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决定中国关键命运的抉择

  • 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1)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   2)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出路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   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旧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因为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以及作为有益补充的私营经济,都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所利用。政权在人民手中,又有强大的公有制经济,这样做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只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   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中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   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   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决定命运的小事》读后感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 命运是由个人决定还是社会决定的问题

      *   [mìng yùn]   *   命运 (汉语词语)   *   命运,是指事物由定数与变数组合进行的一种模式,命与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为定数,指某个特定对象;运为变数,指时空转化。命与运组合在一起,即是某个特定对象于时空转化的过程。运气一到,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   *   不能改变的过去以及无法掌控的未来叫做命运。   *   大统一命运观全定论给命运下的定义:   *   命运是万事万物由宇宙规律所完全预定了的从生到灭的轨迹。

  • 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毛中特论文

      会的,可以

  • 为什么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 内在决定命运议论文

      1.听着知了的嘶叫,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我感觉绝对,因为也有以内在灵魂生存的生命。即内在生命。   曾反复看到关于人生的提问。譬如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百般姿态。至今让我最为认可的就是,让内在生命充满意义。   上帝爱掷骰子,决定我们芸芸众生的命运。于是这个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姿态的生命。我想说的,就是残疾人。   小时候看见残疾人心里就会害怕。看着他们和自己不一样的身体感觉到恐怖。而现在看来,小时候的想法很幼稚,也很浅薄。残疾人怎么了?他们只不过是身体的残缺,而他们不仍拥有健全的心灵和内在灵魂么?像史铁生,他的外在世界被困在一个轮椅上。但正因为这样,他除了思考和写作无事可做。   史铁生的病情恶化并没有让他沉沦在病的愁苦中和阴影下,他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闪耀着思想光辉的开朗的生命。他的病疾给了他对于生命清晰的认识,他得到了内在生命的意义。   而我们不聋不瞎,肢体完整,我们就真的不是残疾了么?   世上没有绝对健全的人,有形的残疾只是一种,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还有着无形的残疾。人们习惯了它,也逐渐失去了健全的意识。这无形的残疾就是指内在生命的残疾。   城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们沉浸在浮华之中,享受着虚荣名利。人们可以用大把大把的钞票做皮肤美容,延缓衰老,生病时用着这一个那一个医疗器械。可这一切只是徒劳,人们仍然会走向衰老和死亡。人们已经忽视了心灵的丰富,根本不知道内在生命的存在,更不要说实现什么什么人生价值了。   残疾人,只是上帝偏偏给了他一个残疾的命运罢了。却让他们多了思考人生的事情。他们的残疾带给他们的不是灾难,而是更多的思考。他们的内在生命是完整的,而且还实现了其意义。最好的例子就是残奥会上的那些残疾运动健儿。   上帝的决定不可信,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得到自己的内在生命。即使外在世界对我肉体的压迫,我们仍然是属于内在的。   2.   5年前的一个春天,一个中国农民到韩国旅游,受朋友之托,   在韩国一家超市买了四大袋30斤左右的泡菜。回旅馆的路上,身   材魁梧的他,渐渐感到手中的塑料袋越来越重,勒得手生疼。他想   把袋子扛在肩上,又怕弄脏新买的西装。正当他左右为难之际,忽   然看到了街道两边茂盛的绿化树,顿时计上心来。   他放下袋子,在路边的绿化树上折了一根树枝,准备当做提手   来拎沉重的泡菜袋子。不料,正当他

  • 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次战略决战是( )。

      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次战略决战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   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2月5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人。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 星座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为什么?

      你相信星座决定命运时,星座就会起作用。不相信时,它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