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李的古代名人

  • 古代有多少姓李名人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着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悝:(生卒年待考),又名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等。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延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孝贞:赵郡柏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少好学,能属文。孝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本传》行于世。   李铉:字宝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北朝北齐名儒。   李同轨:东魏赵郡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人。一代名儒。   李公绪:赵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约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后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质疑五卷,丧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记二十卷,玄子五卷,赵记八卷,赵语十二卷。   李概:赵郡柏人人。撰战国春秋及音谱,并行于世。又自简诗赋二十四首,谓之达生丈人集。   李神威:赵郡人。撰乐书近百卷。   李安世:赵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李谧:赵郡人。少好学,博通诸经,周览百氏。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同门生为之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著有《明堂制度论》。   李德林:生于魏废帝中兴元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年六十一岁。少有神童之誉。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善属文,辞核而理畅。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乱多亡失,仅存五十卷。北齐时撰《齐史》二十七卷,入隋又奉诏续修《齐史》未成,后其子李百药续成之。   李昭道:唐画家。思训子。官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太子中舍人,与父同有画名。人称“小李将军”。善画金碧山水,多点缀鸟兽,并创制海景,画风工巧繁缛,后人曾有“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之评,但亦有以为“笔力不及思训”。存世《春山行旅图》,传为其所作。   李阳冰,唐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乾元时为缙云令,官至将作监。为季白从叔。肃宗宝应元年(762年)作当涂令,李白自那时起依附于他至死。李白死后,他为之编诗集并写序。擅长篆书,得法于《峄山刻石》(秦李斯所书),然而书法变化开合,独创一格。人称“笔虎”,自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后人多效法其篆书笔法。碑刻有《怡亭铭》、《般若台题名》及《颜家庙碑额》等,又曾刊定《说文》三十卷,今佚。   李白(701-762),唐诗人。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南)青莲乡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隋末,先人流寓碎叶(唐属安西都护府,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至昌隆。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起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杜甫结交。......余下全文>>

  • 姓李的名人

      李氏名人2006-11-17 20:54中华文明五千年,李姓文化作为姓氏文化的一员,时间最为久远,影响最为巨大。从始祖皋陶到老子李耳,从李广到李世民,从李白到李自成,无不书写李氏的辉煌!“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征改理氏为李氏。”李氏在最近两千多年里,几乎和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不管什么朝代,都有李氏名人为国家或者民族作出贡献。李氏第一人——老子在中国正史记载中,老子是李姓的第一人。老子姓李名耳,在周平王时任太史,相传是周朝御史大夫理乾的儿子。老子是中国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有〈道德经〉留世。秦王朝宰相——李斯李斯辅助秦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随后对对文字进行整理,为统一文字作出一定贡献。飞将军——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是从这两句话,便一切不用说了。爱江山亦爱美人——李隆基不管怎么说,大唐雄威在此时最为盛世,虽然后来颓败,也是历史之必然。唐明皇,这个词也是绝对响当当的。诗仙——李白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如果有人不知道李白,那肯定贻笑大方!梦里不知身是客——李煜注定是错位的一生,不是好皇帝却是好词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老子知多少,孟子偷着笑!小楼昨夜又东风,孔子无聊,孔明言妙。故国不堪回首,始皇哀悼,明皇推车贵妃笑!”作为中国历史唯一一位帝王词人,无限悲凉洒江山!江山却看不见。中国历史唯一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女人能够在历史上在诗词方面有如此成就的确是不简单的。特别是宋朝,女人的地位最底,然而时代出英杰,也没办法。“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国药圣——李时珍一本《本草纲目》,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他的话,只有一个理由值得原谅,就是一辈子没有生病,一生病立马去天国了。平民闯皇宫——李自成明王朝被自己人推翻了,却让外族入侵了,想想历史还真蛮可笑。成功就堕落,历史的真理。中国正史却没有把他算做皇帝,实在又是一个遗憾!毕竟人家也是挥霍多年的血汗的。还有明朝的李贽,清朝的李鸿章李秀成,新中国的李四光!这些都不说了,才疏学浅,随便了解一下而已。

  • 古代姓李的武侠武侠名人有哪些

    风尘三侠的李靖, 民国的神枪李书文。 好吧,暂时只想到这两个。

  • 古代名人书房名称

      黄宗羲,惜字庵   陆游,学老庵   张溥,七录斋   杨万里,诚斋   闻一多,二月庐   丰子恺.缘缘堂,

  • 古代有姓胡的名人吗

      史学家胡三省,明时文学家胡应麟、胡震亨,清时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军事家胡林翼等

  • 古代吴姓有哪些名人

      蜀国大将吴班,吴懿的族弟 智多星吴用

  • 古代姓宋的名人都有谁

      宋玉:战国时楚国鄢人,辞赋家,文学家人。   宋江: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因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而著名   宋濂:浙江义乌人,明代文学家,曾主修《元史》,全书二百一十卷,著述甚丰。   宋应星:江西奉新县人,明代科学家,所著《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是一部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性的科学巨著,在国际上也影响甚巨。

  • 古代姓“青”的名人

      青姓的历史名人:     青文胜(1359—1391),字质夫,四川夔州人。明洪武十九年以贡生起为湖南龙阳县典史。     “击鼓鸣冤天下闻,为民请命舍百身。典史投缳自尽日,拼将丹碧拯苍生。”   青文胜以贡生起为龙阳县典史。律己公勤,体恤百姓疾苦。明朝初年,承袭元代苛政,田赋极为繁重。龙阳地滨洞庭,西南高峻,易遭干旱,东北低洼,连年洪水为灾,许多障垸田废赋存,总额浮至三万七千石。百姓如牛负重,在死亡线上挣扎,郡、县长官不但不加体恤,反而加紧勒索,凶恶的税吏窜扰四乡,趁机劫掠。百姓无以纳税,有的被关进监狱,有的逃走他乡,老弱病残活活饿死。青文胜痛心疾首,甘冒越级呈诉的罪名,向洪武皇帝连上三疏,为民请命。疏中,他大声疾呼:“本地弹丸,赋同大邑……民命难堪,开鉴唯聪!”可是三道章本如石沉大海。他不忍坐视民困,慨然诣阙,准备面奏皇上。到京后,青文胜要求见驾,因官职卑小,被挡殿外。于是借早朝之机,跪禀于大官桥马之前,请为代奏,亦遭拒绝。叹道:“半途而废,有何面目归见父老。”他决心舍身活民,于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五月初一,系疏于发髻,自缢于登闻鼓下。时年32岁

  • 古代姓韩的名人有哪些

      韩简: 战国时期晋国韩氏家族的第三任领袖。   韩武: 战国时期韩国的第六任君主。   韩非:战国时期韩国贵族,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信:西汉初名将。   韩婴: 西汉著名的今文经学家   韩馥:东汉末年的军阀   韩当:东汉三国时期将领。   韩浩: 东汉三国时期将领   韩玄:韩浩之兄,三国时期长沙太守。   韩德: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韩擒虎: 隋朝开国功臣之一。   韩愈:唐朝文学家,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干:唐朝画家。   韩滉: 唐朝政治人物兼知名画家。   韩德让:辽朝名臣。   韩世忠:南宋名将。   韩琦: 北宋名臣。   韩侂胄: 南宋权臣。   韩山童:元末起义军首领   韩林儿: 韩山童之子,元末民变领袖。

  • 古代名人清明的故事

      1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3苏武:北海牧羊   汉武帝时,匈奴新继位的单于怕汉朝发兵进攻,作出友好姿态,把历来扣留的汉朝使者全部放回。于是汉武帝派遣中郎将苏武为正使,副中郎将张胜为副使,率领属吏常惠等一百多人去匈奴答礼,同时将历来扣留的匈奴使者送回。   苏武住了一个多月后,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副使张胜支持匈奴内部一些人反单于的事暴露了。   单于知道后非常震怒,下令将张胜抓起来,并人去审问苏武,苏武宁死不屈,当场拔剑向刎,吓得单于赶紧找医生救治。   单于为了使苏武屈服,把他关在一个地窖里,不给饭也不给水。正巧大雪纷飞,苏武一连几天吃披在身上的羊皮,嚼飘进地窖的雪才没有死去。   过了几天,单于又把苏武迁到北海(前苏联境内的贝加尔湖)去牧羊,又给他的是一群公羊,说要公羊生了小羊才可以回国。苏武到了北海以后,匈奴人就停止了对他食物的供应。......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