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为了纪念

  • 寒食节究竟是为了纪念吴子胥还是介子推?

      1、 "寒食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或几天,说法不一。寒食,顾名恩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还得从寒食节的来历说起。传说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省)国君晋献公有五个儿子,他们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申生是晋献公第一夫人生的,被立为太子。晋献公的后夫人俪姬为了让自己生的儿子美开当太子,阴谋害死了太子申生。为了避免后母骊姬的迫害,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国外。晋国贤臣介子推(又叫介之推)等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过流亡生活。有一年,重耳在断伙绝粮的流亡生活中生了大病,贫病文加,使他十分困苦。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使他恢复了健康。晋献公病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重耳在狄国、齐国、秦国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国君穆公的帮助下,兴戎起衅,打败了已当上晋国国君的公子围(重耳的异母兄弟),得立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重耳当上了国君之后,对跟随他流亡过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赏。可是,唯独把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介子推忘记了。介子推十分伤心,决心不再见重耳。他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隐居去了。介子推的手下人知道了代抱不平,在宫门上贴了一张无名帖,上面写着:"有一条龙,奔西逃东;好几条蛇,帮它成功。龙飞上天,蛇钻进洞;剩下一条,流落山中。"晋文公看了恍然大悟,他回想起在流亡国外期间,介子推对自己忠心耿耿,如今做了国君忘记了对他奖赏,心里大力不安。接着,重耳赶紧派人找介子推。不久,差人禀报:介子推已进绵山隐居了。深感惭愧的晋文公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然而介子推却避而不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大孝子,他根据别人的建议,火烧绵山,留出一条小道,想趁林中起火后,介于推母子定会出山避火的。可是,一连烧了三夭三夜,数十里森林被火烧为焦土,仍未见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他母子双双抱庄一棵大树烧死了。晋文公对此内疚于心,十分惋惜,便下令把介子椎母子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修建子推祠堂。后人又把界休县改为介休县。介子推死的时候,正值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他是火饶死的,晋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逝世那天不举烟火,进冷食,后来,人们又干脆把它定为"寒食节"。到了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 2、【寒食节介绍】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寒食节由来】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余下全文>>

  •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 题目: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1、屈原2、晋文公3、重耳4、介之推

      4.介之推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 纪念币可以当钱使用吗

      理论上能,但实际不能,纪念钞是法定货币等同人民币,是可以花的   但实际上普通百姓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东西,没听过没见过,知道的人也不能判断真伪,所以实际上用不了   一般正常也不会有人去花,纪念币实际价格比面值贵,去卖掉还能赚一点

  • 寒食节是几月几日,寒食节不能干什么,能干什么?如果违反后果怎样?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 在浙江寒食节吃什么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江苏镇江有寒食节食具京扛侪"京扛侪".《国民生活历》说:“京口(镇江)以其为寒具。脐为六角形,谓京扛侪。”   北京呃:环饼据说远在战国时代就有,秦汉以来成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 其实寒食节各地习俗都差不多,没必要分这么细,要北京人说也说不上来。所以,别地的习俗拿来用就行了……

  • 在哪可以买纪念币

      普通百姓买纪念币的四大途径 ?   一、正门--入会(加入钱币协会):此路是正道捷径。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开始制造、发行金属流通纪念币以来,每年(从未中断)都要发行1枚以上各类题材的流通纪念币。到目前为止,已发行50种(套)、面值不等的各类纪念币。据笔者所知,各地钱币协会(或学会)的会员不到100万人,他们均能在协会中按面值领取纪念币。协会是挂靠于人民银行发行股的,因此,人行一有纪念币,便给协会“分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共有钱币协会(或学会)9000余个,除各大中城市以外,许多区、县还设有分会。如你确是钱币收藏爱好者。可带上自己的藏品、专着、文章等向当地协会申请入会,交纳一定会费,即可在协会按面值购买纪念币(此门难入!)。   二、前门--(人民银行公开发售):目前,这种机率较少,基本上见不到新发行的流通纪念币(按面值)。而每次发行纪念币,都为银行内部腐败分子提供了获取暴利的机会。这成了滋养腐败的温床。这种“丑陋”的怪现象也将载入中国钱币史册。我们再回过头拿“羊年贺岁币”举例说明,由于此次发行量仅有1000万套,每个省份平均只能分到30万套左右,偶从各大银行得知,银行内部职员购买及作为礼品送给客户将消耗掉一大部分,能通过正常货币发行渠道进入市场的“贺岁”纪念币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所以,普通市民(集藏爱好者)将很难从银行购得纪念币。(前门不通!)   三、后门--(近水楼台):实事求是地说,假若你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得到纪念币就容易得多。另外,如你在银行或有与银行关系密切的亲朋友好,也可凭“近水楼台”得到纪念币。有时银行或银行的上级主营部门有会议,与其它部门有业务关系,或有求于人时,也以赠送的方式发放。据笔者了解,目前钱币市场上相当一部分纪念币是从“后门”的渠道流进“钱币”市场(邮币卡市场)的。(后门可恶!)   四、旁门--“钱币”市场(邮币卡市场):币市上钱币商贩的纪念币均不是原始面值的纪念币,也都是高价收购得纪念币;他们都是以高于面值数倍但低于市场的价格从银行内部人员手中购得的。然后又加价出售,所以,流通纪念币的市场价格自然不菲啦!没有“银行关系”的爱好者购买纪念币只有这条途径可走,但这要求集藏者本身有很高的水平。在这里买卖最公平,还不欠人情呢!(光明正大!)   (目前“上海卢工邮币卡市场”和“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两个主要纪念币交易市场)

  • 爸爸的忌日在寒食节这天可以扫墓不

      个人觉得都可以,出发点都一样~

  • 澳门纪念币

      澳门回归祖国了,许多带有历史印记的澳门物品也成为收藏界关注的对象,其中钱币是颇具代表性的一种,那么,澳门的流通硬币和纪念币投资前景如何呢? 澳门的第一套硬币于1952年由大西洋汇理银行发行,面值分别为5仙(5分)、1毫(1角)、5毫(5角)和1元、5元五种,图案形式较为单一。此后曾长期发行这些面值的硬币,其材质为青铜、镍、白铜、银。1967年发行的只有青铜质的1毫面值一种,图案与1952年发行的5仙图案完全相同。1968年、1975年、1976年又发行镍、黄铜质的1毫硬币,图案同前。5毫硬币还有1972年、1973年版的,图案也无变化,白铜质。1元硬币还有1968年、1975年版的,镍质。1980年版为白铜质,以上各版硬币图案均与1952年版相同。1982年、1983年版,图案有所变化,正面为双鱼和汉字"澳门",背面为葡萄牙国徽。5元硬币还有1972年版的,其含银量低于1952年版,两者图案相同。1982年、1983年版,正面为腾龙图案和汉字"澳门"及面值数字,背面为葡萄牙国徽。 澳门一直到1982年才发行第二套硬币,共计10675万枚,总值6125万元。正面主要图案分别为“福”(1毫)、“禄”(2毫)、“寿”(5毫)、双鱼(1元)和龙(5元),象征幸福、兴旺、长寿及和谐吉祥,材质为红铜和镍合金。1992年初,澳门发行第三套硬币,面值分别为1元和5元,正面图案分别是澳门东洋山灯塔、大三巴牌坊和帆船,背面均为一只蝙蝠及中萄文“澳门”字样,发行这两枚硬币的目的是取代印有葡萄牙国徽的第二套硬币,以便流通至1999年以后。1998年,澳门又首次铸造了面值为10元硬币,在市场上流通,其发行限额为2000万枚。 对于收藏投资者来讲,不能过高估计澳门流通硬币的收藏投资价值。虽然前两套硬币已经停止流通,但由于发行量较大,硬币面值较低,收集容易,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增值潜力不大。收藏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澳门纪念币,纪念币为特定的纪念意义而发行过,限量铸造且成本较高,蕴含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知识,因而经济价值较高。这些纪念币主要有: 1974年10月,为纪念横跨澳门半岛及凼(dang)仔岛的澳凼大桥建成,发行一枚纪念银币,面值20澳元,正面图案即澳凼大桥,背面为葡萄牙国徽。 1978年,发行“格兰披治大赛车25周年”纪念币两枚。面值100元的为银币,500元的为金币,正面图案均为赛车,背面图案则为大三巴牌坊。 1979年,发行农历生肖羊年纪念币两枚,面值100元为银币,500元为金币。 1980年,发行农历生肖猴年纪念币两枚,面值100元的为银币,1000元的为金币。 1981年至1992年,再次发行生肖纪念币,每年两枚,规格统一,即100元的金币和100元的银币,并分普通装和精装两种。 1982年,在发行5枚流通辅币的同时,采用同样的图案,分别用金、银和白金铸造一套纪念币。 1985年5月,发行葡萄牙总统埃亚内斯访问澳门纪念银币一枚,面值100元,正面图案为总统像,背面图案为澳门市徽及中葡文“澳门”字样。 这些纪念币少则数百枚,多则上万枚,均有不同程度的投资收藏价值。 以上信息来源:[

  • 端午纪念指的是什么动物

      您过奖了~ 我认为当然是龙了 呵呵 一提到端午节就会想起龙舟嘛~ 乘龙舟以祭屈原~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屈原属虎啊~呵呵 起不到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