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礼仪和禁忌

  • 进佛教寺院有什么礼仪和禁忌

      一、着装 寺院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一进去就可以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自然我们的服装也会对这种环境起着一种衬托作用。 去寺院参访与礼佛时,我们最好穿着朴素大方,应避免穿颜色鲜颜及过于另类的服装。由其女士进入寺院尽量不要穿得过于暴露与鲜颜。因为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穿着要求。 无论男女入寺参访应着宽松之衣,以便于礼拜,否则衣裤过紧,礼佛跪拜会很不方便。 我认为服装的搭配通用原则是,莫过于得体大方,这样无论在任何场合都会适用的。二、见僧人礼仪 在寺院当中,必然会遇到出家师父。出家人舍弃世间的五欲六兰,每日在那种清静的院落里修行梵行,他们代佛说法,开导群生,无论是他们的德行还是行持,都是值得我们去礼敬的。 通常来讲,在寺中行走时遇见出家人应恭敬合掌,同时口中可以说:“阿弥陀佛”或“师父您好”,以示恭敬。 在这里需要注意几点:1、在厕所中不得礼拜问讯;2、手中捧持经典佛像时不得礼拜问讯;3、手捧其他杂物时不得问讯。 其时总的原则无非就是处处体现着恭敬即可。 至于如何称呼,我们可称僧人为法师或师父,若知道师父的法号则可直接称某某师。三、进入殿堂 一个大的寺院会有很多的殿,例如: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那么我们进入殿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在进门的时候,要靠门的一侧进入,在哪一侧进入则先迈哪只脚,例如:在右侧进入,那么我们则先让右脚进去,反之亦然。不得从中间进入,因为那样会长养我慢心及不恭敬。 有些殿堂会有供果,见有的居士会随意拿取,这都是不如法的,因为佛前的供品都是十方三宝物,我们若随意拿取,罪过是非常严重的,还有的殿中会有法嚣我们不可以随意击打,因为有的法嚣是召集僧众用的,若任意击打会影响大众的修学,罪过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佛殿当中我们可以绕佛,据经典记载是有很多功德的,但我们要注意旋转的方向,应该是自左向右,即顺时针,不得逆旋,因正旋表示恭敬之意,这也是源泉于印度人的礼仪与习惯。 在殿堂中不得大声嘻笑及大声说话,不要乱扔杂物及吐啖,这些都是没有素养的表现,况且佛殿是供养佛菩萨的庄严圣地,我们一定要十分注意。 印光大师说,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十分恭敬十分受益。所以我们处处要体现着恭敬之心,自然在心中就会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同时也可以收摄我们身心。四、参加法会 在家学佛居士与寺院及出家僧众的学修之一便是参加寺院兴趣办的各种大大小小法会。 通常会每逢佛菩萨圣诞日举办法会,内容多为集众诵经、礼忏、念佛、听开示等。 参加法会期间一些大的寺院会人数众多,那么自然会需要一种良好的秩序,所以一定要服众寺院常住的安排,主要包括上殿和过常的时间、课诵内容等。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关于参加法会时上殿诵经的注意事项: 上殿应着海青及居士服。海青是具有汉传佛教特色及中国古殿服装风格的服饰,为汉代人所穿着的服装,一直延用至今。出家众多着黄颜色及黑色海青,在家居士不可着黄色的海青,而一般穿着黑色及咖啡色海青。 穿着海青时最好搭配布鞋、长裤,若穿皮鞋及短裤会显得不伦不类,有失庄严,另外海青的袖子很大,里面不宜放置杂物和经书等,这样走起路来会显得很不雅观。 在大众集体诵经的时候,个人的声音不宜过大,以自己能听清为宜,因为梵呗念诵以清静庄严韵律和谐为主。在于摄心以至安静调服诸根。还有就是,人多的时候因为地方的差异所致,可能会存在不同方言及唱诵旋律的不同,如果一味大声唱诵,必然会听起来非常凌乱。 在大殿排班的次序依次是,出家男众、出家女众、在家男众、在家女众,所以在家居士都是站在后面的,而且是穿着海青的站在在家众的前面,未穿着的站在最后面。五、住宿 上面谈到入寺及参加法会,那么有可能我们是在异地参加法会,这就需要在寺院借宿。一般来说若想在寺中住宿,首先应该到客堂,要说明来意,并出示相关证件,待支客师父及相关负责人允许方可入住。 要知道寺院的一切皆是十方常住物,在使用上一定要倍加节俭,珍惜自己的福报。若不小心损坏常住物要按原价赔偿,更不得偷盗寺院的东西。 寺院生活一般很有规律性,例如作息时间、过斋(吃饭)时间及以上殿时间等,这样一来就需要我们的配合及自觉遵守寺院的安排,以免影响他人的学修生活,否则便失去了参访的意义了。六、其他 寺院会不定期的举行讲经开示,这也是在家居士亲近三宝的最好方式,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这也是我们出入寺院及亲近僧宝的最终目标和意义。 参加开示要以恭敬心听法师讲法,听的过程中不要打断法师说法不要交头接耳,相互攀谈及宣哗。佛法应在恭敬中求,法师为代佛说法,教化众生,人天所应恭敬,这就要求我们生起恭敬谦卑之心。 此外有很多寺院规模很大,会有很多部门和弘法工作要做,我们也可以凭偃师自己的一技之能参与到寺院的工作当中云,作义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佛法的弘扬与传播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以报三宝之洪恩。

  • 使用名片的礼仪和禁忌有哪些?

      礼仪:递交名片时一定要用双手交给对方。禁忌:名片设计不要花里胡哨。名片的交换是名片礼仪中的核心内容。在不同场合如何交换名片,往往是个人修养的一种反映,也是对交往对象尊重与否的直接体现。1、 足量适用在社交场合活动中携带的名片一定要数量充足,确保够用。所带名片要分门别类,根据不同交往对象使用不同名片。2、 完好无损名片要保持干净整洁,切不可出现折皱、破烂、肮脏、污损、涂改的情况。3、 放置到位名片应统一置于名片夹、公文包或上衣口袋之内,在办公室时还可放于名片架或办公桌内。切不可随便放在钱包、裤袋之内。放置名片的位置要固定,以免需要名片时东找西寻,显得毫无准备。

  • 你知道瑶族有哪些礼仪和禁忌吗

      瑶族人很热情、友好。家中来客,他们必盛情款待,一般是男女分桌进餐。进餐时,不能让老人和客人自己盛饭,须由晚辈盛饭;餐毕要双手举筷说声“慢吃”,以示敬意;凡给老人、客人东西,都要双手捧上,以示尊敬。路不拾遗,非己莫取,是瑶族人的传统美德,他们会常常把自己一时带不走的东西放在路旁,打下草结作记号,不管放多久,别人也不会取走。瑶族的妇女生孩子满月时,忌外人来访;男女对唱山歌时,双方须各在一方,忌同坐一条凳子,当着女人的面不能说粗话,堂屋内不准吐痰。

  • 握手礼的注意事项

      你握手的时候应注意握手的神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姿势、力度、手位、时间、还要就是一些禁忌了 有以下这几点   1、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尤其是在与少数民族人士或外国人士打交道时更要牢记此点,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2、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而应当遵守秩序,依次而行。特别要记住,与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只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是很不吉利的。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也不能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而不肯放下,例如仍然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礼等等。   4、不要在握手时戴着墨镜,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方可例外。   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好像根本无视对方的存在,而纯粹是为了应付。   6、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显得过分客套。过分客套不会令对方受宠若惊,而只会令对方不自在,不舒服。   7、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也不要在握手时只递给对方一截冷冰冰的手指尖,像是迫于无奈似的。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要这么做。   8、不要以肮脏不洁或患有传染病的手与他人相握。更不能在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揩拭自己的手掌,好像与对方握一下手就会使自己受到“污染”似的。   9、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这么做。   亲 有什么不明白的 你可以追问我

  • 出国旅游需要了解哪些礼仪和禁忌?

      尼泊尔   面对多元的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外国旅行者应注意一些与当地人交往中的禁忌事项:   尼泊尔的问候语是那马斯特(namaste),相应动作是双手合十;   进入尼泊尔寺庙、住宅之前要脱掉鞋子;   注意不要用自己使用过的刀、叉、勺子或用手去接触别人的食品或餐具;   不要用脚去碰尼泊尔人的物品,这被认为是一种不严肃的冒犯行为;   注重着装,尤其是女性旅行者不要穿着暴露;   进入印度教寺庙前务必征得同意,因为寺庙是不向非教徒开放的;   皮毛物品严禁带入寺庙范围内;   围绕寺庙或佛塔行走应依顺时针方向;   照相(无论是为人还是物品)之前应经许可;   男女之间的公开亲昵行为是不被喜欢的;   埃及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尽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喷嚏,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应转脸捂嘴,并说声对不起。埃及人讨厌打哈欠,认为哈欠是魔鬼在作祟。一个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说:请真主宽恕。   而打喷嚏认为不一定是坏事,一个人如果在众人前打喷嚏,则说:我作证: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而旁边的人说:真主怜爱你。他接着说:真主宽恕我和大家。   巴西   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握手为礼,然而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不仅如此,就是对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拥抱、亲颊。社交礼仪的亲颊,是在两颊各亲一下。男女彼此亲颊问候,女人与女人也习惯如此,然而在大多数社交圈中,黑人彼此不兴这一套,而习惯握手,同时用左手在对方肩上拍一拍。比较亲近的男士彼此习惯拥抱,在对方背上重重拍打。不过,由于社会地位有高低,究竟谁该亲谁,其中有微妙的区别。   英国   英国有三个禁忌:   不能加塞。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   不能砍价。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 新房暖房搭礼多少合适?

      各地不同,我们这500-1000

  • 奥地利礼仪,文化,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奥地利人热情、和蔼可亲。在公共场所,奥地利人即使是和陌生人相见,也打招呼。和主人交谈时,不要主动议论钱、宗教或政治之类的话题(除非主人先谈起)。73%的奥地利公民信仰基督教,到奥地利旅游及参加相关的节日活动请尊重当地的宗教习惯和风俗。奥地利人喜欢别国人知道自己民族的特性和谈论自己的成就。   奥地利的商务礼俗,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奥地利商人相当正规、严肃,尤其是首都维也纳,令人觉到一种莫扎特、贝多芬、斯特劳斯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在此活动过的、王朝风格的气氛。   奥地利人的姓名一般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是名,第二个是姓。姓名另有三个词组成,一般为双名或双姓。平辈之间称呼时,一般相互称姓,只有在家庭内部和好朋友之间才称呼名字。   如果奥地利人的名片上印着好几个头衔,则务必问清楚那一个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旦称呼有误会洋相出。与奥地利人通信更是要小心,必须正确无误地冠上他们的真正头衔,有的人的姓名中夹有“VON”,表明他的家庭历史上曾经有贵族。   奥地利妇女结婚后改姓夫姓,即使是离婚或改嫁后也保持着原来丈夫的姓氏,因而切莫以姓氏来推断妇女的夫姓,枉加称呼。奥地利人,不喜欢在新年期间食用虾类。因为虾会倒着行走,象征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生意就难以进取。

  • 想一个带有“礼”字的网名

      礼轻情意重?得礼不让人?里外不是人?桃李满天下?你要的是搞笑的,还是什么样的

  • 使用筷子有哪些礼仪和忌讳

      筷子的礼仪很多,现代中餐礼仪规定比较简单,:主要有:   1,握筷子的姿势要规范,中指尖接触点在筷子的中部,太高、太低或变换指法(如:夹菜时食指指向客人)都不规范。   2,不得在菜肴上乱挥动筷子。   3,不要用筷子穿刺菜肴。   5,不要将筷子 含在口中。   6,不要让菜汤滴下来。   7,不要用筷子去搅动菜。   8,不要把筷子当牙签。   9,不要用筷子指点别人。   10,需要使用汤匙时,应先将筷子放下。   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   1、三长两短:将长短不齐的筷子放在桌子上。因为人们习惯将“三长两短”代表“死亡”。   2、仙人指路:即用大姆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在北京人眼里这叫“骂大街”。   3、品箸留声: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来回嘬,并不时的发出丝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缺少家教的做法。   4、击盏敲盅: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   5、执箸巡城:手里拿着筷子,旁若无人,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   6、迷箸刨坟:手里拿着筷子像盗墓刨坟的一般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这种做法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   7、泪箸遗珠: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将菜汤流落到其他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   8、颠倒乾坤: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9、定海神针: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被认为是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10、当众上香: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这会被人视为大不敬,因为中国人的传统只有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   11、叉十字: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   12、落地惊神: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中国人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

  • 和英国人交往要注意那些礼仪和细节?

      和英国人交往要注意以下礼仪和细节。   1、在称英国人时,避免用“English”表示,宜用“British”。因为“English ”仅代表英格兰,而不代表苏格兰或威尔士等英国其他民族。   2、英国人认为绿色和紫色为不吉祥的颜色,在图案中点缀性的使用是可以的;忌讳白色大象和山羊图案。他们喜欢马蹄铁的图案,认为其可招来好运气,是吉祥之物。   3、与之交谈,忌谈及个人私事、婚丧、收入、宗教等问题,尤其不要谈论女士的年龄。也不能手背朝外做 “V”形手势,他们认为这是蔑视别人的做法。   4、他们认为“13”是不祥之数,多数英国人认为“7”这个数字可带来好运, 并把星期六看作是黄道吉日。   5、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是很丢面子的事情,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6、不能挤队,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7、到英国旅行,需注意当地的所有车辆均沿马路的左侧行驶。英国人遵守纪律,即便是几个人上车,他们也会自觉地排队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