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风俗

  • 谷雨是哪一天?

      公历4月20日

  • 关于谷雨的诗词有哪些

      《七言诗》   清 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宋 林和靖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采茶歌》   清 乾隆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   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 谷雨有什么习俗?谷雨的习俗有哪些

      谷雨有什么习俗   谷雨有什么习俗呢?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民间有很多跟谷雨有关的习俗。   谷雨节流行禁杀五毒的习俗。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谷雨贴,属于年画的一种,上面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迟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说明。山东的谷雨贴,一般采用黄表纸制作,以朱砂画出禁蝎符,贴于墙壁或蝎穴处,寄托人们查杀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心理。

  • 谷雨是几月几日,谷雨是什么意思,谷雨的来历

      谷雨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谷雨一般在每年的4月19日~21日交节

  • 谷雨节是几月几号 谷雨节各地有什么习俗介绍 谷雨节有

      谷雨节气是4月20日   “走谷雨”: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者户外田野中走动一圈就回来。     谷雨摘茶: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节气这天,南方茶区的习俗是不管天气如何。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赏牡丹花: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三朝看牡丹”,雨时节赏牡丹的习俗已绵廷千年。古时习俗,凡有花之处,皆有士女游观,也有在夜间垂幕悬灯,宴饮赏花的,号曰“花会”。清顾禄《清嘉录》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吃香椿:谷雨前后是香椿树萌发嫩芽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所以北方又谷雨节气吃香椿的习俗。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甚至只是简单地开水焯过,加盐调味,吃起来也是醇厚美味。     谷雨祭海: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禁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禁蝎咒”,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     “禁蝎咒”又叫谷雨贴,属于民间绘画的一种,上面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迟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说明,寄托人们查杀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心理。     谷雨期间黔东南凯里地区的苗族还要举行“爬坡节”。爬坡节,苗语称“纪波”,是苗族青年男女们醉心向往翘首以待的一年一度特有的择偶恋爱的欢聚盛会。每当爬坡季节来临,青年男女们借赶集相遇机会,或由男方请求,或由女方邀请,决定某日在女方寨子某个地点举行爬坡。爬坡节这天,山坡上汇集着数千人,坡上一圈圈,一丛丛的男女青年游方唱歌、吹笙、踩鼓、他们以此为媒介寻友觅伴追求知音,洋溢着节日欢乐的气氛。东道主的女郎们,准备丰盛的鱼肉和糯米饭,带上山去,一边款待后生们,一边互相对歌。在这当中,青年男女们互相物色对象,结成今后一双双的情侣,组成一个个幸福家庭。有现在,苗族爬坡节增加了许多游艺、体育活动,如斗牛、斗雀、对歌、篮球、赛跑等。

  • 谷雨吃什么传统食物,谷雨吃啥,谷雨吃什么好

      谷雨是中国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谷雨时节,气温上升,气候宜人,不冷不热,特别舒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好吃吃什么

  • 谷雨的谷字是什么意思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谷雨的谷是百谷,即春季雨水较多,下雨之后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有水在流动。     谷的解释   [gǔ ]   1.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河~。   2. 喻困境:进退维~(进退两难)。   3. 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百~。   4. 粟的别称,亦指稻的子实:~物。~米。稻~。   5. 姓。

  • 24节气中的谷雨

      谷雨,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 做满月有什么风俗

      一些婴儿满月习俗   很久以前就有婴儿满月,要办酒庆贺,尤重头生儿或独生子的满月酒。   古代,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生了男孩,除办满月酒外,还要办三朝、周岁等酒筵庆贺,生了女儿则不庆贺或降低档次。现在许多人已经把孩子满月视为很平常的事,也没有特别举办满月酒,但在一些农村和旧观念比较强的老人还比较重视,往往要请满月酒。   在一些地方,孩子满月的那天,外婆家要送衣物、食品和彩线(长寿线)扎成的装有钱币的红包,并挂红包于婴儿胸前,谓铜钿牌。娘家给外孙买新衣、鞋帽、座椅、推车、摇篮等小儿用品,在小孩满月的那天送去,叫送祝米。   亲戚朋友送红包或礼物祝贺,家内设祭享神祀祖,摆筵招待宾客。在孩子满月酒时要吃红蛋,也叫吃满月蛋,这种喜宴和其他喜宴不同,凡坐席吃酒的宾客东家都发四个煮熟染色的红鸡蛋,让大家带回去做礼品。后来,也有的人家做满月将鸡蛋不煮熟,只将生鸡蛋染上红色就行了。   婴儿要剃满月头,戴狗头帽,穿一口钟、虎头鞋,由长辈托着,撑着凉伞,串街走巷兜一圈,邻人互抱相看,戏称兜圈的男孩寻老婆、女孩寻老公等等。满月这天,婴儿多用公鹅头冠瘤开荤,意谓儿童跌跤时会像鹅头一样昂起,不伤头面。   孩子做了满月,女儿要抱着孩子到娘家过门,外孙出生后第一次随母亲到外婆家过门俗语叫“出窝”。孩子回家时,外婆还要给外孙肩上搭花线,颈上挂银坠,以示祝愿外孙长命富贵。

  • 土家族的嫁娶风俗

      哭嫁是土家族特有的风俗。   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娘,人称聪明伶俐的好媳妇。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   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开始哭的。娘家人边为她置办嫁妆,边倾诉离之情。会哭的姑娘一个月内不哭重复,要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土家姑娘用“哭”这一形式倾诉心中的情感,当然,也有真伤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乱点鸳鸯谱,害了姑娘的一生。   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的前一天,亲朋乡邻都前来祝贺和哭别。新娘家要邀请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会”。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无论她们家住远近,无论风雨阴晴,新娘家均要打轿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齐后,新娘家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坐上方,与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   哭到半夜,新娘家里摆上夜宵让十姐妹吃,新娘以此为题还要哭一段,以感谢九姐妹的相陪。 在父母之合,媒约之言的婚配年代里,媒人包办婚姻很普遍,因此新娘常借哭嫁骂媒人,表达对旧式婚姻的不满。   哭嫁是土家人婚礼的序曲,他们认为“不哭不热闹,不哭不好看”。亲朋好友前来送别,哭是一种友好,哭是一种礼貌。对于那些坐在度中不哭唱的,新娘认为是瞧不起她而不高兴。   土家“跳丧”,又叫“打丧鼓”。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者的一种隆重的送葬仪式。作为土家人的一种丧仪习俗,它的奇特之处就是丧事当作喜事办。土家人有 “一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的说法。四山五岭、左邻右舍的乡亲聚集在孝家堂屋里,在亡人的灵柩前,人们踏着鼓点载歌载舞,场面气氛欢快热烈,通宵达旦。   狂欢精神的具体体现。   狂欢精神指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中表现出的突破一般社会规范的非理性精神,表现为纵欲的、粗放的,显示人的自然本性的行为方式。 丧葬习俗作为重要的民俗事象之一,它是人一生的最后一次礼仪。土家族以跳丧、歌丧哀悼死者,慰藉生者,用审美的态度去看待死亡,这是一种特殊的美学。在土家族社区其葬礼,俗称“百年归寿”,又称“白喜”,有“红白喜事”之说。既要“当大事”,又得把作喜事做,是“热热闹闹陪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因此打丧鼓虽哀而不悲,往往以欢快之歌舞表现,这就是土家族“丧歌”的思想基础。据《黔阳县志》卷十六记:“丧家每夜聚众而讴,鼓歌经唱,彻夜不休,谓之闹丧。”在出殡头夜,丧主会花钱请来各路乐鼓队,亲朋邻里主动到丧家闹丧,打锣鼓、吹唢呐,放鞭炮。至亲送馔碗、祭帐。“人死饭甑开,不请自然来”是土家族互助心里素质的具体体现。“丧鼓一响,脚板发痒”,一家举丧,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忙,为死者打一夜撒尔嗬。形象夸张的面具、诙谐幽默的对白、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使山民得以走出封闭的环境,摆脱生活的重负,获得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在死者面前高歌狂舞,是土家人祭奠亡灵、安慰生者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时,也是土家人对灵魂“入土为安”的一种乐观、浪漫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