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时间

  •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作文200 字

      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   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便会浮现出他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其实,除了能歌善舞,维吾尔族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听我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信奉伊斯兰教,新中国成立后,也就随之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译为“团结”或“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三十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要穿新衣服,戴新帽子,相互拜节祝贺。肉孜节过后的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有经济条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维吾尔族那里,不论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花帽可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   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多姿多彩,请你有空就到那里坐坐吧!那里,景美,人更美!

  •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象征什么意义

      诺肉孜节,古尔邦节,肉孜节   其中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是全体穆斯林的节日,诺肉孜节是中亚地区十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   诺肉孜节是3月21日春分那一天,是维吾尔族人的春节(和汉族人不同,维吾尔族人的春节不是最隆重的节日(比起上两个),但也不是不重要。隆重程度像是中秋节).   古尔邦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所以有些人误会古尔邦节日是春节(其实隆重程度像是春节,但不是春节)。具体时间公历上不定,回历上定的。   肉孜节隆重程度像诺肉孜节,具体时间是古尔邦节前72天左右。

  •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

      诺肉孜节,库尔邦节,肉孜节

  • 传统节日。

      除夕、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腊八节、小年等。另: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如:寒食节、清明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等。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另: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如:寒食节、清明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等,这些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日也有很重要的传统文化习俗在其中。   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 关于十二生肖的传统节日

      二月二,   二月初二,龙抬头   。赛龙舟 。   东方尚英   ( 真言 )   龙 。十二生肖排行第五位 : 辰龙 。

  • 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习俗、诗句。

      回复:   农谚:   〈二十四节气歌〉   打(立)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   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沿伏天   立秋忙打町   处暑动刀镰   白露分(p`en)割地   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河插住   大雪地封严   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打油翁!书荐!

  • 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传说

      那个节日,传统节日有很多

  • 维吾尔族还有哪些民风民俗和爱好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历史上,维吾尔族曾使用过突厥卢尼文、依照粟特文字母创制的回鹘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察合台文等。现行的维吾尔文是在晚期察合台文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共32个字母,从右向左横写,称为老维文。1960年以后,曾进行拉丁化的文字改革,创制了一套新维文。1982年起恢复使用老维文。 维吾尔族有丰富的文学遗产,流传至今的有《突厥语大辞典》、《福乐智慧》、《乌古斯可汗传》和《真理的入门》等。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辞典》和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均产生于维吾尔族历史上的喀喇汗王朝时期,在维吾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雄史诗《乌古斯可汗传》在维吾尔族民间广为流传,它对研究古代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学和语言都具有重要价值。新疆是古代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孕育过辉煌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其中较著名的古城遗址有:高昌古城(公元前1世纪至13世纪末)、交河古城(公元前2世纪至13世纪末)和楼兰古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4世纪)等;吐鲁番的伯孜克里克千佛洞、库车的克孜尔千佛洞是佛教故地的历史见证;喀什的阿巴克和加墓(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吐鲁番的伊敏和加墓等则是著名的伊斯兰教建筑。 维吾尔族历史上曾经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祆教、景教和佛教等。到了16世纪,伊斯兰教排除了其他宗教,在维吾尔地区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全民信仰的宗教。维吾尔族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的教法学派之一哈乃斐派,也有一部分人信仰神秘主义派别的依禅派,还有少数人信仰瓦哈比派。朝拜麻扎是新疆依禅派活动的重要内容。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主要有“库尔班”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开斋节)。过节时,维吾尔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相互登门拜访祝贺。在乡村,每年3月22日还过“诺肉孜”节,迎接新春的到来。维吾尔族非常注重礼仪。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并道“色俩目”,以示问候。老年人吃饭或到他人家里做客,要双手摸面做祝福的宗教仪式“都瓦”。有时互相见面时也做“都瓦”。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长袍,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丝巾或布巾扎束腰间;农村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对襟背心;城市妇女现在已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胶质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妇女常以耳环、手镯、项链为装饰品,有时还染指甲,以两眉相连形式画眉;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也有人将发辫盘系成发结。地毯、花帽、艾德来斯绸、民间印花布和英吉沙小刀等是维吾尔族最盛名的传统工艺制品。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有几十种之多,其中独他尔和热瓦甫是最常用的独奏、合奏乐器。达甫鼓是用手指敲击的一种羊皮鼓,用于舞蹈和音乐合奏的伴奏。维吾尔族舞蹈的群众性很强,以轻巧、优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转、多变的艺术特点而著称。“赛乃姆”(集体舞)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即兴表演,有时独舞,有时二人对舞,三五人或十几人同舞也很常见。大型活动时,还会出现百人共舞的壮观场景。舞蹈者情绪热烈,观众拍手、呐喊助威。在农村、乡镇,每逢节日、婚礼、欢送宾客等喜庆场合,都要唱歌跳舞。“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有器乐演奏、歌舞和说唱等内容。在维吾尔族民间生活中,还有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的娱乐形式“麦西热甫”,将......余下全文>>

  • 24节气的时间?24节气与那些传统节日有关?? 10分

      24节气是我国农历中重要的24个日期。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分别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若按农历计算,各节气时间大至为如下:   立春 2月2-5日; 雨水 2月18-20日;惊蛰 3月5-7日;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立夏 5月5-7日;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小暑 7月6-8日;大暑 7月22-24日;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白露 9月7-9日;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霜降 10月23-24日;立冬 11月7-8日;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冬至 12月21-23日;小寒 1月5-7日;大寒 1月20-21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和所在时段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 维吾尔族和回族是一个宗教吗?维吾尔族起源是哪?

      一楼 朋友有些搞混了。目前来说,大部分维吾尔族和大部分回族都信奉伊斯兰教,不过他们确实不是一个民族。   维吾尔族的起源有多种,一是原始雅利安部落在向东迁徙的过程中,因为塔里木河流域比较适合生活居住,因而在此定居,南疆塔里木盆地从古老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居住生活,这一点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多次考古发现来证明。这里的古代民族现在多被称为吐伙罗等文化。   汉以前,来自蒙古高原的匈奴人是西北地方的主宰,据分析匈奴并不单纯是蒙古人,而是混合许多民族,其中有突厥、通古斯、蒙古三大语言族系。   而后,维吾尔族的另一支祖先回鹘部族,公元九世纪从漠北进入天山南北定居,也就是所谓“维吾尔一词,与中国古书上的乌护、韦护、回纥、回鹘,实为一词。”根据史书说,回鹘的祖先是秦汉时代匈奴统辖的丁零人,主要分布在今贝加尔湖一带,后来一部分丁零人南迁,留在漠北的大部分丁零,称之为敕勒(铁勒)。由于铁勒乘高轮车,南北朝时被人们称为“高车”,袁纥为当时的高车六部之一。隋代,袁纥演变为韦纥,后易名回纥,后又称回鹘。745年回纥等部和唐军联合,消灭后突厥。从此,回纥汗国取代了后突厥汗国。安史之乱时曾经帮助唐朝平定叛乱。840年回纥汗国灭亡,回鹘人全部西迁,分成三支: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一支投葛逻禄。“投吐蕃”的一支回纥人到达了河西走廊,依附于张义潮,后来发展成为甘州回鹘。“投安西”的一支回纥,在首领庞特勤率领下至安西都护府,后来发展成为西州回鹘(高昌回鹘),同化了当地的吐火罗人,后改称为“畏兀儿”。“投葛逻禄”的一支回纥,后来和葛逻禄等部一起建立了黑汗(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同化了当地的雅利安人,成为维吾尔族的先民和哈萨克族的祖源之一。   再一种就是与突厥人有关,突厥民族世居蒙古高原中西部,后来在生活过程中同化了吐火罗人,成为黄白混血人种,仍居住在蒙古高原中西部。当时匈奴有四大部落:丁零、匈奴、坚昆、金山突厥。金山突厥初游牧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后来迁移到高昌(今吐鲁番)的博格多山。5世纪中叶,柔然(也是来自蒙古高原和大兴安岭一带的民族,是东胡系统的蒙古人,但大部分臣民是突厥语族各部。)进入高昌一带,金山突厥又移居阿尔泰山南麓,成为柔然的“铁工”。后来脱离柔然,从漠北西迁至高昌西北,自立为王。建立突厥汗国。强盛时占据了原由柔然统治的蒙古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又北向吞并了兄弟民族契骨(坚昆)。接着东进至辽河上游,逼契丹东移,契丹有万余家逃往高丽寄居。556年,木杆可汗和西魏凉州刺史史宁联合进攻吐谷浑,大获全胜。565年,土门的弟弟室点密在波斯配合之下,灭嚈哒国,进占中亚河中地区,以阿姆河与波斯分界。后来,突厥又乘波斯萨珊王朝衰落之机,南渡阿姆河,占领阿富汗。不过后来突厥分裂,又被唐打败,后来被回纥所取代。   不过,回鹘是从漠北的蒙古草原迁徙而来的游牧部落,突厥汗国也是一蒙古草原为中心的游牧部落,即使是盛极一时的西突厥汗国,其势力范围也仅仅局限在“乌孙故地”,未曾进入天山南麓的塔里木流域。所以仔细说来,说他们是古老的雅利安民族与蒙古人种的混合比较恰当。维吾尔族以塔里木流域土著居民为主体,他们就是古代的疏勒人、于阗人、龟兹人、焉耆人,在千百年的发展进程中,融合了伊兰人、羌人、粟特人、突厥人、回鹘人、契丹人、蒙古人、吐蕃人、早期的雅利安人和汉族人。     回族则起源于中亚西亚的商业移民。唐代开始,主要因商务活动,经陆路和海路来华的有不少波斯和阿拉伯人(大食),唐代许可大食人与中国女子通婚,娶屯荫子,他们世居华夏成为中国籍民。唐时起,大食人攻读汉学者日多,随汉俗取姓名,应试中榜者与日俱增。宋代,与阿拉伯友好往来不......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