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写的命运交响曲

  •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第几交响曲

      c小调 第五号交响曲 《命运》 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命运交响曲吗

      第五交响曲就是命运交响曲,没错

  • 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音乐家庭。贝多芬4岁就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父亲曾梦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但因环境不佳,未能实现。 贝多芬幼年的教师聂耶菲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在老师的帮助下,1787年贝多芬到维也纳向莫扎特学习作曲。贝多芬还向许多音乐名家学习,艺术上进步很快。1795年,他曾获得卓越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声誉。 贝多芬的作品著名的有《c小调奏鸣曲》(“悲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歌剧《费德里奥》、《第九交响曲》(“合唱”)等。 贝多芬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德国音乐的优良传统,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音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品赏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

  •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总共几章?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 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听后感

      交响曲中带给人一种波涛起伏的感觉,温柔,渐渐的渐渐的变成强势。浑厚的声音让人感觉身临其境,钢琴声音绵绵缠缠的,好像母亲那温暖的怀抱,也像处于婴儿摇篮那摇晃感觉中的享受。这种美妙的声音中透露着一种带着不甘的感觉,我想贝多芬一定是借琴声表达自己对世人命运的看法。

  •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听起来像强风一般的是哪一首?

      应该是《命运交响曲》

  • 贝多芬的<英雄>是第几交响曲?

      第三《英雄》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六《田园》交响曲   第九《合唱》交响曲   带有标题的就这四部交响曲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 音乐上的才能,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 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贝多芬一生坎坷, 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 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 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 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 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生平文件   生平文件   1ww   在欧洲,从中古到近代,一直到古典乐派的大师为止,一部欧洲音乐史,几乎就是一部宗教音乐史。换句话说,从九世纪到伟大的贝多芬开始他的“自由职业者”的艺术生活之间的几百年里,几乎欧洲所有音乐家都是为教会服务的。而贝多芬改变了这一切!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十九世纪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家境贫困,有着一个和莫扎特完全相反的童年。当宫廷乐手的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一个象莫扎特式的神童,但因环境不佳未能如愿。母亲是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在贝多芬少年时便去世了。   贝多芬四岁开始学习音乐,十二岁已能自如地演奏,十七岁赴欧洲音乐之部维也纳进修,1787年拜见了他所仰慕的莫扎特。听完他的演奏,莫扎特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从这时起,十七岁的贝多芬挑起了全家的重担。这岂止是挑起了一副重担,分明是挑起了一座山(有六个兄妹需要他挣钱养家)。1792年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途经波恩会见了贝多芬,看了他的作品,建议他去维也纳深造。同年,贝多芬第二次到维也纳,师从海顿学作曲。由于性格不和,很快两人便分道扬镳。1795年,贝多芬出版了他的第一号作品。此后五年,他陆续出版了不少作品。《第八钢琴奏鸣曲》(即《悲怆奏鸣曲》1799年出版)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1800年以后,贝多芬的创作开始形成个人风格,即由维也纳初期受海顿、莫扎特的影响,渐渐转向一种富有哲理、戏剧性和英雄特质的音乐思想,从而形成新的创作倾向和创作风格。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这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道路进入了成熟阶段。这部作品完全奠定了他创作的基本逻辑枣“通过斗争,得到胜利”,“通过艰苦,走向欢乐”。《英雄交响曲》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其它一些重要作品,包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即《月光》,1801)、《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即《黎明》,1804)、《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即《热情》,1806)、《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1806)、歌剧《菲德里奥》(1805)、《克罗采小提琴奏鸣曲》(1803)等。1808年他完成了简洁凝练、充满斗争精神和胜利信念的《第五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和纯真质朴、歌颂大自然的《第六交响曲》(即《田园交响曲》)。1810年为剧本《埃格蒙特》、1811年为历史剧《雅典的废墟》配乐。1815年以后,贝多芬的创作一度消沉,抒情风格代替了英雄性的风格,1817~1823年间贝多芬完成了宏伟的,充满着哲理和英雄性的不朽之作《第九交响曲》(即《合唱交响曲》)。它标志着贝多芬已度过了创作的危机期,表明他对胜利的信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贝多芬根据自已的经历、体验,认为最优秀的人物定会经受痛苦,并“从痛苦得到欢乐”。他在完全失聪的病痛中所创作的晚期最重要的作品枣《第九交响曲》强烈完美地表达了这种信念。在这部作品中,他唱出了终生向往的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最强音。这一时期的作品,在音乐风格上又有了新的变化,这表明贝多芬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探索者。正如他所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贝多芬的晚年是他一生中最悲惨、最痛苦的岁月,处境十分艰难。此间,他仍草拟了《第十交响曲》的一些主题。1826年12月,他从外地回到维也纳,路上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使《第十交响曲》成为绝响。   据说,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临终的一刻,雷雨交加,电光闪闪,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贝多芬的逝世在维也纳引起了巨大震动,出殡时有两万多人为他送葬,3月29日下墓时形成了群众性的浪潮。   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早年学习音乐是在父亲的暴行下开始的。酗酒的父亲常常深更半夜喝得酩酊大醉从床上把他拖到琴边练习,善良的母亲却无力阻止丈夫的行为。尽管贝多芬有音乐才华,但从小就养成了孤僻、寡言、怕羞的倔强性格。   在维也纳初期,已经成年的贝多芬在恋爱、婚姻上几遭烦恼。他终生未婚,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与向往,既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快慰,也带来了烦恼。此外,贝多芬一生中最悲惨的遭遇是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耳聋给他带来了无究无尽的痛苦。他甚至绝望,不得不放弃演出,而长期隐居在维也纳的乡村。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他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贝多芬的晚年无法与人交谈,只好把话写在纸上。当他的不朽之作《第九交响曲》首演时,他连观众的欢呼都听不见。尽管这样,他不仅战胜了疾病的挑战,而且在命运的磨难中,愈加坚强。他经常告诉大家:“运气象一个圆球,它并不总是落在最高尚的人的头上。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有:九部交响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五首钢琴协奏曲,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部歌剧和许多管弦乐序曲,大量的戏剧配乐,室内乐作品,两部大型的弥撒曲,二十一套钢琴变奏曲以及一些歌曲等。   贝多芬的交响曲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804年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是他交响曲创作的一个大转折。这首交响曲内容、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作品感情奔放,篇幅长,新颖自由。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第一次表现出无比惊人的创造力,他第一次用全新的风格,全面而广泛地体现出他的英雄性构思枣通过斗争,得到胜利。这部交响曲既标志着古典音乐艺术的一次大变革,又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和古典交响曲创作的重要里程碑。1806年完成的《第四交响曲》,则是一部充满幻想、愉快、明朗和活力的作品,用浪漫的手法反映了英雄生活的另一个侧面。罗曼·罗兰认为这部作品“保存了贝多芬一生中那些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1808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五交响曲》,这是一部与《第三交响曲》相类似的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作品的结构非常简练、集中,动机式的“命运”主题贯穿全曲,整部作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它揭示了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一真理。同年,贝多芬完成的《第六交响曲》是一部“对农村生活的回忆”的田园诗式的作品,表明了英雄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整部作品色彩清新,音乐语言大胆而多姿,主题素材具有生动鲜明的民间特点。1812年完成的《第七交响曲》是一部充满活力、乐观活泼、“舞蹈性”的交响曲,表明他对命运和生活的乐观主义态度。1812年完成的《第八交响曲》是一部富于诗意的、抒情的室内性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这部经过多年酝酿的作品,经过前后六年的创作,于1823年完成。这是一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性的史诗般的巨作,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他的“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思想。在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他创造性地把(康塔塔)大合唱与交响曲结合起来,并用席勒的诗《欢乐颂》作为歌词,用以歌颂全人类所追求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的共同理想。在乐章的规模上,贝多芬将第一乐章中奏鸣曲式主副部主题用几个主题加以展示,把第三乐章谐谑曲第一部分本身扩大为一个完整的奏鸣曲;在终曲乐章庞大的合唱前面加一段长大的器乐前奏,进而表现其音乐构思的博大精深与思想内涵的巨大容量。   有一次,哈佛音乐辞典编者向德国音乐家哈姆请教,假若洪水来临,挪亚方舟之事重演,而挪亚只能带一本琴谱,应带哪本最合适。哈姆立刻回答:“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可见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已成为人类宝贵的音乐财富之一。   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史上是一位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创作,大大加强了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并把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乐派推向了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道路。   这个有着卓越音乐天赋,挚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坚强性格的音乐家,是人类艺术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

  • ·贝多芬写《命运交响曲》时,他所处的背景,心情,身体,感情方面~!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贝多芬全部资料   一、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   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二、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

  •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300字左右

      先用50字说乐曲中流露的激愤和不甘,再用200多字百度一下贝多芬的生平不幸遭遇,创作背景,苦难黑暗的时代,最后用20字总结贝多芬是英雄,命运交响曲是杰作,唤起灵魂的觉醒与震撼之类的,多用些形容词就行

  • 谁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数字谱?

      像这样有多条旋律线的交响曲不会有简谱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