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涵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力而制定的重大发展方略,虽然是针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提出,但与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对理念高度契合,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亦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价值意义。   第一,创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必将引发理论、制度、文化、技术等各领域创新,也将是一场终结西方“元叙事”,建立“中国话语权”的变革。通过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推进全球秩序和国际规则的创新发展。   第二,协调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第二大经济体,既与新兴市场国家有着相似的改善民生的诉求,又面临与发达国家相似的转型升级的困境。由此,中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既要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又要积极寻找共性话题,增进与发达国家的协调沟通。   第三,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等方面坚持绿色发展,需要中国和世界休戚与共,携手前行,共迎挑战。   第四,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然选择。只有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和世界共同繁荣发展,最终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第五,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世界福祉,增强人民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展示出中国“兼善天下”的世界观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 论文:联系实际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及重大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个伪命题,交论文作业自己去网上拔一篇然后翻译软件转英文再转回来交上去就行了。20财富想让人帮你写一篇新的想太多

  •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2习为何要提人类命运共同体?3对于人类发展、我国在世界的地位有何意义?

      *   习阐释迈向命运共同体四大内涵: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首先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要共同维持亚洲来自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和良好发展势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形势。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不同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他表示,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每一个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要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亚洲国家要加强同其他地区国家和有关组织合作,欢迎各方为亚洲发展和安全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习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

  • 为什么在当今情况下,中国甚至全球都开始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要: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正在用实际行动构建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的真诚和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基础,是打破大国遏制的主动作为,我国只在坚定不移的坚持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道路才真正赢得主动。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如此关注,这里凝聚着新中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

      血脉传承

  • 哲学与人类命运的关系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可是我们说的话中却包含有哲学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比重会越来越大。你听上了岁数的人说话,他们并不刻意讲哲学,却总有哲学的意味,这说明哲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老年人生活阅历多,当然就积累了许多经验,哲学就是把这些经验理论化。   好的哲学思想有利于生活,让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阳光,反之,不好的哲学思想会不利于生活,比如唯心主义会让人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这当然会影响我们同别人的关系了。   总之哲学来源于生活,积极的哲学思想会促进生活的美满,消极的自然就增加了人生的不和谐因素。   如果说讨论哲学与所有人类的关系,则是大同小异,如果每个人都是哲学家,这个社会会很安定,人类文明将以最快的速度前进。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如果人人学哲学,没有商人,农民,我们的食物来源就没有了保障,连肚子都填不饱,还谈何哲学。

  • 乡镇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读后感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问,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可怕的人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位置,别人也要和他同甘苦共患难?

      因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人类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不能像美国人那样只顾自己

  • 为什么是21世纪的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因为中国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

  • 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三者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处

      第一,坚持共同发展的大方向,结成亚洲利益共同体。亚洲国家要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   第二,构建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深度合作、优势互补。   第三,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打造亚洲责任共同体,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架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