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白族的传统节日

  • 瑶族,苗族,傣族,白族,彝族,藏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可用“丰富多彩”来形容,摘录如下,供你参考: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每年夏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贵州彝族地区也有于六月初六举行。有关这个古老的节日的来源,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传说。其中较普遍的一种传说是:唐代南诏王皮罗阁欲吞并其他五诏,以夏历六月二十四祭祖为名,召各诏诏主前来祭祖,预先建松明楼阴谋杀害他们。嶝赕诏主妻慈善(白节、柏节)夫人劝其夫勿去,不听,不得已以金镯戴其夫臂上。届时诸诏主果真被皮逻阁以火焚楼烧死。待五诏主夫人前来收尸时,惟慈善夫人因镯独辨其夫尸骨归而葬之,后皮逻阁强娶慈善为妻,她守城抵抗,因食尽自杀。有说在六月二十四日,慈善夫人烧起松枝火把照着亡夫的灵魂回家;也有说慈善夫人与皮逻阁大战,她号召人民把无数火把捆在羊角上,驱使羊群乱窜,满山火把,吓得南诏将士魂不附体,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自后人们为纪念这个悲壮的历史事件,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就燃起松枝火把。但在四川凉山地区,又有传说古时天上有个大力士斯热阿比,他听说人间有个大力士阿提拉八,就到人间与阿提拉八比赛摔跤,结果斯热阿比失败。回奏天神后,天神就遣害虫到人间糟踏庄稼,阿提拉八在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号召人们燃起松枝火把驱虫,结果战胜了天神。这些传说和神话,反映了彝族先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反抗精神。   由于彝族分布较广,因此火把节的仪式和内容各地不尽一致。四川凉山,届时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晚间多以村寨为单位,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以祛灾祈福。然后,相聚一块烧起篝火,老年人教育大家放牧时,要防止牲畜践踏庄稼,话毕开怀饮酒,欢喜若狂,青年男女翩翩起舞,尽情欢唱,以预祝人畜平安,庄稼丰收。云南巍山彝族,届时每户人家都要在门口竖起一个小火把,村村寨寨还要在广场上竖起一个大火把,到夜晚火把熊熊燃烧,互相饮宴、赛马,并用松脂撒火把上,发出耀眼火花,电含有消灾祝福之意。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节日那天彝族男女都穿盛装;尽情跳舞唱歌,还燃火把举行摔跤、斗牛等游乐,云南武定和禄劝等地,人们在这天要举行赛马、打秋千、射箭等活动,并插火把于田埂之上,青年男女歌舞达旦。贵州彝族群众,节日晚上,家家点燃火把,一些人手持火把在村寨周围游行,并到田边、地头进行象征性的驱虫活动。   除共同性的火把节外,各地还有一些地区性的传统节日,如川、滇大小凉山及滇东北、贵州某些彝族地区的年节,云南大理地区彝族的“拜本主会”,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的“密枝节”,等等。   相传历史上彝族一年为十个月,因此彝族传统过年日期与汉族的不同,后因受汉族的影响,大部分彝族地区都在夏历正月过春节,只在川、滇大小凉山及滇东北、贵州某些彝族地区,还一直保留着传统的年节。在凉山称“彝族年”,滇东北、贵州称“冬月年”。1950年前,凉山彝族年没有固定的日子,各地亦不统一。一般是以村寨为单位,在秋收后某一个月的下半月,由巫师毕摩选择吉日举行。如去年获得好收成,则这天便作为吉日继续沿用,否则,再由毕摩另行选定。过年时,凉山一般人户都要打牲畜献祭灵牌,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盛装宴饮欢度。但曲诺、阿加等级的人户,届时必须向主子送半边猪头,以表示人身隶属关系,即使主子住处很远,也不能豁免。在滇东北和贵州某些地区,彝族于夏历六月,还有过“小年”的习惯。   云南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等地彝族的“密枝节”,于每年夏历十二月初十举行。“密枝”系当地各村寨一片茂盛的树林,为人们崇拜的神树,同时各村寨男子杀绵羊前往林中祭祀,由巫师诵经祈祷庄稼丰收,人们还上山赶雀,青年男女并举行各种文娱活动。此外,在云南楚雄小黑箐梁子彝......余下全文>>

  • 藏族,白族,傈僳族,彝族,苗族,回族,壮族它们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庆祝?

      傈僳族→_→阔时节

  • 白族爱过什么节日

      据我观察,大理州白族最喜欢的节日是大理州白族民族节——三月街。而且农历三月十五日为期5天的三月街,有“千年赶一街,一街赶一年”的美誉,从南诏时期到大理国时期,是整个西南地区、南亚、东南亚的集市,缅甸的玉器,以及热带水果,本土的鹤庆县银器和酒、洱源县的梅子腌制品、弥渡县的卷蹄、永平县的黄焖鸡等。每年三月街,大理古城、三月街及下关镇,都会人山人海,十分壮观!

  • 彝族七月火把节故事

      请问这是几百字的

  • 彝族,白族都有庆祝什么的习俗

      彝族的火把节: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白族三月节:古代亦称观音市或观音会,据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夏历三月举行,地点在大理城西苍山中和峰脚下。节日内容原是佛教庙会,举办隆重的讲经拜佛活动。是白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年在大理古城的中和峰麓,中溪河畔的空旷地上举行。每到“三月街”期间,远至千里,近到邻县的商人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交易。市场商品,从药材到食品、家具、牲畜,应有尽有,它是滇西商品交易的最大聚集地。

  • 汉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节庆活动   白族是最喜欢热闹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种节日不断,数量之多,不亚于中西节并重的香港。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 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 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 ,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必须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须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 。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 大理白族服饰的论文

      我会的哦,可以帮你

  • 传统节日有哪些传说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是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春节相关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百姓。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惊惶失色,狼狈而逃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噼里啪啦"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走亲访友。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

  • 彝族,白族,水族的民族节日有哪些

      【民族节日】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火把节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赛装节   赛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 与过去的赛装方式不同、现在,人们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于是,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山管边、青树下,老人们搭起无数帐棚,烹煮着食物,忠实地为自己的姑娘守护着服装。 赛装节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最早的时装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 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