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祝福

  • 立夏的传说?

      每年5月5日前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今年立夏是5月6日)。立夏是夏季开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许多人还以立夏日的阴晴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最好下场雨,不然便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立夏的由来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 立夏是农历多少

      立夏每年在公历5月4--6日之间,农历则每年不固定,今年立夏在农历三月十八日。

  • 2014年立夏是哪天?

      Shi5月5日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开始,但实际上我国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立夏时节,万物繁茂。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而水稻等春播作物,也进入了繁忙季节。   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在古代,民间有立夏称体重、吃蛋、饮茶等习俗。

  • 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夏算节日吗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说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所在地原叫“定阳”,被晋文公更名为“介休”,意为介子推休息之地。现绵山已由当地人民开发为著名旅游景区,其中一重要景点就是高大的介子推母子石像,介子推成为当地人民效忠两全的人物的代表。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

  • 二十四节气里关于立夏的口号

      立夏大插薯   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种绿豆。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 立夏时节吃的食物有哪些

      跟平时一样,想吃啥就吃啥(主要是因为我们这里没那么注重这个节气,这个节气在我们这里就跟平常一样)

  • 立夏有什么意义的最新相关资讯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立夏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江浙一带:吃立夏蛋、健脚笋、五虎丹、三两半等“吃补食”的饮食风俗;云南宣威:大门插皂荚枝、红花以压崇,围灰墙脚以避蛇之俗

  • 温岭 立夏节 习俗

      娱俗主要是斗蛋、疰夏绳、秤人。   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   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秤人活动主要流行于南方,类似于春节期间“人日”的活动。秤人据说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蜀汉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修书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另种说法是,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又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虏的后主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批跟到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秤了体重,以后每年立夏再秤一次,布告天下,表示他没有亏待安乐公,使他年年增加体重。后民间仿效,由此形成风俗。   立夏秤人有两种,有的悬秤于大树,多是给老人小孩秤量。有的悬秤于屋梁,是女子互相秤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俨然一种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云:“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杭俗立夏日食乌米饭和乌饭糕。乌米饭取乌饭叶子(又名精青叶)挤汁浸糯米蒸饭而成。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   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是日,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厌胜而避灾祸。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秤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这日,杭人还必备十二种食品,有歌曰“夏饼江鱼乌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肉烧鹅咸鸭蛋.螺蛳苋菜酒酿糟。”   杭俗还有立夏日吃“三烧、五腊、九时新”之说。“三烧”者,烧饼、烧鹅、烧酒(甜酒酿)。“五腊”者,黄鱼、腊肉、盐蛋、海蛳、清明狗。“九时新”者,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黄豆笋、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   此日也有“五郎八保上吴山”之谚。“五郎”谓打米郎、剃头郎、倒马郎(即倒马桶出粪者)、皮郎(典当中之小郎)、箔郎 (打锡箔者);“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饭保、地保、像像保(即阴阳生)、马保、奶保(即以育婴为业者)。此外.还有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铁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银匠、铜匠、锯匠、篾匠、锡匠),这日也休假,多上吴山游玩。   清明过后一个月,就是立夏。这时春去夏来,天气渐暧,越冬小麦已成熟收割,菜园里一片新绿,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这时也是水产品捕捞季节,海鲜、河鲜自然也在“尝新”之列。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谷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花、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延的贡物,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鲥鱼、鲚鱼、咸蛋、海狮、 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各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余下全文>>

  • 立夏了煲什么汤好

      一、荤 汤   ■猪蹄筋黄豆汤   材料:猪蹄筋四两,黄豆四两,油、盐各适量。   制作:①黄豆用清水浸泡三小时,猪蹄筋洗净。   ②把材料放入盛水的炖锅,炖煮至黄豆熟,加油、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补血通乳、清热利尿、解毒疗疮,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乳房平坦不丰,产后乳汁不足,或乳腺不通以致乳腺炎症、乳痛等病症。   ■冬瓜江瑶柱煲老鸭汤   材料:冬瓜一斤,江瑶柱一两,老鸭一只,瘦猪肉三两,陈皮一片,盐少许。   制作:   ①江瑶柱浸透,洲争。冬瓜连皮及瓜仁,洲争,切成厚片。老鸭杀洗干净,去毛、去内脏,切去鸭头和尾,开边,切成四大件,放入滚水滚五分钟。瘦猪肉和陈皮洗净。   ②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继续煲三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本汤清热生津、滋补养颜。若有身体虚弱、虚不受补、津液不足、皮肤干噪,可用本汤作食疗。   ■丝瓜荷花响螺汤   材料: 丝瓜一斤,新鲜荷花三朵,响螺片(干品)一两,生姜一片,红枣两枚,盐少许。   制作:   ①干响螺片浸透,洗干净。丝瓜洗干净,去边皮,对半剖开,切块。荷花、生姜和红枣洗干净。荷花取瓣;生姜去皮,切一片;红枣去核。   ②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加丝瓜、响螺片、生姜和红枣;继续用中火煲三小时,再加荷花瓣,稍滚,加盐少许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 本品养阴清热,美容去雀斑。若湿热蕴结、小便短少、疲倦、食欲不振,皮肤痕痒,感受暑热,口干口渴,可用本品作食疗。   ■珍珠笋苹果鸭心汤   材料: 珍珠笋一罐,苹果两个,鸭心六个,生姜一片,盐少许。   制作: 1、珍珠笋斜切成段。苹果、鸭心、生姜洗净。苹果去蒂、去心,切成块状;鸭心剖开边;生姜去皮,切一片。 2、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继续煲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 本汤清热润燥、宁心安神、滋润养颜、消积滞、减少脂肪积聚。若有皮肤干枯、大便秘结、脂肪过多,可用本汤作食疗。   ■清补凉汤   原料:猪肉6两,淮山3钱,薏米3钱,玉竹2钱,芡实3钱,百合2钱,莲子3钱   制法:1、将用料洗净,猪肉切成细块。   2、用清水6碗,材料一起放进煲内,煮约2小时,加少许盐调味便可。   功效:此汤有清凉散热和滋补功效,老幼咸宜,适合全家饮用。   ■雪梨瘦肉汤   原料:雪梨2个,瘦肉4两,南北杏3钱,麻黄1钱半,蜜枣3粒,冰糖酌量。   制法:1、将雪梨切成4块,只去心和核,不用去皮。   2、放适量清水,用料一起放入煲内,煮约3小时,加冰糖,再煮5分钟便可饮用。   功效:雪梨能清热降火,此汤可治臊久咳和热性哮喘。   ■椰子鸡肉汤   原料:椰子肉1个,香菇1两,鸡肉半个,瘦肉3两,火腿燕窝少许。   制法:1、将燕窝浸水去细毛,冬菇发水。   2、把燕窝、椰子肉、香菇、鸡肉、瘦肉、火腿和浸冬菇水放入煲内,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煲至3小时便可以进食,食时可加少许酒,味道更香甜。   功效:消暑解热   ■丝瓜瘦肉汤   原料:丝瓜半斤,瘦肉5两,油盐酌量   制法:1、用料洗净,丝瓜切成块状,瘦肉切片。   2、煲内盛适量清水,材料一起放入,煮约1小时,可调味饮用。   功效:丝瓜性凉味甘,入肝、胃经。能清热化痰,凉血解毒。   ■紫菜瘦肉汤   原料:紫菜5钱,瘦肉4两,油盐酌量   制法:1、先将紫菜用水浸泡洗净,瘦肉洗净后切片。   2、用适量清水,紫菜、瘦肉一起放入煲内煮滚后调味,再煮片刻便可饮用。   功效:紫菜味甘咸性寒,能清热利尿,软坚化痰,也可治疗水肿和脚气等病。   ■绿豆老鸭汤   原料:绿豆4两,老鸭1只,土茯苓8钱,油盐酌量   制法:1、将老鸭......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