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习俗

  • 二十四个节气的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我省盆地处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盆地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川西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处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我省盆地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盆地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 处暑之后是什么节气

      二十四节气处暑之后的是白露啊,看视频才知道介绍什么食材的

  • 处暑后面是哪个节气

      立春 315° 2月3——5日 苗历偏月十六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 330° 2月18——20日 苗历一月一日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二十四节气   惊蛰 345° 3月5——7日 苗历一月十六日 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 0° 3月20——21日 苗历二月一日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 15° 4月4——6日 苗历二月十六日 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 30° 4月19——21日 苗历三月一日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 45° 5月5——7日 苗历三月十六日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 60° 5月20——22日 苗历四月一日 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 75° 6月5——7日 苗历四月十六日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 90° 6月21——22日 苗历五月一日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 105° 7月6——8日 苗历五月十六日 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 120° 7月22——24日 苗历六月一日 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 135°8月7——9日 苗历六月十六日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处暑 150° 8月22——24日 苗历七月一日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 165° 9月7——9日 苗历七月十六日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 180° 9月22——24日 苗历八月一日 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 195° 10月8——9日 苗历八月十六日 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霜降 210° 10月23——24日 苗历九月一日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 225° 11月7——8日 苗历九月十六日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 240° 11月22——23日 苗历十月一日 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   大雪 255° 12月6——8日 苗历十月十六日 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 270° 12月21——23日 苗历动月一日(苗历新年)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 285° 1月5——7日 苗历动月十六日 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 300° 1月20——21日 苗历偏月一日 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 大暑节气各地有哪些习俗

      大暑节气各地习俗   喝暑羊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大暑简介   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 处暑是几月几日,代表了什么?

      今年农历的处暑节气在阳历2013年8月23日,意指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为处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 小满的节气习俗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 藏族的习俗

      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食等习惯。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 小暑的时间代表什么还有大署,立署,处暑

      1、小暑在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表示天气开始炎热。 2、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表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3、立秋在8月7、8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表示秋季开始,天气开始逐渐凉爽。 4、处暑在每年8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50°时。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 关于节气的古诗

      有关24节气的古诗如下,望采纳:   立春   苏轼《惠嵩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雨水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惊蛰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   耕种从此起。     春分   徐铉《春分日》   仲春初四日,   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   晴天断续云。     清明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   王恽《木兰花慢》   问东城春色,   正谷雨,   牡丹期。     立夏   陆游《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小满   欧阳修《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野棠梨密啼晚莺,   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   我独知之归不早。     芒种   陆游《时雨》   时雨及芒种,   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   处处菱歌长。     夏至   刘禹锡《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准,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小暑   韩翃《幸有心期当小暑》   朝辞芳草万岁街,   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   乳燕流莺相间飞。     大暑   陈天瑞《大暑松下卧起》   亭亭松篁边,   小池开菡萏。     立秋   杜牧《早秋客舍》   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   年年为客愁。     处暑   苏泂 《长江二首》   处暑无三日,   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   青草印禅心。     白露   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空庭得秋长漫漫,   寒露入暮愁衣单。     秋分   贾岛《夜喜贺兰山见访》   漏钟仍夜浅,   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   风除翳月云。     寒露   白居易《池上》   嫋嫋凉风动,   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   荷破叶犹青。     霜降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立冬   李白《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小雪   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雪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冬至   杜甫《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寒   二十四节气歌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雪飘空交大寒。     大寒   陆游《大寒》   大寒雪未消,   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   局此容膝室。...余下全文>>

  • 冬至节气常识中祭天习俗有怎样的意义

      冬至节的祭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天祭神。冬至之日,历代王朝都要行“贺冬”之仪,举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动场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举行,因此又被称为“郊祭”。   至明、清时期,祭祀活动在古代祭祀的基础上,更加神圣化,更加隆重。为此,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在北京南郊建造了天坛。天坛规模宏大,中央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东北为牺牲所,西南为斋宫。此后,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坛举行。祭天活动十分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驾斋宫,进行沐浴,次日在圜丘举行祭天大礼,所用牛、羊、猪、鹿都是在牺牲所专门饲养的。祭天时,必须穿祭服,升火悬灯,乐奏钟鼓,唱迎神曲,请神牌,行大礼,祈求天神保佑国泰民安。   冬至祭天祭神演进到唐宋时代,在民间逐渐演为祭祖的活动,叫“祭冬”或“拜冬”,并成为祭祖的节日,久之则演为传统民俗。冬至祭祖的形式分两种:一种是室外祭奠,另一种是室内祭奠。   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举行。俗传冬至动土百无禁忌,而其它的日子则不宜随便“动土”因此,人们多选择在冬至这天给祖坟添土或竖碑,传说是给祖先整修居所。添土竖碑后,再在墓前摆符盘,点烛、燃香、烧纸、放鞭炮,向祖先鞠躬行礼致敬,以缅怀祖先功德。   室内祭奠,则在家祠举行。冬至日头天晚上开始,事先在宗祠设香案,摆供品,供三牲(猪、鸡、羊或鱼)。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辈主祭,领合族男丁,敬香,上灯,敲磬,鸣炮,按辈分长幼依次拜祭,行三献礼,读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寿康宁。   无论是室外祭还是室内祭,祭祖过程中都有聚餐的风习。北方人作兴冬至这天吃饺子、馄饨,南方人作兴喝红豆粥、吃汤圆。   冬至祭祖,不仅在民间,汉传佛教界也承习了这个传统。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数》上说:“冬至,则一阳初生,履长之始。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冬至这一天,佛教寺院多举行祭祖法会,僧众也要前往祖师塔墓、祖堂祭供历代祖师大德。有些寺院为方便信众,还要特设功德堂等,为信众提供放置祖先牌位的处所,以供超荐。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华夏民族承传了数千年的传统。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的民风民俗,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至今仍广泛流传。浙江杭州等地民间至今仍盛行冬至扫墓。广东潮州则作兴冬至上坟“挂冬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