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中有哪些人

  • 智取生辰纲在水浒传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事件,也是梁山组织从一个小规模的黑帮成为一个大规模的黑社会组织的一个起点。   一、缘起   东京的总书记(太师)蔡京要过寿,女婿北京大名府市委书记兼北京军区上将政委(宋代地方官制是路、州、县三级,路是虚设的,所以实际上是州、县两级,这儿简单将州对应为市,大名府地处宋辽边境是宋朝的四京之一,地位等同于首都东京开封府,相当于现在省级直辖市,梁中书的留守司则相当于副总理级的中央特派员,高于大名府尹)梁中书准备了10万贯的礼物生辰纲贺寿。10万贯(1贯含1000文钱)差不多相当于3000万人民币。当然这是个不小的数字,所以也就必然会引人注目。   水浒中简略地提了一笔,称这10万贯生辰纲是一笔不义之财。但究竟梁书记兼政委是如何“不义”得来的却没有细说。考虑到宋代官员的高薪,不像明、清两代官员俸禄微薄,以梁中书副总理级高官的地位,要拿出这样一笔钱还是有一些可能的,比如林冲作为一个中级军官也能轻而易举地拿出1000贯(30万人民币)来买把宝刀。放在现在,要是一个副团级军官随便拿出30万元人民币来买样东西,反贪局肯定要盯上他。不过从水浒上看,梁中书每年都会准备10万贯送礼,这笔钱就多半不会是合法收入或完全是从薪俸来的,但从案发后各市、县大张旗鼓的来办案来看,至少梁市委书记兼政委早已把这笔“不义之财”洗干净了。   二、押运   梁政委准备了这批礼物,必然需要有人来押运到东京。梁中书选了杨志来担这个差事。杨志原本是东京国防部的中校副团职军官(制使),因押运花石纲时犯了错,后又在东京不小心杀了泼皮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梁中书比较欣赏杨志,并不在乎他有案底,反而给了他一条洗底重生的道路,重新在大名军区边防军中给他安排了一个少校营长的位置,所以此次押运生辰纲的重任就落到了杨营长头上。   照理说这件差事并不是很难,只要派个一个连的部队,由杨志指挥,沿途照会各市、县的地方公安部门协助,基本上就可以万无一失。这以蔡总书记和梁政委的地位并不难办。从河北大名(差不多现北京以南,今河北省大名县)到河南开封,路也不长(其实无斋主人始终不明白为啥非要到山东郓城周围绕一圈,这里就不较真了),基本都在京畿附近,就算按施大爷的说法沿途要经过什么“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等险地、沿途有小毛贼出没,又岂能是一个连的正规军的对手,何况还有武艺高强的杨营长指挥和地方公安部门的配合?智多星吴用再厉害也不可能把一个连的指战员都用蒙汗药麻倒吧。   考虑到地方上的不安宁,梁中书开始打算多派人手,但杨志却别出心裁地反对说:“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济事。这厮们一声听得强人来时,都是先走了的”。其实杨志的反对是毫无道理的,地方上虽然强人出没,但无斋主人以为敢对500正规军下手的恐怕不会有,何况还有个武勇的杨营长。以当时黑帮的规模要组织对付500正规军的兵马外出行动,即便当时的梁山也没有这个能力(当时梁山也就劫劫过往单身客商,而其他黑帮的知名度和实力还不如梁山)。“这厮们一声听得强人来时,都是先走了的”更是无稽之谈,如果劫匪很多且训练有素,这或许有可能。若是劫匪很少或是乌合之众,堂堂正规军还是见了就跑那就很奇怪了。真要这样,主要责任也应该由担任指挥官的杨志负吧。何况这批战士们跑了又有什么好处,丢了生辰纲还不是一样要吃官司,梁政委能放过他们?   不料梁中书昏了头,竟采用了杨志的建议,挑了11名战士装作客商偷偷运送生辰纲。且不说这保密工作做得极差,至少有不少人(小学教师吴用,无业游民刘唐,神棍公孙胜等)都知道有这么回事,甚至连路线都没能保密住。这杨营长也太托大了,就算这回不栽在晁盖他们手上,也不一定就能安全运到东京。光靠他一个人带着11名疲惫不堪的士兵,和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市府秘书(都管)和参谋(虞侯)们,如果来一群劫匪,能挡得住吗?简单举个例子,假设王伦也看上了这批货,让林冲带上100个弟兄去劫生辰纲,杨营长难道能保得住这批货? 当读到杨志的建议被采纳,无斋主人就知道这批生辰纲危矣。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有个成本、收益和风险的问题。这批货的总收益是确定的,就是10万贯,你要组织1000人去劫这批货,成本和风险就大大增加了,每个人能得到的收益却大大下降了,这样还值不值得做就很成问题。晁盖等人劫了这笔钱,无非也是想留着自己花的,要是早知道一定会事败,恐怕就未必会去劫了。晁盖当时是东溪村的庄主、著名民营企业家,还有大量的白道生意,生活也相当优裕,事发后要损失的机会成本会更大。梁中书如果能够多派武装押运人员,则可以大大提高黑帮组织劫夺这批货物的成本和风险。而杨志的办法则是完全将希望寄托在劫匪不发现自己的行踪上。   水浒上说梁中书每年都要送生辰纲,显然这件事要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所以正确的思路只能在怎样提高劫匪的成本和风险上下功夫。而杨志的那种侥幸心理只能算是撞大运。再退一万步讲,就算杨志等人不上当喝蒙汗药酒,晁盖等人硬夺会夺不了吗?刘唐加上三阮中的一个敌住杨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剩下的好汉要搞定11个疲惫不堪的军卒和秘书、参谋们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况且多派人手和杨志的低调运货策略并不矛盾,增派的人手也可以身着便衣,扮成几个商队左右随护前往。   从梁中书轻易被杨志说服也可以看出,这位梁书记兼政委实在是个无能之辈。   三、密谋   郓城县东溪村的村长晁盖是个黑白两道通吃的黑帮老大。江湖上的混混有难都会投奔晁盖,晁老大也会罩着这些兄弟。水浒上说他“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所以吴用、刘唐等人想打生辰纲的主意,还得要靠晁老大这棵大树。晁老大不仅黑道混得转,白道上至少在郓城地界也是呼风唤雨的。这从生辰纲案发后,至少有3名政府官员(郓城公安局刑警队的朱仝队长、雷横队长和郓城县政府的宋江科长)报信私放就可以看出。千百年后,赖昌星出逃,庄如顺报信私放,庄的老祖宗就是朱队长、雷队长和宋科长等人了。不过庄的命不好,被抓判了个死缓,没有最后上了梁山。   闲话少说,回到正题。无业游民刘唐听到了生辰纲的消息,于是就到东溪村找到晁盖,说要送一套富贵给晁老大,意思就是说:老大,兄弟听说大名府的梁书记有一批价值3000万元的金珠宝贝要送给东京的蔡总书记过寿,这笔钱是天上掉下来给您老人家的,领兄弟们干吧!。无独有偶,吴用也想打这笔生辰纲的主意。吴用的表面身份是乡村小学的教师,但真实身份是晁盖为首的东溪村黑社会组织的军师。吴用觉得人手不够,就建议拉拢石碣村的渔民阮氏兄弟入伙。阮氏兄弟本来就是不安分的人,心中颇向往梁山王伦一伙的黑道生活,所以吴用一挑明就上了船。此时神棍公孙胜也听说了生辰纲这回事,也来找晁盖。晁、吴等再拉了黄泥岗附近的另一个小混混白胜入伙。就这样,一个以晁盖、吴用为首的东溪村黑社会势力为基干的犯罪团伙就形成了。目标就是杨志押运的生辰纲。   四、劫夺   智取生辰纲的过程,大家应该都耳闻目详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杨志一行共15人,11名士兵挑11担财物(10担是梁中书的,1担是梁太太的),另3位是市府谢秘书(都官)和大名军区两名参谋(虞侯)。杨志是头,不过谢秘书来头比较大,杨志一个小营长也要卖他三分面子。   一路上,杨营长让大家大白天赶路、晚上休息。正值农历5月,天气极为炎热。杨营长也没有带个政委,不会做思想工作,只知道体罚士兵(按理谢秘书应该充当这个政委的重任,可杨营长比较刚愎自用,一开始就跟他关系搞僵了)。结果其余14人都十分不满。终于这一行人来到了黄泥岗,也就是晁盖一伙人准备劫货的地方。   晁盖等人的这条计据说是智多星吴用想出来的。从这条计来看,吴用这个智多星实在是言过其实。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水平。他先是让白胜去卖酒,然后其他7人装作贩枣客商预先等在黄泥岗上,并巧妙利用杨志的警惕性,设法把蒙汗药放入一桶酒里,卖给杨志等人,让他们喝下蒙到,然后夺取财物。   其实这条计漏洞百出。首先,假如杨志赶到黄泥岗时,天气不十分炎热,或是杨志他们自己带了水,还会买白胜的酒吗?第二,若梁中书没有听杨志的馊主意,派个一、二百人来武装押运,白胜需要挑多少酒才能把他们全迷倒。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吴用根本没有考虑好如何全身而退。冒充贩枣客的7个人,其中赤发鬼刘唐红头发而且有块朱砂胎记,是有明显特征的,很容易在人群里被指认出来的。白胜又是当地的一个小混混,当地公安只要把这些小混混过一遍,查出谁做的应该不难。事实上最后就是白胜事发,把所有人都牵了出来。第四,晁盖是个老大,又是当地知名人物,这样的脏活显然不适合他老人家自己亲自动手,后来果然在客店冒充贩枣客人时被何清认出。第五,既然杨志等15人都已见过晁盖等人,而且刘唐的特征又如此明显,按照水浒的一贯做法,就应该杀人灭口了。劫了这么大一笔财物,本来就是死罪,还在乎多杀几个人。就算杨志是108人之一,舍不得杀,那剩下的14人也应该灭口了事,梁山好汉一贯都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但在这件事上却又出奇的善良。   总而言之,生辰纲是如愿以偿地被晁盖等人劫走,当然这件事情却没有这么样简单的完了。   五、案发   济州地面上出了这么大的案子,而且失主又是东京的蔡总书记和北京市委梁书记兼北京军区政委,自然就是天字第一号大案了。济州市政府极为重视,迅速成立专案组,安排市公安局何涛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并责令限期破案。   何局长还被下了军令状,破不了案就要被发配。像这样的大案子,要是破了,至少也应该是个二等功,所以何局身上的担子和压力很重。   案子其实破得也不难(从而也可以看得出吴用的谋划漏洞百出,至少没有上一次生辰纲的劫匪牛),何局长的弟弟何清碰巧在案发当天,在案发现场黄泥岗附近的一家客店里,见过晁盖一伙人以贩枣客人的身份住店并用假名字登记,而且还看见了白胜挑酒去卖。根据案发现场受害人对罪犯的描述,显然这批人嫌疑最大。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专案组迅速搜查了白胜的家,发现赃物,并逮捕了白胜。经审讯后白胜供出了晁盖等七人。何局马上率20名精干公安火速赶到郓城县,准备围捕晁盖、打掉这个黑社会团伙。   不料何局到了郓城县后,碰上了县政府的宋江科长。何涛不知道宋科长与晁盖黑势力有勾结,所以告诉了他前因后果,并要求当地公安协助。宋江则急忙赶到东溪村报信。晁盖知道事发,就只能先去阮氏兄弟的石碣村,然后设法逃往梁山。   郓城县县长时文彬看到省公安厅的公文后,十分吃惊,因为晁盖在当地也算个政协委员、优秀企业家之类的知名人物,没想到却是个黑势力团伙的主犯。于是马上派县公安局刑警队的朱仝和雷横队长协助市局专案组的同志们围捕晁盖。没有料到,刑警队也被黑势力渗透,朱队长和雷队长都是晁老大的兄弟。   晁盖一伙人,动作也实在忒慢了,何涛见到宋江是上午9点多(巳牌时分),宋花了半个时辰(1小时)跑到东溪村报信,再赶回县城,然后县政府才派公安围捕,当朱、雷他们赶到晁家庄时都已经是晚上7点多(一更天)了。这么长的时间。晁盖竟然还逗留在东溪村。幸而领队的朱队长、雷队长有意放走晁老大,他们才得以走脱。   专案组抓获了几个晁盖黑势力的小喽罗,供出了所有其余犯罪团伙主犯的名字。继续审问白胜,得知阮氏三兄弟在石碣村,于是何涛率专案组马上赶到石碣村,继续组织力量围捕。但这一次,何局长没有想到黑势力是这么的强大,由于轻敌,围捕失败,自己反而被擒,割了两个耳朵才被放回。何局长这个案子的功亏一篑,估计他的警察生涯也到了头,所以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于是晁盖一伙人带着他们劫来的生辰纲,浩浩荡荡地投奔了梁山。这笔钱是兄弟们用命换来的,当然不会去济贫了。至于梁中书是否还会刮地皮、再从人民身上搜刮出另一笔生辰纲,就更不是好汉们所关心的了。

  •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些人

      杨志、梁中书、托塔天王晁盖 、天异星赤发鬼刘唐、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天败星活阎罗 阮小七、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地耗星白日鼠白胜

  • 智取生辰纲中有啥破绽 要具体的!

      1、智取生辰纲的地点问题:《水浒传》年代中上述两地奔东京洛阳的路线,都应该尽量靠近水路,并因此和梁山泊有关。送生辰纲的杨志一伙走的路线,和智取生辰纲的吴用一伙的声称的“贩枣”路线,可能会在梁山伯所在区域的山东济宁-枣庄一带交汇,在这个交汇区域应该就是智取生辰纲的发生地。   2、智取生辰纲的时间问题:从白胜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以及杨志一伙夜行晓住等生活方式看,应该是盛夏季节。   3、《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节的破绽在“贩枣”这个情节。枣,原产中国中原一带,秋季成熟,盛夏季节不可能有大量贩枣子的商旅;靠近陕西、河南、河北交界的东京(洛阳)是枣的主产区,商旅从千里之外的安徽濠州(凤阳)贩枣子到同样是枣子主产区的洛阳不合常理;枣子是小宗就地消费商品,大规模长途贩运也不合常理。   所以,从保护生辰纲一方来说,杨志要是头脑清楚,或者有些植物学、植物地理学、栽培学知识,就不会上当了。从智取生辰纲(包括编写智取生辰纲故事一方)一方来说,吴用等要不是贩卖枣子,换成西瓜,可能就更合理一些。西瓜是外来栽培作物,自从汉代(公元4-500年)就已经传入中国了,宋朝时代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了。

  • 智取生辰纲中有几位英雄好汉?你对宋江怎么看?做简单评价.

      徽宗年间,腐败成风,残酷掠夺,激民反抗。   山东梁山泊宋江36人聚众起义,为民替天行道。   真是实事造英雄也!

  • 智取生辰纲感受50

      智慧胜于武力。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即使是靠武力征服了别人,也很难使人心愿诚服。所以要靠智谋使人心甘情愿。正如“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最终上梁山一样。   酷热难行,杨志这一行人要赶在太师的生日之前,将“生辰纲”送往东京。一路上人们,口渴难耐,见有卖酒的商家,便想买酒,但杨志阻之。见贩枣的商人已买了一桶,并且每桶都舀了一瓢饮之,杨志见并不大碍,便答应买一桶解渴,但他却不知智多星吴用已将迷药搅入酒中,此后众人倒之,“生辰纲”也失之。杨志最终走投无路,聚义梁山。   吴用巧用妙计,杨志聚义梁山。这正是用智慧胜过了武力,正如收人先收心。   三国时,诸葛亮曾巧用离间计,离间张鲁与马超,使马超投奔于刘备旗下。刘备依据诸葛亮的才谋,最终与曹操、孙权形成三国对立的阵势。   现在世界的发展,不再依靠战争或殖民掠夺来使经济快速发展,而是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判断经济强国。人的智慧具有莫大潜力,我们只有挖取这些潜力,才能成功。   从“智取生辰纲”中,我知道了智慧胜于武力。智慧是美丽的,也是强大的。智慧远远高于蛮横的武力。

  • 智取生辰纲故事的经过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 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自此,小说揭开了起义农民大规模联合反抗的序幕。   本文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侯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节选部分,通过成功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4)叙述方式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痕迹。而《智取生辰纲》一文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

  • 智取生辰纲 原文译文

      智取生辰纲故事梗概(简介)   北宋末年,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 为讨好权臣蔡京, 民脂作生辰纲献京. 三都捕快何涛受委任护送生辰纲顺利通过配州, 杨志负责押送. 刘唐饱受贪官迫害, 遂联同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白胜等智劫梁中书向京贺寿的生辰纲.志在押运途中, 步步为营, 但终为盖等人所算, 于黄坭岗被迷倒, 尽失生辰纲. 黄坭岗为涛所管辖, 涛被责失职, 惨遭受刺青之刑并被判监, 幸得其属下求情得免入狱. 涛奉命追查, 胜将所分获之生辰纲财物带回家时为涛之弟何清所见, 清告密于其兄. 涛将胜擒获, 在严刑迫供下, 胜供出盖等人. 涛率领雷、朱二人及一众官差往盖家捉拿盖等人. 余众获宋江通报, 乘夜渡江上梁山.

  • “智取生辰纲”的策划者是谁?

      宋江的军师,智多星吴用。

  • 智取生辰纲译文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分。原来的题目是"吴用智取生辰纲", 生辰、即生日,诞辰。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生辰纲,即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 下面请一同学简要叙述一下《水浒》第十二回后半部分"赴京城杨志卖刀"至第十六回前半部分"杨志押送金银担"的故事梗概。 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俊杨令公之孙曾应试过武举,做过殿司制使官。因皇帝要造万岁山,他被差派押送花石纲,不料在黄河船翻,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原复命,只得逃往他处避难。后听说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准备了一担钱物,回京活动,以图复职。路过梁山泊(时首领王伦),留其入伙,不肯落草。回到东京(开封)买上求下钱财使尽非但没能恢复原先官职,反被高大尉逐出殿帅府。在穷困潦倒、生活无着之际,他不得不出卖祖传宝刀,不意又杀死了破落户无赖牛二,被发配大名府。受到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赏识,为服众人,经过比武,他被任做管军提辖使。时逢端午,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议计于蔡京(梁中书之岳父时为大师。)六月十五日生辰之时,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往东京庆寿。鉴于上年送寿礼不到半路被强人劫去的教训,决定选派武艺高强,又是心腹之人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而且许愿:"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杨志对梁中书的信任,十分感激。他主动分析了"今岁盗贼又多""沿途强人出没"的情况,不同意梁中书的"公开武力押送方案",提出了伪装客商、掩人耳目、暗地偷运的对策,颇得梁中书赞赏。节选的这篇课文,就是从这里讲下去的。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 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自此,小说揭开了起义农民大规模联合反抗的序幕。

  • 名人对《智取生辰纲》的评价

      金圣叹评《智取生辰纲》:   盖我读此书面不胜三致叹焉,曰:嗟乎!古之君子,受命于内,莅事于外,竭忠尽智,以图报称,而终亦至于身败名丧,为世谬笑者,此其故,岂得不为之深痛哉!夫一夫专制,可以将千军,两人牵羊,未有不僵于路者也。独心所运,不难于造五凤楼曾无黍米之失,聚族而谋,未见其能筑室有成者也。梁中书以道路多故,人才复难,于是致详致慎,独简杨志面畀之以十万之任,谓之知人,洵无吞矣,即又如之何而必副之以一都管与两虞候乎?观其所云另有夫人礼物,送与府中宝眷,亦要杨志认领,多恐不知头路。夫十万已领,何难一担,若言不知头路,则岂有此人从贵女爱婿边来,现护生辰重宝至于如此之盛,而犹虑及府中之人猜疑顾忌,不视之为机密者也?是皆中书视十万过重,视杨志过轻。视十万过重,则意必太师也者,虽富贵双极,然见此十万,必吓然心动,太师吓然心动,而中书之宠,固于磐石,夫是故以此为献,凡以冀其心之得一动也。视杨志过轻,则京或杨志也者,本单寒之士,今见此十万,必吓然心动,杨志吓然心动,而生辰十担,险于蕉鹿,夫是故以一都管两虞候为监,凡以防其心之忽一动也。然其胸中,则又热有疑人勿用,用人勿疑之成训者,于是即又伪装夫人一担,以自盖其相疑之迹。呜呼!为杨志者,不其难哉!虽当时亦曾有早晚行住,悉听约束,戒彼三人不得别拗之教敕,然而官之所以得治万民,与将之所以得制三军者,以其惟此一人故也。今也一杨志,一都管,又二虞候,且四人矣,以四人而欲押此十一禁军,岂有得乎?《易大传》曰:阳一君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一民,小人之道也。今中书徒以重视十万,轻视杨志之故,而曲折计划,既已出于小人之道,而尚望黄泥冈上万无一失,殆必无之理矣。故我谓生辰纲之失,非晁盖八人之罪,亦非十一禁军之罪,亦韭非一都管,两虞候之罪,而实皆粱中书之罪也,又奚议焉?又奚议焉?曰:然则杨志即何为而不争之也?圣叹答曰:杨志不可得而争也。夫十万金珠,重物也,不惟大名百姓之髓脑竭,并中书相公之心血竭矣。杨志自惟起于单寒,骤蒙显擢,奉乌知彼之遇我厚者之非独为今日之用我乎 ?故以十万之故而授统制易,以统制之故而托十万难,此杨志之所深知也。杨志于何知之?杨志知年年根括十万以媚于丈人者,是其人必不能以国士遇我者也,不能以国士遇我,而昔者东郭斗武,一日而逾数阶者,是其心中徒望我今日之出死力以相效耳。譬诸饲鹰喂犬,非不极其思爱,然彼固断不信鹰之德为凤凰,犬之品为驺虞也。故于中书未拨都管,虞候之先,志反先告相公只须一个。人和小人去。夫一个人和小人去者,非请武阳为副,殆请朝恩为监矣。若夫杨志早知人之疑之,而终亦主于必去,则固丈夫感恩知报,凡以酬东郭骤迁之遇耳,岂得已哉!呜呼!杨志其寓言也,古之国家,以疑立监者,比比皆有,我何能遍言之。   看他写杨志忽然肯去,忽然不肯去,忽然又肯去,忽然又不肯去,笔势天矫,不可捉搦。   看他写天气酷热,不费笔墨,只一句两句便已焦热杀人。古称盛冬挂云汉图,满座烦闷,今读此书,乃知真有是事。   看他写一路老都管掣人肘处;真乃描摹入画。嗟乎!小人习承平之时,忽祸患之事,箕踞当路,摇舌耳人,岂不凿凿可听,而卒之变起仓猝,不可枝梧,为鼠为虎,与之俱败,岂不痛哉!   看他写枣子客人自一处,挑酒人自一处,酒自一处,瓢自一处,虽读者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何况当日身在庐山者耶?耐庵妙笔,真是独有千古。   看他写卖酒人斗口处,真是绝世奇笔。盖他人叙此事至此,便欲相就,读之,满纸皆似惟恐不得卖者矣。今偏笔笔撒开,如掠弓怒马,急不可就,务欲极扳开去,乃至不可收拾,一似惟恐为其买者,真怪事也。   看他写七个枣子客人饶酒,如数鹰争雀,盘旋跳霍,读之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