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指什么途径

  • 文官像 说明宋代文官进入仕途的途径有哪些结果如何

      走科举或者靠父辈的影响

  • 高考可以上理想的大学,历史上都有哪些途径入仕途

      古代,科举考试乃是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当然,也还有一些别的途径,比如有皇帝或权臣直接看中的,或被举荐,再就是花钱买官咯。

  • 想走仕途考公务员年龄过了,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走仕途?

      事业单位,国企都可以调任到机关

  • 求李白的仕途经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一、好任侠, 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 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 自汉末以来, 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 李白从少年时起, 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二、 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 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 推送着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龙盘, 六朝宫阅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 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 己呈一片衰颓之气, 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 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 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 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 吴姬压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 频频举杯劝饮, 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 流过了人们的心头, 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 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 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到了盛夏, 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 《系马垂杨下, 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 海上见青山》, 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 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 思绪很多, 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乡, 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 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后, 又到了姑苏. 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 李白怀古有感, 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 称其 \"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来, 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 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 美

  • 什么样的人适合走仕途?

      能清楚了解自己的人,对仕途有兴趣的人,能屈能伸的人,能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 存款风险的存款风险的化解途径

      控制负债规模,主要是存款规模。负债规模的盲目扩张已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为了保证银行的正常经营,必须对负债规模进行必要的理性控制。1)理性控制负债规模是限制负债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一般而言,盲目的负债扩张总是伴随着负债成本的增加,因为,在各家银行普遍存在负债扩张动机而社会现有可动员资金存量又为一定的情况下,任何银行为争取更大的负债份额,往往都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负债成本的增加必然意味着经营效益的降低。2)控制负债规模是提高资本运用效率的需要。银行经营效益的大小,除受制于负债成本外,还取决于资本运用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闲置资金的数量,把信贷资金做最充分的盈利性运用。为此,商业银行不能不合理控制负债的规模。此外,合理的负债规模控制由于具有降低负债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和效率等功效,因此,它自然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经营的风险。3)对负债规模进行理性控制的实质就是确定最佳负债量。根据最佳负债量确定原理,商业银行对负债规模的理性控制至少应考虑以下两大因素:首先,负债成本与资产回报率差额的大小。负债成本的高低是相对于资产收益率的大小而言的,因此,对负债成本的高低不能做孤立的考察,必须结合资产回报率进行分析,视二者之间差额大小做出是否继续扩张负债规模的决策。 负债规模的理性控制只是科学的经营管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合理控制负债规模的前提下,商业银行还必须注意负债结构的优化调整。改善负债结构,主要是存款结构。要尽可能增加活期存款在全部存款中的比重,以降低变动成本,提高边际效益。要扩大无息负债,无息负债是办理汇兑、信用卡、汇票、本票结算过程中的在暂存款项,包括汇出款、结算保证金、应解汇款,对这部分资金的占用是无息的,比重虽小,不能忽视。 利息支出是存款成本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影响利息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存款利息率的高低和存款的结构。从各国的存款利率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严格的管制利率,即商业银行必须严格执行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存款利率;浮动利率,即在不突破金融管理当局制定的存款利率最高限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可以自行浮动;自由利率,即商业银行可以自行制定存款利率,利率的高低由市场因素决定。在第一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由于必须严格执行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水平,因此其在利息支出管理中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较小。在后两种情况下,特

  • 流血的仕途的基本信息

      作 者: 曹升 著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7-1字 数: 332000页 数: 328开 本: 32纸 张: 胶版纸I S B N: 9787508608839包 装: 平装所属分类: 图书 >> 小说 >> 历史定价:¥29.80《流血的仕途》终结版著者:曹升策划者:中信出版社策划中心出版者:中信出版社经销商: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承印者:北京市高岭印刷有限公司开本:787mm×1092mm 1/16印张:21字数:332千字出版日期:2008年1月书号:ISBN 978508610719/I 63定价:29.80元

  • 仕途教育培训怎么样?

      在练习时努力地去解决一个个问题,不要被问题吓倒,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你进步的过程。 四、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法不仅用于语文阅读中,而且在数学学习的浏览教材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仕途的词语

      飞黄腾达扶摇直上平步青云一步登天一日千里蒸蒸日上鱼跃龙门升堂入室升官发财指日高升出幽升高一鸣惊人步步高升一飞冲天前程似锦官运亨通达官显贵名落孙山仕途坎坷

  • 李白诗风对他仕途的影响

      李白少有壮志,常自比管仲、诸葛亮,认为自己“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他希望依靠自己的才能,获得皇帝的赏识。和中国大多数文人一样,李白的思想深受儒家的影响,他一生最大理想就是“安社稷”、“济苍生”,做一个“致吾君于尧舜”(《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的辅弼大臣,但李白对理想的追求又不同于一般的文人,通过按部就班的科举考试来实现,相反,他对此表现出了强烈的不屑一顾。他的求仕之途呈现出鲜明的自我设计意识,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不求小官,而是想和他常以自比的历史人物那样,通过某种特殊的机遇施展奇才,建立功勋,从而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直干明主,立抵卿相。这样的理想在先秦,甚至在他所自比的谢安、诸葛亮的时代都是有可能的,而在他所生活的大唐帝国,是不现实的。所以,他的一生都处于自身强烈的入仕愿望和现实的不可遇合这种矛盾的纠葛之中,狂热的理想的悲剧贯穿了他的一生。   当这种矛盾不断冲击着诗人的内心,当理想的悲剧一次次地重演,最适宜宣泄情感和抚慰心灵的,恐怕就只有酒和诗了。所以,当天宝元年(742),四十二岁的李白受道士吴筠的举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时,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踌躇满志地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眼看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诗人几近于狂的激动,只有借助于开怀痛饮来表达。   初到长安的李白受尽一时之宠。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李白的《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写出了这时的状态:“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唯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可以想见当时的李白是踌躇满志,宠厚优渥。玄宗的礼遇当然使数年来一直孜孜于仕进而一无所获的李白感动不已,他把玄宗引为自己的知己,并在自己的诗中一再表达要竭诚报恩的愿望。然而,由于此时的唐玄宗已失去早年励精图治的锐气,沉缅于声色之中,再加上李白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久,李白就被“赐金放还”②,排挤出长安,诗人的政治理想因此化为泡影。失望愤懑之极,李白写下了《行路难》《醉后赠从甥高镇》等诗。诗中,李白再次用“酒”来对自己的遭际进行淋漓尽致的抒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醉后赠从甥高镇》)从“高歌取醉”到“击筑悲歌”,从理想的巅峰跌入现实的深渊,遭遇如此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如果没有酒,我们很难想像,李白将怎样排遣心中的苦闷与不平,怎样继续他的人生。   可以看出,无论是青云得志,还是漂泊江湖,李白的生命里都离不开酒;无论是“仰天大笑”还是“击筑悲歌”,李白的诗中都要用酒来抒情。在大开大阖,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生命历程里,李白找到了一种最能表达自己的方式——诗与酒的完美人生。   ——引自王中涛《论李白诗歌中的酒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