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命运或转折点

  • 水浒中“大闹江州”是宋江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吗

      算是的宋江因写反诗被黄文炳陷害,无奈上梁山,这也只是说明宋江被逼,并非真心想要谋反

  • 高考真的是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吗?高考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高考虽然不是一生的唯一转折点,但一定是你一次转折点.   学生的出路很多.如自主创业(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上职校学技术并就业谋生等.   但上大学一定是将来获得成功的最简洁有效的捷径.   你是高中生吗?如果是的话,读高中考大学就像万里长征,你已走了九千九,就差高考这一步了吗!!!   考上大学太有用了.   人生能有几回搏!就这么几天了,坚持,坚持,再坚持!!!   考上大学有极大的可能会改变你的命运,改变你工作性质,改变你的工资收入,改变你的进升速度,改变你的家庭质量,改变你的朋友圈等.   大学和中专(高中)不是一个层次.   中专(高中)毕业只能从事非技术人员的工作,就业选择面窄.   大学属高等教育,是各国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含文职人员)的场所,毕业后可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所有工作.且享有定期进职进级的机会.即使改行,适应能力也强.就业面非常宽.   无大学文凭,你就不能从事:工程师,经济师,讲师,律师,研究员,医师,会计几乎所有技术岗等工作.   例如:以考注册咨询工程师为例,它要求职业实践最少时间为:专科8年,本科6年,双学士学位4年,硕士3年,无文凭不准许.   找工作时有文凭也比没文凭强,在单位有文凭一般比无文凭进升快

  • “大闹江州”是宋江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吗

      宋江发配江州之路极不平坦,可以说是多灾多难,跟唐僧取经差不多,过了一难又一难。自一入江州地界开始,宋江的小命就一直别在裤腰带上,好几次好悬要了他的命。揭阳岭误入李立黑店,揭阳镇遭穆家兄弟追杀,浔阳江上张横贼船,江州城写反诗……件件惊心动魄,件件九死一生。 宋江江州之行危险是危险了点,不过收获也不小,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机遇与风险并存,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对于宋江来说,惊吓有些过度,但收获更大。笔者盘点了一下,宋江江州之行至少有以下几大收获——一、结交了江州地面一大批“英雄好汉”。宋江每一次遇险,随之便能结识一批好汉,就好像唐僧取经一样,每遇一个妖怪,离“西天”便近一步。鉴于宋江在江湖上的知名度,这些好汉们都对宋江五体投地、佩服万分,并逐渐成了他的死党。宋江跑了一趟江州,共收拢了十六条好汉,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了宋江的死党,李逵、戴宗、李俊等后来均是宋江一派的骨干。 二、通过收拢江湖好汉,间接造福了一方百姓。宋江上梁山,江州地面知名的江湖好汉也全部跟着上了梁山。这下可好,江州的黑势力一下子减去大半,“揭阳三霸”没了,揭阳岭李立的黑店关门大吉,过路人不必再被剁人肉馅了;揭阳镇上穆家兄弟也跟着宋江走了,该镇从此不再收取保护费,再有打把势卖艺的过来估计也能混口饭吃了;浔阳江上张横的贼船不再运营,渡客不必再受“馄饨”“板刀面”之害了;江州渔霸张顺上了梁山,江州鱼市打破垄断,大家可以自由买卖;还有戴宗,这小子上了梁山,江州监狱少了一个“执法败类”,发配来的犯人至少可以少拿一份例钱……宋江将这些“好汉”们带去梁山,江州民间霎时清平许多,百姓夹道欢迎。 宋江对宋朝最大的贡献不是抗辽,也不是平田虎、捉王庆、灭方腊,而是他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黑势力”集中在了一起(集中点便是梁山)。各地的江湖势力集中到一起,力量无疑会强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看似对官府很不利,实则不然。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反政府势力集中在了一起,官府围剿起来是不是更方便了?官府原先要对付的目标分布在全国各地,是一个“面”,而现在官府只需对付一个“点”。比一比,面和点哪一个划算?哪一个好对付?《三国演义》中也有类似例子:潼关大战,曹操每闻对手马超增兵,心中便大喜,马超增兵一次,曹操喜增一分。手下人不解其意,便问曹操“丞相每闻贼加兵添众,则有喜色,何也?”曹操答道“关中边远,若群贼各依险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复;今皆来聚一处,其众虽多,人心不一,易于离间,一举可灭:吾故喜也”。宋江所为,与曹操所云,同出一理。 大闹江州之后,宋江一直不遗余力地做着前面的活动,收拢各地黑势力聚集梁山。最后一招安,黑势力一举灭亡。 三、宋江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嫡系水军力量。我们知道梁山水军头领骨干是李俊、张横兄弟、阮氏三雄、外加童家兄弟。这八个人构成了梁山泊水军力量的主体。梁山之所以为黑帮组织首选根据地,主要还是因为有八百里梁山泊天险,易守难攻,在梁山集团数次反围剿作战中,水军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军兵种在梁山举足轻重,最吃香,水军头领在梁山的地位也很高。当然招安以后就另当别论了,这时候梁山军团以打攻坚战为主,陆战远多于水战,水军地位日趋衰落。 在梁山水军头领中,阮氏三雄不是宋江的人,这对宋江主持梁山大局很不利,如此重要的兵种没有自己的人哪行,幸好李俊、张横等人的加入弥补了这一空白。看看水军头领排名,很有意思,李俊第一,下面是阮小二,然后依次是张横、阮小五、张顺、阮小七。阮氏三雄被穿插在李俊、张横、张顺中间,是不是很有意思?宋江如此安排座次,大概是找了一次派系之间的平衡。 江州之行彻底粉碎了宋江脚踩两只船的幻想。大闹江州之前宋江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刑满释放,甚至重归仕途,过自己一直向往的白道生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成了朝廷挂号要犯。宋江此时再对黑社会若即若离已经不行了,他只有完全投入到黑社会才能生存,大闹江州一案,使宋江铁了心上梁山。走黑道还是走白道,宋江为这事矛盾过,现在他不必矛盾了,他别无选择,只剩下黑道一条路。江州之行解决了困扰宋江多年的路线问题,这对宋江来说,无异于第四个收获。 一句话,江州之行是宋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梁山一个转折点,梁山集团从此进入了晁、宋并存的二元化领导时期。

  • 人生中的大事是不是命运的安排?

      是的,人生下来有个命,这是前世的善恶决定的和这一世的善恶无关,这一世的善恶改变的是运,所以才能改变命运,但命运不是那么好改的,必须积功累德到一定程度才能扭转,所以会有的人不是坏人,却不幸福,却短命,那是因为他做的还不够,没能有力的突破先天的命。   所以必须积极行善   只有善恶可以改变命运,做每件事时的善恶,善增加,恶减少,善即使暂时吃亏,整个命运的福气是增加的,而且增加的多很多,恶正好相反。能控制住每件事做到善就不是凡人,就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了,当然这是需要慢慢练的。所谓修心改命就是修这个,人越善运气会越好,极善之人命运束缚不住。   命运存在吗,当然存在,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书籍。作者为明代袁了凡,作于六十九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命中本无功名长寿却得功名长寿,命中无子,却得两子,书电影版和电视剧版都有,网上皆可搜到

  •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6分)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

      (1)中日《马关条约》。(1分) 洋务运动。(1分)   (2)因为侵华日军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1分)   (3)示例: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说明:如用其他相应史实证明也可得分,1分)   (4)观点一:不会爆发战争。(1分)理由:①和平和发展是世界发展趋势,中日两国不可能逆世界潮流而动。②现在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日经济联系密切,受经济因素制约,不可能开战。③当今世界正处在政治多极化形成的过程中,各国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中日也不例外。④两国人民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力量强大等。  (说明:回答一点即可,1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观点二:会爆发战争。(1分)理由:①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利用地区纠纷,激化矛盾,引发军事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②钓鱼岛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日两国没有妥协的余地,最终只能通过军事手段才能解决。③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不断挑战中国和平的底线,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④日本历史上曾多次入侵中国等。(说明:回答一点即可,1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和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895年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2)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的原因是因为侵华日军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是日军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本题考查的是用史实说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东南沿海岛屿等。   (4)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当今中日两国就钓鱼岛问题产生的矛盾及结果。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年,有人认为中日两国在这一年会因钓鱼岛问题再次开战。观点一:不会爆发战争。理由:①和平和发展是世界发展趋势,中日两国不可能逆世界潮流而动。②现在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日经济联系密切,受经济因素制约,不可能开战。③当今世界正处在政治多极化形成的过程中,各国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中日也不例外。④两国人民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力量强大等。   观点二:会爆发战争。理由:①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利用地区纠纷,激化矛盾,引发军事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②钓鱼岛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日两国没有妥协的余地,最终只能通过军事手段才能解决。③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不断挑战中国和平的底线,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④日本历史上曾多次入侵中国等。

  • 为什么甲午战争会被说是命运的转折点,我不明白。

      甲午战争,清庭以常理中的绝对优势惨败于日本,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近代,中国由一个可以平起平坐的东方大国跌落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原始部落,在除中国人以外的世界各国眼中,清庭代表的中国即将如其他亚非地区一样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以至于全世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人人争先恐后的想要在日本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前多分一杯羹,中国彻底失去了安全的外部环境以保证其完善改良自身,民众和知识分子从此空前的接触和了解国际社会于中国自身,原先隐藏的社会矛盾被进一步激发,由于在国际社会上潜意识里已经不存在中国政府这一有效的组织,底层人民开始自发的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由此出现了之后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族觉醒运动,再造政府重返其国际地位是这一系列运动的根本目的。在此之前,中国理论上还存在在安全外部环境通过自我改良跟上世界发展的可能,甲午之后外部环境不复存在,中国也被迫走上革命这一代价巨大的自救道路。

  • 人生是不是命运安排好的

      一个人一生遇到的事很多,会快乐,会难过,会高兴,会失望。 人们总是在得到与失去中徘徊。但是有没有人想过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呵呵!~当然是——快乐的享受每一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许会有遗憾,会后悔,会有烦恼和忧愁。 但是那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所以不必去苦苦询问自己失去了什么。让自己轻松点,放开一点,用乐观的心态面对遇到的事,让自己开开心心的其实根本不用背那么多包袱,也不用去想自己到底得到或失去了什么。 因为有些事可能真的是命定的。不要频频回头去看些什么,留念过去的一切,让自己轻松点,不要被什么牵绊住。 勇敢的往前走,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人生的。

  • 无命运的人生的作品鉴赏

      《无命运的人生》主题思想:犹太人在无命运的人生中忠于自己的信仰——反抗反犹主义压迫和迫害的最有力武器是忠于自己的信仰。在凯尔泰斯·伊姆雷的小说《无命运的人生》中,“无命运的人生”转译自匈牙利原文“Sorstalanság”,这是一个原本没有的、经作者独创的词语。究竟什么是“无命运”,原文中有一句话做了较好的阐释:“若有命运,则不可能有自由;而若有自由,则无命运,也就是说,犹太人自己即命运。”命运是作为犹太人的这个民族属性固有地加在作者人生上的一种定性规约,而自由则是在后来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明晰并且在意识中逐步确立后不可替代、无法泯灭的人生追求。自由的获得必须以挣脱原来某一属性规约中的一部分——即作为匈牙利国的犹太人的民族性为代价。由此,该部小说的主题是在被政治强权和犹太文化集体无意识吞噬下的几乎完全屈从的生命状态下找寻个体生命与自由的存在性,在反抗命运中接受荒谬,在追求自由中体味放逐。文本中很少触及描绘人类的暴行,更多的是融进了一种在灾难下生存中体现出的人性中的本来特质,小说结尾将这种最为体现人性本来特质的集中营岁月描绘为“集中营里的幸福”。在某种意义上,那里的生活更简单也更单纯。无论是来自柠檬邦迪的鼓励还是在医务所的医治,或是在对集中营里父子三人形象的描绘,都渗透进作者深深的人性体认,反衬出作者对外在正常社会中存在的人性的扭曲与熟视无睹的冷漠的关照,并且通过描绘这一层面的“幸福”,站在人类的角度开始审视整个犹太民族的民族性问题与人类的价值观念,从而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犹太族的命与“我”的人生凯尔泰斯曾说:“我的作品是自己对记忆以及对人类的一种承诺”。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面临死亡与绝望的犹太民族的生活画面。在那段集权暴力剥夺个体的历史中,匈牙利的犹太族人在整个欧洲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外面的强权排斥一切犹太族人,另一方面他们本国的人也讨厌犹太族人,而在犹太人中,他们不把匈牙利的犹太族人当作自己的同胞,认为他们是异姓,所以即便是在集中营里,在全是犹太人的环境中,也存在着各种人种的偏见和不同观念,这似乎是作者在另外一层面对人性的映照。“我是个不信犹太教的犹太人。但我却作为犹太人被关进了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又作为犹太人生活在一个不喜欢犹太人的社会里。我总有一种感觉,我是被逼无奈才成为犹太人的”。凯尔泰斯用悲悯平静的语调叙说这一种民族精神的悲剧和自我的觉醒。几千年来,犹太人对自己苦难命运顺从缄默,而越是顺从缄默,越会把这样一个民族陷进一种越来越深的命运悲剧中去。小说中对无命运的思考,实际上正是基于对犹太人这样的一种文化特质所造成的悲剧性的反抗。作者在文本中更多渗透着的是一种自由的精神。他渴望自由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也便是无命运,是一种对命运的否定。而大多数传统的犹太人是无法理解这一观点并且即便理解也会排斥这种观点。这是一种民族性的问题,作者在这里不单单体现了对自己人生的理解,同时也站在民族的高度上去体察这样一个独特的民族和整个人类。曾奥斯维辛是人类人性堕落的一个极点,这一观点似乎不近完善,其实细查历史,二战中对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政策,无非是千百年来对犹太人迫害的集中上演,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似乎忘记了人类曾有的狂暴。因为人类本来就是这样,二战的集中营与大屠杀是人类对历史回眸的仿效,只是杀戮方法上较以往有所“创新”,增加了细菌、毒气类的“科技”手段。如果从犹太文化的方面去考察,犹太民族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弱小的民族,他们对压迫的反抗,对迫害的抗争,不像其他民族那样主要表现在武装起义和暴力行动上,而是集中表现在维护犹太人的民族精神上。因此,在犹太人看来,反抗反犹主义的压迫和迫害的最有力武器是忠于自己的信仰,坚持自己的传统,加强自身的信念,发扬自身的文化,巩固自身的团结。犹太民族这一与众不同的反抗形式,使他们在肉体上受到迫害时,善于从精神方面保护自己;在物质生活艰辛困顿时,努力在精神生活上保持丰富多彩;越是遭受压抑,越要寻求精神上的奋扬和超越。在古代,正是由于《塔木德》的成功编纂,使得犹太民族在随后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中,面对遭敌视的生存环境和种种迫害,掌握了一种可以帮助他们坚持犹太传统、维护犹太独立、约束犹太生活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某种程度上说,在文本中,读者看到的是不反抗的抱有侥幸希望的去接受屠杀,总认为会有奇迹发生,灵魂得到解脱的无数躯壳。在凯尔泰斯·伊姆雷的整部小说中,无论是在对去集中营之前的家庭生活场面的描写,还是对集中营生活中一些“营友”在拉比的集中下进行祷告的细节描写,在阅读文本的时候,读者无法忽略这种长久以来背负在犹太民族背上的宗教特质。历数犹太文化几千年的迫害,最初也是在宗教迫害的残酷压迫下,慢慢地到后来转变为政治性的迫害。纵观犹太族的整部历史,就是一部不断遭受迫害与屠杀、驱逐流放和坚守自己宗教传统,固执不被同化的历史。也正因为此,在历史上,反犹太主义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以一个民族为主要目标的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的人类仇恨。在二战之后,当幸存的犹太人重返家乡开始新的生活时,故园的邻居不会有太大的欣喜,同族的免遭囚禁的同胞们会认为他们愧对于死掉的那部分犹太人。以以色列为例,很多迁移过去的犹太族幸存者不反抗的原因,是他们崇尚一种冒险、略带悲剧的崇高人格的悲剧英雄,而不是“唯唯诺诺”很少反抗的这些犹太族幸存者。对于这一现象,在后来慢慢兴起的犹太文化复兴和人们对犹太人在二战中近600万死亡的灾难历史有了越来越多深刻的理解之后,人们才慢慢悯生出一种同情的态度。大多数犹太人幸存者很少愿意提及那一段岁月,但更多的幸存者选择去见证这段历史,在每一次历史上的迫害中,犹太人的教义都告诉他们要记好每一次的教训,并得以顽强地生存下去,很多犹太人在战后忘记了这一点,而凯尔泰斯·伊姆雷这个自称非纯粹犹太族的作家却选择站在人类历史的角度上去见证,他见证着自己的存在,也见证着这个民族面对灾难时的窘态。他对自己集中营生活的那段岁月要比其他印象中的犹太人对大屠杀的评论和社会舆论、文学作品中的大屠杀的描写要复杂得多。作者曾说:“奥斯威辛是我最大的财富。如此接近死亡,那是无法忘怀的感受。在那个漫长的瞬间,生命从未如此美丽。”在凯尔泰斯那里,正是那段集中营岁月成就了作者,塑造了他此后的人生道路,觉醒了他对自由的体认,在这段别人一提起就惧怕的时光里,凯尔泰斯却完成了他的独特成长。命运中的无命运自由觉醒“没有什么荒谬是不能够自然地生活于其中的”,凯尔泰斯传达给读者的是“生存就是屈从”。生活是荒谬的,但并不代表人们不能安适其中,这是主人公能在集中营里幸存下来的一个精神内核,也是柠檬邦迪在集中营没有生机的杀人机器里每天透漏出的愉快与希望的气场与风格,但对于命运而言,作者却不是屈从的。或者说,作者屈从的是偶发的可然性事件,即事情都有其自然发生的一面,这点无法避免,但从自我的人生角度而言,作者却认为一切都可以掌握,并且可以改变。在全书的后部,主人公回到家里,他开始质问“为什么在被困时不做点什么?”“父亲被送去集中营时大多数匈牙利人除了告别再无其他的行为”,作者开始反思当时在送往集中营的大队伍时有人溜走的瞬间。在他成长的岁月中,他开始慢慢审视匈牙利的犹太人对自我悲惨命运的规避和不正视,他意识到自己命运的被动与旁观,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的旁观与被动让他们无以反思地走向麻木走向悲惨。人们无法否认大屠杀中死去的600万犹太族同胞们的悲惨,施行“最后解决”与跟帮促成这一大谋杀的人类的极度的疯狂,但是也不应该不从犹太人内部去考虑这一问题。作者从这一角度开始体量,他抛弃这种被命运掌控的被剥夺了的人生,他要寻求的是一种觉醒与掌控。他不选择忘记的意义也便在此。千百年来,犹太人不忘自己的悲痛历史,在他们的教义里,是为了让他们记住这些苦难,从而不再上演悲惨,而当他从集中营回来,大家劝告他放弃那段痛苦的经历,去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时,在作者看来,这种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的遗忘同样也是荒谬的。他没有办法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他只能把曾经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因为这是他人生中的一部分,否定了那一段经历的存在,也就等于否定了自我的存在,这是无论如何也不可取的。作者高呼的是对自我存在的觉醒,在这个意义上讲,是要从自我麻痹的精神催眠中走出来,要从剥夺个性与吞噬本体的历史与命运中,去寻求一种无命运的、自由的人生。这也便是无命运的意义所在。 生存即顺应,得于作者书中那句“没有什么荒谬是我们不能生活不下去的”,在这里作者认为,虽然生活荒谬,但是每个人都有存在下去的理由,生活的荒谬性并没有权力在精神上吞噬个体的生命。如果只概括为生存即顺应这样简单,那么在全书中作者所要剖析和陈述的最高哲学理想也就完全被颠覆了。在这种看似顺应的反抗中,“幸福”的含义,就来得别为深刻。是集中营塑造了主人公的性格,在那里除了学会生存下去的手段之外,他还体会到外面的世界从不会教他事情,或者说一直在误导他的事情,所以在集中营的成长岁月里他才会明白那份加在他身上的所谓“命运”的事情和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即便是现在,即便是在这里,主人公也认得出它——‘我’在营地里最喜欢的一小时,此后一种尖利的、痛楚的、徒劳的感情攫住我的心:是思乡。一下子,一切都鲜活了起来,一切都在这时涌上‘我’的心头,‘我’被一种古怪的气氛完全淹没了,那些琐碎的回忆让我颤抖不已。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那里的生活更清楚、更简单。”透过哲尔吉的目光,人们看到了与他一起在集中营生活的各色各样的被囚禁的人,那些人中,有选择设法逃逸被抓回来惨死的,有时刻保持精神抗争,每晚睡前都会进行祷告的纯正犹太文化打造下的信徒,也有心如死灰、形同枯槁的“穆祖尔曼”(对囚犯中自甘堕落、自暴自弃者的称呼),也有经历过无数死徒集中营、命途多舛但是从未丢失尊严、积极向往人生,时刻相信自己能回到故乡布达佩斯的发散着人生光芒的。帮助他最多的,教会他最多的,那个叫作柠檬邦迪的充盈着生命意志的坚强的汉子,出生于匈牙利,又有着犹太族血统的邦迪即便明知自己正是被那个他每天歌颂的国家驱逐送到集中营里,他也从未显示出憎恨。在集中营,他不只一次地提到,以至于最后连主人公自己都熟知了那个他本来印象不很深刻的小巷的魅力,也一心向往着那个地方,不断地想着布达佩斯的霓虹色的灯光。柠檬邦迪总是唱着布达佩斯的国歌,高兴地唱着那个乐曲,是真正崇敬、向往地唱着,夹杂着对祖国的信仰和对家乡的怀念。在作者告诉他曾经他的国家是如何对待他们这样的犹太人时,邦迪只是沉默了一会儿,第二天又照样唱了起来。在邦迪那里,除了活下去的坚定,一切都是黯淡无光的,他不埋怨集中营里的环境,不让自己去想消沉的事情,告诉哲尔吉要有尊严地活下去,这样才能回到家乡去,“不管怎么样,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这是柠檬邦迪传授给我的哲理,这也是劳动营教给他的”。柠檬邦迪不是像哲尔吉一样的小孩子,他已经成熟并在充斥命运的黑暗中选择对个体生命的无限向往和追求。这段真挚的感情和这个人物的真性情,是作者在外面那个世界接触不到的,当所有人告诉他去遗忘,让他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把这段经历的包袱丢掉时,作者不愿意,那是一段相当鲜活的记忆,那里有独特的人,有换不来的友情, 有简单的信念和唯一的目的——活下去,所以作者说,那里是一个更为清楚的、简单的世界。《无命运的人生》告诉人们在命运下的人生中的无命运追求的存在性。地狱或许并不存在,但集中营却真实的存在。面对人类的堕落和人性的放逐,他选择挣脱命运,追求自由。凯尔泰斯在小说中见证着历史,也诠释着自由与幸福。 叙事技巧1、叙事内容的确定:《无命运的人生》作品的叙事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于集中营的体验。凯尔泰斯认为战争就是战争,事实就是事实,可怕的战争不会因为人们的不喜欢和不愿意回首而不存在,集中营也不会因为人们的恐惧而消失,人们还得活下去,还应当活得更好,这样,只有让过去的“经验”保持鲜活和持久,才能使人们在无奈中进一步审视它的缘起本质和进程,才能对人生罪恶保持敏感,从而有所警惕,反之,则很有可能出现淡忘,以致噩梦再现。所以,14岁时曾被关进集中营的凯尔泰斯在处理这一铭心刻骨的历史灾难时,不是做所谓的善良回避,而是选择了残酷的真实,貌似平常话语,却让人在清醒时不寒而栗,从而有所惊醒。 2、叙事结构的选择:在确定了叙事内容之后,就要考虑叙述的问题,这是一个客观真实艺术化的过程,唯一的标准就是叙述清楚事情,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思绪,产生一定的意味感。凯尔泰斯认为,尽量减低阅读难度,而使读者能在比较容易的状况下了解事实真相,让事实说话是重要的,而设置阅读障碍,使读者在破译接受中劳神是没必要的。作者在《无命运的人生》中采用了非常传统朴实的顺叙结构。作品的主人公是犹太少年久尔吉,叙述的是1944年到1945年间的事。在处于纳粹统治时期的布达佩斯,久尔吉一家因为是犹太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先是久尔吉的父亲被“应召”到集中营劳动,两个月后,久尔吉也被抓进奥斯维辛集中营,然后转到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然后又转到蔡茨集中营,然后又转回到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直到1945年被盟军解救出来,回到家乡,所幸的是,大部分人已经死了,而久尔吉活了下来。整个故事按时间流动记述,读者很容易了解事情的过程,获取一种整体性的阅读经验。很显然,凯尔泰斯不是只记述自己的记忆碎片,他是想还原集中营的全部体验,以便让读者全方位地介入,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 3、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视角是小说叙事的姿态和眼光,叙述者可以通过视角向读者展示故事内容,而读者也可以通过视角来观看小说中发生的一切。在《无命运的人生》中,一开头就有这么一段:“今天我没有上课。也就是说我去学校了,但只是请班主任允许我回家。我把我爸爸的信也交给了他,信中称‘家里有事’,请老师准我的假。他问,家里到底有什么事?我告诉他说,他们召我爸爸服劳役了;于是他不再追问下去了。”在这里,“我”是叙述者,又是作品中的人物,这种叙述称为同故事叙述。在该段叙述里,可以发现,作为叙述者又作为故事人物的“我”是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结合下述内容:“我”从学校回到家;我被送去劳役工厂;“我”被送上汽车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然后到别的集中营;最后,盟军解放布痕瓦尔德,“我”重获自由;“我”回到布达佩斯,与老朋友见面,与记者对话。可以清晰地断定:“我”是一个14岁的少年。选择少年视角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少年在很大程度上与成人不同,生理的未发育和心理的不成熟使得他们的观察和思考具有某些局限性。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有许多烦恼和忧愁,即使是面对集中营这样的境地,也不会感觉到可怕和憎恶,相反地则会有更多的懵懂和好奇。也就是说,通过少儿的眼睛,“可以消除权威的神圣,揭开谎言和令人惊骇的暴力,实现对真实生活的原生态的显现”。这样,就可见到:当他被通知去工厂劳动,并得到“久尔吉受训青年辅工”的证件时,他还很高兴,以为自己得到了什么特权;当他屡次被从一个集中营送到另一个集中营时,他还饶有兴致地欣赏沿途的风景;当他被驱赶时,他还兴致勃勃地打量那些警察和其他的同伴;当他被注射针剂时,他还很高兴有人关心他的健康,以至于当他回到家乡了,还这样想:“在那些烟囱旁边,在痛苦的间隙中,也有过某种与幸福相似的东西,所有的人都问我那些‘恐怖的事情’,然而对我来说,也许这种体验才是最难以忘怀的。”这就是一个孩子的视角。集中营有痛苦很好理解,但集中营也有快乐幸福,这对于现实中有理智的人来说就不可思议了,但在一个孩子身上是真实的,因为一个到事情结束也不理解前因后果的孩子没必要撒谎,也没能力撒谎,他有的只是一些真实的体验。这就形成了叙述和接受的巨大反差,叙述者是孩子,什么也不懂,而阅读者是成熟人,他们明白事情的原委。人们生活在死亡地带,死神随时会降临,被暴打致死,被用做实验对象而死,被大批地毒杀而死,被强迫做重役劳累而死,孩子身处于这样的因境之中,却浑然不觉,这是何等的悲哀和可怕呀。另一层面上,少儿视角的叙述,表面瞧是作家感觉上的回归,可事实上,“作家通过换取角度——以一种曾经拥有但现在已陌生了的感受重新感受和诠释世界,他所表达的经验本质上还是成年人的。”也就是说,作为视角拥有者的久尔吉表面上是个孩子,但实则上是一个成年知性人的记忆回流,其中恰是隐含了作者的真实意图。这样,少儿视角的叙述就潜存了二种不同的眼光:一种是“我”从现在回忆往事的眼光,一种是“我”正在经历事件的眼光。由此,在《无命运的人生》中,“众多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他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形成了类似于复调诗学的魅力。读者不仅可以关注显现在文本中的世界,获取一种特殊的体验,同时也可以思考潜存的另一个世界,得到一种自己的理解。少儿世界是载体,成人世界才是内核。少儿世界的单纯乐观,恰好反衬出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可悲,作品的艺术张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4、叙事修辞的运用:为了使叙事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对叙事修辞总要做出相应的选择,比如重复、象征、误会、隐喻、对比等,《无命运的人生》也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段,反讽和象征运用得尤其成功。 反讽反讽是“作者由于洞察了表现对象在内容和形式、现象与本质等方面复杂因素的悖立状态,并为了维持这些复杂对立因素的平衡而选择的一种暗讽、否定意味和揭示性质的委婉幽隐的修辞策略”。也就是说,反讽的运用旨在促使读者既去关注小说表面的词义,更多地去关注词语的对立面而得到更为丰富、立体的感受和启发。在反讽的运用中,作者往往不直接进行陈述或对有关问题发表看法,他会以一种超然的距离感使自己“置身事外”,只呈现对立的双方,产生召唤效应。在《无命运的人生》中,举例:“过了一会儿,我也走到窗口旁:我什么也没看见。外面的黎明凉爽而又清香,广阔的原野上弥漫着灰色的雾霭,突然,就像是响起一声号角,一束锐利而又尖细的绝色光线从我们身后的某个地方射来了,我明白:我看到了日出。布痕瓦尔德位于一个冈峦起伏的地区,坐落在一道小山梁上。这里空气清新,四周丰富多彩的景观,郁郁葱葱的层林,还有下面小院里的农舍红瓦顶却是那么的赏心悦目。 ”很明显,这样的叙述写出了少年久尔吉在集中营中的生活感受,也写出了他在被转送集中营途中的欣悦心情。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喜悦的感受和赏心悦目的观感来自于被关押在死亡之窟期间,死神恰似乌云隐藏在明媚云霞和阳光之后,随时都有可能现身。孩子天真的感受与无法想象的现实处境之间,善良人的美好愿望和残酷的现实状况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就是反讽的力量,虽然内在,却有巨大的冲击力。再来看作品的另一个段落,是关于对德国人的看法。叙述者通过其他人的话语说出了对德国人的看法:“关于德国人的情况,我也马上听到了各种各样的看法。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有经验的老人都承认,不管德国人对犹太人抱有什么样的看法,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德国人本质上是清洁、诚实的人,喜欢秩序和工作,如果别人也具有这些特点的话,同样也会得到他们的尊敬的。”这是被德国人关押和欺侮着的犹太人的话语,犹太人同样有着这些好品质,可却被同样可尊敬的德国人关进了集中营,且被无端地屠杀,善良的犹太人与凶狠的德国法西斯分子间形成了多么刺眼的反差。另一方面,被认为可以尊敬的德国人却在做着如此触目惊心的恶事,关于德国人的认识和德国人的行为又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叙述者是平和的,但说出来的话与现实可见的事实却构成了强烈的反讽,这是一种多么让人苦涩的现状呀。 象征象征具有一种具象符号化的性质,一般来说,具有象征意味的物象无论是出于人物直接的陈述还是叙述者对一些自然物的描述都融进了作者的情感,因此,此时的物象饱含了情感的寄托物。在小说中,象征的运用往往围绕人物展开,以一种强调的原则突出作者对这些物象的特殊关心,一方面烘托小说的气氛,另一方面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这些物象的特殊感受及赋予的特殊含义,可以细细品味。在《无命运的人生》中,最明显的有象征意味的物象就是集中营。对作者来说,集中营生活永远无法忘记,在小说中,久尔吉对于集中营这个物象也是感情复杂而难以忘怀。在作品中,他不止一次地描述了几处不同的集中营:“他们问我有没有看到地名。我看到了,而且在晨曦中,在建筑物相对狭窄的、正对着我们列车行驶方向的这一侧屋檐下,我看到了二个词:‘奥斯维辛——比克瑙’——这就是我所读到的,它们是用德国人那种线条尖细的花哨字体写成的,并且是用双波浪线形的破折号连接起来的。 ”而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也有带花纹的铁门,其内部设施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差别不大;蔡茨集中营要寒碜一些,没有浴室和焚尸炉。但这些集中营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四周都有铁丝网拦住。这样一个物象在读者面前一再出现,很自然地就会使人想起战争、专制、人性的残暴、死亡、恐怖等,而作者在其中倾入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感,就很容易激起读者的反应:在这样的地方,作为人的尊严、对生命的尊重已无从谈起了,从而产生更丰富而深刻的联想。当然,《无命运的人生》的叙事技巧远不止这些,可就在这些貌似平常的技巧中,读者已经可以感觉到其强烈的艺术效果了:因为事实而吸引人,因为易读而有感知,因为反差而有冲击力。这真可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 怎样改变自己人生的命运?

      改变人生的命运,看似是一个很大、很难、很笼统的命题,但其实却是有个很简单的答案的。   首先替你分析一下命运,所谓命运,以我个人的愚见来看,20%与你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有关。20%与你个人的运道有关,而剩下的60%,则全与你的性格有关。   因此,改变命运就可以理解为改变这三个条件。家庭环境、个人运道,个人性格。   家庭背景你暂时没可能改变什么的了。至于个人的运道,其实又与你的性格戚戚相关。   一个人总觉得他很‘背时’,很倒霉,其实这是一种恶性心理循环所导致的恶性现实循环。打个比方说,你今天走路时无凭无故的在大路上跌了一跟头,然后又踩到一堆屎,然后又被狗追、被狗咬。你觉得很倒霉,这是你运气不好。但实际上呢?跌一跟头很可能是因为你在看路旁的美女,很可能是因为你心情不好、郁闷,走路时不看路。同理,踩到一堆屎也是如此。然后你一身又脏又臭,一张脸又郁郁寡欢,碰上一只想欺负欺负人类的狗很不正常么?狗都是嫌贫爱富的,见了你这倒霉样,不咬你咬谁?   通过以上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运气,其实与你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开始走路的时候就神清气爽,信心百倍,那诸邪不侵。你自然不会去看美女分心,不会去看着天走路,也不会被欺负倒霉蛋的狗咬。   所以,首先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吧。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心理,你的运气会自然而然好转的。   说了半天,现在才切入主题。你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没自信、没责任心,遇到什么事情都不顺,由此联想到做人很失败,从而整个人每天精神恍惚、得过且过,那样的日子确实很没意思。   依照我上面的推理,你可以从改变自己的运气着手。通过改变自己每天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的态度来改变你自己的运气。通过好运气和好精神来改变你没有自信、做事不顺利等弊端,然后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你有了这样的心态后,你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甚至都不用别人教你,你自己都会理解。     恩,以上是讲的大道理,至于实际操作。如果你是学生的话,推荐你每天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等。以一种喜爱的方式去参与,并与其他人同乐其中。如果你已经工作,那么首先从做好自己的工作开始,给自己定下个计划,多少时间内升职,多少时间内加薪。然后拼命的去考虑自己要如何去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然后付之于行动。只要你成功了一次,那你以后的路就好走了,心理问题就会慢慢自己解决掉了。此外,每天保持一颗乐观的心理,不要和人斤斤计较,不要和人吵架、贫嘴。少说话多做事,每天起床时多做几次深呼吸(比如50次吧)再穿衣,在深呼吸的时候将自己今天要做的事情先想一遍,有个计划。每天睡觉前回忆一下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将有意义的和没意义的事情都分析一下,取利抛弊。最好每天能写下日记。   诸如此类的实际办法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最后总结下,我觉得你主要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心理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乐观的方式去面对生活和困难,这样才能让自己的道路越走越宽。另外多接交一些朋友,会对你走出心理阴影有所帮助的。说句题外话:真正的好朋友,现在是很难找到的。酒肉朋友就多,只要你大方些,酒肉朋友很容易可以找上几大桌。这样的酒肉朋友其实也并非一无是处,看你如何利用与对待了。

  • 人生命运···················

      八字讲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