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纲该不该劫

  • 晁盖劫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原题“吴用智取生辰纲”,叙述晁盖、吴用等草莽英雄与大名府军官杨志斗智斗勇的故事。   故事情节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 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自此,小说揭开了起义农民大规模联合反抗的序幕。 智取生辰纲八条好汉: 赤发鬼刘唐 托塔天王晁盖 智多星吴用 阮氏三雄: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 入云龙公孙胜 白日鼠白胜 此章可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可以说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他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他与兵士矛盾的激化构成了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军汉们只是些小人物,尚惧怕他的权威,不敢公开反抗,那么,他不注意协调好与老都管、虞候的关系,使得本来就对他心存鄙视的老都管公开抵制,这一矛盾的激化就是致命的了。它直接导致了军汉们不听杨志的打骂(有人撑腰嘛),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松林里休息。这样,杨志一行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不免失败。 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了半天路的杨志一行会口渴,于是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当杨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时,晁盖等人出现了,但他们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处在了暗处,同时为后面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然后,由白胜挑着满桶诱人的白酒(此时尚是好酒)走上了山岗。果然,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受到杨志的阻拦,怀疑里面有蒙汗药。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而白胜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这样一做戏,杨志也不由得有点相信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买。但白胜又一次欲擒故纵,一个劲儿不卖,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全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在这段文字中,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紧张地进行中,但并不是明刀明枪,自始至终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因为我们无从知道那几个贩枣子的客人就是晁盖等人,而他们之间的斗争也被表面上的“兵士买酒”和“杨志阻止喝酒”的争斗所遮盖。杨志处在不听话的想喝酒的军汉们和一心想引诱他们喝酒的晁盖等人中间,虽然小心谨慎,却也是疲于应付。更重要的是,晁盖等人“计”高一筹,无论杨志怎么猜测,怎么提防,他们都好像全然了解杨志的心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而且事事走在了前边。

  • 吴用怎么智劫生辰纲?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付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 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 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什么东西?” 那汉子应道:“是白酒。” 众军道:“挑往那里去?” 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 那汉子道:“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 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 众军道:“买碗酒吃。” 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 众军道:“没事又来鸟乱!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 杨志道:“你这村鸟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 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 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 们做甚么闹?” 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个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 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 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 想酒来解渴,既是他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 这七个客人道:“你这鸟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yA。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不 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要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要紧?我们自有瓢在这里。”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你多少价钱?” 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去,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 “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噪!”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 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 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 处。老爷方便!” 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 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 “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 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 众军健听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 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 那汉道:“不卖了!休缠!” 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 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 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 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 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 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 众军谢道:“甚么道理!” 客人道:“休要相谢。都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 众军谢了。 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 杨志那里肯吃。 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 两个虞候各吃一瓢。 众军汉一发上。 那桶酒登时吃尽了。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么热,二乃口渴难煞,拿起来,只吃了 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了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 半贯钱罢。” 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 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傍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 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 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去了。杨志口里只 是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个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 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这七个。 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 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 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 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 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 吴用等人该不该取生辰纲

      无道昏君,彼可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 智取生辰纲的 原文 翻译

      白话小说,不用翻译 本文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侯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节选部分,通过成功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4)叙述方式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痕迹。而《智取生辰纲》一文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

  • 杨志是怎样押送生辰纲的?

      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俊杨令公之孙曾应试过武举,做过殿司制使官。因皇帝要造万岁山,他被差派押送花石纲,不料在黄河船翻,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原复命,只得逃往他处避难。后听说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准备了一担钱物,回京活动,以图复职。路过梁山泊(时首领王伦),留其入伙,不肯落草。回到东京(开封)买上求下钱财使尽非但没能恢复原先官职,反被高大尉逐出殿帅府。在穷困潦倒、生活无着之际,他不得不出卖祖传宝刀,不意又杀死了破落户无赖牛二,被发配大名府。受到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赏识,为服众人,经过比武,他被任做管军提辖使。时逢端午,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议计于蔡京(梁中书之岳父时为大师。)六月十五日生辰之时,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往东京庆寿。鉴于上年送寿礼不到半路被强人劫去的教训,决定选派武艺高强,又是心腹之人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而且许愿:"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杨志对梁中书的信任,十分感激。他主动分析了"今岁盗贼又多""沿途强人出没"的情况,不同意梁中书的"公开武力押送方案",提出了伪装客商、掩人耳目、暗地偷运的对策,颇得梁中书赞赏。节选的这篇课文,就是从这里讲下去的。

  • 水浒传花石纲和生辰纲它们指的是什么

      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纲”的第2条释义:唐、宋时成批运输的货物的组织。如“盐纲”、“茶纲”、“花石纲”等。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话说当时公孙胜正在阁儿里对晁盖说这蔡京的生辰纲乃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 智取生辰纲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出计谋的是参与人员:,,,,,,,。

  • 智劫生辰纲中晁盖等人是如何脱险的

      他们在酒里面下药,用计诱惑杨志等人喝下了药的酒,然后拿了钱就走人

  •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

      智取生辰纲故事梗概(简介) 北宋末年,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 为讨好权臣蔡京, 民脂作生辰纲献京. 三都捕快何涛受委任护送生辰纲顺利通过配州, 杨志负责押送. 刘唐饱受贪官迫害, 遂联同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白胜等智劫梁中书向京贺寿的生辰纲.志在押运途中, 步步为营, 但终为盖等人所算, 于黄坭岗被迷倒, 尽失生辰纲. 黄坭岗为涛所管辖, 涛被责失职, 惨遭受刺青之刑并被判监, 幸得其属下求情得免入狱. 涛奉命追查, 胜将所分获之生辰纲财物带回家时为涛之弟何清所见, 清告密于其兄. 涛将胜擒获, 在严刑迫供下, 胜供出盖等人. 涛率领雷、朱二人及一众官差往盖家捉拿盖等人. 余众获宋江通报, 乘夜渡江上梁山.

  • 杨志如何丢了生辰纲

      杨志出身世家,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将的后人。但在《水浒》中,杨志是个运气差到家的人。在花石纲事件中,正如高俅所言“…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在杨志卖刀东京杀死泼皮牛二之后,被发配到大名府,好在留守梁中书以前在东京认识杨志,提拔他做了提辖,并委以重任---给蔡京送生辰纲,而且梁中书许诺事成之后“我写书呈,重重保你,受道诰命回来”。   生辰纲押送失败的首要原因其实是在梁中书身上。梁中书大胆启用杨志这样一个有前科的人押送生辰纲无疑是敢于使用人才的表现,但梁中书将价值十万贯的生辰纲交给杨志毕竟有点儿放心不下,于是才找理由派蔡京府中的老都管和两个虞候随行,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虽然杨志力争获得了整个队伍的指挥权,但仍有掣肘之人。正如唐朝时的宦官监军制度,关键时候是会起相反作用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一点梁中书没有把握住,为生辰纲埋下了祸根。   我们看到,运送生辰纲的队伍是不团结的,而杨志虽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却不善于做团结工作。对士兵非打即骂,既忽略他们的苦累,也没有象古代的名将那样与他们同甘共苦,所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畅杨志”;对老都管和两个虞候,杨志也一直没有处理好关系,虽然没有打骂,但没有尊重他们的面子,杨志以社会经验丰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而自负,而老都管依仗的是太师府的权势,也看不起杨志“…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   这样一支不团结的队伍,焉能完成押送生辰纲的重任?况且还有那么多惦记生辰纲的好汉们。   其实,杨志们的失败从一出大名府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