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象征意义

  • 龙在中国有什么象征意义?

      对“龙”的象征意义历来有多种解释:一种观点是把龙看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子孙因而是龙的传人;另一种观点是把皇帝喻做真龙天子,龙的形象因而被当成为封建皇帝的象征。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处,但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地看待,才能准确把握“龙”的象征意义。     中华民族的子孙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古代图腾和传说。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和自己的氏族有一定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因而也被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龙是中国特有的图腾崇拜的产物。据考古研究,以蛇身、马头、鹿角、鹰爪、鱼鳞等附和升华而成的龙图腾,是远古以来以蛇为图腾的华夏族,在与周边各种以马、鹿、羊、鹰等为图腾的各少数民族部落长期融合而形成的共有图腾。在上古时代,龙就已经浓缩、沉积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期望信仰,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图腾。随着历史的进展,龙不断地演变和升华为一种共同观念和意识形态,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龙象征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也就和龙联系在一起。于是,围绕龙产生了“感天而生”的传说,黄帝、炎帝、尧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成了龙的化身,这样说来,中华民族的子孙就成了龙的传人。     至于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又是怎样与皇帝结下缘而变成封建专制皇帝的象征呢?这固然与通天神兽的龙作为神的助手而被先民们崇拜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宗法制的社会,家即是国,国即是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把国家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龙又作为中华民族和古代中国的象征,因而在专制主义封建社会中,自秦始皇被称为“祖龙”,汉初刘邦时“龙”正式作为皇帝的代称出现后,历代帝王都认为“龙为君像”,于是他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代表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把自己开始称为“真龙天子”,龙的形象便因此成为了皇帝的代表和象征。随即一些带龙字的词汇也逐渐成为皇帝的专指词汇,如帝王未即位或在民间时(多指开国之君)称“龙潜”,新王朝创立称“龙兴”,皇帝即位称为“龙飞”,皇帝的容貌称“龙颜”,皇帝死亡称“龙驭宾天”,即乘龙升天。还有一些帝王热衷于以龙为年号,据研究者统计,在中国历史上,以龙字作年号的君王大约不下20位。     为加强专制统治,确保自己的权威不受到挑战,帝王们另外还挖掘龙的利用价值,最突出的表现为对龙纹的把持和垄断上,集中地体现在对带有龙形象的服饰的使用上,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这样的服饰,任何其他人随意的使用都被认为是僭越行为,至于对龙的不敬言行,更是被视为对君主和专制皇权的冒犯,这就是被韩非子神化的所谓的“逆鳞”。明清以降,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皇权政治极度膨胀,达到鼎盛,封建帝王的猜忌心极强,对皇权有意无意的冒犯都是犯龙鳞的行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血案和文字狱之类的思想文化专制行为。这样龙的形象日益变成为封建专制皇帝的象征。     好在“龙”并不能为专制君主帮什么忙,随着农民革命的的熊熊烈焰,“真龙天子”不断被否定,到近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后,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终被推翻了,龙的形象也失去了作为封建专制皇帝的象征意义,重新变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 龙在中国民俗中有哪些象征意义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人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龙,在中国与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联系。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全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 龙与皇权挂钩的历史也很久远,从黄帝时就开始 了。 在传说时代,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首山的铜,然后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嗤尤的辉煌胜利。过了一段日子,鼎终于铸完了,黄帝专门在荆山举行了一个庆功大典来庆祝巨鼎铸成。应邀出度典礼的不仅有各路神灵,而且还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黄帝铸的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时辰一到,大概还是皇帝亲自揭幕,只见一只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铜鼎闪着耀眼的金光呈现于神、人之前,众人啧啧称羡,上前细看,鼎身刻着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周围是四方鬼神和各种珍禽异兽,可谓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正当众人众神怀着崇敬的心情欣赏巨鼎和上面的图案时,忽然天空中浓云密布,挡住了阳光,天色很快阴暗下来,大家都以为要下雨了,谁知一道金光穿透浓云,一条披着金甲的神龙破云而来,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云中,脑袋靠在宝鼎上,长长的龙须顺着鼎足垂到地面。黄帝明白这是自己完成了人间的使命,上天派神龙来接他上天了,他纵身一跃,跨上龙背,飞回天庭。人间百姓舍不得放黄帝这样贤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伙儿扯着龙须不让走,结果扯落了好多龙须,黄帝和神龙还是走了。据说这龙须落在地上,便生出许多细小修长的小草,人们以后就把这草叫做“龙须草”了。 传说时代的著名君主,大都与龙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渊源关系。尧在位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大洪荒,到处是洪水泛滥,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鲧去治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堵”的办法治水,劳而无功,被愤怒的天帝杀死在羽山,而烛龙刚好是这里的守护神。羽山这地主阳光照不到,常年靠烛龙嘴里含着的一支蜡烛照明,因而鲧的遗体三年不腐。天帝惟恐鲧会复生找自己报复扯皮,真实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个名叫“吴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着宝刀下界啐鲧之尸,当吴刀剖开鲧的肚腹时,突然从里边咎出一条虬龙,长着一对尖而锋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腾跳跃了几下,顿时成了一条大龙,它就是鲧的儿子--禹。说也奇怪,禹出生之后,鲧的身子就滚下羽渊,化成了一条蛟龙,时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 禹继承父志,终于降服了洪水,获得了万民的敬仰,后来,年迈的舜顺乎民意,把王位禅让给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开国君主,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龙天子”的历史依据之一。 龙的另一个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称为“龙”。当年诸葛亮葛孔明在南阳躬耕陇亩尚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号卧龙先生,意思是空有鸿鹄之三志而怀才不遇。 在汉语中,龙、虫是相对的,虫者何物,蛇也。蛇又称长虫,随处可......余下全文>>

  • 龙在中国有那些象征意义

      对“龙”的象征意义历来有多种解释:一种观点是把龙看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子孙因而是龙的传人;另一种观点是把皇帝喻做真龙天子,龙的形象因而被当成为封建皇帝的象征。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处,但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地看待,才能准确把握“龙”的象征意义。     中华民族的子孙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古代图腾和传说。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和自己的氏族有一定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因而也被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龙是中国特有的图腾崇拜的产物。据考古研究,以蛇身、马头、鹿角、鹰爪、鱼鳞等附和升华而成的龙图腾,是远古以来以蛇为图腾的华夏族,在与周边各种以马、鹿、羊、鹰等为图腾的各少数民族部落长期融合而形成的共有图腾。在上古时代,龙就已经浓缩、沉积着人们的思想感情、期望信仰,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图腾。随着历史的进展,龙不断地演变和升华为一种共同观念和意识形态,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龙象征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也就和龙联系在一起。于是,围绕龙产生了“感天而生”的传说,黄帝、炎帝、尧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成了龙的化身,这样说来,中华民族的子孙就成了龙的传人。     至于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又是怎样与皇帝结下缘而变成封建专制皇帝的象征呢?这固然与通天神兽的龙作为神的助手而被先民们崇拜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皇权的特点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宗法制的社会,家即是国,国即是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把国家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龙又作为中华民族和古代中国的象征,因而在专制主义封建社会中,自秦始皇被称为“祖龙”,汉初刘邦时“龙”正式作为皇帝的代称出现后,历代帝王都认为“龙为君像”,于是他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代表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把自己开始称为“真龙天子”,龙的形象便因此成为了皇帝的代表和象征。随即一些带龙字的词汇也逐渐成为皇帝的专指词汇,如帝王未即位或在民间时(多指开国之君)称“龙潜”,新王朝创立称“龙兴”,皇帝即位称为“龙飞”,皇帝的容貌称“龙颜”,皇帝死亡称“龙驭宾天”,即乘龙升天。还有一些帝王热衷于以龙为年号,据研究者统计,在中国历史上,以龙字作年号的君王大约不下20位。     为加强专制统治,确保自己的权威不受到挑战,帝王们另外还挖掘龙的利用价值,最突出的表现为对龙纹的把持和垄断上,集中地体现在对带有龙形象的服饰的使用上,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这样的服饰,任何其他人随意的使用都被认为是僭越行为,至于对龙的不敬言行,更是被视为对君主和专制皇权的冒犯,这就是被韩非子神化的所谓的“逆鳞”。明清以降,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皇权政治极度膨胀,达到鼎盛,封建帝王的猜忌心极强,对皇权有意无意的冒犯都是犯龙鳞的行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血案和文字狱之类的思想文化专制行为。这样龙的形象日益变成为封建专制皇帝的象征。     好在“龙”并不能为专制君主帮什么忙,随着农民革命的的熊熊烈焰,“真龙天子”不断被否定,到近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生后,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终被推翻了,龙的形象也失去了作为封建专制皇帝的象征意义,重新变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参考资料:www.tzsy.cn/...8.html...余下全文>>

  • 桂花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桂稜是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宝树,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征。   国内国外还不约而同的把桂花看作高雅和荣誉的象征   桂花还是友谊与爱情的象征   桂花也曾被作为友好之物互相赠送   桂花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桂花树是贞洁、荣誉的象征   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桂花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

  • 牛的象征意义是?

      中国的牛象征着勤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忍辱负重     (但是一般指较为常见的南方水牛,黄牛是北方的工作奴,尽供农夫驱役,其实不管是什么牛,都应该是象征着勤劳。还有西藏有牦牛也属同志象征。     强壮和强大…等优良品性。

  • 兰花的象征意义

      孔子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所以,兰花所代表的就是淡泊和丹雅的品质,是君子的标榜。所以都以兰花来比喻君子。

  • 梨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啊?

      纯洁哀伤离别

  • 菊花代表什么象征意义?

      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联系。菊花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今日菊花仍然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菊花:清净、高洁、长寿 、吉祥 、我爱你、真情 ;如今在网络上,流行将人的肛门戏称为菊花. 菊花(红):喜恋 菊花(白):诚实君子 菊花(黄):失恋 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春菊:为爱情占卜 六月菊:别离 冬菊:别离 法国小菊:忍耐 瓜叶菊:快乐 波斯菊:野性美 大波斯菊:少女纯情 坚强 万寿菊:友情 矢车菊:纤细、优雅 麦秆菊:永恒的记忆、刻画在心 鳞托菊:永远的爱

  • 鱼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你有听过,丛林是狮子的,可在水里它是鱼的……   水中之王--鱼 可以像狮子那样 保护你 你不在水里 但你在鱼心里   我就是鱼,给你幸福的鱼。   所以,鱼象征着,你的幸福和快乐。   我会像狮子一样,保护你……

  • 火焰的心理象征意义

      火焰的心理象征意义:温暖、阳光、激情、鲜红的花,剧烈的斗争环境。     火焰huǒ yàn   基本解释厂   [flame] 火的灼热发光的气化部分     详细解释   1. 亦作“ 火炎 ”。亦作“ 火焰 ”。1.物体燃烧时所发的炽热的光华。   唐 柳宗元 《逐毕方文》:“各有攸宅兮,时阖而开;火炎为用兮,化食生财。”《元史·顺帝纪七》:“ 大名路 有星如火,从东南流,芒尾如曳彗,堕地有声,火焰蓬勃,久之乃息。” 瞿秋白 《关于俄罗斯和苏联文学的片断》:“火焰熠熠的飞涌,像火山似的。”   2. 喻红色的花苞。   唐 白居易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诗:“紫粉笔含尖火焰,红燕脂染小莲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3. 喻鲜红的光彩。   唐 鲍溶 《和淮南李相公夷简喜平淄青回军之作》:“天际兽旗摇火焰,日前鱼甲动金文。”   4. 喻激情。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八:“难道恋爱的火焰在她心头逐渐熄灭了么?”   5. 喻剧烈的斗争环境。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我们的党和军队是在群众中生了根的,是在长期革命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是有战斗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