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食节是哪一天

  • 今年伏天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7月17日--7月26日 头伏   7月27日--8月5日 中伏   8月5日--- 8月15日 闰中伏   8月16日---8月25日 末伏   7月17日开始 8月25日结束

  • 2016年寒食节是哪一天

      2016年寒食节为5月10日,农历四月初四,星期二。   寒食节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   清明节是根据星相运行所确定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用于辅助农耕。明清时期,“清明”之称多于“寒食”,呈取代后者之势。后来寒食节的祭祖等习俗与清明节合并,故寒食节渐渐被人们遗忘。到现代,大多数地方的百姓只知“清明节”,不知道“寒食节”之名了。但在山西、山东等少数地方还保留有禁火或食冷之俗。

  • 有寒食节的传说

      清明寒食节传说:介子推割肉奉君 亡命绵山(图)   介之推是春秋时晋国的臣子,出生于今山西省夏县裴介村。他性情耿直,仗义好强,文武兼备,胆识过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孝子。由于他焚身于介休绵山,因此,在晋中一带,均留下不少使人们常加赞颂的故事。   割肉献君   古时候,山西称为晋国,晋国的皇上有个小老婆,想让她生的儿子接位,便定计要害死正宫娘娘的儿子重耳。重耳得知消息后,在介之推等忠臣的保护下,连夜偷偷地离开京城,避难去了。   他们走了很多国家,有的国家因怕晋国报复,不敢收留。在这种情况下,跟随他的人中有一个动摇了。一天除上,这个人把他们的金银财宝统统偷上逃跑了。   第二天,他们要买吃的没有钱,去讨吃吧,又放不下   架子   ,只好饿着肚子走路。快到黄昏的时候,他们走到一座前不接村、后不接店的山下,实在饿得连一步也不能走了,大家只好采摘一些野菜填饱肚皮。可是重耳平时吃得都是山珍海味,这野菜怎么能咽得下去?   看到这种情况,介之推心想:我们在外头受苦受罪,为的就是保重耳将来回晋国当皇上,他要是饿死了,晋国也就完蛋了!于是他悄悄躲开众人,用刀子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大块,给重耳熬成肉汤。当重耳美美地喝完肉汤后,才听其他人说是介之推割上自己的肉献给他吃的,重耳非常感动,一再向介之推说将来忘不了他,要重重谢他。   子母柏   重耳在外面跑了十九年,最后在秦国的帮助下打回了晋国,当了皇上,当时就叫晋文公。晋文公把跟随他在外边跑了多年、受了很多罪的人都按功劳大小封了官,行了赏,唯独把个介之推忘得一千二净。   介之推再不愿意见到这种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忘恩负义的人,便和他的老母亲一同进入绵山,他在山上修了草房子,一面砍柴,一面开荒种地,生活过得平平稳稳。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众人评,人们对晋文公忘记了介之推的事很生气,这个也说,那个也道,越传越远,越说越多,后来便慢慢抚传到晋文公重耳的耳朵里。重耳为了堵大家的嘴、遮大家的眼,便下了一道圣旨,要亲自上绵山去请介之推下山。   晋文公带领随从人员来到绵山,只见山高林多,便派人在山上呼唤,很久都不见介之推出来。有人对重耳说:“介之推是个大孝子,您不如放火烧山,火势一厉害,他必定会背上他妈出山避火。”晋文公一听很有道理,便下令烧山。当时正是春季,风刮得很大,火越烧越旺,一连烧了三天三夜,却始终不见介之

  • 你好!两个孩子都属猴,今年腊月想结婚!哪一天合适结婚?

      属猴避开阴历:寅(正)月【冲猴】;巳(四)月【刑猴】;亥(十)月【害猴】;   2017年1月份(丙申年腊月)嫁娶黄道吉日如下:   吉日:2、6、7、9、16、18、23、   冲煞:羊猪、鼠虎、鸡、猪、龙(二位冲日已经删除)   另外1月6日、18日害猴最好也要舍弃。   以上吉日避开双方父母的冲日后,吉日任选!   以上这些说法都没有科学依据,仅供参考!不要迷信。

  • 是哪位历史名人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说起“寒食节”,也许有些缺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人觉得陌生;但是,提到“清明节”连外国人都知道,这是中国人祭祖的日子.其实,在中国古代这两个节日是合而为一的;然而传至今日,人们除了记得清明节这天要拜扫祭祖及登山踏青外,对寒食文化的其它内容,甚至对寒食节这个名称本身都知之甚少.寒食清明的节日形成,源于晋文公为纪念“功不言禄”的贤臣介子推而设的节日,是我国颇具影响的古老传统节日之一.   寒食节以其奇特的冷食习俗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乍暖返寒的春季,在这正是需要热食时节,人们要过寒食节.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选择了禁火寒食的生活方式.寒食是一种旧俗,时间在冬季后105日,因此寒食节又名“百五节”.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忠臣介子推,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寒食习俗似科在介休及距绵山不远的太原郡很盛行,寒食文化及介子推的故事在民间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出国流亡19年,曾割股以啖君.重耳返晋被立为君(即晋文化公)之后封赏功臣,介子推功不言禄回到夏县老家.公元前635年初春,介子推遂偕母来到介休(定阳县)小宋曲村姥姥家躲避.晋文公得知后让邻居解张带路到介休寻找,介子推拒受封赏,又背着老母亲隐住绵山岩洞中草衣寒食.晋文公迫使介子推出山以辅其政,带领众大臣来到佛爷峰下马泉,派人登山百般呼唤,不见介子推出林相见;这时,有的大臣向晋文公献计说:“介子推是位大孝子,如果三面点火留下下方,一定会背着老母出来.”结果奸臣孤偃、赵衰四面举火,正值春季风很大火越烧越旺,火着了三天三夜,堵住了介子推携母出山.晋文公又派大臣再次登山寻找,有人从大烧林岩洞中找到半张破草席.晋文公接过草席子细看,只见上面写到:“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赏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照复清明.”看后,晋文公悲痛万分追悔莫及,面对焚烧林余烟,不禁顿足哀嚎.随从大臣争相效法,哀嚎声响彻绵山林野(介公岭有哀号坡地名);为纪念这位忠孝双全的贤臣,下令将绵山封为介推田,号为介山,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并把焚山这日定为“寒食节”,下令全国严禁在三天期间内生火煮饭,只吃冷食.这是历史上最先提出的寒食起源说,它已成为介休绵山独特的文化遗产.   第二年寒食节的次日,晋文公率领群臣登绵山祭奠,看到大烧林山谷内被焚焦的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他融景生性,想起介子推割股奉君时对他的

  • 光棍节是哪一天?

    11.11

  • 今年阳历九月份结婚哪一天比较好,求帮忙

      你可以在十月一号也就是八月十九那天,结婚是人生大事还是找个专业的师傅看看,我也只是乱说的,

  • 关于寒食节的古诗词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和子由寒食【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介子推   重耳当上国君后对以前的忠臣封官加爵,却忘记了介子推   介子推也不嫌弃,在家伺候年迈母亲,随后隐居山林   当重耳想起这事的时候,设法让介子推下来,但是他就不下来,然后重耳为了让他下来放火烧山。   结果介子推是抱着柳树被烧死的   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就有了寒食节。也称鬼节,门前要挂着柳树枝   zhidao.baidu.com/question/20450141.html   这个比较完整。

  • 寒食节到底是怎么回事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节日起源   寒食节饮食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鼎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