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是熊猫血型遗传吗

  • 为什么血型和遗传有关?

      我国古语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就是遗传现象。但是,我们在血型的普查中往往会碰到子女的血型既可能和父母一样,也可能不一样,象双亲的血型如果是A型和B型,子女既有可能是A型或B型,也有可能和父母完全不一样的O型,又有可能具备父母亲加在一起的AB型,那么血型究竟和遗传有关吗?   原来,在生物的遗传上,染色体先要进行一次“减法”,然后再运算一次“加分”。就拿血型来说吧,人类的每一种血型由两条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组成,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父母亲的染色体原来是成对存在的,但是在形成配子时,各对染色体“一分为二”,这时,每个配子只含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通过受精过程,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染色体又重新配对,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这两条染色体就决定了子女的血型。人的ABO血型就是由A、B及O三个基因控制的,而每一个人的血型,只含三个基因中的两个。我们一般所说的血型指的是表现型。A、B血型的表现还可以各分为两种遗传型,而AB、O血型则只具有一种遗传型。根据父母的血型就可以知道子女所具有的血型。所以说,这仍然是一种“种瓜得瓜”的遗传现象。人的血型除了ABO系统外,还有很多其他系统,如Rh系统,它是由一对染色体六个遗传因子组成的;MN系统,有一对染色体控制两个遗传因子,可分为三种血型。它们都是和遗传有关的。一个人的血型在受精卵形成之后就已经决定了,一般来说它是终生不能改变的。所以我们在检查过血型以后,就应把它牢牢记住。

  • 熊猫血会不会遗传

      是会遗传,但是几率不是很高。   熊猫血是Rh阴性血型的俗称。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人类红细胞血型由多达二十多种的血型系统组成,ABO和Rh血型是与人类输血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血型系统。当一个人的红细胞上存在一种D血型物质(抗原)时,则称为Rh阳性,用Rh(+)表示;当缺乏D抗原时即为Rh阴性,用Rh(-)表示。Rh(-)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百分之十五。Rh阴性血比较罕见,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所以又被称为“熊猫血”,其中AB型Rh阴性血更加罕见。   Rh阴性血型是Rh血型系统的一种。人们大多知道血型有四种类型,即A型、B型、O型、AB型,它们都属于ABO血型系统。其实,血型不止这四种,而是有数十种类型或系统,庞大复杂。由于A型、B型、O型、AB型以外的血型抗原性大都不强,所以临床医学家认为,除上述四种血型外,再加上Rh血型系统是临床上应用最广也最为重要的血型。   Rh(-)是隐性基因。当Rh(+)的父母将有Rh(-)基因同时遗传给子代,其子一代即表现为Rh(-),双亲有一人是Rh(-)时,其子女为Rh(-)的机会增大,反之机会减少。[1]   无论是Rh(-)者还是Rh(+)者其差别仅仅是血型的不同,都属健康人群。但Rh(-)者遇到特殊时其临床意义不容忽视,如连续两胎母婴Rh血型不合的妊娠,很可能导致胎儿的严重伤害;又如有输血、人流等免疫史的病人再次输入Rh(+)血时,可能产生强烈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 女方b型男方是什么血型生的儿子是熊猫血

      熊猫血是血型的RH血型分类系统的概念,和你的B型没有什么联系,最好看看血型相关的东西!

  • 父亲是熊猫血 会遗传下一代么

      遗传概率只有1.5%,因为别忘了,孩子妈妈97%的概率是没有这个基因,即使妈妈也是基因携带者(3%概率)那么孩子就是98.5%的概率是携带者,不表现熊猫血。

  • 为什么异体骨髓移植后,康复者血型有可能改变,但不可能遗传

      首先血型不同血液可能凝固的原因,是不同血型血细胞表面抗原和血浆中特异的抗体结合。自身的血细胞表面的抗原在自身的血液中是找不到抗体的。   骨髓移植之前,会先把患者本身的造血干细胞都杀死,骨髓移植之后,由于移植的是别人的造血干细胞,血细胞都是由新移植来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来的,所以血型会改变。但是这种性状不能遗传。因为,患者本身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还是原来的,生殖细胞并没有改变。   移植了别人的骨髓之后不会有凝血反应,原因是本身的造血干细胞在移植之前被杀死了,骨髓移植之后的免疫细胞也是由新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来的,它能产生的抗体不会攻击自身的血细胞。因为免疫细胞和血细胞都起源于新的造血干细胞了。

  • ABO血型可以遗传,推A测子女什么等

      有可能,A型血基因型可以有两种,AA和AI,B型血基因型也可以有两种,BB和Bi,这样夫妻双方就可能有四种可能:AAXBB,后代全是AB型血;AAxBi,后代有两种可能,AB型和A型;AiXBB,后代有两种可能,AB型和B型;AixBi,后代有四种可能,A型,B型,AB型和O型。由于基因型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其后代的血型来推测父母的血型,若有O型血的孩子出现,则父母一定是第四种情况。

  • 熊猫血型有什么坏处

      你孩子有了需要血液的病,你很难搞,虽然这么说不好但这是事实

  • 儿子的血型是遗传谁的

      血型是以A、B、O等三种遗传因子的组合而决定的,大多根据父母的血型即可判断出以后出生的小宝宝可能出现的血型。   血型的遗传规律即:   A+A→A、O;   A+B→A、B、O、AB;   A+O →A、O;   A+AB→A、B、AB;   B+B→B、O;   B+O→B、O;   B+AB→B、A、AB;   O+O→O;   O+AB →A、B;   AB+AB→AB、AB。   因此,根据上述血型遗传规律表,如果丈夫和妻子的血型是“A” 型和“B”型,则小宝宝的血型除了“A”或“B”型外,还会有“O”或“AB”型。

  • 熊猫血型是什么意思?

      熊猫血型是指RH阴型血,非常稀有的血型,因为极其罕见,被称为“熊猫血”。 Rh阴性血是Rh血型系统的一种。人们大多知道血型有四种类型,即A型、B型、O型、AB型。其实,血型远不止这四种类型,而是有数十种类型或系统,十分庞大和复杂。由于A型、B型、O型、AB型以外的血型抗原攻大都不强,所以临床医学家认为,除上述四种血型外,再加上Rh血型系统是临床上应用最广也最为重要的人类血型。   在我国,99%以上Rh血型者属阳性,所以,输血时因Rh血型不合而发生溶血反应的情况较少见。但是较少见不等于没有。如果Rh阴性血型的受血者输了Rh阳性血型的血液,就会引起免疫溶血反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要一样,即都是Rh阴性血型。 Rh阴性血型与A、B、O、AB血型不同,后者血型的人群分布较为平均,几种血型的血源都容易寻找到。而Rh阴性血型是一种稀有血型,仅占Rh血型者的不到1%。据了解,在某市参加献血的300万人中,属于Rh阴性血型者仅有3300人。而临床手术患者中出现Rh阴性的几率是5~7/1000。相比之下,Rh阴性血型的血液就十分珍贵了。

  • 熊猫血型人缺少血小板回怎样

      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 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 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数量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症。数量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症。质量异常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确证血小板有吞噬病毒、细菌和其他颗粒物的功能。血小板因能吞噬病毒而引人注目,在血小板内没有核遗传物质,被血小板吞噬的病毒将失去增殖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患病毒性疾病时总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因此血小板有可能与皮肤, 粘膜和白细胞一样是构成机体对抗病毒的一道防线。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脾脏无明显肿大。其病因除自体免疫因素外,还有脾脏作用、毛细血管脆性增高、血小板3因子缺乏等。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因而属于中医“血证”、“衄血”、“发斑”范畴。分型急性型较少见,儿童居多,常于春季或初夏发病;病前1-3周多有上感病史。主要表现为:①急起畏寒、发热;②出血部位广泛,皮肤黏膜出血广泛且严重;③脾脏肿大;④预后良好,大多数半年内可治愈或自愈,仅少数病例转达变为慢性型;⑤血小板<50×109/升。 慢性型较多见,多发生于女青年。主要表现为:①起病缓慢,病程长;②出血轻,一般为皮肤、鼻、齿龈出血和月经过多;③可以轻度脾肿大;④少部分可痊愈,大部分反复发作而迁延数年;⑤血小板多在50×109/升以上。病因1、急性型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 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故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 2、 慢性ITP发病前常无前驱感染史,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病历有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其中95%为PalgG,2/3为PalgG和PalgM,少数作用为PalgA和pac。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少数作用与Gbib复合物,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其含量与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可能原因1. 引起骨髓再生低下低下或障碍伴全血细胞减少的药物。 在一定剂量下易引起骨髓再一低下的化学物质及药物: ①苯、二甲苯等。②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苯丙酸氮芥等。③抗代谢药:如阿糖胞苷、巯基嘌呤等。④抗癌抗生素类:如正定霉素、阿霉素等。⑤其他:如有机砷等。 2. 可以引起骨髓再生障碍或低下的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青霉素、链霉素、新青I号、三甲双酮、苯妥英钠、乙琥胺、抗甲状腺药(如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糖尿病药(如甲磺丁脲、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保泰松、消炎痛、安定及镇静药(安宁、利眠宁、氯丙嗪等)、金制剂、染发刘、扑敏宁、扑尔敏、乙酰唑胺等 3 .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制造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噻嗪类药、雌激素类、乙醇、甲磺丁脲、瑞斯脱霉素等。血小板减少症状1、 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 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病人除 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血小板减少体征1、急性型 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但有什么危险。脾脏常不肿大。 2、慢性型 皮肤紫癜以下肢远端多见,可有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有时是唯一症状,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轻度脾肿大,如有明显脾肿大,要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可能性。临床诊断急性ITP血小板明显减少,通常小于20×109/L。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约1~6小时。骨髓检查多数病历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其中幼稚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慢性ITP多次化验血小板减少,多为(30~80)×109/L。骨髓巨核细胞大多增加,大小基本正常,颗粒型增多,血小板形成明显减少。血小板表面相关IgG增多,血小板相关C3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约1~3天。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如下: 1、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 以下五点应具备任何一点 (1) 泼尼松治疗有效。 (2) 切脾治疗有效 (3) PalgG增多。 (4) PAC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常规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出血为主,可按血证进行辨证治疗。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治疗应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等法,以标本兼治。辨证要点: 首先辩虚实,本症应首先分虚实和火热的有无。 1、 热盛迫血 2、 阴虚火旺 3、 气不摄血 4、 瘀血阻络预后与转归西医治疗首先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未获完全缓解,可考虑切脾,如切脾失败,尚可用皮质激素:如仍无效,可用免疫制剂。对于出血严重可酌情静脉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悬液或血浆置换。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临床统计约有80%的病例没有经过治疗,在半年内可自愈,一般病程为4-6周。患者痊愈后很少复发。本病的病死率约为1%,多是因颅内出 血而亡。但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未见有自然缓解者。[1] .预防保健血小板减少的饮食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疗法-血小板减少专题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疗法一: 【辨证】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热伤络脉则血外溢。 【治法】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 【方名】加味脾阴煎。 【组成】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疗法二: 【辨证】血热脾虚。 【治法】止血摄血。 【方名】止血汤。 【组成】生地20克,黄芪30克,藕节10克,白芨10克,山楂10克,茜草10克,红枣10枚,花生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四种食补方 (1)红枣羊骨粥 配方:红枣15枚,羊骨500克,大米200克。 制做及服法:羊骨(以腿骨为佳)洗净,敲成2段,加水用文火煮1小时,捞起骨,将骨髓剔于汤中,加入大米红枣,煮成粥。每日分两次服完。 功能及适应症:益气摄血,补髓生血。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辅助作用。 (2)鲜藕粥 配方:粳米30-50克,鲜藕50克,白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先煮米做粥至半熟,加入洗净的鲜藕片,煮至粥熟,加糖少许,可做早餐食之。 功能及适应症:清热凉血生津。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的血热动血型有辅助。 (3)阿胶糯米粥 配方:阿胶20-30克,糯米100克,红糖15克 制做及服法:先将糯米淘洗净,入锅加清水煮沸,待粥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粒,边煮边搅均匀,加入红糖食之,每食适量。 功能及适应证:滋阴补虚,养血止血。 (4)花生红枣汤 配方:生花生米200克,红枣20枚,冰糖适量 制做及服法:将生花生米和红枣洗净后,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熟透,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喝汤、嚼食红枣和花生。 功能及适应证:温补脾胃,养血益气,对于各种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有辅助作用。 食补医血小板减少 据耳穴理论说,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联系。刺激这些穴位能增强和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更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 有一病人平时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后发展到咬馒头、吃香蕉时,都会在食物上留下血迹。经医院作血液化验,确诊是血小板减少症。先后吃过仙鹤草、凝血糖浆、维生素C等制剂。因该病人从小怕吃各种药品,还时常漏服,故效果不佳。 后来让其选用花生仁30克、红枣20克、带皮留芯的莲子20克加水一起煮熟,每天分两次当点心食用。 因当年"食补不如锻炼"的说法相当流行,自己确实也需要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有人依据中医学的耳穴理论,设计了简单易行的耳朵操: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耳朵,上下来回摩擦2分钟,把两个耳朵擦得又红又热,感觉到耳朵上的血液循环在加速。每天2次。 据耳穴理论说,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联系。刺激这些穴位能增强和调节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更能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把耳朵操当成是锻炼身体的"全息"体操,既省时又省力。 此病人的血小板减少症早已彻底治愈,没有复发过。 血小板减少的食疗 一、花生党参汤 花生红衣6g,红枣10枚,党参10g。把花生衣、红枣、党参用砂锅加水煮成汤,弃掉党参、花生衣药渣,吃红枣喝汤。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养心健脾,益气摄血的功效。对于病后体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有良效。 二、白茅根炖猪皮 白茅根30g,猪皮500g,冰糖适量。白茅根布包水煎,取汁,再以汁代水,煎煮去毛洗净之猪皮,炖至汤汁稠粘时,入冰糖拌匀。此为1日量,分4~5次餐食。该药膳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热毒郁营型者,皮肤出现紫斑,或有鼻衄、牙衄、尿血、便血、小便黄赤等症。 三、羊脊骨汤 羊脊骨(连尾)1条,肉苁蓉10g,菟丝子10g,葱、姜、盐适量。将羊脊骨碎成块;肉苁蓉酒浸一夜,刮去粗皮;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捣末,用水适量,放入羊脊与苁蓉,同炖至熟透,调入菟丝子末及调味品。此为1日量,分2次空腹食之。该药膳有补肾阳、益精血、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肾精不足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圆肉花生汤 龙眼肉12g,带衣花生25g,大枣15g。大枣去核,与花生仁、龙眼肉加水同煮后食。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健脾补心、养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及脾虚肌衄或虚劳血虚等症。 五、枸杞参枣鸡蛋汤 枸杞子10g,红枣10枚,党参10g,鸡蛋2个。把枸杞,红枣、党参放砂锅内同煮成汤,鸡蛋煮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吃蛋饮汤。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补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气不摄血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六、鸡血藤大枣汤 鸡血藤20g,大枣15枚。以上二药水煎后弃鸡血藤药渣,吃枣饮汤。此为1日量,分2次食用。该药膳有益气摄血、补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反复出血,兼有鼻衄、齿衄、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唇甲不华,神疲体倦,食欲不振,心悸,动则心跳气短,震颤多汗等症。 七、花生衣红枣汁 花生米50g,红枣30g。将花生米在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取皮,红枣洗净后温水泡涨,以浸药之水煮花生衣及红枣半小时,去花生米衣,加适当红糖。此为1日量,分3次饮汁共吃枣和花生。该药膳有补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失血及血虚、肿瘤经放疗、代疗后血象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