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立秋的谚语

  • 关于立秋的一些谚语的原因

      们对“立秋”的重视与欢迎,从喜闻乐见的谚语中可以品咂出无穷的意味。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其实,“立秋”降温最大的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因为“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龚可以坐等丰收。同样,“立秋”的早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在这个季节里,人们盘算最多的就是农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享受收获之乐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工作的节奏:“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对没进入收获期的,“立秋”后也需注意:“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秋”也相应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立秋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从来是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子丢”。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十

  • 谚语有哪些

      谚语有很多,只能列举:   节约类:   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节约就是大收成。   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事理类:   欲望太强不生子。   杀了太重,打了太轻。   无牙离食,无财离亲。   食子丢进水,鸡犬都失望。   没有施舍的情,没有出售的价。   学习类: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惜时类:   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励志类:   有志者事竟成。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志在顶峰的人,不在半坡留连。   理想是力量,意志是力量,知识是力量。   没有松柏性,难得雪中青。   思想类:   鸟靠翅膀,人靠智慧。   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要捉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   想捉孙悟空,就得有比孙悟空更大的神通。   智慧好比登山,登山便可望远。   动手类:   熟能生巧,巧能生妙。   一样事儿百样做。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同样的米面,各人的手段。   师傅领进门,修练在个人。   哲学类:   青山长在,细水长流。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会落后。   虫多木折,隙大墙塌。   生活类:   跌水里碰上个救生圈。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瞎猫碰上死耗子。   想磕头碰上个枕头。   不熟的果子不香。   社交类:   高山放纸鸢,全靠四边风。   一人肚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台戏。   一镬白米饭,给一粒老鼠屎糟了。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冤只可解不可结。

  • 立秋是哪天?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2013年立秋是:8月7日     希罚可以帮到你!^_^

  • 立秋的节气特征

      高气爽;西南北部、秦淮地区在9月中旬方感秋风送爽;10月初秋风吹至 江南;10月下半月,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 部分地区,春华秋实,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进入收获的季节立秋。立秋以后,中部地区早稻收割,岭南炎暑顿消;11月上中旬,已经快到阳历过新年了。立秋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进入收获季节。由于全国各地地理位置的南北差异、地表以及海拔的差异较大,全国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进人秋天。秋,此时也还看不到秋风扫落叶的枯黄景色,太阳黄经为135°是立 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如果按照气候学上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22°C之间为春、秋的标准,秋的信息到达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而 当秋天的脚步到达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时,那么在我国除了那些玮 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区以外,立秋时多数地方未人秋,秋天即将来临,草木开始结果、晚稻移 栽。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9月上半 月华北地区开始天高云淡,还有“秋老虎”的酷热,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 2015年什么时候立秋 立秋了还是很热吗

      您好!2015年8月8日(农历六月廿四 星期六 )立秋。立秋以后就没有现在这么热了,就算有“秋老虎”来袭,早晚也要比现在凉爽多了。谢谢阅读!

  • 关于立秋的诗词有哪些?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 立秋是什么日子?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节气概述   立秋(autumn begins):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来历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常识介绍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余下全文>>

  • 十二生肖谚语

    老虎嘴里拔牙齿 兔子耳朵听得远 大水冲了龙王庙 人心不足蛇吞象 强龙不压地头蛇 亡羊补牢犹未晚 猴子屁股坐不住 太阳落雨吓小鸡 画虎不成反类犬 老虎屁股摸不得 困龙也有上天庭 挂着羊头卖狗肉 贪吃懒做象只猪 蛇吃黄鳝直屏杀 马屁拍在马脚上 猢狲扫地眼前光 鸡飞蛋打一场空 年纪活在狗身上 瞎猫拖只死老鼠 人怕出名猪怕壮 好马不吃回头草 羊毛出了羊身上 偷鸡不着蚀把米 春风得意马蹄疾 对着喇叭吹牛皮 打狗要看主人面 死猪不怕开水烫 猫哭老鼠假慈悲 初生牛犊不怕虎 兔子不吃窝边草

  • 谚语俗语:有关腊八节的谚语有哪些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 天气谚语有哪些?

    冷得早,暖得早。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蚂蚁垒窝要下雨。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腰痠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棉花云,雨快淋。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泥鳅静,天气晴。 泥鳅跳,雨来到。 扑地烟,雨连天。 青蛙叫,大雨到。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1、时季有早晚,逐年无相看。----每年各季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有变化。 2、正月套昭君,二月雨纷纷,三月青草埔,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七月 水流芋,八月秋风返,九月九降风,十月小逢春,十一月霜雪降,十二月寒又冻。 3、春佔冬十日。 4、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 5、二八乱穿衣,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指春季天气多变。 6、二八好行船。 7、春寒雨那溅,冬寒叫苦旱。 8、春天囝仔面,一日变三变。 9、春稻十八难。 10、三月三月,一日剥皮,三日盖被。 11、三月半,寒得勿会 足百 田岸。 12、四月初八太子尿。 13、五月走山 14、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刀水。 15、未吃五月节粽,破裘呣甘放。 16、六月无风台,有雨无路来。 17、六月十九三盘新。 18、六月无善北。 19、六月天,七月火,石磨会焙粿。 20、六七月西风过午变作虎。 21、西北雨落勿会过田岸。 22、西北雨,连落三下哺。 23、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 24、七月厚台风。 25、无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 26、七月半,秋风返一半。 27、八月初关雨门。 28、八月飐,无人知。 29、八月十五,关门闩户。 30、秋西北,半瞑沃。 31、一阵秋雨一阵冷。 32、三日风,三日霜,三日炎日光。 33、十月小阳春。 34、冬无三天雨。 35、十二月南风现报。 36、(十二月)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37、未惊蛰先耳真 雷,四十九日乌。 38、春分豆仔伸。 39、清明亥雨,寒死虎母。 40、立夏小满,潭窟都满。 41、夏至未过勿会热,冬至未过勿会寒。 42、立秋处暑,热死老鼠。 43、过了处暑,夜冷白天热。 44、白露台,无人知。 45、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46、干冬至,澹年兜;澹冬至,干年兜。 47、大寒小寒,无内自寒。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溼,西风干。 ......馀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