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力而制定的重大发展方略,虽然是针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提出,但与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对理念高度契合,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亦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价值意义。   第一,创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必将引发理论、制度、文化、技术等各领域创新,也将是一场终结西方“元叙事”,建立“中国话语权”的变革。通过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推进全球秩序和国际规则的创新发展。   第二,协调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第二大经济体,既与新兴市场国家有着相似的改善民生的诉求,又面临与发达国家相似的转型升级的困境。由此,中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既要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又要积极寻找共性话题,增进与发达国家的协调沟通。   第三,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等方面坚持绿色发展,需要中国和世界休戚与共,携手前行,共迎挑战。   第四,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然选择。只有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和世界共同繁荣发展,最终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第五,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世界福祉,增强人民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展示出中国“兼善天下”的世界观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 如何理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

      第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要求。   第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依存的程度空前扩大。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第三,倡导命运共同体意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整体利益。   第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建立平等相待、互谅互让的伙伴关系;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鉴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第五,因此,命运共同体意识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基本要求,是对联合国宪章精神的新发展,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要求,符合各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对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调查

      我们人类发展到现在,特别是科的发展上快,使全球化更近了,地球好象变小了,所以更多的普通人都以识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了,于荣具荣,遇毁具毁的情况非常明显了,OK

  • 如何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

      国际间要向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权国家必须依照国际法,行使主权国家的权利,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   国家与国家之间必须寻求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利益。   必须认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推动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用国际社会知识,为什么中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着“负责任大国”的方向稳步迈进。长期以来。“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一直在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有那些?

      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是真理性认识。所以成为广泛共识。   价值是物对人的积极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符合全人类的利益需求,具有全球推广价值,可以成为广泛共识。

  • 结合一带一路和五位一体总布局,写一篇大学生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的论文

      这尼玛谁布置的题目,大学生毕业连房都买不起,就差点睡大街了,还共建个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还不如想想怎么多搬点砖,挣点钱娶媳妇吧

  •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2习为何要提人类命运共同体?3对于人类发展、我国在世界的地位有何意义?

      *   习阐释迈向命运共同体四大内涵: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首先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要共同维持亚洲来自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和良好发展势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形势。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不同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他表示,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每一个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要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亚洲国家要加强同其他地区国家和有关组织合作,欢迎各方为亚洲发展和安全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习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

  • 两党领导人为什么要“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

      所谓共同体社会,最早是在社会学中提出来,用来区别现代社会。一个共同体内的语言、习俗、文字及生活习惯等都非常类似。   两岸提出命运共同体可以这么解释:   1、台湾与大陆本就属于一个国家,同属一个中国;   2、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都属于中华民族   在此基础上,建设命运共同体,就会加深相互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为两岸和平发展乃至统一打下基础。

  • 谈谈对命运共同体的看法,为什么把命运共同体做为外交的理念

      共荣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