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内容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谁提出的?

      主xi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12月3日,命运共同体入选2018年十大流行语。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社会发生的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国际社会整体。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共同利益”的概念并非从来就有。欧洲君主制时期,国家利益就是君主个人或家族的利益。进入20世纪,国际社会的利益关系曾被描述为一种排他的零和关系,因此利益争夺引发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则饥民将大规模涌向别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为难民潮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人道理念的进步又使拒难民于国门之外面临很大道义压力。互联网把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点发动网络攻击,看似无声无息,但给对象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气候变化带来的冰川融化、降水失调、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不仅给小岛国带来灭顶之灾,也将给世界数十个沿海发达城市造成极大危害。资源能源短缺涉及到人类文明能否延续,环境污

  •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涵意

      习阐释迈向命运共同体四大内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首先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客观理性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要共同维持亚洲来自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和良好发展势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形势。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不同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他表示,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每一个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要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亚洲国家要加强同其他地区国家和有关组织合作,欢迎各方为亚洲发展和安全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习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亚洲大家庭。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表示,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首先,现代化范畴的世界性,决定了考量现代化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基本框架。现代化起源于西欧,之后辐射扩散到北美和亚非拉各洲,演变为世界性潮流,成为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变迁的主旋律。 其次,现代化问题的全球性,决定了克服现代化带来的危机,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分析起点。现代化利弊兼蓄,既为人类带来福祉和进步,又产生粮食安全、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武器失控、疾病流行、网络攻击、气候变暖、跨国犯罪等负面效应。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日益强化,现代化的负面效应突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危机链条。《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如果不能及时斩断危机链条,势必会导致现代化变革的失调或夭折。因此,现代化将走向何方,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人类的共同忧虑。 再次,现代化进程的关联性,决定了推进现代化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践引导。现代化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以不同方式推进现代化,都需要不停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因此,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格局中,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不可能闭门独治。在谋求本国现代化时,必须基于“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理念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第三个略。(资料来自网络)

  • 扩大进口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吗?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竖旗立帜的重要标志,解决了人类发展理念层面的重大问题。“一分理念,九分落实”。我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首倡者,需要实实在在的抓手使之落地生根,也正在务实推出包括扩大进口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树立责任担当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求同存异,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要能包容异己。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是真理性认识。所以成为广泛共识。价值是物对人的积极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符合全人类的利益需求,具有全球推广价值,可以成为广泛共识。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吗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球价值观上的体现。"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有那些?

      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是真理性认识。所以成为广泛共识。   价值是物对人的积极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符合全人类的利益需求,具有全球推广价值,可以成为广泛共识。

  • 什么是命运共同体?

      休戚相关 荣辱与共 的 一群人过或者组织

  • 人类命运共同体究竟是一个什么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和历程   时代背景:世界格局深刻变化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全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变革,期待新的全球治理思想来引领、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 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要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一、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2.企业目标的指引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2.道德规范的约束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遣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四、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调适功能实际也是企业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