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生辰纲读后感

  • 杨志丢失生辰纲,会怎么办200字

      施耐庵写杨志,用了好几回,也算是作为重要人物推出了。金圣叹评《水浒》将杨志排入了上上人物,与关胜排在一起,用了“写来是旧家子弟”。可是我看来他无论如何比不上鲁达,鲁达成了鲁智深,偷了李忠、周通的金银酒器从后山逃走,人们也觉得他十分可爱。到了二龙山珠宝寺,鲁智深坐了头把交椅,接下去才是杨志。这不但因为进山门晚一步,就是人格魅力他比鲁智深也要差了一截。   杨志是有前科的,他在太湖失陷花石纲,只好杨志押运“花石纲”进京,在黄河里遭风浪翻了船,难以回京复任,只好逃走避难。后来,朝廷大赦罪犯,杨志就想到东京走门子,为此还不知从哪作弄来了一担财物——他心中一味想着为赵家效忠。   宋朝是赵家天下,为赵家效忠倒还勉强说得过去。到了押解生辰纲,就纯粹是为梁中书效忠了。   所谓“纲”就是成群结队的人押送货物。不义之财,天下好汉都在觊觎,人结得再多,也比不过天下好汉,晃盖不在黄泥冈夺取,生辰纲也是必失无疑。杨志自己对此也是有充分认识的“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便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枉结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但他到底还是去了。   虽说生辰纲必失无疑,但它的最后失落在黄泥冈也有其必然的原因。   先说说杨志自己也看到了的。   梁中书派杨志押送,其实并不完全放心,不然也不会叫奶公谢都管并两个虞侯一起跟去了。这当然会影响杨志的统一指挥。杨志一听就回绝了,“……倘或路上与小人别拗起来,杨志如何敢和他争执得?若误了大事时,杨志那其间如何分说?”可是他没有坚持到底。梁中书一句“我叫他三个都听你提调便了”,杨志就无话可说,愿意承押解生辰纲了。杨志也不想想,这又太师门下的人就这么好提调?结果,一个奶公,两个虞侯,一上路就在这伙人中不断起破坏性作用,最后在饮不饮酒上与杨志“别拗起来”,直接导致了生辰纲被劫。   有老都管和两个虞侯,生辰纲危险了。   此外,杨志的运输工具不行。梁中书原先倒是主张用:“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杨志却主张“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馀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这样真的方好?你这样扮做客商就能瞒过天下好汉?梁中书的办法倒有合理之处。读过金庸《碧血剑》都知道,袁承志要押解财宝上北京,他故意向各路绿林好汉炫耀,目的是为了挑起他们的内讧。生辰纲的财宝这么重,不用车而用肩挑,路途又这么遥远,人力受得了吗?杨志不懂人性化管理,这就成了杨志失陷生辰纲的根本原因。   生辰纲上路了,藤条是杨志管理的主要工具,并辅之以腰刀、扑刀。打骂成了家常便饭,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这样,生辰纲非失不可!   大家都知道汉代的飞将军李广,却鲜有人知道与他齐名的有一个程不识。李广带兵“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卫”。程不识却“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自便”。然匈奴畏广,士卒多乐从,而苦程不识。在我看来,李广的部队冲锋陷阵一定比程不识的更勇敢,可是碰到晚上匈奴来动营一定抵挡不住;反过来,程不识的部队冲锋陷阵却没比不上李家军,匈奴人想乘夜动营却万万没有门。对此,司马迁曾有精当的评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当然,没有李广这样的人格魅力,就不能乱学李广,不然非覆亡不可。   再回过头来说杨志,他初次带领这支临时抽调的队伍,根本没有在十一个“厢禁军”中取得威信。你杨志武艺高强,那关我什么事?你又没有给过我们什么恩惠。为了活命,没办法,只好挑担就是了。你手中拿着藤条,我们与你有什么好说的。因此一路上只好与老都管和两个虞侯嘀咕。天越来越热了,杨志却根本不知体恤士卒,索性乘热而行。士卒们就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都是一般皮肉?话说得真令人动情。杨志为了效忠梁中书,却不把士座当人!你手中拿着藤条,谁来向你诉苦?在愤恨还是积在心中。既然心中有恨,总有一天是会发泄出来的。   这个发泄的地点就是黄泥冈。那天,“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十四个人都睡倒了。打这个起来,那个睡倒。大家都是人啊!这时,老都管和两个虞侯的影响也发军出来了。大家都说走不动了。老都管还说:“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这时老都管的话倒体现出人性来。   这许多因素凑成,杨志注定要丢失这批不义之财了。别说是智多星定下的计策,就是鲁智深来了也能得手。   还有一点要补说一下。杨志也是人,他到底也喝了“一半的酒”。你杨志口渴了,想想别人也会口渴。一开始就这么想,或许杨志押着生辰纲还能多走一程。   金圣叹评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真的是将门之后会不知道体恤士兵的道理?孙膑吴起齐名,兵家称吴子。史马迁在《孙子吴起列传》中写道,吴起带兵,就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所以士卒都愿意效力。   大家都知道汉代的飞将军李广,却鲜有人知道与他齐名的有一个程不识。李广带兵“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卫”。程不识却“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自便”。然匈奴畏广,士卒多乐从,而苦程不识。在我看来,李广的部队冲锋陷阵一定比程不识的更勇敢,可是碰到晚上匈奴来动营一定抵挡不住;反过来,程不识的部队冲锋陷阵却没比不上李家军,匈奴人想乘夜动营却万万没有门。对此,司马迁曾有精当的评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当然,没有李广这样的人格魅力,就不能乱学李广,不然非覆亡不可。   宗泽有首诗“”,他看到士兵赤脚过河也心中不忍。他的学生岳爷爷也知道为将之道“仁信智勇严缺一不可”,仁是放在第一位的,严却放在最后一位。再不然大家可以到象山石浦去看一处摩崖石刻,“视卒当如婴儿”,不但要爱兵如子,还要当作婴儿一样,冷暖饮食都要管到。施耐庵把杨志作为世家子弟来写,可他不知道为将之道,不懂人性化管理。你用藤条,别人就服了吗?   现在,只注重工人效率的泰勒制早已成为历史。发达国家的一些管理者也明白了人性化管理的道理。也因此尝到了甜头。有报道说,韦普公司,因为人性化管理,企业也因此有了凝聚力。有次要大幅裁员,一位女工程师也在其列。主管通知她一个月离开。这一个月中这位工程师照样尽心尽力。最后一天还是夜班,她毫无怨言,工作到下班时间。   管理是这样,处理社会上的其他事又何尝不是。

  • 从生辰纲的下落看《水浒传》读后感

      被迫落草   杨志投奔梁山途中,在操刀鬼曹正的酒店吃酒,结识了曹正。曹正建议他到青州二龙山入伙。他前去二龙山,途中又遇到花和尚鲁智深,得知二龙山寨主邓龙不肯收留外客,便折返曹正店中,商讨对策。   高虎饰演的杨志 (48张)   曹正用计,协助鲁智深、杨志杀死邓龙,夺取二龙山。杨志便与鲁智深一同做了山寨之主。[6] 后来,行者武松也到二龙山入伙。[7]   双鞭呼延灼征讨梁山失利,败逃到青州,为慕容知府征剿桃花山。桃花山头领李忠、周通派人向二龙山求救。杨志与鲁智深、武松一同前去救援,并与呼延灼大战四十余合,不分胜败。这时,白虎山头领孔明、孔亮率军进犯青州。呼延灼闻讯,连夜回军,并生擒孔明。孔亮大败而逃,途中又遇到率部回山的杨志等人。[8]   鲁智深欲聚集三山兵马,一同攻打青州。但杨志却认为三山兵马不足以攻破青州,建议请梁山出兵援助。孔亮星夜赶赴梁山求援。宋江率军下山,会合三山头领,降服呼延灼,合力攻破青州城。杨志便与鲁智深、武松等人一同加入梁山。[9]

  •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

      读《智取生辰纲》有感   读完《智取生辰纲》,自己有很大的感触,一个如此简单的雕虫小技,却让小心翼翼的“青面兽”杨志防不胜防。杨志早知此为贼人出没的高发地段与蒙汗药的陈词滥调,他为何仍难逃命运的嘲弄?!   杨志无疑是一个抗争者的形象。据说是杨家将后代的他本该有一番英勇悍将的精明强干的气魄,结果他一出场不久就遭遇被迫卖掉家传宝刀的窘境,更不幸的是他卖刀不成还惹火烧身。很明显的是作者在他上梁山之前,将坚持不懈地贯彻他怀才不遇且灾祸不断的命运。而杨志受命押运生辰纲一事,对于一直处于人生低潮期的他,当然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因此,他将牢牢抓住此次命运转折的机会便顺理成章。   而杨志对于此事的过于看重,在我看来,正是导致他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征。杨志拥有名门之后的身份,必然具有名门之后的傲气与自负,但残酷的命运却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所以这种身份对于他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也必然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一个名门之后是有义务维护自己祖宗的名节和声望的。而杨志深受其害,我认为他之所以脾气暴躁恰好是拜内心中长期的压抑所赐。而押运生辰纲又是自己能否飞黄腾达的关键,这也让他变得更加浮躁。综上所述,急切的光宗耀祖的压力,让杨志必然地对事谨小慎微但同时又对人蛮横粗暴。我们今天可以说,杨志是不善于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的,众人并不赞同和拥护他。紧张与压力向来是最消磨人心的,我们可以看见,提心吊胆的他在众人异口同声的抱怨声与老天嘲弄般的的炎热天气中渐渐丧失了警惕。这种警惕的丧失其实也是过度谨慎的结果——长期绷紧的神经正如绷紧的橡皮筋是很难再有张力的,于是一个雕虫小技就让杨志卸下了武装。   真不知他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又回天乏术时是什么感受。不过,我认为生辰纲被劫并非因为智多星吴用的高明,只因杨志难以同命运抗争的无奈。

  • 关于智取生辰纲的赏析

      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可以说是处处小心,事事留意。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他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他与兵士矛盾的激化构成了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军汉们只是些小人物,尚惧怕他的权威,不敢公开反抗,那么,他不注意协调好与老都管、虞候的关系,使得本来就对他心存鄙视的老都管公开抵制,这一矛盾的激化就是致命的了。它直接导致了军汉们不听杨志的打骂(有人撑腰嘛),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松林里休息。这样,杨志一行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不免失败。 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了半天路的杨志一行会口渴,于是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当杨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时,晁盖等人出现了,但他们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处在了暗处,同时为后面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然后,由白胜挑着满桶诱人的白酒(此时尚是好酒)走上了山岗。果然,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受到杨志的阻拦,怀疑里面有蒙汗药。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而白胜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这样一做戏,杨志也不由得有点相信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买。但白胜又一次欲擒故纵,一个劲儿不卖,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全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在这段文字中,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紧张地进行中,但并不是明刀明枪,自始至终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因为我们无从知道那几个贩枣子的客人就是晁盖等人,而他们之间的斗争也被表面上的“兵士买酒”和“杨志阻止喝酒”的争斗所遮盖。杨志处在不听话的想喝酒的军汉们和一心想引诱他们喝酒的晁盖等人中间,虽然小心谨慎,却也是疲于应付。更重要的是,晁盖等人“计”高一筹,无论杨志怎么猜测,怎么提防,他们都好像全然了解杨志的心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而且事事走在了前边。

  • 关于智取生辰纲的题

      其实结合《水浒》中其他描写杨志的章节,我们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 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 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 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 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 那么,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就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有了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从《水浒》对杨志的整体描写来看,杨志的性格经历了“失意——得志——幻灭”的发展历程。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应该说最初也是满怀抱负。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这是其人生的一个失意时期。但岂料却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只要他完成这个任务,前途就会一片光明,他的命运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也不远了。可是“福兮祸之所伏”,他太在乎这趟任务了,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这也有点“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所以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此就有点急功近利,有点急躁。而且太过小心时,脑筋就死板了,他一心怀疑蒙汗药已经下在酒里了,所以一直等到别人先喝过才允许兵士买,却忘了酒里可能本来就没有蒙汗药,而别的人虽能证明酒里没药,却未必清白。所以丢掉了生辰纲,自己的幻想也最终幻灭,不得不上梁山落草。

  •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生辰纲是什么

      古人成帮结队押送的东西,叫做纲. 生辰就是生日的意思. 那么在过生日时成帮结队押送的东西就叫做生辰纲了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纲”的第『2』条释义:唐、宋时成批运输的货物的组织。如“盐纲”“茶纲”“花石纲”。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就是一个打劫运输队的故事,所以就是这个意思了。 生辰纲就是成帮结队地运送贺寿的货物 水浒 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 智取生辰纲 原文译文

      智取生辰纲故事梗概(简介)   北宋末年,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 为讨好权臣蔡京, 民脂作生辰纲献京. 三都捕快何涛受委任护送生辰纲顺利通过配州, 杨志负责押送. 刘唐饱受贪官迫害, 遂联同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白胜等智劫梁中书向京贺寿的生辰纲.志在押运途中, 步步为营, 但终为盖等人所算, 于黄坭岗被迷倒, 尽失生辰纲. 黄坭岗为涛所管辖, 涛被责失职, 惨遭受刺青之刑并被判监, 幸得其属下求情得免入狱. 涛奉命追查, 胜将所分获之生辰纲财物带回家时为涛之弟何清所见, 清告密于其兄. 涛将胜擒获, 在严刑迫供下, 胜供出盖等人. 涛率领雷、朱二人及一众官差往盖家捉拿盖等人. 余众获宋江通报, 乘夜渡江上梁山.

  • 智取生辰纲为什么不用夺取生辰纲

      以吴用和晁盖他们的身手 是可以打败杨志一行人的 但是晁盖是个侠义心肠的人 他知道杨志只是为朝廷卖命 而不是有别的意思 他只是想截了梁中书的不义之财 所以不想伤害他 他在迷晕杨志一行人之后也没杀死他们啊 并且在后来武松带领杨志上梁山 表示欢迎 可见晁盖是一个恩怨分明 侠义心肠的人 再配上吴用的智慧 就很完美了

  • 生辰纲被劫的故事结局

      生辰纲被却走了,却生辰纲的人上了梁山

  • 作文《如果我来押送生辰纲》怎么写

      平时总是听人埋怨“早知道结果是这样,我就不…..。”“唉,千金难买早知道”就在常人极力想要预测将来,从而避开那些困难、失败、危险之时,这世上还有一类人早知道结果是这样却还是愿意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要追杀变法人士。其中谭嗣同提前得到消息,在得到消息   那一刻他就知道留下的结果等于死,但是他说如果变法一定要流血,那么从我开始吧。   贝加尔湖畔,昔日的友人前来劝说苏武归降匈奴,他在事变那一刻就知道自己的结果   是什么,也知道此刻的坚守意味着怎样的将来,但是他拄着掉光了毛的使节杖,没有说话。   曲折的山路上西西弗用他粗糙的大手推着巨石,他早知道巨石推上山顶的结果是什么,但是他没有停…..   我们因为不知道命运的拐向,心怀希望所以有勇气去挑战,去面对。那么是什么让他   们在明知道结果是死亡,是十几年的囚牢,是无穷无尽的折磨时,还有勇气选择义无反顾呢。早知道结果是这样,但是因为抱负,因为责任,因为来自对命运的不屈服,让他们选择义无反顾,所以他们是英雄。   而我们这些普通人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吗?人生需要有坚定的信仰,让我们面对早   知道结果是这样的时候,有勇气选择不逃避不退后,从容的接受这些失败的命运。而是不是因为当我们面对早知道结果是这样时只懂得逃避,所以倒下的大桥无人站起来承担责任;你因为能早早的预见结果是承担法律的制裁,所以“岁月号”逃生率仅仅达到百分之三十七,因为船长早知道留在船上通知乘客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他早早的跑了。在人的一生中应该有许多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让人在面对早知道结果是失败,早知道结果是死亡时有勇气选择不退后,不逃避。   要知道“早知道结果是这样”,不仅仅可以用来诠释一时的失误带来的后悔,还可以用   来诠释一种坚守,一种勇气,一种人格魅力,而那些诠释这些奥义的人,我们称之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