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弊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背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背景: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和日内瓦发表两场重要演讲,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在新的历史航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准世界跳动脉搏,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形成了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发展历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2月9日汉语盘点2017年度国际词,以及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激活发展动力而制定的重大发展方略,虽然是针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提出,但与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对理念高度契合,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亦提供了指导思想和价值意义。   第一,创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必将引发理论、制度、文化、技术等各领域创新,也将是一场终结西方“元叙事”,建立“中国话语权”的变革。通过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推进全球秩序和国际规则的创新发展。   第二,协调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第二大经济体,既与新兴市场国家有着相似的改善民生的诉求,又面临与发达国家相似的转型升级的困境。由此,中国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既要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又要积极寻找共性话题,增进与发达国家的协调沟通。   第三,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制度体制等方面坚持绿色发展,需要中国和世界休戚与共,携手前行,共迎挑战。   第四,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然选择。只有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和世界共同繁荣发展,最终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指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第五,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世界福祉,增强人民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展示出中国“兼善天下”的世界观和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 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翻译!?

      人类命运共同体   官方给的翻译是: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注:完全没有问题!请采纳!

  •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改革开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权利与关系。有权就有钱。

  • 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主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是全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普惠共赢、包容互鉴,共同繁荣、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共同利益。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结构是什么

      这是个需要长时间的准备才能得出的答案,而且很珍贵,不是你随便一问就特么能告诉你的

  • 两岸建设命运共同体有什么意义

      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而深远。   两岸人民同根同祖,是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建设命运共同体是理所当然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多灾多难,我国的台湾也处在外来侵略实力的蹂躏之中,回想当年,何其悲惨。如今,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两岸中国人血浓于水,不想让历史悲剧重演,就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共圆中国梦。   如今的世界风云变幻,机遇和挑战并存。两岸人民同属炎黄子孙,共同面对着一些国际问题。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只有两岸中华儿女一同贡献智慧,才会解决阻碍我们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就是为了共同发展、共同幸福、共同强大。   因此,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势在必行!

  • 如何理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

      第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要求。   第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依存的程度空前扩大。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第三,倡导命运共同体意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整体利益。   第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建立平等相待、互谅互让的伙伴关系;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鉴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第五,因此,命运共同体意识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基本要求,是对联合国宪章精神的新发展,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要求,符合各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对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 为什么互联网的好于坏取决于命运的共同体

      互联网是成为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命运共同体”如何认真应对、谋求共治 这几天,在江南水乡浙江乌镇举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吸引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嘉宾、近500名中外记者。这是迄今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盛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致互联网大会贺词指出的,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毫无疑问,这次全球网络盛会是一个新起点,着眼的是长远路径:如何让地球村真正“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怎样使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发明惠及更多的人群? 从在实验室诞生到进入人们生活,互联网的历史尽管只有几十年,但共识已经形成:互联网将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目前,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了30亿人,普及率达到40%,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互通。 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联网,就接入了人类这个大家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5年前,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落成的卫星天线,让远离祖国几万里的科考队员从此可以时刻和亲人“相聚”,也让关心他们的人可以随时“@”这些南极勇士们。 同住地球村的“居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极大拉近了距离。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形成了世界网络大市场;一个短小的视频通过全世界网民的点击,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宠儿;提供高速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服务,几乎已是各国旅游“设施”的标配。 当然,互联网的价值还远没有挖掘出来。尽管网络已覆盖全球各大洲的许多角落,但“网络如何到达农村地区、不发达的国家”,仍然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要破解的重要课题。由于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诈骗和犯罪、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新风险,乃至于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的新挑战,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这取决于“命运共同体”如何认真应对、谋求共治。从这样的视野来看,已走过20年岁月的中国互联网,站在了大有可为的新起点上。 20年前,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开启了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新时代。20年中,从“K”时代到“G”时代,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英语世界”到海量中文,从互联网创业蓬勃发展到互联网拥抱传统行业,中国互联网一直在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这种努力,也使中国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6.4亿网民,近13亿手机用户,构成了让人艳羡的巨大市场。如今,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突破3.95万亿人民币,全球互联网十大巨头中,四家来自中国。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壮大,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机遇。 “我们已经看见了未来的样子”,在乌镇的热烈讨论中,不少与会者激情洋溢地描绘明天的世界,对于它改变世界、造福人类,满怀希冀。沿着“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前行之路走下去,我们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从国情的角度出发,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入宪有什么重要意义。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序言的形式载入宪法。这是继党的十九大被写入党章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为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与奋斗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入宪,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的高度肯定与确认,同时也愈发凸显出新时代中国外交放眼全球、心系全人类的广阔胸怀与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