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三交响曲

  • 为什么喜欢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如果你也听古典音乐的话,就能在比较中发现经典的经典之处。   这里说的“古典”其实是一个泛指。而狭义的古典风格恰恰是在贝多芬时代完结的。这也就是传说中的贝多芬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人们认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人们收到了超越旋律本身的精神收获,这也就是他的最伟大之处。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也就是命运,恰恰又是能体现这个分水岭的作品。   作品本身,旋律是很美的,不亚于古典主义的莫扎特海顿(贝多芬前期的作品就更像莫扎特海顿等人的风格);而又不像古典作品那样中规中矩,反而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惊奇和激情。开头的四个音被贝多芬自己称为“命运在敲门”,于是这部交响曲也就被命名为《命运交响曲》。   事实上古典音乐作品更多的是只用作品号而没有文字命名的,而恰恰贝多芬的作品有许多都被命了名,也都成了传世之作。

  •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又叫什么?

      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   第五交响曲:命运(c小调)   第六交响曲:田园(F大调)   第九交响曲:合唱(D大调)

  •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怎样的歌

      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乐章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第二乐章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第四乐章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都是总结式的话语呀~~~

  • 贝多芬写给拿破仑的曲子是第三交响曲吗?

      是的,也称《bE大调第三交响曲》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登上了帝位,于是,一气之下,贝将曲子献词改为英雄交响曲,纪念一位伟人。

  •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有几种乐器

      你好,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按照其总谱配器要求,乐队所用到的乐器及编制为:   弦乐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常规编制)   木管乐器:短笛一、长笛二、双簧管二、单簧管二、大管二、低音大管一;   铜管乐器:圆号二、小号二、长号三;   打击乐器:定音鼓(一组)   希望对你有帮助~~   O(∩_∩)O

  •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与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比较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序奏为持续的行板,c小调,3/4拍子。全曲的核心出现在第一乐章序奏中,这就是贯穿于整部交响曲的威严的“命运的主题”(片段1)。乐章的第一主题由弦乐奏出,充满了苦恼的情绪(片段2),接着又由木管反复。这一乐章通过表现沉重忧郁的心情和转瞬即逝的幸福梦幻不停交替,揭示出渴望幸福的个人和严峻的命运压力之间的冲突。   第二乐章   如歌的行板,降b小调,2/4拍,三段体。双簧管呈现孤寂的主旋律(片段3),紧接着是感觉兴奋的副属旋律, 在主旋律以更加凄寂的形态反复而告一段落后,中段如农民舞蹈般优美(片段4)。整个乐章富于诗意的音调表现了主人公暂时忘记了现实的痛苦,沉浸于对往事的回忆。   第三乐章   诙谐曲, 快板,F大调,2/4拍子。第一部分由弦乐器单独演奏,全体弦乐器持续拨奏。主旋律显得急促匆忙,但却给人以梦幻茫漠的感觉(片段5)。 此部分进行至一段落, 即由木管乐器单独奏出俄罗斯舞曲般的旋律(片段6)。这个乐章没有明确的感情,只是一些虚无缥缈、错综复杂的音型。   第四乐章   终曲,热情如火的快板,F大调,4/4拍子。形式为类似回旋曲的自由形式。 强烈的第一主题以全合奏形式奏出(片段7)。紧接着的第二主题是根据俄罗斯民谣《野地里的桦木》所写成的朴素、优美的旋律(片段8),表现出人民的强大力量。最后,音乐在描绘节日欢乐景象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意思,也就是说他想用命运交响曲表达他当时的那种感情。

      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能感受到希望的力量,这就是人生的动力。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文怎么说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Beethoven's symphony of fate

  • 如何写听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有感?

      《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原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 在古典悲剧和与它紧相联系的格鲁克的音乐剧中, 人同命运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但是严厉残酷的命运形象却常被描写为不可避免的, 而人的胜利往往又是由于外界的力量而突然发生。 贝多芬改革这个传统的主题,加以新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付诸行动; 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 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 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 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 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 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 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 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 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 为了体现这部交响曲内容的重大意义和深度, 贝多芬采用了很多新的手法。 这部作品的四个乐章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中乐章与乐章之间的联系,不仅在于戏剧性发展的进程, 而且还在于一个特定的“主导动机”——作为整部交响曲的“核心” 的动机。 这个动机,贝多芬曾经说过:“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 他的这个说法,不妨这样理解:生活中的矛盾、障碍和苦难, 可以作为命运的象征,但是一个人应该使命运顺从他自己的意志, 他应该成为生活和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天由命。 他曾在书信上明确写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的《 第五交响曲》同样反映他的这个主导思想。这个“命运的动机” 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各个乐章中反复出现,它的音响有时阴暗凶险, 有时欢愉和神气,有时倔强而紧张,有时则悲戚和低沉, 有如模糊的回忆一般。在第一乐章中,这动机是第一主题的骨架, 又是第二主题低音部的伴奏,同时还是结尾段的基础。一句话, 它的节奏型贯串着整个乐章,支配着整个乐章神速的发展。 第一乐章从这一主题开始,展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 主题开始时,强调表明紧张的悲剧性因素,它的音响顽强、威严, 甚至凶险;它那鲜明的力度对比、紧张的和声、活跃的进行, 造成了一种惊慌不安的情绪。 这一主题在它最初的呈示中相继掀起两次浪潮, 而且一次比一次紧张,当法国号用大调奏出这个动机的一种变体时, 情绪才有所转换。紧接着出现的第二主题是一支歌唱性的抒情旋律, 这是安谧和温暖的形象。但是这样安宁的场面并不长久, 命运的动机并没有消失,它只是暂时躲在第二主题的低声部。 逐渐地这命运动机又表现得越来越执拗、坚决, 它甚至使第二主题的进程也开始带有激动不安的色彩。 但是当音乐的紧张度达到极限的时刻,突然出现新的转折, 一支洋洋自得的旋律,虽然也贯串着命运的动机, 但它是英雄气概形象第一次短暂的显露,它在大调明朗的气氛中, 以果断、欢愉和热烈的音响结束了这奏鸣曲形式的呈示部。 在非常富于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乐章的发展部开始了, 音乐立即又回到第一主题那种阴暗和不安的音调中来。 这命运动机开始时夺居了首要地位,它无休止地反复, 调性不安定地转换,力度明显地增涨,说明命运的动机正处于攻势, 非常活跃。但它还是没有能够完全站稳脚跟,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 像号角齐鸣那样鲜明有力,同前者争相抗衡; 原来十分活跃的那些八分音符的节奏进行, 逐渐地给一系列二分音符的和弦刹住了;音响从最强(ff) 变成最轻(pp),这时候调性和音区的频繁变换, 音调的低抑和不稳定,反映出动摇、怀疑和焦急等待的心情, 好像命运的黑暗势力衰退了,陷于一种麻木的状态之中。突然“ 敲门的动机”又勇猛地闯进来了,它以乐队全奏的方式, 减七和弦的和声,一直保持最强的音响(ff) 和动机本身的不断反复,掀起了一次大爆发, 形成了发展部的戏剧性高潮,并直接进入奏鸣曲形式的再现部。 再现部中,重又回到先前的斗争场面——命运主题的急剧发展, 一度为双簧管独奏的一段缓慢而悲戚的曲调(Adagio) 突然打断,随后它立即恢复激动不安的情绪奔腾, 它想主宰一切的意志也增强了。只是当大调的第二主题昂然出现时, 乌云又逐渐消失,欢愉、明朗的英雄性因素又出现了。不过, 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没有结束, 这种斗争在相当扩展的尾声中反而愈演愈烈, 形成了全乐章的最高潮——有时候凶恶的命运动机占了上风, 有时候英雄性的进行曲式主题发出高傲而威严的音响, 好像要把命运动机赶走。但是,命运的黑暗势力还是相当强大, 这凶兆的主题暂时取胜了,它用敲门动机的强烈音响结束这一乐章。 当然,斗争还没有真正结束,在这场激烈而残酷的斗争中, 英雄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坚定了自己的斗争信念, 可是通向胜利的道路还很长远,还要经历艰巨的斗争

  • 贝多芬的交响曲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原名、编号、创作时间及调式:   第一交响曲(SymphonieNo.1),作品编号:Op.21,创作时间: 1794--1796,调式:C大调;   第二交响曲(SymphonieNo.2),作品编号:Op.36,创作时间:1801-1802.10,调式:D大调;   第三交响曲[(英雄)SymphonieNo.3],作品编号:OP.55,创作时间:1803-1804,调式:降E大调;   第四交响曲(Symphonie No.4),作品编号:Op.60,创作时间:1806.10,调式:降B大调;   第五交响曲[(命运)SymphonieNo.5],作品编号:Op.67,创作时间:1804-1808,调式:C小调;   第六交响曲[(田园)SymphonieNo.6],作品编号:Op.68,创作时间:1807---1808,调式:F大调;   第七交响曲(SymphonieNo.7),作品编号:Op.92,创作时间:1811-1812.6,调式:A大调;   第八交响曲(SymphonieNo.8),作品编号:Op.93;创作时间:1811-1812.10,调式:F大调;   第九交响曲[(合唱)SymphonieNo.9],作品编号:Op.125,创作时间:1824.2,调式:D小调。   第三交响曲的“英雄”、第五交响曲的“命运”、第六交响曲的“田园”和第九交响曲的“合唱”,都是后人给加上的,原作都是无标题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