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风俗习惯

  •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关系(细一点,百科上的不要) 为了完成地理作业。。

      西双版纳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满山遍野的绿色。花开四季,果结终年,秋天、冬天树木不落叶,只有在干季和雨季交替时,少许树木分批地换叶。第二感觉是:气候温和,找不到“冬天”的踪迹。有一位气候学家曾经对春夏秋冬作过这样的划分:月平均温度低于10℃的为冬季,月平均温度高于22℃为夏季,月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的为春秋季。西双版纳低海拔地区的月平均温度都在15℃左右。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没有冬天的乐土”。12月至2月,正是祖国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可是在西双版纳,人们还在澜沧江里游泳、捞青苔呢!   从地形环境来看,西双版纳北倚青藏商原,位居横断山脉尾稍、南濒浩翰的太平洋与印度洋交绥地带,冬夏为不同的海陆气团控制,形成与同纬度其它地区不可比拟有优越环境。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了以澜沧江为中心的,由北向南、由两面三刀翼向中心降而页部相对略低,具有缺口的似“马蹄形”地势,全州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为勐海县的桦竹梁子,海拔2429.7米,最低点在澜沧江与南腊河交汇点,海拔477米,相对高差1952.7米。这使得西双版纳成为寒气易进难出,没有台风肆虐的高原盆地,构成了独特的亚热带的环境条件。   从纬度位置来看,西双版纳属于太阳直射地区,入射角度高,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属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控制地区,故终年温暖,夏长无冬。4月至10月下旬气温在22°C以上,11月至次年三月为春秋季,气温在13°C——12°C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8°C——20°C,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地区间差异大。极端最高温达41°C,极端在最低温达-4.5°C,年温差为10°C左右,但日温差竟达18°C左右。全年日照时数1700——2300小时,全胆年辐射总量平均值达130.7千卡/CM2。   西双版纳给人的第三感觉是:湿度大。西双版纳的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至1900毫米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85%之间。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属于气候学上的两季地区,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   冬季北半球西风南移,因有青藏高原、横断山及其尾稍哀牢山、无量山等山脉的屏障作用,湿热而富含水汽的海洋气流从北部湾、孟加拉湾北上,受澜沧江水系引导、暖湿气团沿河谷深入到本区以北的内地,形成一个独特的热带湿润区而带来丰沛的雨水。因此比起同纬度东部地区冬季热量大,寒潮影响微弱;比起同纬度西部地区夏季雨水多,又不受台风影响。   西双版纳根据降雨量可分为干、湿两季。5-10月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气流深厚而稳定,降水频繁而集中,使天气阴沉多雨,温暖湿润,这段时间是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湿季期间,日照少,风速小,云雨多,气温高,忽雨忽睛,湿度很大。有时即使是在一、二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也是东边下雨西边晴;有时阳光灿烂,雾时间又会暴雨如注。11月-次年4月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西风南支流把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半岛北部等沙漠或大陆地区的干暖气流引导过来,使天气晴朗少雨,温度宜人,这段时间是旱季。虽然云雨少,光照强,但西双版纳雾浓露重。这里的雾从晚上开始升腾,到翌日中午才会消散,而且雾露的浓度比“雾都”重庆要大得多,这不仅提高了冷天的温度,也弥补了干季降水量的不足。   本区具有热带气候的面积为3452Km(平方千米),是我国大陆上热区面积最大的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州内各地垂直变化大,立体气候显着,形成丰富的小气候生境。为热带、亚热......余下全文>>

  • 纳西族有哪些民族特色?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宗教文化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   日常生活中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因为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

  •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骇西、香格里拉、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边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80人,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有支系摩梭人。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 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参考资料:百度

  • 纳西族分布在哪个地方

      主要分布在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即今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城区,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95%。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触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延续(2002年区县分设时,撤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改名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   其他,在昆明、迪庆州、四川、西藏、以及全国各地都有少量分布。

  •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正是春华秋实,一年辛勤劳动结出丰硕果实的季节。届时家家都要置办佳肴美酒,怀着丰收的喜悦,欢度佳节,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吃鸭子     我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都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买饼子,杀鸭子,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为了纪念以游村卖糖动员乡亲杀番鬼佬的卖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买饼子、杀鸭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     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吃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南瓜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场上藕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江浙一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     月圆人也圆     月饼传说小贴士     有人以为吃月饼和送月饼,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其实, 情况并非如此。初唐时,原来农历八月只有初一是节日,而无十五这个节日。相传,后来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这样民间才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     到了中唐,人们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楼观月,而当时还没有月饼出现。说到月饼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宋的时候。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那时的月饼与现代月饼亦大不相同,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比如,山西省介休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 月饼,等等。名......余下全文>>

  •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有什么习惯

  •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不是火神节。火神节是汉族民俗。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如下:  1、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  2、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3、棒棒会,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纳西族节日“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4、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从1987年起,每年农历2月8日的“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民族节日。  5、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种天灾。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6、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举,为期一至二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7、“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8、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习俗,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简介火神节:  农历正月初七日为火神节。火神是汉族传说中的司火之神,名祝融、回禄,又称火德星君。鲁西、鲁南菏泽、济宁等地一带有在火神节送火神的习俗。是日,家家都绑扎柴把,柴把内夹带鞭炮,上插火神牌位。入夜,后生辈齐集村头,高举柴把排成长列,点燃后奔跑着朝西南方向把"火神"送到原野或山上。火光辉映,鞭炮声声,远远望去宛若游龙,景像颇为壮观。据说送火神可保全年不发生火灾。

  • 回族人有哪些风俗习惯?

      历史上,回族人从出生时开始,就要请阿訇起回回名字,结婚时请阿訇证婚,死亡后请阿訇主持殡葬,各方面均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明代回族人的衣着已逐渐与汉人相同,使用了汉族的姓和名。明代晚期,回族人已经“士农工商通与汉人相同”,但是,在共同心理状态、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回族仍表现出自己的特点,被认为“同类则相遇亲厚”、“自守其国俗,终不肯变”。     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回族人,形成了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边疆,回族与当地民族杂居;在内地,回民多分布在沿水路和陆路交通线上;在农村,回民往往自成村落;在城镇,则多聚居关厢或若干条街巷。在室内正屋中,喜贴山水花卉画。但因为伊斯兰教反对任何偶像崇拜,故不挂人物像和动物图片,凡有眼睛的图像不能张贴。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禁忌不那么严格了。为了宗教活动和生活习俗上的便利,回民习惯在住地修建“礼拜寺”,明末清初则统称丁真寺,多围寺而居。     在饮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回族很讲究饮食卫生,注意淋浴和洗涤。平时洗脸、洗手,则用汤瓶,而不用脸盆。回族有两大节日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来源伊斯兰教。斋戒为穆斯林“五功”之一。开斋节即是斋戒期满的日子。一般在回历的第九个月举行斋戒、斋戒期满,十月一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回历的十二月十日举行。因为十二月十日是教徙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大家宰杀牛羊庆祝,聚餐联欢。

  • 巴基斯坦风俗习惯

      巴基斯坦风俗习惯 :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tiblic ofPakistan),简解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面积79.6万平方公里。人口1,103亿,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首都伊斯兰堡。1951年6月21日与我国建交。   巴基斯坦是穆斯林世界中伊斯兰教最盛行的国家之一,绝大部分人都信奉伊斯兰数,居民的生活习俗和饮食起居都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为国教。全国到处都是清真寺,其中以古城拉合尔的巴德夏希清真寺最著名,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是皈依伊斯兰教的蒙古族后裔巴布尔建立的莫卧尔王朝(公元1526一1858年)的建筑杰作。当时,莫卧尔王朝统治了次大陆,为穆斯林盛世时期,而伊斯兰教传入次大陆则始于公元711年。在巴基斯坦绝对禁止饮酒。在饭店里或商店里买不到任何酒,就连啤酒也是见不到的,酗酒闹事更是没有。   巴基斯但人很注重礼节,彼此见面时必须先要说:“阿斯兰姆阿莱古姆”,意即“真主保佑”。若久别重逢时,还常以拥抱为礼,他们的拥抱礼很独特,双方通常要头靠左边拥抱一次,再靠右边拥拇一次,再靠左边一次,如此三遍,毫不马虎。对久别相逢的挚友、贵宾或亲人,他们通常还给对方戴上花环。花环有的由鲜花制作,香气扑鼻;有的全由金箔或银箔编成,挂在胸前,闪烁生辉。见面时多以握手为礼,但男子见了女子不能握手,除非女子主动伸手,方可相握,也不要在公共场所碰到女人身体。对巴基斯坦人要称呼姓,并加上对方的头衔。通用乌尔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在巴基斯坦,按宗教信仰把穆斯林称作“多数民族”,而把占人口3%的印度教徙、基督教徒等称为“少数民族”。在巴基斯但,音乐也是为伊斯兰教服务的,各地部有大大小小的专业队伍,名叫“嘎瓦里”,以独唱、对唱、领唱并衬以伴唱的形式讴歌“真主”和先知先圣。巴基斯坦人禁止吃猪肉,他们喜欢牛肉、羊肉和鸡鸭。一般不抽烟,不喝酒,不让女性见客人,吃饭时只邀请男客而不请其夫人,即使你请了巴基斯但人和他的夫人吃饭,他的夫人也常常不参加。他们更不喜欢让女性就业。女性也很少会在街上行走,因而,购物也大都是男人办的事,很多传统食品是用手抓食,但须注意,只能用右手。从外表看来,这里真有一种“男人国”的感觉。青年的婚事都由双方父母作主,而且在结婚前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甚至,婚礼的宴席,也是男女分开的。   而且,男宾客和女宾客的入口,也各自分立,而成为男宾客围着新郎,女宾客围着新娘的状态。因此,男宾客根本就看不到新娘,女宾客也见不到新郎。至于商业宴请,则自然地变成清一色的男性了。不过,也有例外,留学欧美,或惯于和欧美商人交际的高级商人,或娶了白人为妻的高级商人等举行的宴请,就可以看到妇女了。所以,在从事商业接触时,必须了解这种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否则,难保不会因为芝麻小事,刺伤了对方的自尊心,而妨碍商务活动。处于管理部门的人,多是生长在上流社会的人,以留学欧美的居多。商业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处于经理职位以上的人。处于经理职位以下的人一般是不能作肯定的答复的。商谈是不可以用电话的,必须亲自访问对方,促膝而谈,才能有所进展,更须注意的是,口说无凭,因此,任何约定,都必须作成书面的字据。因为依照他们的习惯,连结婚时,都要订立契约,收取离婚保证金的。为了确定责任,留个书面证据十分重要。   商务活动,最好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受过教育,而被轻视。事实上,不少技术很优秀的工程师,因为英语讲得不太好而遭冷遇。巴基斯坦很久以来就以生意谈判苛劾而闻名。劈头就杀价40%作为见面礼,让人觉得此地的生意人似乎乐于谈判。然而在这个国家里,绝不能存心给生意人一点颜色看而停止谈判。必须耐心地与他们谈交情,才是生意成功的秘诀。在巴基斯坦办事,凡多都慢节奏,耐心行事。   巴基斯坦人97%以上是穆斯林,肉食来源主要是牛、羊、鸡。但宰杀时必须按教法规定念“真主至大”,按规定宰杀。当地人吃饭时往往同时喝凉水,饮食、饮水最好在饭店里。水要煮开后才喝,当地的蔬莱、水果相当丰富。   海关规定,人境禁止携酒、女性的裸体照片与黄色杂志。禁止携出佛像等重要文化财产及巴基斯坦货币。计程车要事先议价,对没有导游陪伴的游客会漫天要价。搭乘市内巴土对一般旅客来说甚难。饭店里租车比较贵,但安全。   当地的4~6月份是高温多雨的酷暑季节,活动完全停止。伊斯兰教的开斋节,是巴基斯坦人的主要节日之一,时间在伊斯兰教历太阴年的10月1日,其隆重热闹的程度类似我国汉族的春节。连续一个月之久的斋戒期间,生产力显著下降。   由于巴基期但人多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严忌男女当众拥抱或接吻,并认为当众接吻是一种罪恶,须罚款并坐牢一周。另外,女子在街上时,严禁眼皮乱转或“飞眼”,并禁忌别人为自己拍照,否则,将被视为犯有淫荡罪。巴基斯坦不仅不准外人给女子拍照,甚至,凡是有女子的地方,如村子、宅院、树林、河畔、小遣等处,都不准外人拍照。巴基斯坦人洗澡一般习惯用壶冲洗或淋浴,不洗盆池澡。他们认为盆池澡是不洁净的。   巴基斯坦人忌邮寄手帕给亲人,因为手帕是悲伤时擦眼泪用的东西。在巴基斯坦,被认为不祥的数字是13和420.海关免税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酒2瓶。本国货币出境限20Rupees,入境限80Rupees.外币入境不限,先申报数额,届时可如数携出。   巴基斯坦人口居世界第六位。人口密度旁遮普省最高,次为西北边疆省,俾路支省密度最低。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占人口总数的近30%。拥有移民420万(2000年)。   巴基斯坦政府按居民的宗教信仰,一般把穆斯林称做“多数民族”,而把仅占全国人3%的印度教徒、基督教徒和拜火教徒称为“少数民族”。这里的民族概念与中国有所不同。   【卡拉什人的风俗】   希腊人的后裔,约在公元前327年来到卡拉什山谷。在这条狭长的山谷里,卡拉什人现住在3个村庄里,房屋全由木头搭成,上面刻满了花纹,古色古香,房屋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衣装上,女人着黑袍、黑头巾,镶有玛瑙、纽扣,插着一根红色羽毛,冬夏如此。他们用杏子和桑葚酿酒。丘英斯节,庄严隆重,但只准男人参加,女人不能进去。卡拉什人如今仍信奉神和十二天使。   【真纳帽和面罩】   巴基斯坦男人除穿白色长裤和各式上衣外,冬天很多人戴一种称为“真纳帽”的皮帽。妇女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都穿宽大的长袍,在外出时戴上一种只在眼睛处留下几个小孔或者像针织的“网眼”的“面罩”。   【饮食风俗】   巴基斯坦人喜欢香辣食物。他们用胡椒、姜黄等做的咖喱制品闻名世界。巴基斯坦人不管荤菜、素菜,一律放入平底锅或高压锅中炖得烂熟,而不是炒菜。用右手抓着吃(认为左手是不洁的)是他们的习惯。主食是一种称为“查巴蹄”的小麦煎饼,平常有嚼槟榔的习惯。   【涂红新年】   新年这一天,巴基斯坦人总喜欢戴上红粉出门,见了亲友道“新喜”后,便相互将红粉涂在对方额头上,以表示幸运吉祥,谓“涂红新年”。   【常见疾病和医疗状况】   巴基斯坦的医疗状况较差,没有完整的医疗体系和医保制度。医院分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医院收费很低,主要面向普通市民,但环境较差,设备简陋,医疗水平低下;私立医院设备先进,医疗水平较高,但收费相对于当地人的平均收入来说比较昂贵。   由于当地的城市供水系统不健全,管道年久失修,长期缺水,污染严重,水质呈酸性,细菌含量过高,容易引发肠道疾病,不能直接饮用。城市因缺水问题导致绿化极低,空气粉尘含量大,苍蝇蚊子很多,再加上医疗体系的不健全,普通民众缺乏基本的卫生常识,易发生多种疾病,如肠胃病、霍乱、肺病、结核病、肝病以及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等。2006年初在北部也发现了几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政府为此在国际卫生组织的帮助下在首都伊斯兰堡建立了防止禽流感病毒的研究中心,并在各省建立了预警和初防机制。   【物价与供应】   卡拉奇各种常用物品供应充足,物价不高。巴货币名称为卢比,7.5卢比约合1元人民币, 60卢比约合1美元。短期访问,无须携带常用物品。   【交通与出行】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白天气温常年在30度以上;短途出行有出租车,长途出行有火车和飞机。有国航直达北京航班和巴航经停首都伊斯兰堡到达北京的航班;也可从卡拉奇乘机到伊斯兰堡转乘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航班到乌鲁木齐。从市内到机场最好乘坐安全性较好、装有无线对讲机的出租车。不要乘公共汽车和老旧的出租车,其安全性和舒适性都很差,没有空调。   【公众假期】   1.工作日和休息日   巴基斯坦政府部门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上班,周五下午休息,周六正常上班,周日继续休息。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一般为上午9点至下午3点。   2.公众假日   (1)开斋节(Eid-ul-Fitr),巴基斯坦最重要的节日,在每年的斋月之后,时间每年有变化,2003年是11月26-27日。   (2)Youm-e-Ashura(3月13-14日),俗称“赎罪节”。   (3)巴基斯坦国庆日(Pakistan Day),每年的3月23日。   (4)Eid Milad-un-Nabi(5月14日),先知穆罕默德生日。   (5)巴基斯坦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每年的8月14日。   (6)EID-ul-Azha,又称“古尔邦”节,2003年为2月12-13日。   (7)Birthday of Quaid-e-Azam,国父真纳生日,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