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服于命运的名人

  • 不屈服于命运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留水尚能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天涯烈士空垂泪,地下强魂必噬脐。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为什么人总会屈服于命运呢?

      命运是靠自己掌握的,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自己,屈服命运那只能说你败给了自己…

  • 我要屈服于命运的名人事例、、、拜讬、、快快紧急需要

    项羽不肯过江东,出于一种高度的自尊,也是出于一种对命运的屈服。项羽的个性是没落贵族阶层中盲目自傲,受打击后又一蹶不振的心理的体现。他一辈子基本上打胜仗,惟有在垓下打败,竟然自刎,还说“天亡我,非战之罪”。 足以说明他屈服于命运。 故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项羽是注定会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垓下之围给了他一个英雄式的悲剧,成就了他最终的豪气云天,不一定是不幸。 王国维可谓近代大儒,被人们称为古文化的煞尾者。而正是这样一代大儒,却在清朝复灭之后随之而去了。对他的死,人们颇有争议。有人以为他是“铁杆”的晚清遗民,为“国”捐躯。而我却同意馀秋雨先生的意见:他是死于一种文化。 王国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终身濡染的封建文化随着清朝政权的倒塌而淡化以至没落时,他这一隶属于这种文化的人心怎能没有一丝颤动?他的心在泣血。“活下去吗?”环顾四周无所留恋,曾经沧海的人对一切都已不太在意。他已没有了目标,因为,当时没有一件事,没有一个人可以作为他这个大儒的目标。“死吗?”可这样的死有人在意吗?是否值得?为一种文化的没落而死?一种文化的没落预示着另一种文化的兴起,但这已不属于他了。 心在刃上蹭了许久,血流一地,将一切涂成红色。王国维便在这红色中做出了选择。

  • 姓过的名人有哪些

      过 源:字道源,号浩斋,宋代江苏省无锡人。少颖异,笃志圣贤之学   过 勗:过浩斋先生的后裔,字绍古,博览能文,性至孝,有《至孝通神集》   过 龙:字云从,明代苏州人、名医,与祝枝山、文徵明关系契合,他知识面广,精医道,著有《针灸要览》、《十四经发挥》等过 铸:字玉书,清代金匮(今江苏省无锡)人。研习医学多年,著有《治疔汇要》(一名《治疔大全》)。另有《外科一得录》、《喉痧至论》及《过氏医案》,均有多种刊本行世。   过百龄:也作“伯龄”,名文年,江苏省无锡人,是明末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围棋国手。   过元文:字穆君,清代苏州人,是精通史籍的学者,有著述传世。   过春山:字葆中,清代苏州人,亦是精通史籍的学者,有著述传世   过探先:(1887年-1929年),教育家,农学家。中国现代农业教育先驱,中国现代农林科技的先驱。开创了中国近代大面积造林与植棉事业

  • 姓林的名人有哪些?

      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以禁断鸦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   林森:1931-1943年12月年间担任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林伯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领导人之一。   林完,著名政治家,林姓在海外知名最早的人物之一。   林道乾,泰国北大年地区的开拓者和领导人   林凤,明朝时期沿海地区的著名人物。   林太卿,日本一位热心公益活动禒人。   林相原,马来西亚巨巨富。   林光合和林合父子:是菲律宾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林迁,马来亚乌矿大王热心公益事业。   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   林德甫,文莱富商。   林梧桐,马来西亚赌业大王。   林庆金,马来西亚巧克力大王。   林思齐,加拿大著名学者、富商、社会活动家、慈善家。   林同春,日本企业家、社会领袖。   林训明,巴西黄豆大王。   林良实,马华公会会长。   林绍良,印度尼西亚商界大亨。

  • 名人有哪些

      管仲、商鞅、秦始皇、刘邦、项羽、韩信、老子、孔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孟子...直到近代,鲁迅、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一直到近代,钱学森、袁隆平、丁肈中和杨振宁(美籍华人)太多了...

  • 属马的名人,属马的名人有哪些

      马云 他姓马

  • 姓朱的名人有哪些

      明朝皇帝。多的说不清了。

  • 天蝎座的名人有哪些?

      郑丽、姜昕、金海心、孙逸飞、马浚伟、舒畅、唐文龙、刘牧、金智秀、喻恩泰、张楚、李维嘉、小仓优子、关牧村、小宋佳、林熙蕾、冯远征、林依晨、乔振宇、萧淑慎、仓木麻衣、陈美、周柏豪、哈辉、朱茵、阮经天、俞灏明、蓝心湄、吴奇隆、郭富城、黄晓明、深田恭子……

  • 桐乡的名人

      程本立(?-1402),字原道,号巽隐,宋儒程颐后裔。远祖杞于宋理宗嘉熙间(1237-1240),官承信郎,著有《巽隐集》。 张伯淳(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属桐乡市)人。咸淳七年进士,拜侍读学士。起著作颇丰,最著名的是著有《养蒙斋集》一书。 卫富益,宋末元初崇德人。祖籍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九世祖淇,宋仁宗至和(1054-1056)间,为崇德县令,卒于任所。著有《易经集说》、《四书考证》、《读史纂要》、《性理集义》、《耕课怡情录》等书。 辅广,字汉卿,号潜庵。祖籍赵州庆源。生平以著书为己任,著述甚宏,有《诗童子问》、《晦庵先生语录》、《朱子读书法》三种,《四库全书》提要著录;另有《六经集解》、《尚书注》、《四书纂疏》、《论语答问》、《孟子答问》、《通鉴集义》等 莫元忠,字子直。莫琮长子。宋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第。历官历阳(今安徽和县)主簿,怀宁(今安徽西南部)县丞,名声很大。 莫若晦,字子明。莫琮次子。未弱冠(未成年)即考中秀才。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登进士第。历任江东帅幕、平江(今苏州)通判,迁升宜春(今江西西部)知府。 莫似之,字子饮。莫琮三子。南宋淳佑四年(1244)甲辰考中进士。任丹徒(今江苏丹徒)尉,整肃腐吏;撙节公费,成绩灿然。 莫若拙,字子才。莫琮四子。南宋淳佑元年(1241)辛丑考中进士。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教授。修贡兴学,美名盛传。 莫若冲,字子谦。莫琮幼子。南宋淳熙二年(1175)登进士第。历任安吉(今浙江安吉县)县尉、毗陵教官、安吉知县。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南宋人,系宋王朝的皇室宗亲,恭宪王赵元佐的七世孙。死后追封福王。 濮凤,字云翔,原籍山东曲阜亲贤乡。父名原,字南岩,为宋左仆射。 潘蕃(1438-1516),字廷芳,号愚叟,崇德(今属桐乡县)人。蕃初冒姓钟,历官山东、湖广左右布政使。成名后,恢复原姓。 贝琼(1315-1379),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初名阙,字廷臣)。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茅盾(1896(丙申年).7.4 - 1981.3.27),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芝,世居桐乡县清风乡炉镇(今炉头乡)杨园村,通称杨园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 留良(1629—1683)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学者,又是诗人、时文评选家、出版家和名中医,学者称他为“文化全才”。 太虚大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与印光、虚云和弘一四位大师是民国时期的四大高僧。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 、侯波,1924年出生,女,中国女摄影家协会荣誉主席,新华社高级摄影记者。 汤国梨(1883-1980),乳名引官,字志莹,号影观,晚年自号苕上老人。她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夫人,也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徐自华(1873—1935)字寄尘,号忏慧,浙江桐乡人。出身名门望族,是南社女诗人、秋瑾女侠的挚友。 胡华六(1917~1988),崇德县(今属桐乡市)晚村乡夜明村薛家坝人。一二三团二营五连为战士。 陆费逵(1886年9月17日,清光绪十二年八月二十日─1941年7月9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中华书局创办人。 沈骊英(?~1941),女,原名家蕙,乌镇人。著作......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