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费的名人

  • 费姓的介绍

      费【费,读音分别作mì和fèi】,汉族姓氏。如今,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四川、重庆、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河南等省市多此姓,上述七省市费姓约占全国费姓人口的85%。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5位。

  • 费姓的由来?

      —.姓氏起源   1.远古大禹治水时,有个大臣叫伯益,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费,江夏即今武汉,他的后代有支以费为姓,如夏桀时去夏归商的费昌,就是他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夏代有费昌,费仲,据说是夏禹的后代,子孙就其以名字中的“费”为姓。   2.古代春秋时,起源于姬姓,鲁桓公的儿子季友为大夫,被封为费邑(山东费县)的首领,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相传姓费。   二、迁徙分布   1.在三国时期,江夏费姓出了名人,于是,费姓在湖北江夏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江夏望。   2.费邑费氏因战乱或其它原因,迁徙到今江苏南部。   三.历史名人   1.费褘 (? - 253年)三国时江夏人,自文伟。刘备时任舍人,庶子。後主时历任黄门侍郎,昭信校卫,侍中,司马,尚书令,大将军,为诸葛亮所器重,多次出使吴国,终益州刺史,封成乡侯。   2.费震——明朝鄱阳人。洪武初以贤良征为吉水  知州。宽惠得民,升为汉中知府。岁遇灾荒,盗贼四起。费震发仓粟10余万斗贷民,到秋收时还仓,盗贼闻知,皆来归正。   3.费茂公——字谨与。清朝长白山东巴海人。崇顺治间从攻山东、江南,取  劳山,拔苏州。自入关以来,大小百余战,身受创伤无完肤,而 锐气不少挫。官至盛京工部侍郎。   4.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江苏省常州武进县孟河镇人。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医。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道光年间(1821~1851)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埂取得显效。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至咸丰(1851~1861)时,费氏医名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孟河水乡小镇此时也以医药业发达而成为一个繁盛地区。费氏博学通儒,医术精湛,人称其以名士为名医,蔚然为医界重望。   5.费彝民——江苏苏州人。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北京法文高等学校。 香港《大公报》社长。

  • 姓氏有姓费的吗

      姓氏有姓费的。   费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九位,人口约五十七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36%左右。   据《史记》记载,若木子孙在上古至夏朝时,已“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后裔费昌在夏桀时去夏归商。此外,商代还有佞臣费仲。   春秋时,随着鲁大夫费父、季友、楚大夫费无极分别封于费地,其子孙以邑为氏,费姓队伍迅速扩大,所居区域也扩展至今山东、湖北境内。两汉时期,费姓名人有东莱(今山东掖县)人费直,汝南(今河南平舆)人费长房,犍为南安(今四川东南部)人费贻,吴郡吴兴(今浙江吴兴)人费凤。说明费姓在此际除继续繁衍于今河南、山东、湖北之地外,已有费姓徙居犍为郡、吴兴郡,犍为郡地跨今云贵川三省,吴郡地跨江浙,可见当时费姓分布之广。   三国时,江夏 (今湖北地区)人费祎因求学入益州(今四川成都),并落籍该地,后贵为蜀国宰相,并与刘禅结为儿女亲家,使江夏郡的费姓在蜀地显赫。   两晋南北朝时,在江夏郡繁衍的费姓依旧兴旺,而且名人不断。随着北魏费连氏、费莫氏改为费姓,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都有了新的费姓族人。   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板荡,民不聊生,有费姓人随逃难的队伍入迁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并有一支进入福建。   宋末,随着江浙之地变为杀人战场,有费姓继续南迁于今两广之地。   明初,山西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江苏、天津、河北、河南等地。明清两代,繁衍于今浙江绍兴一带的费姓由于从事师爷或幕僚的行当,有落籍于今北京的。   清中叶以后,费姓人有赴台谋生者,而且此期之费姓已分布于今全国大多数地方。   当今,费姓在中国大陆姓氏排行中位于156位,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7%。

  • 姓裘的名人有多少!80

      1、裘 仲   2、裘 甫   3、裘万顷   4、裘仲容   5、裘 琏   6、裘曰修   7、裘行简   8、裘 焕   9、裘安邦   10、裘桂仙11、裘古怀   12、裘树藩   13、裘慧英   14、裘盛戎   15、裘法祖

  • 姓汤的名人有哪些?

      汤 鹏:清代芜湖人,时为一心灵手巧之铁匠。其邻为画家,鹏深羡,遂闭门构思,以锻铁做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因作品精妙生动,来人争相抢购,世称“铁画”。   汤 厘:江苏省淮安人,元代书画理论家,精于古物及书画鉴赏,主要谈及书画鉴别方法、所见名家画迹,论述名家擅长、画法特点,多从笔墨气韵方面辨别真伪,鉴赏要领甚为精到。曾著《画鉴》一卷。   汤 和:濠州(今安徽省凤阳)人,明代开国功臣,封将军,进信国公。洪武十八年,自请解除兵权,免遭太祖猜疑之祸。后又曾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以御倭寇。   汤贻汾:江苏省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笔法雅致秀逸,兼工行草书和诗,与戴熙并称“汤戴”。   汤右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诗人,官至吏部侍郎,兼掌院学士。其诗才大而能恢张,帝赐之“诗公”,与秀水朱彝尊并为浙派领袖。著《怀清堂集》。   汤世树:江苏省武进人,清代诗书画家。书学米芾,题识精美,写生鲜丽,为江南赋色家一大宗,时称“三绝”。

  • 现代姓胡名人

      胡姓始祖,虽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满文公,可谓渊源久远。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够名垂史册的,却并不多见。能数得上的,只有春秋时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义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然而到了秦汉,胡氏有极为出色的表现。太史令...9797

  • 姓潘的名人有哪些?

      潘姓历史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 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6、潘大临: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翼: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14、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当时知名画家。     15、潘韬 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16、潘仕成 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报告,未被采纳。     17、潘龄皋 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余下全文>>

  • 姓赵的名人

      赵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7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3%。赵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赵氏之先出于颛顼帝,周穆王时造父为御,攻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赵城,子孙因氏焉。   历史上部分姓赵名人:     赵政:即秦始皇,杰出的政治家,秦朝的建立者。在位期间任贤用能,终翦灭六国,统一四海,被后人尊为“千古一帝”。      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期晋国政治家,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在位期间打败了强大的智伯,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   赵之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末三大画家之一,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影响甚深。   赵简子:名鞅,春秋后期晋国杰出的政治家,赵国的奠基人。     平原君赵胜(?-前251)是战国时赵国宗室大臣,赵惠文王之弟。他任赵国宰相时,礼贤下士,门下宾客至数千人。惠文王死后,孝成王继位,他继任宰相,受封于东武城(今河北故城西南),为“战国四公子”之一。   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   赵佗(约前240年-前137年),汉族,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著名将领,南越国创建者。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赵岐(约108~201年),字邠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按隶续谓其家在荆州古郢(今湖北江陵)城中。初名嘉,字台卿,后避难故自改名字。少明经,有才艺,善画。桓帝时因得罪宦官党羽,惧受祸,变姓名逃匿北海(今山东昌乐西北)卖饼。安丘(今山东安丘东北)孙嵩看出赵岐不是普通人,把他带回家中,藏于复壁之内三年。岐隐忍困厄,以坚强的毅力在复壁中作《孟子章句》,所注精审翔实,多有发明。后拜太仆,出使关东。又拜太常,年九十余卒。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

  • 清代胡姓有那些名人

      胡渭(1633-1714)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初名渭生,字朏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   胡简敬(1631年-1695年),字又弓,江苏省淮安府沭阳县人,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国子监司业、吏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胡长龄(1758-1814),字西庚,号印渚,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南通寺街人),官至礼部尚书。   胡公寿 (1823—1886),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初名远,号瘦鹤、小樵,别号横云山民,其书法出入于平原、北海间,独具体势。诗宗少陵,清健遵练。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之一。   胡定(1709—1789)字登贤,广东保昌人,清朝官吏。雍正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乾隆五年,考选陕西道监察御史。   胡峄阳(约1639-1718) 名良相,字峄阳,山东青岛即墨人(今属城阳区流亭镇)。终生不做官,以教学授徒为业。   胡开文,字柱臣,号在丰,著名徽商,徽墨行家,“胡开文”墨业创始人,清代乾隆时制墨名手,徽州绩溪县人。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安徽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   胡林翼(公元1812年7月14日-公元1861年9月30日),字贶生,号润芝,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 姓“宁”的名人有哪些?

      宁俞:卫国大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卫武子,贤明忠勤,于卫文公有道之时,无事可见,当卫成公无道之日,却不避艰险,被孔夫子极口赞美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戚:春秋初期卫国人,修德不用而商贾,宿于齐国的东门之外。有一天,率先称霸诸侯的齐桓公夜出,听到他饭牛扣牛角而歌,从歌词中,知道他的贤德,就命管仲迎拜为齐国的上卿,表现得果然高明,后来还进一步继管仲为齐相,千古垂名。 宁越:战国时中牟人。他家世代种田为生,但他感到种田太辛苦。便问朋友说:“怎样才能免除种田的辛苦?”他的朋友说:“如果你能立志求学,苦读30年,就不用再种田了。”他说:“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不休息,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不睡觉,我苦读15年,应当有所成就。”他刻苦读书15年,因为品学兼优,周成公就聘他为师。终于实现了他的志愿。 宁成:西汉官吏,南阳穰县(今河南省邓县)人。他任济南都尉时,执法严厉。后来任关都尉时,出入关的人都哀叹:“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后辞官回乡经营,果然大富大贵,家族昌盛。 宁玉:元朝将军,能拉强弓,力大过人,为朝廷立功而当大官,他虽是武将,但很有修养,谦虚待人,深受赞扬。 宁原悌:壮族历史上最早的史学家。钦江县人,出生宦海门第,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少年时勤奋好学,才识过人。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会试考取进士,又参加宫廷贤良策试,当时应试者有1000多人,以成绩优异排名第九,朝廷内外为之惊异。武后时授职校书郎,后累次升迁为谏议大夫。唐景云二年(771年),睿宗的两个女儿入道,要为她们建立华丽寺观,原悌以先朝为鉴,上书力谏,睿宗遂纳而停建寺观。在任职期间,积极参与国事谏议,其见解深得睿宗赏识。唐玄宗时,原悌以谏议大夫兼修国史,他胸怀坦荡,秉笔直书。玄宗审阅所修史稿,见直书李建成、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的事,便晓喻说:“白马求卿,黄金赎罪,以为如何?”原悌答曰:“周公诛杀管叔、蔡叔,季友鸩杀叔牙,虽然太宗不得已杀掉建成、元吉,这也是他们自取灭亡罢了。”由是得罪玄宗,被罢官还乡。 宁完我:明清之际辽东辽阳(今属辽宁)人,字公甫。天命年间投后金(清),隶汉军正红旗。天聪在文馆办事,建议设六部,为皇太极所采纳。后以好赌被免职。顺治元年(1644年)起用为学士,不久擢弘文院大学士。曾三次任会试主考官,充《明史》、《清太宗实录》总裁官。十年授议政大臣,次年因争权夺利,排陷陈名夏致死。后以年老休退。 宁调元:字仙霞,别号大一。湖南省醛陵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次年创办《洞庭波》杂志(后更名《汉帜》)。萍例醛起义爆发,回国赶往参加,在岳州(今岳阳市)被捕。三年后获释,至北京办《帝国日报》。武昌起义后在两湖从事革命工作。民国元年(1912年)在任上海《民声日报》主编,旋任广东三佛铁路总办。民国2年宋教仁被暗杀,到汉口秘密活动讨袁,被黎元洪逮捕,在武昌遇害。年40岁。有《太一遗书)留世。 宁协万:字楚禅,号邦和,湖南省长沙人。华兴会会员,民国12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国立北平大学教授。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辞去职务,编写史料和法学著作。著有《国际公法》、《最近政治史》、《宁卢讲义录》、《现行国际法》、《西征记事》、《柏林旅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