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宗的古代名人

  • 古代陈姓的名人

      陈胜,大泽乡起义的领袖   陈寿,三国志作者   陈霸先,南朝陈开国皇帝陈子昂,唐朝诗人   陈圆圆,明末清初名妓

  • 在古代姓元的名人有哪些

      回族中的买姓,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如“买述丁之后裔姓买”。(《伊斯兰教民族说》)“今蜀中多买姓,为元人买住(韶州路同治)之后。”(《姓氏略考》)故而,《姓氏词典》称买姓为“回族姓”。 在元至正四年(1344年)至七年(1347年)任中政院使海道万户府达鲁花赤的买述丁,先世为不花刺人,太祖时随父入关,为政期间轻徭减役、革除弊端、裁减冗员、禁官府压价购民财、备银赈灾,功绩十分卓著。元朱德润曾撰《买公惠政碑》颂其德政。买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 古代潘姓有哪些名人

      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 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 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 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6、潘大临 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 翼 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 古代姓胡的名人死的最惨的是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 古代姓沈的名人有哪些?

      沈(shen3)姓有三种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後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於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後子逞逃奔楚国,其後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 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後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 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姓氏分布     沈姓起源於今河南、安徽两省间地。春秋时,沈国被蔡国灭掉後,季载的後代子逞逃奔楚国,其孙沈尹戌,初隐居於零山,後仕楚为左司马。尹戌之子沈诸梁,世袭作司马,食采於叶(今河南叶县)。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南迁之始。魏晋南北朝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沈姓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随同迁王。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後迁居福建省建阳县。沈廷辅有8子,分居宁化、龙巖、长汀、清流、延平、连城、上杭等地,其後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县善化镇,为沈姓移居台湾之始。清乾隆、嘉庆年间,福建漳州、泉州及广东沈氏,又有多支迁往台湾,进而又移居海外。沈姓历代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     姓氏名人     沈冲: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景绰。沈怀文子。仕宋,历任抚军正佐,兼记室。父怀文得罪被杀,与兄弟情哀貌苦,见者伤之,以此知名。历官寻阳太守。齐武帝时,迁御史中丞、五兵尚书。与兄沈淡、沈渊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卒年五十一。谥恭。     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亚之:唐吴兴人,字贤。初至长安,与李贺结交。宪宗元和十年第进士。为秘书省正字。穆宗长庆中,补栎阳令。後累迁殿中丞御史内供奉。文宗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为判官。耆罢,亦贬南康尉。官终郢州掾。以文词得名,尝游韩愈门下。作传奇小说《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等。有集。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长於史学,又善作小说。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期:唐朝诗人,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他与同时代的宋之问均为宫廷诗夫。世人......余下全文>>

  • 古代姓凌的名人有...

      凌 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余杭人。十五岁的时候就拜为别部司马,征伐江夏的时候,他作为前锋。斩曹操的大将张硕,人船尽获,以及于赤壁之战时在乌林把曹阿瞒打得人仰马翻,落荒而逃。升迁为校尉。凌统虽然在军营中作了大官,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下属也很礼貌,不贪财,重义气,有国士之风。后从征合肥,魏将张辽突然赶到,凌统护卫孙权冲出重围,将士死伤很多,凌统也受了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很伤心,把其子凌烈接进宫去养育,待如己子,而且还时时人前人后的称呼凌烈为“此吾虎子也”。凌烈长大后也很争气,曾因建功而被封为长亭侯,使得江左凌氏的门第,一时高不可攀。

  • 古代李姓的名人有哪些?

      这也太多了,唐代皇帝都姓李,李渊,李世民,李治。。。。,汉代飞将军李广,还有李逵,李白,李耳 春秋   李悝 魏   李广 汉代   李白 唐   李靖 唐   李膺 汉代   李贺 唐   李泌 唐   李邕 唐   李清照 南宋   李之孝 北宋   李开先 明   李中 南唐   李尤 东汉   李日华 明   李公佐 唐   李文蔚 元   李玉 明末   李东阳 明   李先芳 明   李华 唐   李行道 元   李充 东晋   李汝珍 清   李好古 元李观 唐   李约 唐   李寿卿 元   李孝光 元   李纲 南宋   李直夫 元   李昉 北宋   李昌符 唐   李季兰 唐   李密逊 南宋   李绅 唐   李复言 唐   李峤 唐   李俊民 金   李珣 前蜀   李格菲 北宋   李贽 明   李颀 唐   李涉 唐   李流芳 明   李益 唐   李调元 清   李祯 明   李邕 唐   李梦阳 明   李商隐 唐   李康 魏   李渔 清   李密 西晋   李敬芳 唐   李斯 秦   李频 唐   李荐 北宋   李煜 南唐   李群玉 唐   李嘉佑 唐   李端 唐   李肇 唐   李德林 隋   李德裕 唐   李璟 南唐   李翱 唐   李攀龙 明

  • 古代姓“青”的名人

      青姓的历史名人:     青文胜(1359—1391),字质夫,四川夔州人。明洪武十九年以贡生起为湖南龙阳县典史。     “击鼓鸣冤天下闻,为民请命舍百身。典史投缳自尽日,拼将丹碧拯苍生。”   青文胜以贡生起为龙阳县典史。律己公勤,体恤百姓疾苦。明朝初年,承袭元代苛政,田赋极为繁重。龙阳地滨洞庭,西南高峻,易遭干旱,东北低洼,连年洪水为灾,许多障垸田废赋存,总额浮至三万七千石。百姓如牛负重,在死亡线上挣扎,郡、县长官不但不加体恤,反而加紧勒索,凶恶的税吏窜扰四乡,趁机劫掠。百姓无以纳税,有的被关进监狱,有的逃走他乡,老弱病残活活饿死。青文胜痛心疾首,甘冒越级呈诉的罪名,向洪武皇帝连上三疏,为民请命。疏中,他大声疾呼:“本地弹丸,赋同大邑……民命难堪,开鉴唯聪!”可是三道章本如石沉大海。他不忍坐视民困,慨然诣阙,准备面奏皇上。到京后,青文胜要求见驾,因官职卑小,被挡殿外。于是借早朝之机,跪禀于大官桥马之前,请为代奏,亦遭拒绝。叹道:“半途而废,有何面目归见父老。”他决心舍身活民,于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五月初一,系疏于发髻,自缢于登闻鼓下。时年32岁

  • 古代有哪些名人姓 东方什么

      东方朔,汉武帝时期的

  • 古代姓温的谋士或名人

      温平   即己平,古温国立国者。因在夏朝少康帝复国时消灭有穷王过程中建立大功而被封到温国,乃以国为氏称温平。唐代温彦博家族墓志记载: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其后子孙尊他为温姓得姓始祖。   温季   即郄至。因被封于温地,人称温季。其家族显赫,世代任高职于晋国。在与楚进行的鄢陵之战中,出谋献策,身先士卒,为大败楚军立下汗马功劳,。因功高震主,遭人猜忌,又忠心不避死,是古来少有之忠臣。   温疥   史书上最早记载的温姓著名人物。汉功臣,封惸侯。汉王四年,在成皋之战中,破曹咎军。后担任燕相。孙温何,始居太原,继移汲郡、清河。而太原成为望族,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   温序   (?~30)汉朝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曾任州从事。公元26年(东汉建武二年),受平定北州的骑都尉弓里戍赏识推荐,被汉光武帝越级提拔为御史。   温恢   (178~223)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曹魏大臣。任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并任护羌校尉。   温羡   太原祁人,汉护羌校尉温序之后。祖温恢,曹魏扬州刺史。父温恭,济南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号“六龙”。   温峤   (288~329)太原祁人,东晋名臣、名将。博学能文,工书。咸和初为江州刺史,封始安郡公,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卒于平苏峻之乱,终年41岁。   温子升   (495~547)字鹏举,济阴冤句人,北魏著名文学家,官至中军大将军。他博览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对策高第,补御史。有文集35卷。被誉为“北地三才”之一。   温彦宏、温彦博、温彦将   太原祁人,唐代名宦。兄弟三人,俱知名于当世。高祖时,彦宏(?~627)参与机务,官吏部尚书,封黎国公;彦博(573~637)初从幽州总管罗艺,后随罗艺降唐,曾被突厥所俘,囚于阴山苦寒之地,归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宰相),封虞国公;彦将官至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   温璋   温大雅(彦宏)六世孙,唐代官吏。以父荫累官大理丞,擢邠宁节度使转京兆尹,为政严明,后为直谏贬振州司马。   温庭筠   (约801~866)太原祁人,温彦博裔孙,唐代词人和诗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作赋八叉手而成,时称温八叉。精通音律,诗词风格浓艳,词藻华丽,多写闺情,乃花间派鼻祖。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及《金荃集》。   温仲舒   (?~1010)河南人。北宋太平兴国二年进士。曾任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刑部尚书,知审官院,户部尚书等职。大中祥符三年,判昭文馆大学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   温日观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末元初画家。僧人,法名子温。善草书,喜画葡萄,须梗枝叶,皆草书法,时人以温葡萄称之。传世《葡萄图》流入日本。   温纯   (1539~1607)陕西省三原人,明代名臣。官左都御史,倡诸大臣伏阶泣请皇帝罢矿税,清白奉公,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   温新、温秀   河南洛阳人,明代官吏、诗人。兄温新官户部主事,精于诗;弟温秀亦善诗,官知襄阳府同知。   温体仁   (1573~1639)浙江省乌程(今湖州)人,明代宰相。进士及第,历任编修、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崇祯四年入阁,不久升为首辅。其为相八年,崇祯对其恩崇无比,而温对上一味迎合,对下严厉刻薄,几无政绩。   温璜   (1585~1645)明代崇祯年间的进士,官徽州府推官,以后起兵拒京师,城破,他全家殉难,他自刎,一日后复活;又绝食五日;后手抉其创而死。义震一时。其母陆氏训言由温璜笔录而成《温氏家训》,世人重之,被收入《四库全书》。   温达   (?~1715)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宰相。历任陕西道御史、镶黄旗管旗大臣、内阁学士、户部侍郎......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