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起源?

      思想的本身就是意识运动形式的表达,是意识的主体在意识形态里进行的意识的运动行为,是以某一问题为点的直线意识的运动形式,   思想的作用有助于进行意识的引导,是思想直线运动形式的存在特征。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有那些?

      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是真理性认识。所以成为广泛共识。   价值是物对人的积极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符合全人类的利益需求,具有全球推广价值,可以成为广泛共识。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力而制定的重大发展方略,虽然是针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提出,但与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对理念高度契合,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亦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价值意义。   第一,创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必将引发理论、制度、文化、技术等各领域创新,也将是一场终结西方“元叙事”,建立“中国话语权”的变革。通过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推进全球秩序和国际规则的创新发展。   第二,协调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第二大经济体,既与新兴市场国家有着相似的改善民生的诉求,又面临与发达国家相似的转型升级的困境。由此,中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既要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又要积极寻找共性话题,增进与发达国家的协调沟通。   第三,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等方面坚持绿色发展,需要中国和世界休戚与共,携手前行,共迎挑战。   第四,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然选择。只有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和世界共同繁荣发展,最终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第五,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世界福祉,增强人民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展示出中国“兼善天下”的世界观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 中国在峰会上提出“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有什么重要意义?

      从莫斯科到柏林,再到汉堡,主席的访问为中俄、中德关系开启高水平发展新局面,在G20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动世界经济稳步前行指明了方向。

  • 姓江的,单字,又比较有意义,有内涵的名字

    俊雄:豪迈出众的人,英雄。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沓,熛至风起。” 个人认为名字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好名字于内能薰陶孩子情操,暗示自我期待,激励自我完善,成为家庭教育完美第一步,于外引发他人注意和好感,留下先入为主的美好印象,增加孩子人生成功的机会,这些好处主要都是通过名字内在的丰富意蕴和文化气息以及外在的清新优美达到的。

  • 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甘共苦   tóng gān gòng kǔ   【解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同;不能读作“tònɡ”。   【辨形】甘;不能写作“廿”。   【近义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反义词】同床异梦   【辨析】~和“患难与共”;都含有同患难;共艰苦的意思。~不仅指“共苦”;而且也“同甘”;而“患难与共”仅指“共患难”。   【例句】抗日斗争中;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和人民~;冲破了重重困难;战胜了内外敌人;取得了今天的胜利。   【英译】share weal and woe

  • 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三者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处

      第一,坚持共同发展的大方向,结成亚洲利益共同体。亚洲国家要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   第二,构建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深度合作、优势互补。   第三,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打造亚洲责任共同体,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架构。[2]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在过去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所采取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使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所体现的中国智慧,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丰富内涵?

      这个一路带一路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