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姓氏

  • 端木这个姓氏在中国排列第几位?

      端木 端木为回族复姓之一。端木原为中国古老的姓氏,后也融入了回族族之中。端木,早期见于回族族的有清代的书法家端木采、书画家端木焯、端木治等。端木这一回族复姓,主要分布在安徽和东南沿海地区。   百家姓中有60个复姓     1 李 2 王 3 张 4 刘 5 陈 6 杨 7 赵 8 黄 9 周 10 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盛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曹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 “端木”是中国的姓氏吗?是什么意思?

      端木(Duān mù)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二: 1.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黄帝生二子,长子少昊,次子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二子,长子重黎,次子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少子季连。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之后,其世系失记。至20余世有鬻熊,仕于周,为文王、武王之师。据《端木氏家谱》、《祖德性谱》载: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其后几世断纪。西周末,有端木典后裔端木舒,仍仕于周,随平王东迁。端木舒生子彻,端木彻生子缄,端木缄生子容,端木容生子宿,端木宿生子广单。端木广单被卫献公聘为客卿。自此,端木氏迁居卫国,端木广单生子伾。端木伾生子巨。端木巨仕卫灵公,“匡君泽民,称卫之贤大夫”。端木巨娶蘧氏。蘧氏“天性贤良,仁慈端庄.......怀孕十月,梦神赐宝玉”,遂诞子,因名端木赐。赐字子贡,春秋卫(今河南浚县)人。生于周敬王已二十五年(前520年),卒于周贞定王十三年(前456年),享年64岁。子贡系孔子出色弟子,受到历代帝王祭祀和封爵。唐代开元间封为十哲之一,后追封为黎侯(因浚县古称黎阳),宋代加封为黎阳公、黎公。明人改封先贤端木子。清代,封子贡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子贡先世多单传,且居聚地不详。唯子贡有据可考,葬于祖籍今浚县大伾山南。 端木氏源远流长,祖述圣学,书香门第,历代英才辈出。端木赐的后裔目前繁衍已至八十八代。自先贤端木子贡之后端木家族有系统的族谱,繁衍、迁徙昭然有序。 在著名汉朝学者刘向的《刘向说苑》中,将端木赐之字称为子赣,并指出,“子贡”乃“子赣之误”。端木赐为鲁国宰相时,鲁公赐端木氏字子赣,因“赣”字的古读音为gòng(ㄍㄨㄥˋ),因而后人凡作“子贡”者,亦音讹所改。该说在汉朝典籍《石经》中也有修正:贡应作赣。 端木赐的诸多后裔历经两千五百余年,绵延数十代,至今后裔宗脉遍布海内外,分衍有端木氏、端氏、木氏、沐氏、赣氏、贡氏及部分林氏。端木氏即是以先祖之名“端木”为姓氏,称端木氏。 后来“赣”字被读音为gàn(ㄍㄢˋ),是因古吴越人的地方读音而至,为汉语八大方言中赣方言的特点。今人因之。 2、出自回族中有端木姓。端木氏为回族复姓之一,端木原为中国古老的姓氏,后也融入了回民族之中。端木,早期见于回民族的有清代的书法家端木埰、书画家端木焯、端木治等。端木这一回族复姓,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东南沿海地区。 补充: 得姓始祖: 端木赐 (子贡)。端木氏源出春秋时,孔子有一个得意门生,名端木赐,即子贡,他能言善辩,是当时有名的说客,而且他还在鲁、卫、齐等国做过相。因颇受孔子赏识,他也因此 名声大噪 ,后人一部分以父名为姓,相传姓端木;一部分以父字为姓,相传姓贡。故端木氏的得姓始祖就是端木赐。 [编辑本段]二、迁徙分布 端木姓在大陆和 台湾省 都没有列入 百家姓 前一百位。据《元和姓纂》上记载,端木姓是 孔子弟子 端木赐的后代。端木赐字子贡,在孔子众多弟子中,他有口才而能料事,又善于生财,所以,家累千金。在春秋政坛上,端木赐也是一位重要人物,历任鲁、卫诸国宰相,曾经游说吴国,出师敌齐以存鲁。端木赐是当时的卫国人,根据史书考证,他便是端木氏家族的始祖,其后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端木。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古代的卫国在今河南省淇县一带,全国端木氏家族便发祥于这里。端木氏的后裔繁衍很广,不过,其后曾省文为端氏,或避仇改称为木氏,所以,削弱了这个家族的阵容,因而名人很少见。南宋末年,宋帝都南迁,端木氏也......余下全文>>

  • 姓氏姓夏侯、诸葛、欧阳、上官、尉迟、司马、端木、呼延东方、皇甫、令狐、轩辕的名人各有哪些?

      都是历史真人哦^_^     夏侯霸   诸葛亮   欧阳修   上官婉儿   尉迟恭   司马光   端木赐   呼延赞   东方朔   皇甫松   令狐庸     最后没有轩辕,因为这个姓太尊贵了,后来没有人敢擅用   轩辕的由来   按《国语》记载,少典氏娶有娇氏之女,生下黄帝和炎帝,黄帝在姬水边长成,因而姓姬。又据《史记》说法,黄帝姓公孙。于是,《史记索隐》就调和两姓,说黄帝本姓公孙,因在姬水边成长,故改姓姬。此外,《史记》还说他名轩辕,但是没有说明因何而得名。《史记集解》说他号有熊,《史记索隐》就进行比附,说黄帝本是有熊国之子,故号有熊,轩辕是他的名号,因居轩辕之丘,遂以为名,又以为号,又根据《左传》记载,说他亦号帝鸿氏。《史记正义》解释说,黄帝为有熊国君,号有熊氏。及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轩、辕两字都与车子有关,因而齐思和《论黄帝之制器故事》(《古史辨》第七册)把我国车·子的发明归功于黄帝。《路史》讲得更具体,说黄帝在空桑山北创造车子,“横木为轩,直木为辕,故号曰轩辕氏”。至于黄帝之所以称黄帝,古人似乎众口一词地说,他“有土德之瑞,土黄色,故称黄帝”。   近代史学家则提出黄帝即皇帝,亦即原始人意识中的上帝(上天)的意思。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根据《风俗通》、《春秋繁露》等古代文献,把应该写作黄帝的地工多写成皇帝,如《易经.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风俗通》则作:“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而且,从音韵学上讲,黄、皇同音同声,故黄帝即皇帝。又《尚书·吕刑》中皇帝与上帝也互相通用。这样看来,黄帝似乎可与皇帝、上帝划等号了。然而,“皇帝”称号自秦始皇帝创用以后,泛指中国最高统治者,“上帝”则别具神格意义,“黄帝”专指五帝中之首帝,又成一般共识。因而,此三者在实际应用上已是不可混淆的了

  • 有没有“老”这个姓氏啊?

      有,但一般情况下老姓属于满族姓氏。原姓为满洲的萨各达氏,随名改姓一般为老、苍、萨。   关于老姓的来源,有很多种不同说法,现根据维客万家姓中的“老姓”留言簿整理收集如下版本。   老延兵:   一直以来,我们家都自认为是地道的满族人,认为我们的老姓是从满族的复姓改过来的。但是,这段时间通过和敏康兄一同探究,发现我们这支老氏几乎可以肯定不是满族。因为按照辈分看,到我这代我家已经延续十二代,至少也得七八百年时间。而满族改汉姓那只是三百年前的事。也就是说,在满族改姓之前我家已经姓老至少四百多年时间了。可能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这支老氏在清朝建立时加入了汉八旗,所以老人们认为自己是满族。   辈分排序:晋、天、骏、成、文、振、德、永、昌、兴(我高祖老兴荣)、忠、孝、延(我老延兵)、世、哲、既、是、可、久、骋。   老敏康:   籍贯是顺德,但早就没有亲戚,更没有什么祖屋了;我爷爷叫老时,他健在的时候已经操一口流利的广州话,完全没有顺德口音,所以我对顺德一说,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我从来没听说在顺德有家谱。   至于南雄一说,也有点奇怪:珠玑巷一百多个姓里面,并没有提及姓老,而且,经过本人访问珠玑巷的老居民(都是七、八十岁的),他们均对姓老的没有一点印象,甚至是第一次听说,这也难免让人存疑。   最近,有东北姓老的,主动跟我联络,说他们也姓老,是满族人的后代,是由“萨克达”这个满族姓更改汉姓而来,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萨克达”的满语就是“苍老”和“老的”的意思。他们有家谱,他们姓老也绝对有明确的根由。   同时,广州日报提到,也是在二、三百年之前,乾隆曾派出1600多名满族八旗官兵携眷驻防广州,辛亥革命爆发,该1600多名满族八旗官兵及其家眷不得不扎根广州;由于篡权的军阀仇视满人,所以致使在广州扎下根来的满人不敢张扬自己满族八旗子弟的身份,纷纷隐姓埋名,并全部已改为汉姓。据分析,其中就有改成姓老的。   老冷:   1--------黄帝子孙老童后代,   2--------老聃后代,   3--------春秋时期宋国司马老佐后代,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很多人姓老,如老莱子、老成子、   老祈、老麻。。。   据最新考证,老子非李姓,乃老姓是也,所以如果从名人效应来看,老姓应是伟大思想家老聃后裔。。。   另,日本也有老姓,不知出自哪里也   老志双:   其五,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 〔2〕唐兰明确地说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他在《老子正诂??前记》中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3〕依高亨等人的说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来,而是源于老姓。高先生从音韵学的角度引证甚详,有说服力。   考索以上李姓起源的五种说法,概而论之,笔者认为:《北史》李延寿《传序》和《新唐书??宗室世系》所记李姓源于嬴姓之说,虽载入正史,流传甚广,几为定论,现在许多新编姓氏书籍多采此说,但是,一则因为食木子得生传说离奇,老子之前人物如李利贞等人未见史载,言之无据,且以后证前,以......余下全文>>

  • 袁姓氏和什么姓氏相配?

      袁,家门哦,没有这种说法

  • 与水有关的姓氏?

      与水有关的姓氏:   1,水;2,永;3,氾;4,汝;5,江;6,池;7,汪;8,汲;9,汻;10,游;11,沂;12,沃;13,沈;14,沐;15,沓;16,冲;17,沙;18,沛;19,河;20,况;21,泄;22,泉;23,法;24,波;25,泥;26,洂;27,洋;28,洗;29,洙;30,洛;31,洩;32,洪;33,洼;34,浦;35,浩;36,浪;37,海;38,涉;39,涓;40,涬;41,液;42,凉;43,淖;44,凌;45,渠;46,温;47,渫;48,渻;49,浑;50,湖;51,湛;52,汤;53,源;54,溪;55,滑;56,滕;57,滹;58,满;59,渔;60,漆;61,漕;62,汉;63,潘;64,潚;65,潜;66,潭;67,澓;68,泽;69,激;70,浊;71,濮;72,瀛;73,淳;74,渊;75,漳;76,灌;77,蒲。   1,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水均益。   2,永:《康熙字典》:《列仙传》有永石公。   3,氾:《康熙字典》:《广韵》出敦煌、济北。皇甫谧曰:本凡氏,遭秦乱,避地于氾水,因改焉。汉有氾胜之,晋有氾毓。   4,汝:《康熙字典》:《书亡篇》有汝鸠、汝方,汤之贤臣。《左传》有汝宽。   5,江:《康熙字典》:本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以国为氏。   6,池:《康熙字典》:汉中牟令池瑗。   7,汪:《康熙字典》:《广韵》:汪芒氏之后。《姓苑》:新安人。   8,汲:《史记•汲郑列传》:汲黯。是中国历史上名臣。   9,汻:《康熙字典》:今泾州有之。   10,游:   11,沂:《康熙字典》:《一统志》有沭阳令沂州。   12,沃:《康熙字典》:沃丁之后。吴有沃焦,著《神仙传》。   13,沈:《康熙字典》:《广韵》:出吴兴,本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于沈,子孙以国为氏。   14,沐:《康熙字典》:汉有陈郡太守沐宠。   15,沓:《康熙字典》:《北史•孝义传》:沓龙超。   16,冲:《康熙字典》:明洪武中香山县丞冲敬。   17,沙:《康熙字典》:宋勇将有沙世坚。   18,沛:   19,河:《康熙字典》:明河清,长沙人。   20,况:《康熙字典》:《蜀志》:有况长宁。   21,泄:《康熙字典》:鲁泄柳。   22,泉:《康熙字典》:《南史》有泉企。   23,法:《康熙字典》:《后汉•法雄传》:齐襄王法章之后。   24,波:   25,泥:《康熙字典》:汉犍为功曹泥和。   26,洂:《康熙字典》:《姓苑》:本作液。   27,洋:   28,冼:著名音乐家冼星海。   29,洙:   30,洛:   31,洩:《康熙字典》:《左传•僖七年》:郑有洩氏。   32,洪:《康熙字典》:《广韵》:共工氏之后,本姓共氏。   33,洼:《康熙字典》:《后汉•儒林传》:大鸿胪洼丹。   34,浦:《康熙字典》:晋《起居注》:浦选。   35,浩:《康熙字典》:青州刺史浩赏。   36,浪:《康熙字典》:晋浪逢。   37,海:   38,涉:《康熙字典》:《左传》有涉佗。   39,涓:《康熙字典》:《列仙传》有齐人娟子常。   40,涬:《康熙字典》:五代有涬寅逊。   41,液:《康熙字典》:《急就章》液容调。   42,凉:《康熙字典》:魏太子太傅山阳凉茂。   43,淖:《康熙字典》:《路史》:楚淖国先为淖氏。   44,凌:《康熙字典》:《三国志》:吴凌统。   45,渠:《康熙字典......余下全文>>

  • 春秋姓氏有哪些

      春秋姓氏杂谈(一)一、姓和氏的区别我们现在说“姓氏”,在一般情况下其意义只是指“姓”,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氏”是什么意思。而在先秦时代,“姓”和“氏”有着不同的意义。姓表示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氏的作用是“明贵贱”,相当于后代称地望的意思。比如魏晋时最重门第,但同是崔氏,清河崔氏就要比博陵崔氏门第高。现在汉字中的姓恐怕有两三千个,常用的约有四百个。这些姓大部分属于先秦时的氏。先秦古姓只有约三十个,如姬、姜、羸、妊、风、子等等。多数古姓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还在用的也不算现在的大姓。现在中国人的十大姓起源如下:1、李姓 主要出自嬴姓2、王姓 来源较复杂 出自姬姓、子姓、嬴姓都有3、张姓 主要出自姬姓4、刘姓 主要出自祁姓5、陈姓 主要出自妫姓6、杨姓 主要出自姬姓7、赵姓 主要出自嬴姓8、黄姓 主要出自嬴姓9、周姓 主要出自姬姓10、吴姓 主要出自姬姓为什么要说是“主要”出自某姓,因为今姓的起源大多不是单一,后来又有皇帝赐姓,少数民族改姓等等情况出现。如果按先秦时的习惯才叫,现在的十大姓应该称为十大氏。而姬姓毫无疑问是中国人的第一大姓。现在某些地方,对同姓结婚还会有些顾忌。而现在所说的同姓,实质上是同氏。由以上十大氏的起源可知,同氏,有可能族属关系非常遥远。如子姓王氏和姬姓王氏,三千多年前已经不是一家了。异氏,并不表示没有族属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姓和氏的区别在今天仍然是存在的。古今所修的族谱,都只叫某氏族谱,不会叫某姓族谱。二、秦始皇何以应叫“赵政”现在历史书上都说秦始皇姓嬴名政,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实际上按当时的习惯,不应该这样叫。因为先秦时对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春秋经》中对男子没有一例称姓的。秦国公族是“嬴”姓是没错,但他们还有氏。《史记秦本纪》说:“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秦始皇本纪》中也说:“(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楚世家》更是直接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准南子》中也直称始皇为赵政。王立群先生在《百家讲坛》中同样称儿时始皇为赵政,但看他的意思,似乎是认为始皇母亲名赵姬,又生在赵国,所以称为赵政。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赵姬的出身。按照现在的理解,“姬”有美女的意思,赵姬就是赵姓的美女。而在春秋时期,姬的含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姬姓。当时由于同姓不能通婚,为了易于辩别起见,对女子习惯冠以姓称呼。常用的一种称呼是家族的氏名加姓,如鲁国君的女儿称为“鲁姬”,齐国君的女儿则称为“齐姜”。还有一种常用的称呼是夫家氏名加姓,如鲁姬嫁给齐国君可称为齐姬。赵姬不大可能是赵氏族人,因为赵国公族和秦公族同姓,如果赵姬是赵氏族人,她应该称为“赵嬴”。为什么当时的赵氏一定是出自嬴姓?因为当时平民无氏,有的观点更认为平民连姓也没有,只有名。有氏,是出身贵族的象征,不是随便安一个上去就可以的。而且国君公族的氏名,怕也无人敢冒。所以赵姬如出自赵氏,一定是嬴姓,而且一定是赵国公族的宗族。这样一来始皇父母可就是同姓通婚了,为当时礼法所不许。所以赵姬更有可能是姬姓,赵是从夫家氏名。赵氏原是晋国的上卿,和韩、魏三家分晋后才成为诸候。晋本为姬姓国,赵国有大量姬姓族人很正常。所以秦始皇被称为赵政,并不是从母氏,而更有可能是其母从夫氏。太史公为什么数次强调秦公族为“赵氏”,因为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按周朝的规矩,诸候以国名为氏。比如《左传》记载晋国讨伐齐灵公,军队渡河时祀河神,其祷词就说“齐环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环是齐灵公的名。春秋时讲究礼仪,那怕......余下全文>>

  • 中国是否有姓端木的?、

      有啊 ,湖南不就有个主持人叫端木林莎端木姓的相关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3338.htm?fr=ala0_1_1

  • 端木森和屌丝道士的李小龙谁厉害

      当然是李小龙,这有可比性么,命运之神啊,掌控命运,原始至宝随便召,神域十八神都可以秒掉,宽广世界最屌的存在

  • 姓氏的由来

      中国姓氏的由来   张 、 王 、 李 、 赵 、 钱 、 孙 …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姓 氏 。 这 些 姓 氏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呢 ?   在 上 古 三 代 , 姓 和 氏 不 是 一 码 事 。 氏 是 从 姓 那 儿 派 生 出 来 。   从 汉 代 开 始 , 姓 氏 混 而 为 一 。 现 代 我 们 中 国 人 的 姓 ,   大 部 分 是 从 几 千 年 前 代 代 相 传 下 来 的 。 考 其 来 历 , 大 致 可 分 为   12种 类 别。   1), 以 姓 为 氏 。 姓 作 为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氏 族 部 落 的 标 志 符 号 而 产 生 ,   其 后 人 有 的 便 直 接 承 袭 为 氏 。 母 权 制 氏 族 社 会 以 母 亲 为 姓 ,   所 以 那 时 许 多 姓 都 是 女 字 旁 。 如 : 姬 、 姜 、 姒 、 姚 等 。   2), 以 国 名 为 氏 。 如 我 们 所 熟 悉 的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诸 侯 国 :   齐 、 鲁 、 晋 、 宋 、 郑 、 吴 、 越 、 秦 、 楚 、 卫 、 韩 、 赵 、 魏 、   燕 、 陈 、 蔡 、 曹 、 胡 、 许 等 , 皆 成 为 今 天 常 见 姓 。   3), 以 邑 名 氏 。 邑 即 采 邑 , 是 帝 王 及 各 诸 侯 国 国 君 分 予 同 姓 或   异 性 卿 大 夫 的 封 地 。 其 后 代 或 生 活 在 这 些 采 邑 中 的 人 有 的   便 继 之 为 氏 。 如 周 武 王 时 封 司 寇 岔 生 采 邑 于 苏 (今 河 北 省 临 漳 县 西 )   , 岔 生 后 代 便 姓 苏 。 据 统 计 , 以 邑 为 氏 的 姓 氏 近 200   个 。 一 些 复 姓 由 于 漫 长 的 历 史 演 变 , 至 今 已 不 复 存 在 。   4) 以 乡 、 亭 之 名 为 氏 。 这 类 情 况 不 多 , 今 日 常 见 姓 有 裴 、 陆 、 阎 、   郝 、 欧 阳 等 。   5) 以 居 住 地 为 姓 。 这 类 姓 氏 中 , 复 姓 较 多 , 一 般 都 带 邱 、 门 、 乡 、   闾 、 里 、 野 、官 等 字 , 表 示 不 同 环 境 的 居 住 地 点 。   以 先 人 的 字 或 名 为 氏 。 出 自 此 条 的 姓 氏 很 多 , 据 统 计 有 五 六 百 个 ,   其 中 复 姓 近 200   个 。 如 周 平 王 的 庶 子 字 林 开 , 其 后 代 以 林 性 传 世 。 宋 戴 公 之 子 公 子 充 石 ,   字 皇 父 , 其 孙 以 祖 父 字 为 氏 , 汉 代 时 改 皇 父 为 皇 甫 。   以 次 第 为 氏 。 一 家 一 族 , 按 兄 弟 顺 序 排 行 取 姓 , 如 老 大 曰 伯 或 孟 ,   老 二 曰 仲 , 老 三 曰 叔 , 老 四 曰 季 等 。 后 代 相 沿 为 氏 , 表 示 在 宗 族 中 的 顺 序 。   但 也 有 例 外 。 鲁 庄 公 之 弟 庄 父 、 排 行 老 二 , 本 为 仲 氏 、 仲 孙 氏 ,   因 他 有 弑 君 之 罪 , 后 代 便 改 姓 孟 , 或 姓 孟 孙 。   8), 以 官 职 为 氏 。 如 司 徒 、 司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