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节日

  • 西方国家的节日习俗与简介

      1.新年(New Year's Day):   一月一日美国人过新年,但最热闹的是除夕晚上。是夜,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忏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午夜十二点整,全国教堂钟声齐呜,乐队高奏有名的怀旧歌曲(一路平安/ Auld Lang Syne)。在音乐声中,激动的人们拥抱一起,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互相亲吻。人们就这样怀着惜别的感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接新的一年。虽然元旦并不是最热闹的一天,但仍有不少州举行极富地方色彩的庆祝活动。纽约市除夕夜,万人挤在时代广场看「大苹果」缓缓从空落下,也是极有名的庆祝活动。   2.情人节(St. Valentine's Day):   二月十四日,是情侣们交换礼物,表示爱意的欢乐节日。   3.圣派克节(St. Patrick's Day):   三月十七日,纪念爱尔兰(Ireland)守护神圣派克。美国的圣派克节这一天,人们通常要举行游行,教堂活动和公共晚宴。   4.复活节(Easter):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每年春分过去,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就是复活节。如果月圆那天正好是星期日,复活节将延迟一周举行。彩蛋和兔子是复活节的象徵。复活节的传统食品主要有羊肉和火腿。   5.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   阵亡将士纪念日是美国大多数州都要纪念的节日,许多州将它订在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在阵亡将士纪念日这一天祭奠所有战争的死难者,后来在民间又逐渐发展为一般家庭祭奠逝去的亲人,今天已成为一个普遍的扫墓日。   6.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独立日即美国的国庆节,日期为七月四日,以纪念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每逢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呜,首先敲响的是费城自由钟 (Liberty Bell),各地居民自发地进行庆祝游行,各种彩车、模型车、杂技和小孩玩具车同欢乐的人群一起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   7.劳动节(Labor Day):   劳动节是美国全国性节日,为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放假一天,以示对劳工的尊重,通常各地会有游行活动。   8.万圣节(Halloween):   万圣节(All Saints' Day)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十月卅一日。万圣节前夜,孩子们装扮成妖魔

  • 我国和西方国家节日的有哪些一样

      明确的说,就当地政府承认的法定假日而言(就是这一天放假),除了元旦基本都不一样,但是有很多节日相类似。   1、元旦,西方叫新年,法定节假日。   2、春节,对于西方基督教国家来说,一年中最重要的,全家人聚在一起的节日是圣诞节,顺便提一句,根据考证,耶稣出生于七月而非12月25日。一些西方国家虽然会在春节举行庆祝活动,但不是法定假日。不过北美(美国、加拿大)一些国家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叫“土拨鼠日”,依照美国民间传统,每年2月2号可预测天气,如果当天是阴天,土拨鼠从洞穴中冒出来,就表示春天将提前报到;但若是阳光普照,土拨鼠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又躲回洞穴中,就表示冬天还会再持续六星期。   3、元宵节,西方世界无此观念。   4、清明节,西方国家的“鬼节”叫万圣节,为法定假日。万圣节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的新年节庆,后来在公元800年左右被基督教会创建。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亦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后来逐渐变成了化装舞会扯淡节。不过西方世界人们随时都能扫墓,不限于某个特定的日子。   5、劳动节,西方世界叫“国际劳动节”或者“国际示威游行日”,大多数西方国家非法定假日。源自于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6、端午假,西方无此概念。     7、中秋节,西方无此概念。   8、国庆节,各国因情况不同而定,有的国家叫“独立日”或“宪法日”。

  • 从一月到11月西方国家有什么节日|?

      1月New Year 新年     2月14日Valentine''s Day情人节     3月21日Easter 弧活节     4月1日April Fool''s Day愚人节     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Mother''s Day母亲节     11月1日Halloween万圣节     11月第四个星期四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12月25日Christmas Day 圣诞节

  • 西方国家的社交礼仪

      一、社交场合中的礼仪   (一)见面礼节去繁就简   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相形之下,西方人在人与人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在美国,朋友之间通常是熟不拘礼地招呼一声“哈罗”,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在美国,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掐下手套。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还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手。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二)称呼随便舍姓喊名   大多数西方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美国男女老少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视为亲切友好的表示。   西方人之间,不论职位、年龄,总是尽量喊对方的名字,以缩短相互间的距离。   西方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参议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教授、怀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三)与人交谈莫问私事。   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准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所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讲究“个人空间”。和西方人谈话时,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为宜。平时无论到饭馆还是图书馆也要尽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允许后再坐下。   (四)社交场合 女士优先   美国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这里姑且不论。但在社交场合中,她们总是会得到格外的优待。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从历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欧洲中世纪骑士作风的影响;若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   按照西方人的习惯,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都要谦让妇女,爱护妇女。步行时,男子应该走在靠马路的一边;入座时,应请女子先坐下;上下电梯,应让女子走在前边;进门时,男子应把门打开,请女子先进。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子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边,为妇女找好座位;进餐时,要请女子先点菜;同女子打招呼时,男子应该起立,而女子则不必站起,只要坐着点头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时,男子必须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东西掉在地上时,男子不论是否认识她,都应帮她拾起来。   (五)礼貌用语多多益善   西方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常令听者心舒意畅。在美国“请”、“谢谢”、“对不起”之类的语言随处可闻,不绝于耳。   在美国,不论什么人得到别人的帮助时都会说一声“谢谢”,即使总统对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场里,售货员的脸上总是堆着笑容,当顾客进门时,他们会主动迎上来,问一声“我可以帮助你吗?”当顾客付款时,他们会微笑着道谢。最后还会以谢声送你离去。同样,顾客接过商品时也会反复道谢。   西方人把在公共场所打嗝或与别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都视为不雅,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会说声“对不起”,请对方原谅。   二、送礼·约会·作客   (一)送礼   一般说,西方人不随便送礼。有的在接到礼物时常常显得有些难为情。如果他们凑巧没有东西回礼,就更是如此。但是逢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   西方人最盛行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圣诞节时,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为收到各种新奇玩具而兴高采烈,以为这是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礼物。大人们之间常送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礼物多用花纸包好,再系上丝带。   探病大多是赠鲜花,有时也赠盆景。在习惯上,如果自己亲自去慰问,通常送插瓶的鲜花,不必附名片;如果请花店直接送去,就须附名片。 送朋友远行时,也常赠礼品。礼物通常是鲜花、点心、水果或书籍杂志等。礼品上也附有名片,祝他一路平安。   此外,西方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簿,不同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西方人收到礼物,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入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   礼物包装讲究,外表富丽堂皇,里面却不一定是太贵重的东西。   (二)约会   西方人办事讲求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每天的时间。因此他们绝对不希望有人突然来访,打乱他们的计划,只有至亲好友才可以例外。不仅平时这样,星期天也如此。   到别人家作客,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约会之后不得失约,失约是非常失礼的行为。一旦临时有事不能赴约,就要尽早通知对方,并表示自己的歉意。前往赴约时,最好准时到达。   (三)作客   约会要周到,赴约要守时,作客时更要彬彬有礼,自然大方。首先要敲门或按门铃,得到主人允许之后才进门。有些人家门口放有擦鞋的棕毡。就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以免弄脏主人的地毯。戴帽子的人进门后要摘帽,在房间里戴着帽于是很不礼貌的。如果是雨天走访,应该注意把雨伞、雨衣放在室外。大衣、外套脱下后,主人一般会主动为你接过去挂起来,这时可以不必客气。进屋后,要先向女主人间好,此后向男主人间好。如遇主人家宾朋满堂,那么只需同主人和相识者握手,对其他人点头致意即可。   在西方人家中作客,不必过分拘礼。如果主人请你就座,你为 了表示客气而不马上坐下,反而会使主人感觉不安,以为椅子上不洁或有其他不便。作客时不可随意观看主人桌上的字纸或翻阅文件。不要抚弄室内的古董珍玩,更不要询问室内用具的价格。   在西方人家中作客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耽搁主人过多的时间。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和主人攀谈一会儿,然后道谢离去。如果是夫妇一同到别人家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

  • 中国有哪些节日,节日都吃什么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除夕 1、春节: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3、端午节: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4、七夕: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5、中元节: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也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6、中秋节: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7、重阳节:九九重阳,最早......余下全文>>

  •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1、中国人请客吃饭喜欢给客人斟满酒,而西方人则喜欢自饮自斟,而且不能倒满杯子,否则不礼貌。   2、西方人喜欢每人一份食物,自己吃自己的菜,而中餐是大家一起吃 ,每个人的筷子都可以去夹一个菜。   3、西方人用餐时,刀叉不能指向客人,也不能把刀叉放进嘴里舔舔刀叉上的食物。   4、中国人用餐时的台面上,一般不摆放烛台,更不能插白色的蜡烛,西方人则可以,而且是很高雅的象征。

  • 公历节日有哪些

      中国公历节日   1月1日 元旦 公历新年 放假一天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 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 不放假     4月5日 节气清明 清明节 扫墓祭祀 不放假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 放假三天     5月4日 五四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不放假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 儿童放假一天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 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不放假     8月1日 建军节 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不放假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纪念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 不放假     9月10日 教师节 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 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 国庆节 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放假三天

  • 什么叫节日

      岁时节日是中国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大体说来,节日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历法节气。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 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 、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 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 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 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 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 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 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 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   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 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2.原始崇拜。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 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 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 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 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 祈求农业丰收。   3.禁忌与迷信。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 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 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削桃木,制成神荼、郁垒二 神画像置于大门之上,以防鬼进门。春节还有许多禁俯,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

  • 9月有什么节日

      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日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 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1958) 9月8日:世界扫盲日(1966) 9月9日:毛泽东逝世纪念日(1976)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1985) 9月14日: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4日:音乐情人节与相片情人节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1994)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1931)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1989) 9月21日:国际和平日(1981)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2001) 9月21日:世界老年性痴呆宣传日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1980)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1958)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2000)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 9月16日~10月1日 慕尼黑啤酒节 9月28日~30日,10月5日~7日 斯德哥尔摩啤酒节

  • 关于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七夕   唐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