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元节的诗词

  • 中元节是怎么来的!?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   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 什么是中元节?是干嘛的?好久是中元节?

      俗称鬼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

  • 什么是 中元节

      中元节就是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

  • 苏轼的诗词有哪些?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该句出自宋代诗词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原诗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2、该句出自宋代诗词人苏轼的《念如娇·赤壁怀古》,原词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该作品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该句出自宋代诗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词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可谓佳作。   4、该句出自宋代诗词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诗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5、该句出自宋代诗词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 十二生肖 诗词

      十二生肖诗 子.鼠 子夜阑珊独醒时 一天喜乐我先知 早闻洞外乾坤大 莫误机缘举步迟 丑.牛 众生得福我为牛 耕遍山原万里畴 力尽筋疲终不悔 卧栏望月盼丰收 寅.虎 一声长啸谷生风 独步山林盖世雄 莫笑狡狐威假借 尊容常见挂堂中 卯.兔 捣药勤工拜月华 迷离扑朔两无差 性灵识就存三窟 智比群英堪自夸 辰.龙 化石何曾似画龙 腾云驾雾本无踪 点睛能使飞天外 要辨真容问叶公 已.蛇 蛇本纯顽性独聪 庸人自扰影杯弓 千年修得灵珠现 倒海翻江跃巨龙 午.马 驰骋沙场百战威 铁骑闯破万重围 功成归放南山日 犹忆当年草上飞 未.羊 柔顺生知跪乳恩 裘毛献奉岁寒珍 咩声唤起三阳泰 大地春回遍绿茵 申.猴 金睛看透宦沉浮 可恼人间冠沐猴 漫道天庭曾弼马 为官多是稻粮谋 酉.鸡 红冕锦衣本自来 竹篱茅舍独徘徊 平生未许轻言语 金口一啼万户开 戌.狗 可恨人间事事昏 忠诚反落丑名冤 来年得道升天去 张口敢将日月吞 亥.猪 小豕拱爬大豕眠 凡尘万事食为天 家肥屋润丁财旺 六畜排行我最前

  • 大寒诗词有哪些

      关于大寒的诗词   大寒吟 宋 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和仲蒙夜坐 宋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元沙院 宋 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回次妫川大寒 宋 郑獬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   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   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云中本汉土,几年非我疆。   元气遂隳裂,老阴独盛强。东日拂沧海,此地埋寒霜。   况在穷腊后,堕指乃为常。安得天子泽,浩荡渐穷荒。   扫去妖氛俗,沐以楚兰汤。东风十万家,画楼春日长。   草踏锦靴缘,花入罗衣香。行人卷双袖,长歌归故乡。   村居苦寒 唐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 唐 耿湋   章溪与贡水,何事会波澜。万里归人少,孤舟行路难。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连滩。花发从南早,江流向北宽。   故交参盛府,新角耸危冠。楚剑期终割,隋珠惜未弹。   酒醒愁转极,别远泪初干。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   岁寒知松柏 宋 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题浮光丘家山寺 宋 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与同舍游净明是日大寒予独乘马诸公以盂浩然 宋 王之望   惨淡阴风暗广川,冲寒直到白云边。寒驴苦忆长安道,古寺深行小有天。   岘首诗人穷入画,孤山处士句堪传。疑君便是林君复,妙字清题故宛然。   大寒 宋 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 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冬行买酒炭自随 宋 曾丰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木叶随风无顾藉,溪流落石有依归。   炎官后殿排霜气,玉友前驱挫雪威。寄与来鸿不须怨,离乡作客未为非。   游慈云 宋 陈著   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闲行兴翼然。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 方回   极目无穷六合宽,仰天如以浑仪观。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永乐沽酒 宋 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余下全文>>

  • 中元节是什么节

      是佛教孟盆兰节

  • 中元节梦见血肉模糊的尸体

      不要在意,梦是随机性的,是根据你之前的生活状态决定的,避免劳累,别胡思乱想,就好。

  • 中元节是几月几号??谁知道谢谢啦

      中元节就是鬼节! 2016年8月17日   农历七月十五 鬼节

  • 中元节是怎么来的 干什么的?

      七月半鬼节的来历 每年夏历七月十五这这天,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但是,“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夏历七月十五这天,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之为“鬼节”。当然,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及其民间的鬼节,既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但是,这三节又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内涵。 一,道教的“中元节” 按照道教的文化逻辑,一年的时空应该分成上下阴阳两半,而且,中国道教认为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将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说的“官”,不是指人间官员的“官”,而是指意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类似于中国围棋对奕中的“官子”的那个“官”。 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中国道教不同于世界上的的许多宗教。世界上的许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或者就像基督教那样讲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体,这使得宗教传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中国道教传教的目的很明确,道教传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教传播道德伦理是“因材施教”的。对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经》的道理,对那些智慧不够或者没有多少时间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伦理建设的人,就采取编写故事去说明道理,“寓教于游乐”,就是来源于中国道教的传教方法。 中国道教的“中元节”,其实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也就是倡导人们在这天注重修德。中元节这天,有思想和有时间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对于一般教众,道教则创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于游乐之中”。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个叫做陈子祷的人与龙王女儿结婚,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个孩子,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解厄三个任务,他们法力无边,分别要在这三天到人间巡游,检察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否好还是坏,对于那些道德品质好的人,他们就给予赐福,否则,他们就要降罪。但是,中国道教又是一个很宽容和随时给予人转变更新自己的机会的宗教,所以,“中元节”并不仅仅是个奖励善良和惩罚恶劣的的节日,而主要是个“赦罪节”,所以,“中元节”又是中国节日中的“忏悔节”和“赎罪节”,一年中有罪过的人可以在中元节这天通过各种仪礼去检讨自己和请求天地人的宽恕。 二,佛教的“盂兰盆节” 传说,有个叫做目莲的人做梦,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于是,他送饭给母亲,却屡屡不行。木莲将此事告诉佛,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木莲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救倒悬”),于是,佛教僧众集体为木莲母亲念经超脱,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由此可见,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 三,民间的“鬼节” 七月十五为“鬼节”,这大概是因为民间人们要在七月初一到十五这半月的时间中给先人烧纸钱和祭祀,这种人魂对话的气氛,使得人们产生了鬼的节日之说。 中国民间鬼节中,七月初一......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