福的目的地,成全人类共同体的幸福。 四、互联网思维:范式(成全范式)万物皆可以互联,人皆可以成全,互联成全生态。 五、 互联网+:互联网+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视线化、数据化、生态化。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应用、扩散过程。六、新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亚投行可以看出这种合作共赢,包容共享的真诚意愿,必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所谓命运共同体,是指不同的国家、民族所组成的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的集合体。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七、新征程:走合作共赢之路国的发展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八、新机制:旨在实现共同发展 扩大包容性。“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具有包容性和兼容性,在推进和发展过程中非但不会削弱、挑战和替代既有合作机制和既有多边金融机构,而且能够与这些机制和机构互补共进、协调发展。

  • 1.结合材料,谈一谈我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结合材料,谈一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周易的现代科学内涵是什么?

      《中道学》对《周易》的阐释:《周易》是一本社会科学的经典书籍,是阴阳论,是一部中国最早的最系统的用对立统一哲学理念揭示社会事物辩证关系的书,也是一部中国道德文化建设的先驱书籍。   从作者个人意义上讲,传说卦图和经文是由被囚禁于羑里时的周文王制做的,用意在于防止忧患,修养个人道德。传说传文为孔子及其弟子之作。太极图、二分二合图、八卦图等,是由宋代以后的学者,将有关图形与经文、传文合在一起形成《周易》。   1.《周易》的哲学基础就是对立统一论,其中的太极图就是揭示阴阳这一对立统一事物的辩证关系的图   太极图     图中,白鱼表示阳的一面,黑鱼表示阴的一面,环中则为太极,太极是阴阳的两个方面形成的统一体,亦即有阳有阴。白鱼中的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鱼中的白点,表示阴中有阳,合抱的白鱼、黑鱼表示阴阳的对立统一,亦即太极。   表达了这样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阴与阳是相反的事物,但阴与阳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生,相互转化,迭变阴阳进而波动进化发展。有了这样的阴才会产生这样的阳,阳是阴的必然产物。有了新的阳,就会有新的阴,新阴是新阳的必然产物;阴促生阳的产生,阳又会促生新阴的产生,新阴又会促生新阳的产生,新阳又会促生新阴的产生,以至于无穷无尽,它们相辅相成,相反相成。阴有主要阴,也有次要阴,阳有主要阳,也有次要阳,主要与次要也相互转化。在阴阳对立统一中,阴是主要因素,还是阳是主要因素,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确定,因为它们可以相互转化。阴阳关系有主要阴阳关系,也有次要阴阳关系,主要阴阳关系与次要阴阳关系相互转化。   2.《周易》的卦图就是揭示迭变对立统一事物辩证关系的图。其中卦图中的一长横,表示迭变对立统一事物的“刚”, 卦图中的两短横,表示迭变对立统一事物的“柔”,例如,《周易•第四卦•蒙》   “——”表示“刚”,“— —”表示“柔”。“蒙”卦的卦图则表示在“蒙”这一阶段,迭变对立统一“刚与柔”的各步骤,表示“刚与柔”的辩证转化规律和“蒙”这一事物的辩证发展变化规律。   各卦中的经文内容则表示在“蒙”阶段中,各步骤对应的社会事物。例如,“六四:困蒙,吝”。是说“六四”象征,童蒙被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所围困,会有代价。表达了“蒙”阶段中,第四步对应的这个具体的社会事物。   刚柔的排列,表达了在“蒙”阶段,刚柔波动进化发展的例子,以及刚柔波动进化发展的规律。   纵览全书,《周易》用64卦、384爻,描述了64个大的社会事物的辩证关系,384个小的社会事物的辩证关系。   3.《周易》的科学表现手法:①用自然事物“天地”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类比社会事物同样存在的对立统一规律,进而描述社会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这种手法是科学的。②用2n级数表达了对立统一事物的二分法和二合法。   4.《周易》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类比手法   例如:《周易》用“卦”模拟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以四季和人类社会事物都有阴阳的对偶性、波动进化性、循环进化性、阶段性、层次性等,从而类比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描述自然和社会的共性、共同规律、共同法则。   ②.象征手法   《周易》对基本概念、基本事物的表现,其修辞手法主要使用的是象征,在古代的语言中就是“象”思维,其中的“象”是象征意义的事物,是具有代表性事物的模拟或模型,其基础是建立在象征和被象征事物有一定的共同意义。   使用象征性的辞格,目的是以突出、典型的事物表现另一个有一定意义的事物,或另一事物的意义,达到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即“托义于物”。《周易》用天地、四时、日月等天象作象征物,形成八卦的意义,正如:《系辞传》上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意思是,所以,用于象征自然现象的具有代表性、突出性、典型性的事物,没有比天地更伟大的了;用于表现变化通达的事物,没有比四季更明显的了;用于象征高悬而且明亮的事物,没有比日月更壮观的了。“是故,天生神物, 圣人则之;天地变化, 圣人效之;天垂象, 见吉凶, 圣人象之”。意思是, 所以,天生自然规律,圣人取法于它;天地变化,圣人效法它;天垂现象,可见吉凶,圣人取象于它,以论道德。   ③.比喻的艺术性   《周易》的爻辞,均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是隐喻,用所描写的“象”,比喻人事中某一事物,或某一类型的事物,例如: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意思是,“初六”象征先把鼎倒过来,有利于倒出人们不需要的杂物,并且像娶妾是为了生子一样,无错。比喻变革的事物要有利于接受新的使命,无错。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意思是,“九二”象征鼎中装满食物,但是我嫌生的食物中有得疾病的东西,不能直接为我提供可供食用的食物,给人们享用,吉祥。比喻变革的事物主体已建立,但能够意识到变革的事物,就像装满食物的鼎,不能够最终彻底地发挥作用,就完成不了人类

  •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观点说明各国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什么是可能的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②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各国在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各自的特殊利益,但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各国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着眼于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各种分歧。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各国加强沟通与合作,有利于实现共赢发展,共同建设命运共同体。

  • 运用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论述中国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现实意义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 于促进我国西部开发,扩展对外开放的空间。   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 的联系。建设一带一路可以深化区域交流合作,促进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中国经济快速发 展,存在着技不断进步等有利条件,又存在资源短缺等不利条件,推进“一带一路”建 设可以弥补我国经济建设的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和多样性,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人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