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圣谛

  • 佛教讲的“四圣谛”指的是什么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 佛教 心经为何说无苦集灭道!这与四圣谛矛盾吗

    并非矛盾。佛说法要看大家的根机,按其接受能力来说法。 苦、集、灭、道是声闻乘的四圣谛,由此修习可得声闻四果。这是常说的小乘佛法,能度自己。 而“无苦、集、灭、道”是出自大乘的重要经典《大般若经》 这一段宣说的是大乘第一义谛的法义。 第一义谛是不可说不可思之法。离分别相,不可说,不可思之法。 因佛性本来清净,不垢不净,并无分别心念。无分别自然无苦集灭道 但这里说的无,并非是真的没有,而是说其无自性,没有定法叫苦、集、灭、道。 就像对小学生就讲基础的算术公式,加减乘除,讲高阶的理论对他们来说有如天书。当然有聪慧一些的孩子,可以适当的为其延伸一下。 等到了大学,就可以讲复杂一些的微积分,几何理论等等。 循序渐进。 佛也是一样,虽然愿为众生宣说甚深第一义谛,但众生根机相差万别,不能解了,就暂为宣说声闻乘中乘义理。先使其脱出轮回,再加以引导开示。

  • 谁能通俗浅显的讲解一下佛教的四圣谛(四法印)? 50分

    师兄 安好 四圣谛不同于四法印,四法印是用来检查自己所悟的内涵、是否符合真实的佛法;而四圣谛则是修行的内涵。四圣谛若细说,可涵盖大乘与小乘,今者,在下只略说小乘之四圣谛: 小乘所亲证的四圣谛,简单来说就是要断我见,将世俗人心中所认定的自我杀掉、否定掉,进而修除对自我的执着,使得继续投生下一世的动力灭除,解脱生死的轮回,即是四圣谛之核心。 那么,四圣谛包含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个层次,所谓知苦,就是要知道我们当下的这念心、这个觉知心,也就是意识,就是众苦的根本,也必须去证知这个觉知心意识是无常、是假借许多因缘才能出生、存在的、本身就是苦、不自在的。 能够如实了知意识心的虚妄、不是真实的我,才是如法的知苦。 而断集,则是知苦后,证知意识无常无我,而断除我见以后,以这个解脱智慧在生活当中,渐次断除对自我的执着,不再收集会引发下一世生死轮回的后有种子,即是断集。 至于慕灭,则是必须知道,自我身心灭除后,仍有一常住不坏的真如心;因此,若能舍离对自我的执着、乐于灭尽自我不在生死轮回、能接受自我灭尽、三界中不再有我之后,这样的灭尽无馀并不是断灭空无,自己本具的真如心仍是如如不动,只是不在这世间中现行运作了。 最后的修道,则是断除最后一分的自我贪爱,只要对自我的存在还有一分爱、还有一分喜悦,就无法将我执灭除,那么这一功死后,因为对自我之执着尚未灭尽,就会促使真如心去入胎下一世的色身,然后再一次的生死轮回。 因此,修行者只要将自己最后一分的我执断除,事实上是可以确认自己不会在有下一世的轮回,生死轮回的现象到此终止,死后、三界中从此无我、即便穷尽诸佛如来的天眼明,也再也找不到此人了,因为灭尽无馀了。 这就是四圣谛取证的次第,最终就是亲证无馀涅槃: 灭尽自我不再世间轮回生死。 然而,千万不能误会是自己进入无馀涅槃这个境界,因为"自我"都灭尽了,又是谁入无馀涅槃呢? 最后,为了让有缘者不至于误会意识与真如心是同个心,在总结性的说明如下: 小乘解脱道所要灭尽的意识心,就是我们平日会喜怒哀乐、有感情、有见闻觉知的这个心,看到任何人事物、知道美丑、远近、明暗、善恶的这个心、听到任何声音、知道吵闹安静、悦耳难听、男人声女人声的这个心、想要修行解脱的这个心、想要吃喝玩乐、享受于五欲的这个心,都是意识心,说穿了,这心正是世俗人乃至未断我见的学佛人,所认定的自我。 但是这个心无常、不真实也不自在,想要解脱而远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就必须看清这个大贼的虚妄,别再被其所骗了。 为了这个心,人犯错的时候总是想隐藏,因为怕自己受伤。 为了这个心,对于渴望的我所(譬如男人女人、财富地位),明争暗夺。 为了这个心,处处用各种手段方便,来维护其尊严。 那么,若要解脱,就彻底的否定自我吧,彻底的观察自我的虚妄、无常,不再爱乐、护惜这个"我" 。而四圣谛就是为了要灭尽这个虚幻的假我,不再受生死而施设的法。

  • 圣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圣(圣)姓名学解释:【学问丰富,清雅荣贵,官运旺盛,成功隆昌,享福终世之字。】民俗五行:土 音律五行:金 姓名学笔画:13 简体笔画:05 拼音:shèng

  • 普天逢圣是什么意思?

      世界上迎来了圣人。   意思应该是世界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

  • 圣公圣母到底是谁啊

      福建南安诗山凤山寺两位神仙,圣公是指广泽尊王,姓郭名忠福,圣母指妙应仙妃,姓陈名依娘。

  • 商圣范蠡是谁啊?什么意思啊?

    范蠡 ,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钜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36年,约于公元前448年无疾而终,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 称为中国商人圣祖。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轻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敬龚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马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吴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馀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吴王亡身馀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不过,与西施泛舟五湖只是民间传说,事实上,范蠡隐退时已经68岁高龄,而西施要比范蠡小的多。但是人们总愿编织出英雄美人的佳话,因此才有泛舟五湖这一说。但史实应该不是这样的。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又一说为在宜兴制陶,无锡五里湖养鱼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钜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馀下全文>>

  • 梦见佛教

    梦见佛教,是成功和获利的祥兆,象征着人间的功名富贵。

    梦见到佛教圣地,或许较没有刺激感,但却是平稳安详的日子。能够有心灵安定的片刻其实是很珍贵的。适合与情人一起共渡时光,不需太多言语也能传达情意。

    梦见藏传佛教,爱情出现变动,往往会有新的感情选择!或者选择走入围墙,或者选择从围墙中走出,又或者二选一改变一脚踏两船的状态!无论如何,对于你来说都是一个情感历程的新开始。

    梦见佛教大师,蛮挫伤积极性,无论是对亲人还是恋人都是如此,一定要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心理准备才不至于伤心。

    梦见佛教法会,需要清新带给你好心情,改变的气息隐藏其中,只要你尝试一点不同,整个看法就会变得颠倒起来。

    梦见藏传佛教护法像,对自己怀疑的事情,试着再坚持一下,因为定力不够而放弃,是你最容易失败的关键。此外恋人对你提出的意见还是比较中肯的,有什么不顺心的不妨向恋人倾诉一下。

    梦见佛教古书,有点偏财跟投资运,所以只要把握好机会,将会有小钱入帐。闷了好久跷班出门透透气。

  • 易经的三圣是那三圣呢?

      三圣,指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伏羲始作八卦。   周文王在狱中悉心演绎八卦和《连山易》、《归藏易》,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新的六十四卦,并撰写卦辞。其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又为三百八十四爻撰写了爻辞。   周文王的《周易》传至孔子时,孔子已有恨晚之感,他从五十岁开始研习周易,对卦辞和爻辞又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和发挥,撰写了解读文字,《周易》便有了新的内容,卦辞和爻辞便称为“易经”,孔子的文字便称为“易传”,合称为《周易》或《易经》。   传承至今的《易经》,就是《周易》,其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易经》,包括周文王的卦辞和周公的爻辞,后一部分为《易传》,包括孔子及其弟子撰写的内容。   易的基本义有三,即简易、变易和不易。   简易: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易经只讲一位数“一”,其余诸数都是由“一”递增而来,其计算方法只有加法和减法两种,因为万物的变化,不是增加就是减少。   变易:六十四卦本身就是从自然现象的变化中演绎出来的;自然万物的变化是有规则的;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事物的变化,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虽得“困卦”而终为吉;事物的错综复杂。   不易:指永恒的自然法则,如白昼与黑夜、山阴与山阳、阴晴与圆缺、男与女、雌与雄等。

  • 佛教解梦

      不要相信什么梦。梦都是大脑休息了,小脑在活动。还有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