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力而制定的重大发展方略,虽然是针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提出,但与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对理念高度契合,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亦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价值意义。   第一,创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必将引发理论、制度、文化、技术等各领域创新,也将是一场终结西方“元叙事”,建立“中国话语权”的变革。通过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推进全球秩序和国际规则的创新发展。   第二,协调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第二大经济体,既与新兴市场国家有着相似的改善民生的诉求,又面临与发达国家相似的转型升级的困境。由此,中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既要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又要积极寻找共性话题,增进与发达国家的协调沟通。   第三,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等方面坚持绿色发展,需要中国和世界休戚与共,携手前行,共迎挑战。   第四,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然选择。只有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和世界共同繁荣发展,最终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第五,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世界福祉,增强人民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展示出中国“兼善天下”的世界观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背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背景: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和日内瓦发表两场重要演讲,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在新的历史航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准世界跳动脉搏,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发展历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2月9日汉语盘点2017年度国际词,以及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吗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球价值观上的体现。"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意思阿

      一个灵魂从精神上来说容纳不了二人,但需要一种互补.常说的生命中的另一半亦是你的生命共同体.从生理上来讲:连体人就属于生命共同体。从精神上来讲:当两个人的心灵进行赤裸的交流时,便应该是生命共同体。但是,一般,这样的心灵沟通一般都是有暧昧关系。我想的话。。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至于现实中有没有这种人,我就不知道了。。 “命运共同体’就是无论兴衰荣辱,都休戚与共,将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所构成的组织或团体。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什么?

      1、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2、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3、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4、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5、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2015-09-28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什么是命运共同体。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了两个人身上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内涵

      人类生存共同体,对于所有生存在其中的人类个体及其不断维持生存的各种生存活动与努力,始终都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不断持续、普遍、深远的产生、形成着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的各种影响与作用。基于此,只能相互依存的持续生活在人类生存共同体之中的一切人类,在必须同样不断面对、应对、承受各种变动、变化不息的生存便利与艰难险阻的全部现实生活之中,基于人类共有的生存目的、生命本质、生存本能、生存需要、生存意愿、生存方式、生存利益、生存机遇、生存条件、生存基础、生存困扰、生存艰难、生存风险、生存竞争、生存认知、生存判断、生存取舍、生存成效、生存前景、生存的可能性与可持续性;以及为一切人类同样都必须依循、尊从、顺应、适应的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自然就会无可选择、不离不弃的只得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安危与共、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共同拥有荣则俱荣、损则俱损、兴则俱兴、毁则俱毁的同一生存命运。为此,人类生存共同体,自然就由之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同时成为了人类必须赖以维持生存的命运共同体,并同步的相应具备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拥有的一切成分、要素、结构、特征、品质、效用与形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力而制定的重大发展方略,虽然是针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提出,但与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对理念高度契合,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亦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价值意义。第一,创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必将引发理论、制度、文化、技术等各领域创新,也将是一场终结西方“元叙事”,建立“中国话语权”的变革。通过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推进全球秩序和国际规则的创新发展。第二,协调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第二大经济体,既与新兴市场国家有着相似的改善民生的诉求,又面临与发达国家相似的转型升级的困境。由此,中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既要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又要积极寻找共性话题,增进与发达国家的协调沟通。第三,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

  •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世界。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