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黄姓的来历

  • 百家姓朱姓起源

      由来: 古人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个儿子名安。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将邾(在今山东境内)封给安,建立邾国。到了战国中期邾国被楚国灭掉,邾国的贵族便以国为姓,就是邾姓,这个邾字有右耳旁,后来将耳旁去掉后,就形成了朱姓。楚国灭了邾国后,将一部分邾国的王族子孙迁到湖北境内。有一部分邾国的子孙迁到安徽定居,这支朱姓到了南北朝时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与张、顾、陆姓并称当时的江南四大姓。后来由于做官的原因,又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经过明代后,朱姓便遍布全国。 朱姓称王称帝者25人,曾建立后梁、明等政权,其中最显赫的人物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贫农,1352年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抗元,1368年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定都南京,年号洪武。明朝共有16个皇帝,统治了277年,王族子孙众多,繁衍昌盛,因而使朱姓人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 中国百家姓黄姓有哪些传说故事

      姓始祖国神比干 忠臣出自殷商   三千一百多年前殷商的暴君纣王,在其宠妃妲己的蛊惑之下,曾经把忠心耿耿,进谏三日不去的从父比干,加以惨不忍睹的剖心之刑,这一来,纣王不但失去了一位最忠诚的大臣,而且他杀死自己长辈的罔顾人伦暴行,引起天人共弃,终于加速了殷商的覆亡。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这位被纣王剖心而死的千秋忠义之臣比干,正是后来千千万万林姓人的始祖。   关于这段渊源,许多古籍上都有肯定而详尽的记载,譬如,《路史》上说:“殷比干子避难长林之山,因氏焉”;《姓纂》则指出:“殷太丁之后,王子比干之子,比干为纣所戮,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鲁有林放,仲尼弟子。《左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左传》曰,林楚之先,皆季氏之良也”。   另外一项《晋安世谱校正序》也指出:“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赐姓林氏,食采博陵,散居于周、鲁、齐、卫。战国时,有相赵者,始居九门(今河北省)。秦并赵,徙齐郡、邹郡(均在今山东省),汉定三秦,分邹郡,置济南,遂为济南人;下邳(在今江苏省)林氏其后也。”   综合以上的三项文献,关于林氏的来龙去脉就十分清楚了。他们是上古圣君商汤子姓后裔,其直系始祖为公元前1123年被纣王所杀的少师比干,比干是商帝太丁的儿子,与纣王之父太乙为兄弟,论起辈份应该是纣王的叔父。到了他因忠谏而被残杀,他的儿子就逃难到长林之山,不久以后周武王灭纣,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他的后代姓林,并食采于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   春秋战国时代,他们的子孙散居于北方的山东及河南各地,然后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逐渐在山东的济南一带聚居,汇为望族,并且渐渐向南繁衍,至晋室南渡之时,江南已经有了林姓的踪迹,到唐宋之际,族人就已经遍及福建各地。   先泰时期,立功立言的林姓知名人物不绝于史书,譬如,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卫国碰到一位“行歌拾穗”的老人,并且在子贡的叩问之下,引出一番“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今者安知不生于彼……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又安知之吾今之死不愈昔生乎”的深邃人生大道理,而被孔夫子赞为:“吾知其可与言,果然。”这位平凡而透彻人生的睿智乡野老人,姓林名类,是早期的林姓杰出人士之一。   到了清代,林则徐的事迹,大家更是十分熟悉,他的毅然销毁英商鸦片200余万斤,并且把广东防卫得固若金汤,使得英国军队空有坚甲利炮而不得

  • 姓黄的来历

      1、来源于少昊氏,在远古蒙昧洪荒时代的中国东部地区,有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生活在这一广大地区, 2、黄姓的血缘祖先,是夏朝东夷族首领伯益。 3、黄姓源自远古嬴姓 4、黄姓源自陆终 5、黄姓源自湖南陆公 6、黄渊 7、黄姓源自黄国以国为姓 8、别姓改黄姓 9、少数民族中的黄姓:——“黄洞蛮”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黄姓之源 希望能让你满意。

  • 佔姓的来历?.. 20分

    詹与佔的误用 著名举重运动员佔旭刚当一“举”成名后,经过一番寻宗访祖,发现自己并不姓“佔”而是姓“詹”,只是因为“佔”“詹”同音,“佔”字的笔画又比“詹”少很多,家乡人贪图方便,不惜把老祖宗的姓氏也改掉了。 “佔”和“詹”两字确实不同。从词义上看,“佔”为占卜义,“詹”的本义为多言。从姓氏学上看,是两个同音但不同源的姓。上古周朝有个詹国,詹国的国君被封为侯爵,史称詹侯。侯可以世代沿龚,并且世代在朝廷中做官,詹国国君的家族因此很昌盛,后代人就用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在浙江开化县,“詹”姓逾6000人,而“佔”姓应该说一个也没有,我们至今也没有找到佔姓的起源。佔旭刚是浙江开化人,他们村里姓“詹”的很多,却没有姓“佔”的。他的祖父叫詹作斌,他的父亲也说自己姓詹天佑的詹。但他们的户口册上却都写成了“佔”,据他父亲解释说,“我一直以为“佔”是“詹”的简化字,“佔”字好写多了,我就一直用它。”詹氏父子误将“佔”作为“詹”,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这是当前社会上随意写不规范字带来的弊病。 那么现在旭刚可以将自己的姓改过来吗?不行,按照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居民的姓名应以户口册身份证为准,个人是不能擅自更改的,哪怕是奥运英雄也一样。幸好旭刚的父亲很坦然,“姓佔姓詹没什么两样,过去旭刚没出名从没人来过问,今天出了名就来了这么个问题。旭刚没有因为不姓詹而丢掉这块金牌,也不是因为姓佔才得到这块金牌。”看来旭刚这一辈子是进不了“詹氏祠堂”了。但要注意,“佔”是多音字,在作姓氏时应读第一声,而不能读第四声。正如“华”字作姓氏时应读第四声,“任”字作姓氏时该读第二声。 参考资料:www.ourhappyland.net/...=f_147

  • 百家姓袁姓辈份排名查询

      各地方不一样,这是其中一个袁氏族谱辈分排行:名宗建本永,景运遇新昌,辅世功成卓,承先业克光。希望采纳。

  • 伍姓的来历

      回族中的伍姓,其主要家族为金陵(今南京)伍氏。伍氏后裔族人繁多,人才辈出:清初有伊斯兰教学者伍遵契,译有《归真要道》等;清中叶有中甲戌科探花的伍长华,曾任湖北巡抚与林则徐一起在武昌禁鸦销烟;清末民初有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的伍崇仁,有毕生从事教育的伍崇贤,有任民国教育部普教司司长、浙江、江西教育厅厅长的教育家伍崇学(又名仲文)。解放后,伍氏家族中各科类学者、专家相当多。另外,自明代后,从南京、扬州等地迁到湖南常德的“金陵十姓”中也有伍姓。伍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浙和湖南等地。 姓氏源流 伍(Wǔ)姓源出有二: 一 出自芈姓 为黄帝时大臣伍胥之后,以祖名为氏。据《玄女兵法》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大臣名伍胥,其后代以祖名为姓,形成伍氏,伍胥就是后来成为楚国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宠臣叫伍参,是伍胥的后裔。 二 出自回族中有伍氏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北上与晋国争霸。他先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荀林父救援,两军在邲相遇。楚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主张撤军,楚庄王也同意。这时伍参对庄王说:“晋军内部不团结,号令不统一,元帅荀林父没有威望,楚军只要一进攻,晋军必败。”孙叔敖生气的说:“楚军连年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如果打了败仗,即使杀了你做肉羹,也赎不了你的罪。”伍参笑着回答:“如果打胜了,那就证明你无谋;万一打了败仗,我的肉将由晋人来吃,哪里还轮得上你啊!”接着他仔细分析了楚军的有利条件和晋军的弱点,终于说服楚庄王同意出战,结果楚军获胜。于是楚庄王就封伍参为大夫,伍参便以名为姓,成为伍氏,其后代沿袭伍姓,形成伍氏。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伍胥。后世有许多学者,认为伍姓是传自春秋末期的楚国伍参,譬如,《姓纂》一书上所说的:“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姓氏考略》一书,却把伍姓的姓源,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该书是这样说的:“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依照这个说法,则是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伍姓的,至于楚国的伍子胥一家人,究竟是不是源自这位黄帝的臣子,由于文献缺乏,历来的学者皆无论证。然而,当年楚国伍氏究竟因何而得姓,史书上同样的也没有交代,因此,如果说楚国的伍氏是传自黄帝时的伍胥,似乎也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综观以上所述,伍之为氏,不管是传自大约3000年以前的楚国伍参,还是源自5000年以前的黄帝之臣伍胥,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却都是同样的不容置疑。关于黄帝之臣伍胥,由于年代久远,后世除了知道他跟一部《玄女兵法》有关连之外,其他事迹已不可考。伍氏后人奉伍胥为伍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伍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伍姓起源古老。传说伍姓起源于上古时期,黄帝有臣子伍胥,他的后代非常兴旺。其子孙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春秋时,楚国有大夫伍参(伍子胥先祖),后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为姓。这支伍姓起源于楚国的王族之姓芈姓。伍姓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姓纂:楚大夫伍参之后。又姓氏考略: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他们实际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伍子胥。民俗学家在仔细地研究了伍氏族谱后认为,尽管伍子胥出生在湖北,但是伍氏家族自古以来最早、最重要的发源地还是在湖南常德。在湘西地区苗族也有姓伍的人。伍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尤以湖北、湖南、广东多此姓,三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的64%(略)。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伍员:字子......余下全文>>

  • 周宇姓男孩取名 百家

      周宇杰橼   周宇余轩   周宇欣涵   周宇豪灏   周宇安珠   周宇潞龙   周宇亦宸   周宇子乐   周宇子轩   周宇铉宇   周宇定成   周宇薏贻   周宇诗昕   周宇晋森   周宇永欣   周宇雨阳   周宇卓起   周宇奕泽   周宇嘉卜   周宇思涛   周宇晓涛   周宇子浩   周宇文轩   周宇泽阳   周宇沛涵   周宇英桐   周宇泽宸   周宇子嘉   周宇致彤   周宇思阳   周宇盟阳   周宇达龙   周宇嘉辰   周宇仕晰   周宇思鑫   周宇子玺   周宇俊然   周宇聪海   周宇逸开   周宇逸杰   周宇泽弘   周宇浩榆   周宇景博   周宇瑞涛   周宇浩然   周宇小熙   周宇嘉涵   周宇天宣   周宇瑞浩   周宇绍楚   周宇国珩   周宇宇虎   周宇泽麟   周宇梓涛   周宇睿成   周宇健杰   周宇少旺   周宇铭震   周宇西哲   周宇淇哲   周宇廷广   周宇泰祥   周宇林涵   周宇振博   周宇家滨   周宇锦杰   周宇元森   周宇铎涵   周宇国祥   周宇淳阳   周宇鲁旭   周宇龙浩   周宇钧润   周宇志涵   周宇诗麒   周宇默睿   周宇思雨   周宇占豪   周宇敬涛   周宇栩新   周宇子嘉

  • “童”姓的来历

      童姓是宋元著名姓氏   关于童姓的来源,是记载于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颛   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渤海。”   老童在我国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帝喾时   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重黎和吴回,便都是老童的   儿子。重黎的子孙,是后世的司马氏;吴回的子孙,繁衍更广,后世   的岑、胡、彭、钱、曹、坐、娄、苏、顾、温、董等姓,都是吴回的   后代。由此可见,把源自老童的这一家人形容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   家族”,实在是顶恰当不过的。   童姓的先人,早期主要都是活动于山东省的北部地方,然后   逐渐向南播迁,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   这一点,从2000年来童姓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   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童姓人士,是东汉时期山东诸城地   方(姑幕)善名传遍遐迩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两位名登《后汉书》   的“循吏传”的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   历史上的童姓饱学高士,真是不胜枚举,譬如,唐代的童翰   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   也是唐朝时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   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   童姓家谱   童 10836【全国】雁门重氏宗谱八卷 (清)童启栢 童世德等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木活字本 二册 安徽博 注:该族散居浙江开化,江西德兴、玉山等地。 10837【江苏江都】维扬江都童氏支谱 (民国)童润之二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江苏江都县昌松乡薛河七队(存三卷) 注:谱初修於清光绪十八年童兆旺童年富。 10838【江苏武进】毗陵童氏宗谱十卷 (民国)童近忠等重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树滋堂刊本 十册 南开大学 注:童氏家谱首修於宋淳熙间。此为九修。 10839【浙江】馀姚童氏宗谱十卷首二卷瓜爬图二卷 (清)童坤祺 童贻承等续修 清宣统元年(1909)德裕堂刻本 哈尔滨师大 注:书口题《童氏宗谱》宋咸淳元年郸荧甫初谱。 10840【浙江】慈溪鸿门童氏厚本堂祭田图霞蔚书屋 塾田图不分卷 清光绪木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10841【浙江】慈溪鸿门童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童赓年编纂 民国十八年(1929)厚本堂木刻本 十八册 河北大学 天一阁 注:版心作《慈东童氏宗谱》。 10842【浙江绍兴】舍浦童氏宗谱二十三卷 (清)童宝善 童德爵重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居善堂木刻本 二十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浙江图 10843【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二卷 (清)童凤铿重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10844【浙江兰溪】重万村童氏宗谱四卷 (清)童华行 童春海重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缺卷3) 注:清乾隆十三年初纂。 10845【浙江兰溪】汤溪童氏宗谱五卷 民国元年(1912)木刻本 浙江兰溪溪县下王乡前童村 10846【浙江兰溪】塘边童氏宗谱四卷 (民国)童辉重纂 民国二年(1913)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初纂於清嘉庆五年。 10847【浙江兰溪】雁门童氏宗谱四十四卷 民国五年(1916)修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不全) 10848【浙江】兰溪童氏宗谱六十七卷 (民国)童燮海续修 民国六年(191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女埠乡 10849【浙江兰溪】童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六年(191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上新方乡上新方 10850【浙江兰溪】凤山童氏宗谱八卷 ......余下全文>>

  • 姓田的上下几千年来历

      起源一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起源二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起源三   出自虞舜(姚重华)之后齐国官吏妫完(田完)后裔,此为汉族田姓的大源流。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封舜嫡裔33世妫满为陈侯与公爵同等,史称胡公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陈完时,陈宣公杀太子御寇,逃于齐国。陈完为人谦逊有礼有贤名,齐桓公赏识他,就命他管工程的官并封他田地。陈完为隐姓氏而改称田完。   起源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之邑许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起源五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虢国之邑桑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起源六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田公它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起源七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都城新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起源八   源于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大臣黄湜之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起源九   源于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氏,包括匈奴族、蒙古族、满族、白族。

  • 苗姓的历史来历

      苗   1、历史来源:远祖始苗智杰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五四七年,在若敖之乱中,楚国大夫伯芬因罪被杀,其子贲皇逃到晋国后,受到晋国的优待,受封于苗邑(今河南济源县西),   贲皇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苗姓是楚国王族的后代,因此,苗姓起源于楚国王族之姓。苗姓起源于芈姓。发展和演变:苗姓在浙江东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东阳望。现今苗姓大都分布在河南.山东两地.优以河南省台前县候庙镇苗口村人气较旺!后人有1000余人。   2、郡望:东阳   3、历史名人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擢进士第,累迁吏部郎中,知选事。久之,进侍郎。天宝二载,较书判,以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奭为第一,议者不平。帝御花萼楼覆实,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坐贬安康太守,俄充河北采访使。肃宗召赴行在,拜左相。广德中,以太保致仕。永泰初卒,谥懿献。诗一首。   苗发:唐代壶关人。擅长写诗,与卢纶,吉中孚,司空暑,钱起等九人齐名,合称大历十大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