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英文

  • 运用政治生活分析G20如何引领发展方向,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

      G20杭州峰会将主题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各成员国领导人将围绕“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个议题进行交流,为世界经济发展挖掘新动力,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新思路。   其一,创新式发展。创新是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依靠创新技术、创新经济以及创新体系有助于释放全球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有效、便捷地流动。当前G20促进长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促进各国在创新领域的合作。2016年中国创新领域的优先议题包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开展研发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在成员内促进创新的平等参与和分享以解决可持续发展难题,与落实联合国2030议程紧密呼应。   其二,联动式发展。联动是实现全球整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2016年中国G20的联动发展内容主要包括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重振全球范围内贸易与投资、帮助欠发达国家以及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推动各国各区域基础设施投资战略的对接与耦合,鼓励多边开发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和经验共享。中国倡导“联动式发展”的目的就在于打破藩篱,降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其三,包容式发展。包容是一种价值观,强调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球,促进公平公正。早在G20领导人峰会机制创建初期,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就曾提及:在新的全球化时代,彼此的繁荣不可分割。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可持续发展必须经由分享。可以说包容发展也是G20的价值观。2016年中国将包容的精神带入到了全年会议主办的过程中,制定了2030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特别关注如何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实施经验共享,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发展。此外支持非洲等不发达地区的工业化、普惠金融、有质量的就业、加强信息交流、技术转移、资金援助等全球范围内的协调与合作以解决粮食安全、营养、卫生和难民问题等均被纳入议题讨论中。它是对中国“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阐释。   第四,可持续的发展。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2016年G20的主要任务之一。落实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需要应对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不平等、不公正问题,同时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重大挑战。为此,2016年中国G20成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助推全球经济向绿色转型;发表主席声明推动《巴黎协定》尽快生效;推动全球向可持续的农业转型;将可持续理念纳入基础设施投资议题;推动消费和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为我们勾画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画卷轮廓。

  • 提出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是谁

      在经济交往发展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在军事上做到相互平衡相战共亡,相持共和共存。这即生命共同体。

  • 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

      强化政治投入,既有效应对现实挑战,又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全球安全治理,从而把握好标本兼治方向;强化国家责任,从国家层面部署实施核安全战略,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实现日常预防和危机应对双管齐下,从而构筑严密持久防线;强化国际合作,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核心,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作用,协调、整合全球核安全资源,从而努力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强化核安全文化,弘扬法治意识、忧患意识、自律意识、协作意识,做好核安全知识普及,从而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 结合材料,谈一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和中国主张中国智慧,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的世界中发展自已,以中国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   “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着“负责任大国”的方向稳步迈进。

  • 我国为什么要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理念

      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社会发生的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国际社会整体。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

      血脉传承

  • 和平命运共同体合唱前的朗诵词

      不错 有前途

  • 阐述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和意义(800字)

      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和意义   一共是4个举措,篇幅较长   一、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   “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71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在反省历史、思索未来的过程中,联合国应运而生。1945年6月25日,旧金山制宪会议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宪章》开宗明义地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作为联合国的宗旨,体现了人类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反思,寄托着各国对免于战争、恐惧、苦难和贫穷的殷切期盼。《宪章》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明确各国主权平等,内政不容干涉,领土完整必须确保,倡导和平解决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合作消除安全威胁等。这些基本准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和整体利益,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宪章》还建立了止战维和的保障机制,规定了联合国各机构以及会员国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授权安理会担负起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规定强制行动由安理会授权,用集体安全机制替代传统的军事结盟,取代过时的丛林法则。联合国和《联合国宪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承载着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殷切期望,为人类团结和国际关系进步翻开了新的篇章。   “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71年来,作为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依靠和平与安全、发展、人权三大支柱,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1年来,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始终坚定捍卫《宪章》的精神,始终坚定支持联合国的作用,始终坚定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公平正义、弘扬《宪章》精神、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新理念,同时结合当今世界时代潮流和实际需要,提倡进一步丰富《联合国宪章》内涵、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条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中国对联合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71年来,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宪章》描绘的美好蓝图仍未完全实现。目前世界上一些地区战事频发、恐怖主义猖獗,少数国家军国主义、霸权主义抬头,一些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世界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要恪守《宪章》的宗旨与原则,维护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中国积极促进联合国大多数会员国齐心协力,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

  • 我想请问一下,为什么我们国家老提中非命运共同体?

      非洲是比较贫穷落后的,这个你应该知道,西方发达国家根本不管,而且发达国家无法帮助落后的非洲国家发展成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却可以帮助非洲发展成发展中国家,这就是中国一手扶植的,非洲发展起来以后这些国家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他们的贸易首先中国优先,并且非常紧密所以说中非命运共同体

  • 上合组织将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吗?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多为“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上合组织之间正在实现互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与多国发展战略已成功对接。“各方同意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积极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写入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第十五次会晤新闻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