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徐百家姓排名

  • 百家姓的排名依据是按什么来的?

      .“百家姓”简述。 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因为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被列入旧时孩童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外,复姓30个、共计438个。 在中国华民族这一大家庭中,姓氏何止438个,就是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处。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宋代钱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又宋时吴越王的后裔居浙江,所以,“钱”姓便排列第二,钱的妃子姓孙,借钱氏之威势,“孙”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约是因为南唐皇族为李氏之故。

  • 百家姓的排名[卢姓排名情况]?

      中国新百家姓排名: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你问我吗?)

  • 百家姓是以什么为排名的?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作者具体名字不详。 百家姓”排列有何内涵 袁义达与他的有关姓氏的著作。“请问您贵姓?”——姓氏不仅是中国人初次见面时必问的问题,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也不一般。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姓就是世袭的,由父系传递。因此,中国人的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随着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排名在各个朝代都不尽相同。 专家指出,姓氏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研究中国人的“姓氏基因”和姓氏分布涉及中华民族的起源、祖宗遗传下来的基因资源的分布、当今海内外的寻根、今后人口发展趋势和国土利用等重要问题和研究领域。 “百家姓”今依人口排序 前不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与中华丘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邱家儒合作完成了“姓氏研究项目”的一项最新调查,按照人口多少排序,推出了当今新的“百家姓排序”: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这个结果一出,许多人都将它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启蒙读物《百家姓》相比照。事实上,这两者并没有可比性。老《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它的排序没有严格按照姓氏人口数量来排列,主要是讲究句句压韵、琅琅上口、好学易记,因此自成书以来,成为我国流行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教材。 南宋学者王明清经考证指出,《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氏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的姓氏。 许多朝代编制了“百家姓” 老《百家姓》本来收集了411个姓,后增补至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其前100位的排序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丰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 既然《百家姓》的排名没有任何科学意义,那么能否以科学的方法复原距今1000多年前宋朝人的姓氏排序?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人物最全的一部文献——《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同时还根据宋朝四次人口统计的数值,以年份间隔为加权数计算宋朝全国和各省平均人口数的比重,从而推算出当时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 根据袁义达的研究,宋朝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到1279年南宋丞相陆秀夫背着9岁的小皇帝投海自尽的319年间,百家姓的排序是:王李张赵、刘陈杨吴、黄朱孙郭、胡吕高宋、徐程林郑、范何韩曹、马许田冯、杜周曾汪、苏董方蔡、梁石谢贾、薛彭崔唐、潘邓任史、钱侯魏罗、叶沈孟姚、傅丁章萧、蒋卢陆袁、江晁谭邵、欧阳、孔俞尹廖、阎洪夏雷、葛文柳陶、毛......余下全文>>

  • 新版百家姓排名之欧氏排第几?

      欧姓、欧阳姓同出一源 ,都是出于大禹的姒姓。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1 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欧姓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夏朝少康取得帝位之后,把他的庶子无余封在了会稽(今浙江绍兴),以奉守大禹的宗祀。无余的后人后来建立了越国。春秋时,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在徐州大会各路诸侯,成为一代霸主。战国时,勾践的六世孙无疆兴兵伐齐,打算重振勾践的遗风,称霸中原。齐威王派人对无疆说:“越王如果想做霸主,就应该先去讨伐楚国,楚国幅员辽阔,物产富饶,如果能打败楚国,越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当上霸主。即使不能取胜,至少可以得到与楚国为敌的韩国、魏国等国的支持,其他小国都会归顺,也可以上霸主。现在楚军分散在东起齐鲁,西到汉中、黔西的边界上,越国不趁这个机会攻打楚国,却来攻打相对比较薄弱的齐国,那又有什么意思呢?”无疆听了感觉很有道理,就调转矛头去攻打楚国,结果被楚成王调集大军彻底打败,无疆也被楚军杀死。楚军乘胜前进,把越国夺得的吴国土地全部夺去。越王无疆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王位,各霸一方,越国从此四分五裂,与强国无缘。无疆的二儿子名叫蹄,占据了乌程(今浙江吴兴)欧余山之阳(山的南面),自称为“欧阳侯”,他的子孙后代就有了欧阳氏、欧氏。 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二、迁徙分布 繁衍播迁 迁徙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河南新郑、四川绵阳、四川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等地。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 毋庸置疑,欧姓发源于二千四百多年前的越国,即今浙江和江苏以南地区。在得姓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姓继续繁衍于上述之地。西汉时,文景之治及其后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百姓富有,北方经济一片繁荣。时江南蛮荒,民不开化,经济发展滞后,故欧姓因仕宦、谋生等原因北上中原,其中一支欧姓越过黄河进入山西临汾,经长期繁衍,他们在山西临汾等地繁衍成为望族,这个地方过去属平阳郡,所以后世欧姓子孙有以“平阳”为其郡望堂号的。东汉时,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欧宝入载史册,说明江东之地仍是欧姓人繁衍之大本营。魏晋南北朝之际,欧姓人依旧于史书鲜见,但繁衍于平阳郡之欧姓兴旺发达,却是不争之史实。隋朝末年,山西亦成为军阀纷争之地,而平阳郡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欧姓人涂炭于战火自不待言。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欧姓随之入闽,是故欧姓人南迁闽南,始自唐初。唐末五代时,欧姓在南方各省的播迁范围更广,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均有欧姓人定居,如欧宏练因仕宦之故落籍于今湖南长沙。宋元之际,欧姓人有播迁两广之地者。明中叶以后,有闽粤之欧姓赴台谋生,进而播迁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如今,欧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欧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 三.宗族特征 欧姓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南,并盛于南。2、欧与欧阳同宗,但在历史......余下全文>>

  • 袁在百家姓中排名多少?

      老百家: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袁排第59位 新百家姓 袁排33位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满意请采纳

  • 在整个镇雄百家姓 姓申排名第几?

      楼主您好:   就我所知道的,镇雄的申氏应该排在前面。   开字辈的人我也认识很多。

  • 印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几位

      印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现在印姓分布较多的主要在江苏和浙江一带。

  • 代,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在中华所有的姓氏(旧版)有,新版里貌似就没有了。旧版中是551位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锺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麴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溥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阳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僪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逮 盍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司徒 司空 召 有 舜 叶赫那拉 丛 岳   寸 贰 皇 侨 彤 竭 端 赫 实 甫 集 象   翠 狂 辟 典 良 函 芒 苦 其 京 中 夕   之 章佳 那拉 冠 宾 香 果 依尔根觉罗 依尔觉罗 萨嘛喇 赫舍里 额尔德特   萨克达 钮祜禄 他塔喇 喜塔腊 讷殷富察 叶赫那兰 库雅喇 瓜尔佳 舒穆禄 爱新觉罗 索绰络 纳喇   乌雅 范姜 碧鲁 张廖 张简 图场 太史 公叔 乌孙 完颜 马佳 佟佳   富察 费莫 蹇 称 诺 来 多 繁 戊 朴 回 毓   税 荤 靖 绪 愈 硕 牢 买 但 巧 枚 撒   泰 秘 亥 绍 以 壬 森 斋 释 奕 姒 朋   求 羽 用 占 真 穰 翦 闾 漆 贵 代 贯   旁 崇 栋 告 休 褒 谏 锐 皋 闳 在 徐   歧   禾 示 是 委 钊 频 嬴 呼 大 威 昂 律   冒 保 系 抄 定 化 莱 校 么 抗 祢 綦   悟 宏 功 庚 务 敏 捷 拱 兆 丑 丙 畅   苟 随 类 卯 俟 友 答 乙 允 甲 留 尾   佼 玄 乘 裔 延 植 环 矫 赛 昔 侍 度   旷 遇 偶 前......余下全文>>

  • 百家姓厉姓排名榜在多少位

      百家姓厉姓排名301

  • 徐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几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姓氏简介: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姓氏起源:   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2、源于子姓,以部落为氏。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源于改姓而来:   ①氐族改徐姓:东晋时期氐族,分布于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进入南北朝后,基本都同化为汉族徐姓了。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 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