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哪个民族

  • 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分别是什么时候的,它们是不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节日?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元宵节为每年1月1日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   今年是6月8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通知精神,今年端午节放假时间为6月7日~9日,共3天。其中,6月7日(星期六)照常公休,6月8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法定节假日,6月8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6月9日(星期一)。不能停止生产和工作的单位放假办法,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研究确定。   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都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节日

  • 什么是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 重阳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九月初九的习俗已流传久远两个九是大数字

  • 各个民族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习俗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芦垄节 农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十五日 吃新节 伐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独龙族   卡崔哇 农历十月中下旬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鄂温克族   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关门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灯杆节 农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库扎节 傣历三月   朝鲜族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获节 农历九月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哈萨克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刀杆节 农历二月初八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满族   颁金节 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庙会 农历四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克尔克孜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

  • 重阳节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 今年重阳节天气怎么样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霾   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一、天气趋势1、气温趋势   预计未来10天(10月14-23日)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1-2℃,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偏高3℃左右;南方大部接近常年,部分地区略偏低。   2、降水趋势   未来10天,我国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其中,江汉、江淮、黄淮、江南中西部和华南西部地区无明显降水,华北、东北、西南地区东部、江南东部、北疆西部和北部等地降雨量有20-50毫米,其中西南地区东部和江南东部的部分地区有70-120毫米,降雨量略偏多或偏多。     二、主要天气过程   14-15日,西南地区东部有小到中雨,新疆北部有小雨或雨夹雪(山区为雪),局部中雨(雪)。   16-18日,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华北北部、东北等地的大部地区降温4-8℃,华北东北部、东北地区局部降温10-12℃;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东北等地有小雨或阵雨,西南地区东部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20-22日,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以及东北地区有分散性小到中雨(雪)。   三、重点关注1、雾霾   预计14-17日,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南东北部、四川盆地南部等地雾霾天气增多,16-17日华北平原和黄淮霾增强,部分地区将出现中度霾。   2、热带气旋   热带辐合带较活跃,目前西北太平洋上已有2个台风,其中24号台风“巨爵”将对我国东部海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未来11-20天天气趋势   预计10月24日-11月2日,除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北部平均气温略偏低外,我国其他大部地区气温偏高1-2℃。   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西部、江南北部和华南西部等地累积降雨量有15-30毫米,部分地区40-70毫米,比常年同期略偏多,我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

  • 臧天朔什么民族

      姓名:臧天朔   出生年月:1964.03.06   星座:双鱼座   血型:AB型   身高:176cm   籍贯:北京   作品:《臧天朔--我这十年》《冲入禁区》《臧天朔—捧出自己》     6岁起先后师从四位老师学习钢琴   81年开始在北京各专业文艺团体打短工   84年处女作《心的祈祷》问世

  • 重阳节是几月几号?

      农历的九月初九啊!九十年代有首歌就叫《九月九的酒》讲的就是重阳节。

  • 三十六个民族有哪些

      是否输入失误?   中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名称如下:   1.壮族2.藏族3.裕固族4.彝族5.瑶族6.锡伯族7.乌孜别克族8.维吾尔族9.佤族10.土家族11.土族12.塔塔尔族13.塔吉克族14.水族15.畲族16.撒拉族17.羌族18.普米族19.怒族20.纳西族21.仫佬族22.苗族23.蒙古族24.门巴族25.毛南族26.满族27.珞巴族28.僳僳族29.黎族30.拉祜族31.柯尔克孜族32.景颇族33.京族34.基诺族35.回族36.赫哲族37.哈萨克族38.哈尼族39.仡佬族40.高山族41.鄂温克族42.俄罗斯族43.鄂伦春族44.独龙族45.东乡族46.侗族47.德昂族48.傣族49.达斡尔族50.朝鲜族51.布依族52.布朗族53.保安族54.白族55.阿昌族56.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