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服饰图片

  • 有谁知道门巴族和普米族,能提供一些服饰的图片和服饰的说明吗?急用啊···· 15分

      门巴族是中国西藏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约5万人,其中中国实际控制区890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地区   普米族是中国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丽江市的宁蒗、玉龙、永胜等地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具体服饰图片可以在“www.esgweb.net/...遍熄拨陇tm”查阅。

  • 汉族傣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彝族的代表性服饰及乐器的图片

      汉族乐器:阮     傣族乐器:葫芦丝     藏族乐器:扬琴

  • 关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和习俗特点的手抄报图片

      苗族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缠头布为三米长的亮布,两断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的图案。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饰物。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装时,妇女多穿鸡毛裙。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   瑶族   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的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还有穿长衫配裤的。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白族妇女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

  • 少数民族的服饰和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朝鲜族婚姻夫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婚男主外主内种普遍习俗父关系切伦关系基础讲求父慈孝赡养父母社受尊重非鄙弃孝敬行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城镇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素白服装妇服装短衣裙叫则高利契玛男服装短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外穿斜襟布带打结袍现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主要食粮般米、米京渍(即辣泡菜)缺少菜喜吃打糕、冷面、酱汤、辣椒狗肉现少习汉族烹饪技术     朝鲜族村落位于山坡平村内房屋建筑面向东南、南西南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刷白色房内般寝室、客室、厨房仓库等室内平炕进屋脱鞋席炕坐近家庭陈设渐讲究朝鲜族民非讲究礼节注重卫尤忌随吐痰房、餐具、衣等都整洁     朝鲜族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秋节等清明坟添土秋除草并进行祭祀示故哀思外3家庭节即:婴诞周甲节(60寿)婚节(结婚60周纪念)每逢两喜庆、亲友、邻居都向祝寿、祝福     朝鲜族信仰宗教较少信教者信佛教信基督教或主教佛教朝鲜族悠久历史佛教某些礼仪习俗早已渗透于朝鲜族民民族风俗现佛教朝鲜族影响近受韩影响我朝鲜族信仰基督教越越朝鲜族没全民性统宗教

  • 侗族服饰的颜色特点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 高山族服饰的高山族服饰特色

      高山族的服饰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传统服装式样有贯头衣、交领衣、胸衣、背心、长袖上衣、裙子等。各族群男女皆重装饰,饰物种类很多,有冠饰、额饰、耳饰、颈饰、胸饰、腰饰、臂饰、手饰、脚饰等。装饰材料以自然物为多,颇具特点。如贝珠、贝片、玻璃球、猪牙、熊牙、羽毛、兽皮、竹管、花卉等。其中又以贝的使用最为广泛,不仅许多首饰直接用它穿缀而成,泰雅人和赛夏人过去还将其一串串缀于上衣之上,制成珍贵的贝衣。 贝衣是以两幅麻布制作的无袖上衣为底,上面缝缀一串串的贝珠制成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将砗磲贝切成小薄片,然后一颗颗仔细地磨成珠状,再将一粒粒细小的贝珠穿缀成串,缝在麻布衣服的襟边、两侧下摆处,甚至布满全身。称为贝衣、贝珠衣或珠衣。每件贝衣要用贝珠几万颗至十几万颗。制作一件贝衣非常复杂困难,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因此,它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过去多为酋长和富有者所拥有。目前大陆只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有收藏。 高山族男子的服装,一般都配有羽冠、角冠、花冠。一般兄弟民族妇女喜以花为冠,高山族男子以花为冠可以说是一个特点。有些部族的男子还要佩戴耳环、头饰、脚饰和臂镯、手镯,显得绚丽多彩。高山族妇女服饰基本上是开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绣着精巧美丽的几何图案。这种开襟服饰是应亚热带气候,可以起散热快、凉爽的作用,也易显示出人体上身的丰满、健壮的体型,使人产生活泼、自由、妩媚的感受。妇女的下身穿过膝的短裤,头戴头珠,腕戴腕镯,腰扎艳丽的腰带,脖颈上配有鲜花编成的花环。其帽子也很有特点,男子上山戴藤帽。帽顶上有圆形的图案,这是雅美人图腾的标志。祭祀时高山族人喜戴高大的银盔。银盔是财富积累的纪录,他们把用实物换来的银币铸成银圈,做成头盔,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承。继承人最少在头盔上增加一个圈,儿子多把银盔拆成圈分发给众儿子,在这基础上再铸出新的头盔,世代相传,连绵不断。每到节日或新船下水时,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常带这种银盔帽子。这是一种勤劳节俭和财富的象征。高山族各部族之间的服饰还有一些差别。服饰是文化的象征,是民族审美特征的外化,高山族的服饰有追求多样化的色彩和偏向明丽华美的风格。

  • 白族服饰的发展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之一,服饰文化表现出绚丽多姿的独特风姿。 想必白族的祖先过着群居生活。以打猎、捕鱼为生。以树叶来避寒,遮羞。经考古发现距今三千年前,白彝先民已经掌握纺织技术。剑川海门口、大理挖色鹿鹅山、大理苍山、宾川白羊村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分别出土了石质纺轮,骨质或角质针具,证明纺织物开始问世。白族先民也开始有简单的服饰,当然服饰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一开始的主要功能无疑是保暖、避寒。到了南诏时期,大理地区的丝纺织业已大量出现。“工文织”,含纹纳花的丝织品大增。1974年云省、大理州有关单位到大理州洱源县三营火焰山塔进行调查,在塔中发现了大理国时期的丝织品,且保存情况良好,经鉴定为白绢一幅,丝绸三块,这对于研究当时的丝织工艺确实是一份难得实物资料。 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白族的服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但白族服饰的形成总是受到特定的习俗、风俗和思想方式剪裁、编排。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杜威说过:“习俗在形成个人的行为中起的作用远超过了个人对传统习俗所能发生的任何影响……。”故南诏大理文化在现代白族服饰中遗制犹存,赁白族服饰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始终保持着不同于其它民族的独特传统。

  • 少数民族的服饰和风俗文化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民俗,如:傣家妇女的衣着打扮,有人说是世界上最美的,它就象孔雀开屏一样,绚丽多姿多彩。因此,傣家妇女素有“金孔雀”之称。如果你到西双版纳,你就会看到天生的身材修长苗条的傣家妇女身着窄袖短衣和筒裙。一般上穿白色或绯红色内衣,外面是紧色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淡红色,也有浅绿色和天兰色;下着长筒裙,一直长齐脚步背,腰身细小,下摆宽大。今天多数是用的确良、丝绸、乔其纱和其他料子缝制。窄袖短衫又紧又严实,袖管长细,紧紧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如果用肉色衣料缝制,就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银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筒裙口,筒裙亦刚好裹住双腿,使其越显得修长与苗条,不论走路做事,都给人一种俊俏,飘逸的感觉。 傣家妇女爱在河边洗澡,热天一日三浴,头发洁净而光滑,多数将头发盘于脑勺上,结成一个发髻,上面插把牙骨梳子或塑料梳子,发髻上插几朵鲜花,勐腊一带的妇女则是披盖一条纱巾;勐海、打洛一带的妇女,头上是围一条淡红色或天兰色的浴巾。傣家妇女的衣裙,美观大方,贴身简洁,质地轻盈、素雅无华,你常常会在赶摆的途中,巧遇身着艳丽服装、脚登半高跟皮鞋、手持小花伞,走路飘逸自如的傣家妇女,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景色的衬托下,犹如仙境中的美女出现在你眼前一般,难怪有人说,西双版纳妇女的着装,是世界上最美的。 傣家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冷天披棉毯,用白布、青布和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喜挂背袋,身佩短刀或长刀,显得英姿潇洒。 傣族的服饰之所以漂亮,这和傣族的织锦工艺分不开。傣族的织锦,历史悠久,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色调鲜艳,风格纯朴。傣族青年背上背的筒巴(挎包)、傣家人用的窗帘、被面、垫单,图案各一,有禽兽动物、树木花卉、几何图形,其形象栩栩如生。色调优美,图案不俗。每副图案都含有具体内容,譬如:织红绿颜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织孔雀图案是表示吉祥;织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其设计精心,技巧娴熟,表现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

  • 壮族的服饰是什么样子的?

      壮族先民的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处于变化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由于经济的发展而促使服饰增添了时代的色彩,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持色和地方色彩的服饰。   在壮族聚居的农村,妇女的服装端庄得体,朴素大方。蓝黑颜色是共同爱好。喜穿长裙短衣,头包青色绣花帕,腰系精致围腰。上衣分对襟和偏襟两种,其中又分有领和无领之别。在以蓝黑为主的底色上,上衣的襟边、下摆和袖口等部位喜欢镶一道宽约一寸的五彩花边,表现出各自巧夺天工的本领和审美的情趣。裙子喜用黑色,也有穿裤子的,女裤脚边分别镶有两道不同花纹图案的花带,其中底边一道宽5寸.另一道宽3寸,多为菱形连续纹样。这一身在平稳中透出青春热力的服装,显示出壮家姑娘的纯朴美。   壮族妇女有佩金戴银的习俗。妇女的主要饰品有银梳、银簪、耳环、项圈、项链、胸排、戒指、银镯等。银镯式样丰富,有的打成一指多宽的薄片,上面有藤蔓或花卉作装饰;有的打成藤条,上有小枝缠绕、新叶扶持;有的是多股藤蔓相缠,其中有的还嵌上绿色小珠。镯子的式样繁多,其特点是精致小巧,其形态和花纹多取自壮乡的自然景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姑娘们的手镯不仅是装饰品,而且还是爱情的象征。在青黑色的镶边衣服上,配上各种形态的银饰,在黑底的衬托下,银光闪闪,格外明亮。人体的媚态与自然景物的美融为一体,俊秀中透出一种艺术的光泽。类似的装饰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壮寨还可见,而居住在城镇周围或者交通沿线的壮族,无论男女,其服装式样完全汉化,且追求的都是现代时装。

  • 蒙古族特色服饰叫什么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   PS: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     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     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则戴翻檐尖顶帽。用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汉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