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在百家姓排第几

  • 百家姓中黄姓排第几

      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黄”姓位于第八位。黄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吴回(祝融)之子陆终为得姓始祖。   黄姓源自嬴姓,以国名为氏。有三种说法:   1,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2,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 。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   3,远祖可追溯到远古掌火之官吴回(祝融)之子陆终。陆终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地,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以国名为氏,称黄姓。

  • 何姓在百家姓排第几

      何姓在我国宋代《百家姓》中位列第21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7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   推广链接 www.19yxw.com/xsk/qingshihuangxinshouka/

  • 姓蓝~在百家姓排第几!

      排131     历史来源     「蓝」源出;     一:以地名为氏,据《竹书纪年》云: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封邑在蓝田(今陜西省蓝田县),其后以蓝为氏。     二:春秋时楚国楚眧王时,有蓝伊大夫。其后亦有蓝氏。

  • 为什么百家姓里没有姓郭的

      百家姓之“郭姓”新百家姓排名:16   【郭氏简介】   郭是以所居住的地域在城里命名族称的。   根椐古籍《尚书·尧典·禹贡》记载,大禹的父亲鲧首次创造了“城郭”,据此推论郭姓可能是崇拜鲧的。   郭像四方的城楼的整体形状,以此为图腾标志。居住在东城的称东郭,居住在西城的称西郭,居住在南城的称南郭,居住在北城的称北郭。   郭姓之郭,特指齐国首都。郭姓始祖禺虢,周文王弟虢仲虢叔,以虢为郭,姬姓别支。   郭姓得姓始祖:城郭得姓 始祖虢公     参见:郭     【家规祖训】尊祖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本培其根,枝叶盛茂。水养其源,河海纳吐。比人禽兽,谁不震怒。   惟豺与獭,生知报哺。亦有狐狸,死首邱顾。何以为人,不念尔祖。时祀匪懈,受天之佑。     敬宗   惟祖有功,惟宗有德。亦有积德,以衍今日。 宗之有祖,惟尔之食。宗之有类,惟尔之锡。   胎孙其谋,子以燕翼。敷时绎思,寝成斯变。 雨露时降,凄惨怵惕。人不敬宗,是谓伐德。     事亲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不离于里,不属于毛。 饥寒衣哺,疾痛抑搔。子路负米,虽贫亦多。   温裾一绝,痛恨如何。亦有慈鸟,守林夜号。 报德罔极,棘人伊蒿。哀我人斯,三复蓼莪。     睦族   惟吾氏族,人百其身。惟吾氏族,其初一人。 一木而分,一气而陈。陈陈相因,是以百身。   身有其分,亦一其心。大小相恤,礼义相成。 患难相扶,疾病相临,尔族既睦,受天之庆。     【郭氏家谱】家乘铺谍   郭氏家族所修族谱现保存在世的大约有上百种,其中大部分是清末民国初年所修,明代修的族谱现存有两种:一是《凫溪郭氏宗谱》,明代人郭志高纂修,明万历十一年(“83年)家刻本,现收藏在我国国家图书馆;另一部是《汾阳郭氏谱》,明代人郭兴重修,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年)抄本,现日本和美国各收藏一部。     家谱名称列表   【天津】郭氏家谱四卷首一卷 (清)郭采轩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 四册 美国   【山西太谷】郭氏家谱不分卷 (清)郭在朝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序写本 五册 日本 美国   【黑龙江】黑水郭氏家乘八卷 (民国)郭克兴辑 民国十四年(1925)-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北图(又一部三卷) 首都图(世系录二集) 历博(存世德录)考古所(存世系录) 人民大学(存世系录) 中央民院(六卷) 南京大学(存世德录初集)日本(存乡土 录)美国(四卷) 注:为旗籍郭博勒氏的简称。   【江苏泰县】泰邑郭氏七修族谱四卷 (民国)凌德玺纂辑 郭明成主修 民国十七年(1928)凌庆斋七凤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注:清道光十五年郭之兴始修。   【江苏】如皋郭氏宗谱十卷卷首二卷 (民国)郭全富主修 郭雍男纂辑 民国九年(1920)懿德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江苏镇江】润东郭氏家乘八卷 (清)郭正台纂修 清同治十年(1871)诒政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明崇祯三年郭汉始修,此为六修。   【江苏镇江】京江郭氏家乘八卷 (清)郭开溎修 清宣统三年(1911)续古堂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宁图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 日本 美国   【江苏丹阳】郭氏宗谱□□卷 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珥陵乡志办(存一卷)   【江苏扬中】郭氏家谱□□卷 民国间木刻本 七册 江苏扬中市 (0523-5109836想了解此家谱,谢谢!)   【江苏】江阴明威郭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郭洪祥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仁德堂刊本 四册 美国   【浙江杭州】郭氏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间钞本 二册 湖北图 注:书名本拟定,记事至清光绪七年。   【浙江】萧山郭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郭元鉴 郭......余下全文>>

  • 陶姓到底在百家姓排第几?怎么有说在84,有说在106,到底排几

      陶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二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两百四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5%左右。     当代汉族陶姓的人口200万,为全国第一百零二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陶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陶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四省,大约占全国陶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西、重庆、云南、四川、河南,这六省市的陶姓又集中了30%。安徽为陶姓第一大省,占陶姓总人口的13%。全国形成了长江流域地区高比率陶姓分布带。在近600年间,陶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和南部向华中回!迁成为陶姓迁移的主流。陶姓分布很广,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陶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浙沪、皖苏大部、河南东南、湖北西部、江西北部、福建北端、云贵桂、川渝南部、湖南西:南和东北部、广东西北、青海东部、甘肃中部、黑龙江西南、吉林、内蒙古东部,陶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5.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0%的陶姓人群。在皖苏北端、鲁豫大部、川渝鄂大部、陕甘南部、宁夏、青海东南、新疆西北、广东大部、海南西部、江西南部、福建中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北、辽宁,陶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0.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1.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1%的陶姓人群。

  • 百家姓中高排第几?

      据新华网报道,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中国新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   新顺序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 谢氏在百家姓排第几?

      24     新顺序是: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谢   谢氏系承申伯 源出都城洛邑     这一个飞黄腾达于1500年以前的姓氏,实际上的历史也悠久而古老,他们是炎帝的嫡系姜姓后裔,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周宣王之时即已得姓。关于谢姓的姓源,《姓纂》上是这样说的:“姜姓,炎帝之后,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今汝南谢城是也,后失爵,以国为氏焉。”     周宣王的王后姓姜,是一位以贤德著称的王后,申伯就是姜后的兄弟,以国舅的身份被封于谢,后来这一家人在失去爵位之后,子孙也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而统统姓了谢。     《大雅》中为什么要把谢国形容为“南国是式”呢?原来,当时周天子的都城是在洛邑,福谢国的位置正在洛邑的南方,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唐河县之南,因此才会被称为“周之南国”。这个地方,当然也是天下谢姓的最早发源地。     跟他们的古老历史一样,谢姓人士也成名得很早,在汉代就有许多谢姓名士见诸史册。譬如,极力推荐班固的才华,并把这位后来以《汉书》永垂不朽的文豪形容为“社稷之六龟,大汉之栋甍”,深具慧眼的谢夷吾,就是汉代的钜鹿太守。     到了晋室南迁以后,淝水一战,使谢氏的光芒大射,在江左大红大紫,跟王氏同时成为门第最高的世族。     前秦的苻坚在统一北方之后,挥兵南下,以万钧之势直逼江左晋室,当时苻秦军势之盛,真可以用“投鞭断流”来形容。因此,晋室人心惶惶,几乎是不知如何是好,连坐镇上游的大将桓冲也自认援救无力,大家都笼罩在一片“吾其左衽也”的恐怖气氛中。     为晋室解开这种危如累卵的局面的,正是谢安以下的谢氏兄弟子侄。当时,谢安是晋室的征讨大都督,坐镇中枢统摄一切,其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从侄谢玄为建武将军兼前锋都督,其子谢琰为辅国将军随兄谢玄出征。这样一个子弟兵的阵容,后来竟在淝水大败苻坚的号称百万大兵,使晋室转危为安,得以偏安于江左,可以说是不世的奇功,也难怪这个家族要飞黄腾达,权倾当朝使人为之侧目了。

  • 百家姓中姓馀的排第几

    最新百家姓排名2007年04月26日 星期四 23:10“王”姓成为我国第一大姓,李、张分列前三位,三大姓总人口达2.7亿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我国百家姓的最新排名,王、李、张分列前三位,其总人口数就已达2.7亿,这接近了美国总人口数。排在前10名的还有刘、陈、杨、黄、赵、吴、周。 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第一姓,有9288.1万人,佔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1000万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姓名研究专家王大良昨天分析了王姓在北京的特点。“北京历史上就是移民城市,这里的姓氏符合北方各个地方的特点,王姓在北京也是大姓。”他说,北京城的王姓一部分来自河北、东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移民,还有一部分元代的蒙古皇族、清朝贵族,没落之后改为汉姓“王”。相传王姓汉族人是周陵王太子晋的后代。 王大良认为,这次最新排名是有史以来最准确的一次,这对了解姓氏的分布与人口迁徙过程都有着重要意义。王大良说,“以前的排名方法,是在全国抽取50多万人进行抽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排名顺序,这些姓氏也主要是汉族的姓氏。“而此次的排名,是依讬公安部的全国公民身份资讯系统,其准确率更高,而且涵盖了56个民族的姓氏。如排耿94位的‘覃’姓,就是土家族的一个姓氏。” 新版百家姓排名 姓氏排名 王 1 李 2 张 3 刘 4 陈 5 杨 6 黄 7 赵 8 吴 9 周 10 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 姓氏排名 徐 11 孙 12 马 13 朱 14 胡 15 郭 16 何 17 高 18 林 19 罗 20 郑 21 樑 22 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据分析,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姓氏排名 谢 23 宋 24 唐 25 许 26 韩 27 冯 28 邓 29 曹 30 彭 31 曾 32 肖 33 田 34 董 35 袁 36 潘 37 于 38 蒋 39 蔡 40 馀 41 杜 42 姓氏排名 叶 43 程 44 苏 45 魏 46 吕 47 丁 48 任 49 沈 50 姚 51 卢 52 姜 53 崔 54 锺 55 谭 56 陆 57 汪 58 范 59 金 60 石 61 廖 62 贾 63 夏 64 韦 65 付 66 方 67 白 68 邹 69 孟 70 熊 71 秦 72 邱 73 江 74 尹 75 薛 76 闫 77 段 78 雷 79 侯 80 龙 81 史 82 陶 83 黎 84 贺 85 顾 86......馀下全文>>

  • 雷姓在百家姓排第几

    "雷"姓在百家姓中排69。 一、寻根溯祖: 1、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2、相传上古时有部落叫方雷氏,黄帝娶方雷氏女子为妻,生子青阳氏。方雷氏后代有称雷氏的。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3、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着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 二、迁徙分布: 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现仍广泛分布于江西丰城、南昌、吉安、赣州等地,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即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2、郡望: 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定"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京兆尹”合称“京畿三辅”。三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北魏移治高陆(今陕西高陵)。此支雷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晋雷焕之族的后裔。 四、家乘谱牒: 上海:雷氏统宗谱 浙江:冯翊郡雷氏宗谱四卷、雷氏宗谱一卷 江苏:苏州雷氏支谱一卷 安徽:雷氏宗谱28卷首二卷末一卷 河南:雷氏三修族谱10卷 湖北:雷氏宗谱10卷、雷氏家谱 湖南:雷氏家谱 四川:零陵雷氏族谱六编外编二编、东郡雷氏族谱二卷 福建:晋江雷蓝苏氏三姓族谱、晋江斗山雷氏族谱 山东:雷氏族谱一卷 江西:茶园雷氏族谱 五、历史名人: 雷 义:东汉尚书侍郎,与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 焕:晋代天文学家。传说: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后果于丰城牢狱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雷 斆[xiào]:南朝宋时药学家,以着《炮炙论》三卷着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采用。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乐师,以精通琵琶闻名当时的朝野。安禄山攻入长安时,雷海青在其宴会上掷乐器于地痛哭,被安禄山肢解示众。王维有诗咏其事。 雷发达(1619-1693):明末清初建筑工匠,字明所,江西建昌(今永修)人。曾参与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后代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营造工作达200馀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被誉为“样......馀下全文>>

  • (蒲)姓在百家姓当中排第几?

      蒲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69位。蒲姓-姓氏起源 蒲(Pú)姓起源出有四:   1、来源于封邑名。相传夏朝时舜帝的子孙被封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西蒲州一带),于是他的子孙就把封邑名“蒲”作为自己的姓氏。 2、来源于一种称为蒲草的植物。东晋时期怔北大将军、冀州刺史苻洪的家中有一个水池,里面长了茂盛的蒲草。很多人看到以后都感到奇异,于是人们就把他家称为蒲家。得到蒲姓。 3、出自少数民族,扈氏的后代,同样来源于蒲草。据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载,古时西羌族的扈氏酋长的家中有一个池子,其中生长的蒲草长约五尺,节子象竹节一样,为时人所异,人们于是把酋长一家称为蒲家,后来他们家也以蒲为姓。又据据《路史》的记载,蒲姓出自姒姓,是有扈氏的后代,世袭为西羌的酋长。 4、出自中东人后裔。宋、元时期,西域阿拉伯人东来经商居住后,即有以蒲作为汉姓的。 得姓始祖:虞舜。蒲姓家族是虞舜的后裔。《万姓统谱》记载,舜曾建都蒲坂,所在地在现在的山西省永济西蒲州一带,他的子孙后来又被封在这里,后代中就有以受封地名为姓的,而称蒲氏,望族出于河东,故蒲氏后人奉虞舜为蒲姓的始祖。   蒲氏家族,跟一种叫作“蒲”的水草很有关系,因为当初如果不是突然有五丈高的蒲生长在他们先人居处的水池里,则这个家族不可能会以蒲为姓。 蒲姓-历史典故 关于蒲氏的得姓经过,《十六国春秋》的《前秦录》上有一段记载,说明得最为清楚:“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其后家池生蒲,长五丈,时感异之,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另外,《晋书苻洪传》也指出:“其先家居池中生蒲,皆长三丈,因号蒲家,遂以为氏,后为苻氏”。 当时,不管蒲氏先人家池中的蒲,究竟是五丈高还是三丈高,这种情形的确令人惊异,则是完全一样的。蒲姓的人得姓于此,也真可以说是饶富趣味了。 蒲氏血缘所出的有扈氏,根据考证,是上古圣君夏禹的苗裔,三代以后,世代都是西羌的酋长。正由于他们世居西羌,又出现于南北朝所谓胡人纷纷入侵中原的时候,所以常常被人误会他们也是外来的胡人,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实际上,蒲姓的人都是最为光荣的炎黄子孙呢! 蒲氏之实际上为黄帝的子孙,而不是后来外来的种族,可以在《路史》一书上找到有力的证据,该书指出:“系出姒姓,有扈氏后,世为西羌酋长。” 上古的另一位圣君虞舜的后裔之中,据说也有以蒲为氏的。《万姓统谱》一书指出:“夏封舜于蒲州,因氏,望出河东”,即为明证。 古时以蒲为名的地方,大致有两处,一处在现在河北省长垣县,是春秋时代卫国之地;另一处在今山西省¤(左耳旁+显)县的西北,俗名斩祛垣,则是当时晋国的一个邑。以蒲为姓的虞舜后裔,究竟跟这两个地方有没有直接的关连,就没有确实的资料可资考证了。 《聊斋志异》,多年以来脍炙人口,深入民心,是一部不朽文学名著,而大家都知道,该书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蒲松龄。 蒲松龄是前清康熙年间的山东淄川人,一生肆力古文,悲愤感叹,自成一家,而且著述甚富,是历史上有数的杰出文学家之一。他的成就,当然更是后世每一位蒲姓人士的共同光荣。 蒲姓-迁徙分布 蒲姓出自己姓。夏朝时,舜帝的后代被封在蒲邑(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建立了蒲国,后来蒲国的王族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蒲氏,是今天蒲姓的起源。又有一支起源。春秋时期,帝少昊的后代有封地在蒲(今山西省隰县北),后建立蒲国,蒲国王族的后代称为蒲氏。远古时蒲草可当食物,长老后可织衣编席。蒲草多生在水边,被看作是吉祥之地。所以在一些说法中蒲姓的起源和蒲草有关。十六国春秋中说:“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其后家池生蒲,谓之蒲家,因以为氏。”意思是扈氏有后代,家里面的池子里长了很多......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