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 那个季节雨水多

    春天

  • 雨水后面是什么节气

      惊蛰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雨水节气,雨水是什么意思,雨水代表什么

      随便搜就能查到答案啊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 重阳节那天是什么季节

      秋天 【九月九日】

  • 24节气雨水人们会干些什么

      四季24节气平均起秋6节气别立秋处暑白露秋寒露霜降     "立秋凉风至"明确立秋与凉联系起见立秋凉爽秋季始   立秋二十四节气第13节气每8月7或8视太阳达黄经135°立秋秋指暑凉意味着秋始立秋节江淮带气仍十炎热   根据平均温度划季节标准必须5平均温度22℃才算秋按照标准江淮区般9月旬才进入秋立秋虽暑气难消秋虎余威总趋势气逐渐凉爽气温较差逐渐明显往往白热夜晚却比较凉爽   秋含义实际庄稼快熟意思立秋我南部区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稻、夏玉米进入灌浆熟阶段华南东部西部抗旱、防洪任务仍十艰巨立秋华南令虽仍属盛夏"立秋十遍黄"金色"秋"要     处暑二十四节气第14节气处意思处暑即暑气至止处暑炎热夏季要气温始逐渐降雨量渐少     般规律江淮区各差异份处暑期间气炎热程度比夏更甚现俗称秋虎气江淮带区处暑解释处暑故提醒百姓既要注意防暑北昼夜温差逐步增早晚要适添加衣物防止冒     昼暖夜凉条件农作物体内干物质制造积累十利庄稼熟较快民间处暑禾田连夜变说所提醒农民朋友根据气变化适安排田间农事     白露   每9月7或8白露节气顾名思意白露气温渐凉夜草木见白色露水意思   据我古籍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白气候规律说白露节凉爽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都、贵阳西平均气温降22℃始金色秋季炎夏已逝暑气渐消我部区高气爽云淡风轻春夏辛勤劳作经历风风雨雨送走高温酷暑迎气候宜收获季节叫格外欣喜   俗说:白露秋夜夜冷夜夏季风逐渐冬季风所代替吹偏北风冷空气南逐渐频繁加太阳直射面位置南移北半球照间变短照强度减弱夜间晴朗少云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降速度逐渐加快   白露收获季节播种季节富饶辽阔东北平原始收获谷、豆高粱华北区秋收作物熟江南北棉花吐絮进入全面批采收季节西北、东北区冬麦始播种华北秋种即始应抓紧做送肥、耕、防治害虫等准备工作黄淮区、江淮及南区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即抽穗都要抓紧目前气温较高利机浅水勤灌待灌浆完排水落干促进早熟遇低温阴雨要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秋茶采制同要注意防治叶蝉危害   白露我部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华北区9月份降水量般8月份1/41/3黄淮海流域区半份现夏秋连旱冬麦适播种主要威胁华南西南区白露却秋雨绵绵平均每2-3雨四川盆甚至雨节秋雨秋作物熟收获十利     秋表征季节变化节气秋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南区候温普遍降至22℃进入凉爽秋

  • 桃花开的时候 是什么季节??

      惊蛰(insects awaken)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惊蛰”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每年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余下全文>>

  • 小暑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小暑节气是怎么来的

      小暑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小暑节气是怎么来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 大暑之后是什么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狮子的繁殖季节是什么时候

      狮群中的母狮可能会在任何时候进入婚配状态,而且母狮们这点上总有同步性,这种奇特有趣的现象科学家们还没能透彻了解其背后的机制。不过这保证了狮群中的孩子们年龄基本相当,每个妈妈都能给不同的孩子哺乳,当有些妈妈出去捕猎,剩下的妈妈就会义不容辞地担当所有孩子的保姆。

  • 立冬前面是什么节气

      是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