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推进命运共同体

  • 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区域共同体的区别

      区别:   *   利益共同体是因为利益(包括经济与非经济利益)联合在一起的共同体。   *   命运共同体是因为各种原因(包括根本利益)联合在一起的共同体。   *   区域共同体是因为地理上接近而形成的共同体。   *   任何共同体,本质上都是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可以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心理利益等等。     衍生知识点——利益共同体的应用   守业者和创业者成为利益共同体,使用股权激励方式,让经理人关心股东利益,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让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这样能使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经邦的理解是,股权激励对防止经理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 为什么世界各国是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社会发生的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国际社会整体。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 我国在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如何打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政治术语回答

      “一带一路”合作应秉承共同体的理念,务实合作,循序渐进,一步步推动沿线各国从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逐步向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首先,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设施联通是深化经贸合作、加强人员往来的前提条件,也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着力补上的短板。一是有关国家应加强沟通,实现基础设施规划的对接衔接,着力打通断头路和交通瓶颈,构建有机联系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二是加快签署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便捷通关合作协定,统一海关、检验检疫等通关要求,简化沿途手续,提升跨境运输衔接效率。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的先导性作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资金和技术援助,通过共建共享加快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   其次,着力提升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能力。打造命运共同体,一定要牢牢把握沿线国家对发展的强烈诉求,不仅要从一般意义上的经贸往来、产业投资角度来推进合作,也应从帮助这些国家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提升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方面考虑。一是在经贸合作中要体现正确的义利观,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平衡,特别是针对最不发达国家要适当让利,帮助其培育优势产业。二是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结合沿线国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拓展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轻工业、食品工业、矿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机电产业等的对外投资,直接惠及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通过深化供应链、价值链合作,帮助其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技术交流等合作,联合设置技术创新、孵化、交易中心,共同建设高科技产业园等,帮助其提升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再次,着力深化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以丝绸之路精神为纽带,深化与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合作,努力实现民心相通,使命运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可进一步加大互派留学生、联合办学、举办大型文体活动的力度,通过联合开发文化旅游产业、联合防控传染病等方式,使不同文化能够充分地交流融合,实现相互理解、相互认同。还应深化地方、智库、媒体、社会组织等不同渠道、不同层次的沟通交流,不断巩固和扩大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第四,着力构建生态环保协作机制。“一带一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海平面上升的生态问题严重。同时,许多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仍在不断加大,一些国家也因为水资源问题而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生态环境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一带一路”合作应着力推进沿线各国生态环保领域的协调协作,在共同推进节能减排、开发清洁能源、发展节水农业、开展联合科考和资源勘探等方面深化合作,在跨界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监测、极端气候预报等方面建立协调机制,共同保护人类美好家园。

  • 什么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第一,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   第二,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第三,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第四,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   第五,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 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和实践路径。

      人类生存共同体,对于所有生存在其中的人类个体及其不断维持生存的各种生存活动与努力,始终都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不断持续、普遍、深远的产生、形成着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的各种影响与作用。基于此,只能相互依存的持续生活在人类生存共同体之中的一切人类,在必须同样不断面对、应对、承受各种变动、变化不息的生存便利与艰难险阻的全部现实生活之中,基于人类共有的生存目的、生命本质、生存本能、生存需要、生存意愿、生存方式、生存利益、生存机遇、生存条件、生存基础、生存困扰、生存艰难、生存风险、生存竞争、生存认知、生存判断、生存取舍、生存成效、生存前景、生存的可能性与可持续性;以及为一切人类同样都必须依循、尊从、顺应、适应的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自然就会无可选择、不离不弃的只得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安危与共、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共同拥有荣则俱荣、损则俱损、兴则俱兴、毁则俱毁的同一生存命运。为此,人类生存共同体,自然就由之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同时成为了人类必须赖以维持生存的命运共同体,并同步的相应具备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拥有的一切成分、要素、结构、特征、品质、效用与形态。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力而制定的重大发展方略,虽然是针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提出,但与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对理念高度契合,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亦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价值意义。   第一,创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必将引发理论、制度、文化、技术等各领域创新,也将是一场终结西方“元叙事”,建立“中国话语权”的变革。通过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推进全球秩序和国际规则的创新发展。   第二,协调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第二大经济体,既与新兴市场国家有着相似的改善民生的诉求,又面临与发达国家相似的转型升级的困境。由此,中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既要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又要积极寻找共性话题,增进与发达国家的协调沟通。   第三,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等方面坚持绿色发展,需要中国和世界休戚与共,携手前行,共迎挑战。   第四,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然选择。只有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和世界共同繁荣发展,最终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第五,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世界福祉,增强人民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展示出中国“兼善天下”的世界观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 ‘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意思阿

      一个灵魂从精神上来说容纳不了二人,但需要一种互补.常说的生命中的另一半亦是你的生命共同体.从生理上来讲:连体人就属于生命共同体。从精神上来讲:当两个人的心灵进行赤裸的交流时,便应该是生命共同体。但是,一般,这样的心灵沟通一般都是有暧昧关系。我想的话。。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至于现实中有没有这种人,我就不知道了。。 “命运共同体’就是无论兴衰荣辱,都休戚与共,将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所构成的组织或团体。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谁提出的?

      主xi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12月3日,命运共同体入选2018年十大流行语。

  • 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说明怎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2分)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分)   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2分)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分)因此,要放眼世界,树立“天下观”。共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的体现。(1分)   ④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要求我们逐一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分享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成果,共同推动人类事业进步发展。(3分)

  •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模式崛起有什么作用

      “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国之长富,必在共荣。数十年来,全球化大潮汹涌澎湃,奔来眼底,顺之者壮,逆之者衰。何谓全球化?全球化是以人的价值为本位,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危机为主要推动力的人类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一体化过程。简言之,全球化就是全球建立命运共同体、走向一统之过程。 这是发表在新华网上面的一篇新闻。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意思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价值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用处: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国际形势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时间:2012年党的十八大。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把握世界格局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与新方略,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在理论上,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马克思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认识,吸收借鉴西方国家的共同体学说,生发于中国共产党的理念与政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