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怎么算

  •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比如1911年是辛亥年,怎么算的?

      干支纪年法是根据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来纪年的。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干支纪年就会出现“六十一甲子”的现象了。用图示来表示就是:   1   甲子   2   乙丑   3   丙寅   4   丁卯   5   戊辰   6   己巳   7   庚午   8   辛未   9   壬申   10   癸酉   11   甲戌   12   乙亥   13   丙子   14   丁丑   15   戊寅   16   己卯   17   庚辰   18   辛巳   19   壬午   20   癸未   21   甲申   22   乙酉   23   丙戌   24   丁亥   25   戊子   26   己丑   27   庚寅   28   辛卯   29   壬辰   30   癸巳   31   甲午   32   乙未   33   丙申   34   丁酉   35   戊戌   36   己亥   37   庚子   38   辛丑   39   壬寅   40   癸卯   41   甲辰   42   乙巳   43   丙午   44   丁未   45   戊申   46   己酉   47   庚戌   48   辛亥   49   壬子   50   癸丑   51   甲寅   52   乙卯   53   丙辰   54   丁巳   55   戊午   56   己未   57   庚申   58   辛酉   59   壬戌   60   癸亥   表一   当然,我们不可能用这样的方法去一个一个地数年份。不过,从表一的排列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规律,即十个天干和我们现行的公元纪年都是符合十进制进位法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公元纪年尾数相同的,则天干应该是一样的,如同表一所呈现出来的规律。下面,我们就先来讨论一下公元后年份的天干地支的推理方法。   一、公元后纪年的干支计算法   1.天干定位──尾数定天干   1首先,我们从一些的已知的年份中去发现规律吧。大家都知道辛酉政变发生于1861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其中的共同点是干支纪年的干支都为辛,公元纪年的尾数同为1。所以,我们可以假定天干辛对应的数应该是。那么依此类推,壬对应的数应该是2;癸对应的数应该是3。制表如下:   天 干 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应序数4567890123   表二   下面,我们可以检验一下:甲午战争爆发于1984年,尾数为4,对应的天干是甲;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尾数是8,对应的天干是戊。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才开始使用公元纪年,前辈史家通过逆推,已经确认公元元年系我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是年辛酉。辛对应的数是1。...余下全文>>

  • 2000年6月20日按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

      公历2000年 06月 20日   农历2000年 五月 十九   (庚辰年 壬午月 己酉日)   生肖龙   星座双子座

  • 天干地支和公元纪年怎么换算????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

  • excel干支纪年和公历纪年转换,要具体操作步骤

      弄了半天..目前也只能这样了..容易理解     A列和B列是十天干,十二地支,用C列排一下六十干支   C1输入公式   =INDEX($A$1:$B$12,IF(MOD(ROW(),10)0,MOD(ROW(),10),10),1)&INDEX($A$1:$B$12,IF(MOD(ROW(),12)0,MOD(ROW(),12),12),2)   拉到C60,done,排好了。     已知甲午是1894年,用F2查一下甲午在刚才排好的C列中的序列号得到31,F2公式   =MATCH(E2,$C$1:$C$60,0)   要求的是辛亥革命的年份,F7查一下"辛亥"的序列号是48,F7和F2公式一样   =MATCH(E7,$C$1:$C$60,0)     上一段是计算过程,可以略。两个干支的年份差加上1894就是辛亥的年份   F8等于 =(MATCH(E7,$C$1:$C$60,0)-MATCH(E2,$C$1:$C$60,0))+E3得1911     p.s.当然前提是我们知道这两个年份相差不大,六十年一循环,1971年也是辛亥年

  • 戊戌是干支纪年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是1897年还是多少年

      戊戌年是农历干支六十甲子中的一个年份名称,比如1898年和1958年,每60年为一个周期   最近的是明年2018年

  • 2016年的天干地支日咋算

      天干:〈2016-3〉÷10的余数是年天干   地支:〈2016-3〉÷12的余数是年地支   商不要去管:

  • 什么叫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定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回圈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执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回圈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于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 天干地支 拼音

      甲jiá   乙yǐ   丙bǐng   丁dīng   戊wù   己jǐ   庚gēng   辛xīn   壬rén   癸guǐ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   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 最简单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记住一个年分的天干地支,比如1988的天干地支为戊辰 龙年 我们要计算哪一年,天干十位十位往后推,地支十二位十二位往后推,因为天干为十位,地支为十二位。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比如我算2016年,生日为1988,戊辰年,1988往后10位10位推,1998 2008 2018 2028开头都应该带戊,2018-2就是2016年,我们对照上面天干看到戊减两位为丙,天干就计算出来了,2016年的天干为丙。(1988年为戊辰年,我们只要记住一个年分就行了,1989为己巳,1990为庚午,1991为辛未,最好是找一个甲子年或自己的生日记下来,这样容易一些)   下面算地支   地支12位12位往后推,1988往后12位2000年,再往后12位2012年,2000 ,2012这两个年分的地支都应为辰, 2012+4位便是2016年,对照上面地支加4位,我们便算出2016年地支为申。   so ~天干地支加一起~~2016年为丙申年   十二地支又对应十二生肖,拿地支对应上面十二生肖,2016年地支为申,申猴就是猴年了。   我个人认为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只要记住一个年分为什么就OK了。     注意一点,减就后推,加就顺推,(比如天干2018-2=2016 便是戊后推两位为丙 地支2012+4=2016 那便是辰顺推4位为申 天干合地支等于年分丙申,如果到这里连2018 2012怎么算出来都还不知道的话,就当我没说直接右上角点×)

  • 天干地支纪纪年始于汉代,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

    谁说是起始于汉代啊,从发掘出来的甲骨文碎片中得到的考证,天干地支纪年法至少始于商代。 我知道的一种说法是,它起始于公元前2697年,以黄帝建国哪天起开始计算,这一天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开始计算。 至于汉代,年是以年号来计算的,月则是以阴历计算,日子是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时辰不详。据《史记 孝武本纪》中记载,原文为: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 你说的起始年份,应该就是来源于此,汉武帝的时候更改过一次历法,以正月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以黄色为黄帝专用颜色,而之前则是上黑和上红, 汉代及魏晋纪年法举例: 《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中记载原文: 夏四月,司徒王允与吕布共杀卓。卓将李傕、郭汜等杀允攻布,布败,东出武关。傕等擅朝政。 汉献帝三年,阴历四月,王允与吕布杀董卓。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中记载原文: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遣将军陈曶音笏。讨元,元军败,顺流下江,为其亲兵所缚,生致成都,斩之。先主病笃,讬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刘备称帝年号章武,章武三年 夏四月 癸巳日 刘备死在永安宫,享年63岁。 年是年号章武三年,月是阴历夏四月,日是按天干地支计算癸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