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谚语和含义

  • 求有天气的谚语和含义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东北风,雨太公。(《田家五行》论风)   东北风是发源于北方洋面的、或发源于北方洋面而掠过长程洋面而来的气流,所含水蒸汽自然没有东南风多;但是,因为它是冷气流,下面接触了南方的、比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它里面发生上冷下暖的现象,造成对流作用。于是,地面的水蒸汽,就给它带到高空而发生云雨了。   再加上,气旋前方必然是东北风活动的场所,因此,又出现了锋面降水。   据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单纯的东北风里,降雨机会,冬天最多也不过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机会有74%和89%。如果在气旋前部的东北风里,也就是有锋面活动着的东北风地带,下雨的机会就超过晴天。所以'东北风,雨太公'这个谚语,还不一定完全可靠。   *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常州)   *春东风,雨潺潺。(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这是因为,一方面春天地面强有力地增暖。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贵县)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睛。(湖北武昌)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广西)   “无米煮”是因天旱无雨的结果。气旋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它的前部是东风,但吹了不久,因为气旋前进的关系,就转成别的风向了。所以东风只吹一日,或者不到一日,就转了风向,表示是气旋要逼近的现象,所以可能下三天雨。如果东风连吹三日而不歇,表示西方没有气旋逼近,所以本地方没有雨。

  • 立冬的时间、寓意、气候、谚语、习俗

    立冬的时间 今年立冬的时间是:2016年11月7日,农历十月初八。 1、立冬意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立冬节气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冬这个字在汉文的意思里极为绝妙,一是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声,即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2、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立冬的习俗 1、补冬 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全国冬泳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区:气温以17℃作为冬泳的起点;水温以8℃作为冬泳的冷度标志。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以下则有冷、麻、强冷刺激的感觉。 3、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立冬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4、烧香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5、喝羊肉汤 在山东滕州,立冬时节,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绝对是一种享受。而且,羊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热量,御寒效果极佳。 6、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建议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类最好的夥伴)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讚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摘自华夏民俗文化网

  •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_谚语什么意思?

    意思是播种豌豆要抢在立冬前,立冬后种的话,产量会低,顶多收回成本(种一斗,还你一斗)

  • 德清立冬习俗有哪些

      浙江德清立冬习俗迎冬   封建社会,朝廷会举行郊外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抚恤孤寡。   在《吕氏春秋·孟冬》有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是日,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大大赏赐,以安社视,而且要抚恤孤寡。   祭冬神   ‍古时候,立冬时节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骑铁色的马,带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山海经》说他住在北海的一个岛上,长相怪异:人面鸟身,耳上挂着两条青蛇,脚踩两条会飞的红蛇。祭祀冬神的场面十分宏大。《史记》上记载,汉朝时要有70个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阴,蛰虫盖减……籍敛之时,掩收嘉毅。”意思是说,天冷了,要收藏好粮食。秋收冬藏。   吃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 ★2015年的立冬是哪一天

      11月8号,阴历9月27

  • 关于气候的谚语

      1、立春落雨,一年多雨。   2、雷响惊蛰前,一个月不见天。   3、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4、春分后落雪米,百廿日后见风水。   5、春雷早,台风多。   6、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7、雷响立夏,无水洗犁耙。   8、雨打芒种头,河鱼眼泪流;雨打芒种脚,河潭刮三刮。   9、黄梅迷雾,雨在半路。   10、夏至西南风,久雨落满潭。   11、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12、夏至大滥(大雨或久雨),黄鱼当饭,棉花烂了成片坛。   13、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14、小暑一声雷,重新做黄梅;小暑起西北,鲤鱼飞上层(兆水涝)。   15、立夏起东风,小满、芒种、夏至满(指多雨)。   16、小满无雨晴得猛。   17、芒种不落雨,二日半做大水。   18、夏至寒,多雨水。   19、夏至落大雨,八月做大水;夏至无大雨,八月无大水。   20、小暑多晴天,大暑多雨天。   21、大暑不落到立秋,立秋不落到处暑;处暑无雨白露枉来临(兆晴旱)。   22、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23、伏里不热,九里不冷。   24、小暑银雨,大暑金雨。   25、吃了重午粽,还要冻三冻。   26、五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27、六月不响雷,十六个酿禾雨作一堆;早稻挑不归,晚稻晒成灰。   28、淘浪(夏沿海阵雨)淘,有米没有柴。   29、日暖夜寒,海水也干(兆夏旱)。   30、红云盖顶,找地安艇(兆台风)。   31、西风转西北,搓绳缚茅屋(兆台风)。   32、台风靠雷压,压一日,保一日。   33、六月怕尽,七月怕半,八月怕初(指台风易登陆时节)。   34、立秋响雷公,今后怕台风。   35、立秋闻雷,百日见霜。   36、夏至响空雷,早稻挑归,晚稻成灰。   37、立秋勿落要秋旱。   38、六月立秋赶紧收(台风来早);七月立秋慢慢收(台风来迟)。处暑勿雾,晴到白露。   39、处暑晴,霜雪早来临;处暑雨,霜雪迟半月。   40、白露日落雨,一滴雨,一枚虫。   41、霜降不降,有四十九日沆(兆久雨)。   42、七月秋霖(小阵雨)八月乌(阴天)种田儿郎好唱歌。   43、立冬无雨一冬晴。   44、冬至红,年边滃(湿烂);冬至乌,年边疏(少雨)。   45、冬至挂虹,一个月雨蒙蒙。   46、雨夹雪,落勿歇。   47、腊月暖,六月旱;腊月寒,六月水。   48、冬暖要防春寒。   49、立冬落雨一冬落(指烂冬)。   50、立冬发雾冬至雨。   51、大寒小寒要春梅。   52、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   53、大麦不过夏;小麦不过满(夏指立夏,满指小满)。   54、芒种前后,夜当日走。   55、五月挂虹,瓜果没种。   56、棉花立了秋。大小一齐揪。   57、白露白露,一箩番茹一箩芋。   58、白露白茫茫(晚稻扬花),寒露黄沙沙(晚稻成熟)。   59、晚稻不吃寒露水,小麦不听交夏雷(交夏即立夏)。

  • 二十四个节气的立冬

      说到“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现在,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我省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气候学上,不固定以“立冬”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这样就比较节合当时的物候景观。立冬时节的我省盆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业已结束。气候条件适宜于油菜移栽。生长期较短而春性较强的小麦也要抓播种,因为立冬后期多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常有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气温低,出苗缓慢,分孽不足,就会影响产量。红苕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生长已渐趋停止,应该及时收获。盆地西北部个别年份立冬曾出现过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冻害。高原地区这时已是干季,湿度迅减,风速渐增,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

  • 跟冬至有关的谚语

    1、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晴冬至,年必雨。 3、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6、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7、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8、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10、冬至南风百日阴 11、阴过冬至晴过年 12、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3、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14、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5、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 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立冬和冬至有何区别:   一、时间上的区别:   立冬——立冬是一年中冬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此时天气开始由凉转冷。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左右。   冬至——表示冬天到了,北半球白昼的减少,“至”即到的意思;此时天气变得寒冷。冬至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     二、习俗上的区别:   立冬补冬:饺子、鸡鸭鱼肉、羊肉炉、姜母鸭   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而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冬至进补:饺子、赤豆糯米饭、九层糕、冬节圆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饭。在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而广东潮汕的则有吃冬节圆的习俗。   就广东人来说,冬至这一天,会全家团聚吃团圆饭,不但做些大鱼大肉的荤菜,还煮些素菜,凑够九碟菜肴,有时还加上生果、烧酒和点心等,用来祭拜祖先。

  • 关于秋天的谚语

      1、 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   2、 八月十五雁门开,小燕去,大雁来。   (月、日指阴历)   3、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4、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5、 过了白露节,夜冷白天热。   6、 白露砍高梁,寒露打完场。   7、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8、 吃了重阳糕,夏衣打成包。   9、 九月九,大夫抄着手,   家家吃萝卜,疾病哪会有!   10、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