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

  • 元宵节的来历,意义,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是很多家庭团圆的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加上吃元宵的习俗,这个节日就和团圆两个字牢牢的联系起来。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不管是南方北方都对这个节日比较重视,举行很多的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大家一定很好奇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现在就告诉你元宵节是怎么来的,都有哪些习俗。     有关元宵节来历的说法多种多样,有3种说法流传较广。     元宵节来历传说一     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来历传说二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元宵节来历传说三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大部分地方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还有擂鼓、舞龙、舞狮等活动,但南北各地风俗也有独特之处。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余下全文>>

  • 植树节是哪天?

      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中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 母亲节的来历与意义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 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费城的安娜Amanm.Jarvis(1864-1948) 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于1905年世纪,在母亲去世时, Amanm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 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

  • 甲骨文的来历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 请帮孩子收集一些关于三八妇女节的内容,节日的来历及意义!谢谢啦

      一、活动目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亲人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了他们关爱,实施“感恩”教育,全力营造“感恩”文化,能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二、活动主题:感恩亲情,感谢母亲   三、活动时间:3月7日---3月9日   四、活动具体安排   1.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学生发出感恩活动倡议,对全体同学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与劳累,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组织召开主题班会(3月8日)   各年级或各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围绕“ 我让妈妈露笑脸”开展主题班会。交流与分享个人活动的体会感想。   3.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作用,播出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中征集到的优秀文章,进一步使全体同学以身边的人为榜样,交流感恩心得,认识到亲情和母爱的伟大,激发他们的感激、孝敬之情。   4.布置感恩作业:要求全校同学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一 “察”、二“听”、三“想”、四 “做”、五“写”的任务:   一察:观察妈妈从早到晚都做了哪些家务?手是不是更粗糙了?白头发、皱纹是不是多了?   二听:听妈妈、长辈讲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艰辛。   三想:想一想妈妈和长辈们都为你做了些什么?哪些事最令你感动?作为儿女,想一想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是否尊敬他们?是否为他们分担了家务?   四做:   一、二年级:1.保护生鸡蛋或反背书包(书包重量要适当)。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生鸡蛋或反背书包,全天随身携带(除体育课等活动课外),放学前交流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活动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2.说一句“感恩的话”,给她们一个紧紧的拥抱。活动时间:3月7日——3月8日   三、四年级:给妈妈惊喜。请每个队员亲手制作贺卡或者手工制品、写一封信等,给妈妈一个惊喜,让妈妈在三八节来到之际感受到快乐与幸福。活动时间:3月5日——3月6日   五、六年级:我让妈妈露笑脸。每个队员帮妈妈做家务,可以为她烧一次菜,洗一次脚……总之,让妈妈在3月8日即将来临的时候,让妈妈露笑脸。活动时间:3月5日——3月7日   五写:通过这次感恩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

  • 金牛山的来历

      百度一下,就能找到。

  • 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 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新历还是农历

      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是新历。

  • 植树节都栽些什么树植树节都栽什么树

    不容易存活的树种不适合了!~有一些树种在春天种是不不能存活的 1~

  • 每年的植树节是什么时候??

      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