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

  • 元宵节为什么要做花灯

      关于元宵节挂花灯的由来,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第一则是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一则传说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如果宫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 果然,到了那天傍晚,出现了一个红衣姑娘,老百姓按东方朔的指点,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

  • 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

  • 元宵节闹花灯的由来是什么?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 少数民族过元宵节和汉族过元宵节有什么不同

      除了汉族之外,我国还有16个少数民族也过这一节日。   这16个少数民族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黎族和仡佬族。   汉族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很多,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观社火等等,是一个盛大的狂欢节日。少数民族过元宵节,多数习俗与汉族相随,但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独具特色。布依族的习俗是在正月十五祭奠逝去的亲人,要在坟茔的四周点灯。朝鲜族则有在元宵节喝“耳明酒”,吃“五谷饭”的习俗,预祝风调雨顺、人泰年丰。元宵节是黎族的小年,晚上要杀鸡设家宴,全家大小齐集。

  • 薛刚闹花灯踢死太子,是哪位太子?

      第七皇子李昭 众内侍一齐惊喊倒退,不料把七殿下挤翻在地。薛刚此时红了眼,也不管是谁,提脚便踢,偏踢中了七殿下肾囊,登时气绝

  • 元宵节是纪念谁的!!!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 花灯的种类有哪些?

      彩灯种类很多:有宫灯,用楠木、红木或紫檀木作边框,并雕刻成龙凤图案,配以彩画绢面和玉坠丝穗等,古朴稚致、富丽堂皇。有丝料灯,在画绢前面镶有白色的玻璃丝,富有晶莹感。有夹纱灯,用纸画上彩色图案后,再熔蜡于纸上,然后以轻纱夹住,显得色彩柔和。有走马灯,利用燃烛或白炽灯的热能转动灯中的人物。还有各种主体的象形纸扎灯,有花鸟、人物、动物。古代历史上还有用花果制成灯的。广州在清代就有素馨灯,莱莉灯。即用花串成串,装饰在灯内外,随着热气散发出幽香;还有柚皮灯,在柚皮上雕缕人物,花草,内置玻璃盏,灯光射出,映现画像。大型的彩灯有灯楼、龙灯。龙灯用几十个灯笼连接而成,还可耍舞游行。   求采纳

  • 元宵节是多久

      2017年的元宵节是农历2017年正月十五日,公历:2017年2月11日星期六。  根据国家规定,元宵节不属于法定假日,所以不放假,但因2月11日为周六,因此连同周末可以享受放假。

  • 元宵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正月十五叫上元节,也称为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元节的内容十分丰富,人们在晚上可以“闹花灯”,即张灯、观灯、打灯虎,还可以放花炮焰火。上元节的应节食品是元宵,香甜味美,深受大家的青睐。 节日由来 旧历正月十五日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灯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汉文帝(公元前180-140年)是周勃勘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的,勘平之日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正月为元月,“夜”在古语中也叫“宵”,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 时还没有张灯、观灯的习俗。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忄音 从印度求得了佛法。明帝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的尊敬。这便是元宵节张灯、观灯的起源。但汉朝的上元和后世的元宵仍有所不同,一直到唐朝以后,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元宵节。唐朝奉道教为国教,为庆贺道教“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生于正月十五,上元节便成为具有佛道两教特色的民众性节日。其活动也形成了如张灯、放焰火、吃元宵等固定形式

  • 元宵节花灯的寓意介绍 元宵节花灯名称都有哪些

      满城花世界,尽是灯海洋。赏花灯、扭秧歌、踩高跷、舞狮子、彩车巡游,全城出动闹元宵,这似乎是人们印象中元宵节的景象。 今年元宵节,哈市中央大街组织了猜灯谜、扭秧歌、木偶和卡通巡游及萨满舞的表演,赢得了市民的欢迎;夜晚,道外十四道街悬挂的百余盏花灯争奇斗艳,吸引许多市民驻足。然而,也有很多市民在观赏的同时,感觉传统的味儿不是很浓厚,特别是跟国内的一些城市比较,“人们出来基本就是放烟花,闹花灯的闹字没有体现出来。” “当年的元宵节,从中央大街到经纬街,到处是花灯,人山人海,比现在热闹多了。”今年72岁的李大爷回忆说。 民俗专家认为,正月十五闹花灯,体现的就是一个“闹”字,就像春节一样,热闹的气氛不该少,应该想办法发扬光大这个传统。 1 赏花灯变成猜灯谜 正月十五19时许,哈市道里区中央大街两侧没有像往年一样挂满花灯,取而代之的是座座冰灯,街道上洋溢着节日喜庆笑脸的行人都在仰头望着天空中争相绽放的五彩礼花。 街上游人如织,市民和外地游客更是多到摩肩接踵,许多市民都是冲着看花灯来的,结果花灯没看着,只看到了漫天的焰火。一对年轻夫妇在中央大街仔细寻找花灯,当发现中央大街没有花灯展时,那位男士非常失望地说:“真遗憾,今年没看到往年那些有特色的花灯。” 在中央大街上一家商场的门口,没有形成规模的多盏花灯吸引着数百名市民和游客在猜灯谜。“演出之后请发言,打一个11笔字”、“艳阳照、喜年到,打一汽车品牌”……加上商场内的灯谜,共有近三千条灯谜吸引了市民驻足观看,近百盏红灯笼下的灯谜反而将这条百年老街装点得喜气洋洋,成为中央大街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 “花灯没有了,就剩下猜灯谜,许多市民感觉不过瘾。”10日,黑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姜德锋这样说。“去年中央大街有花灯,今年本以为有,来了却没看到,心里挺遗憾的。”张继成在南岗区居住,当晚特意跑到中央大街,可是他没有看到歌舞闹元宵的场面。“没有看到花灯,却看到了漫天的焰火,也不错。” 2 道外灯展:种类再丰富些 白天中央大街上举行的木偶和卡通巡游及萨满舞的表演,到了晚上则淡出了市民的视线。 姜德锋说,今年元宵节,他妹妹一家从老家过来,9时左右,他带着妹妹一家来到中央大街,当时大街上非常热闹,有扭秧歌的,有木偶和卡通巡游,更令人叫绝的是,还有身穿萨满服饰的演员,表演着萨满舞,令围观的市民拍手叫绝。活动大约持续了1小时后结束了。元宵节当晚,来自常州市的游客李先生说,趁着春节期间的假期,他们一家三口来到冰城,与他原来了解的东北元宵节晚上都举行扭秧歌、踩高跷等动感十足的活动相比,现在街上好像应该再热闹些。 当日20时,记者来到道外区十四道街,看到在道外区政府附近街道的两侧,悬挂了百余盏的花灯,这些花灯造型迥异,有火红的大圆灯笼、传统的宫灯,还有动物造型的花灯。制作花灯的单位是道外辖区的各街道办事处。“确实挺漂亮的,我让孩子出来看,就是让他见识见识。”市民王女士说。不过,一些市民也表示“规模比较小,花灯种类不丰富,难以成规模,这种灯展给人的最大感觉就是不够热闹,没有锣鼓声,显得太安静了。” 3 尚志公园灯展今年没办 据了解,哈市的尚志公园(原香坊公园)因为成功举办了几届规模比较大的元宵节花灯展,而使哈市市民非常难忘。而今年,尚志公园却没有举办花灯展。 10日,记者联系到了尚志公园一位相关负责人。据他介绍,尚志公园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元宵节花灯展,社会反响效果也非常好。今年没有举办的原因是,他们没接到香坊区政府的通知,因为以往举办的花灯展都是由区政府牵头组织的。 记者了解到,从哈尔滨举办第一届冰雪节开始,元宵节花灯展就被列入冰雪节百项活动中,至今已展出了6届。10日,哈尔滨冰雪办工作人员尹明武向记者介绍说,这6届实际就是尚志公园举办的那6届。尹明武说,花灯在哈市有比较深厚的民众基础,市民的参与热情也非常高,所以将它列入到冰雪节百项活动中。 4 早年元宵节满街是花灯 “早些年,哈尔滨过元宵节时,道外区满街是花灯,还有舞狮子、踩高跷的。”今年已经年过七旬的道外区居民陈老太对记者说,“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靖宇街上最热闹,大秧歌、跑旱船、踩高跷、舞狮子……让你看不过来。” 今年72岁的李大爷回忆说,“当年的正月十五,从中央大街到经纬街,还有石头道街,到处都是花灯,人山人海,比现在热闹多了。在哈尔滨,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看见过那个场景了。” 老哈尔滨人的说法在史料上得到了证实,据1919年2月11日的《远东报》载,“昨闻工商两会共议,拟于各通衢搭起牌楼数座,上下左右叠挂红、黄、兰、白、黑五色奇巧之灯,以为庆祝元宵之用”。解放后,灯展和秧歌一样,成了庆祝节日的群众活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制作的花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而且年年有新意,机关单位门前一般都挂两盏大红灯笼。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花灯有了新的发展,每逢“灯节”,农村家家户户挂彩灯。 5 专家:闹花灯气氛再浓点 “闹元宵,闹元宵,元宵节体现的就是一个‘闹’字,倘若失去了‘闹’字,元宵节的味道也形同嚼蜡。”10日,说起现年哈尔滨元宵节的景象,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哈师大教授郭崇林表示,元宵节与春节一样,舞狮子、踩高跷、闹花灯、跑旱船,这些传统的内涵在新形势下应该得到强化和创新。 对于哈尔滨花灯逐渐淡出大众视线的现状,郭崇林分析说,出现这种现象是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现代技术的影响,比如说过去的花灯是点蜡烛,而现在的花灯则通过电灯光来表现;另一方面是受主观思想上的影响,从而消解丢失了我国传统文明的文化内涵。 我国传统的花灯侧重于手工制作,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灯体上的剪纸、剪影等抽象文化符号,都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花灯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人们对这些传统文化表现出来的淡漠可以说是一种遗憾。 郭崇林建议,哈市的各个社区、工厂都可以参与到传承国家传统文化中来,每个单位可以制作一盏有特色的花灯,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展出,或者举行动感十足的彩车游,带动花灯的制作。通过花灯的展出来激发群众的生活热情,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